前言
热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如何控制热源的发热量;二是如何将热源产生的热量散出去。电子设备的热设计可以分为系统级(Systems)、封装级(Packages)和元器件级(Components)等多个层次。系统级热设计主要包括电子设备机箱、框架等热设计。封装级热设计主要包括电子模块、PCB、散热器等热设计。元器件级热设计主要包括内部结构、封装形式等热设计。
PCB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集成电路的单位规模和功率越来越大,体积越来越小,开关速度越来越快,工作频率越来越高,PCB的安装密度越来越高,层数也越来越多,PCB上的电磁兼容性、信号完整性和电源完整性,以及热设计等问题相互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对一个正在从事PCB设计的工程师而言,在进行PCB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要实现一个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PCB也变得越来越难。要设计一个能够满足要求的PCB,不仅需要理论支持,还需要工程实践经验。
本书是为从事电子产品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编写的一本专门介绍PCB热设计的基本知识、设计要求与方法的参考书。本书没有大量的理论介绍和公式推导,而是从工程设计要求出发,通过介绍大量的PCB热设计示例,图文并茂地说明了PCB热设计中的一些技巧与方法,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本书共分6章。第1章是PCB热设计基础,介绍了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设计的术语和定义、热设计的基本要求与原则,以及热设计仿真工具。第2章是元器件封装的热特性与PCB热设计,介绍了元器件的封装形式,与元器件封装热特性有关的一些参数,元器件封装的热阻模型和热阻,元器件的最大功耗,元器件工作结温与可靠性,功率SMD封装的热特性与PCB热设计,裸露焊盘封装IC的热特性与PCB热设计,LFPAK Power-SO8封装结构与PCB热设计,TO-263 THIN封装、LLP封装、VQFN-48封装的热特性与PCB热设计,0.4mm PoP封装的PCB热设计。第3章是高导热PCB的热特性,介绍了高导热PCB基板材料,金属基PCB的热特性、结构类型和介质材料,覆铜板用厚铜箔产品的规格和性能,不同叠层结构PCB的热特性,导热层厚度对PCB热特性的影响,金属基微波板制作的关键技术,高频混压多层板的热特性,PCB埋铜的散热方式,不同环境下PCB的热特性,以及高密度互联(HDI)PCB的热特性。第4章是PCB散热通孔(过孔)设计,介绍了过孔模型、PCB散热通孔的热导率、BGA封装的散热通孔设计、密集散热通孔的热性能。第5章是PCB热设计示例,介绍了PCB热设计的基本原则、PCB布局热设计示例、电源PCB热设计示例、LED PCB热设计示例。第6章是PCB用散热器,介绍了散热器的选用原则、散热器的热特性、热界面材料的热特性、FPGA器件的散热管理,以及TCFCBGA器件、数字信号处理器和高频开关电源的散热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书重点介绍PCB热设计技术,业内大量数据需要采用英制长度单位,所以这里先给出主要的转换公式:1in(英寸)=25.4mm(毫米),1mil(千分之一英寸)= 0.0254mm。本书的部分数据有时直接用英制单位标注。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著作和文献资料,引用了一些国内外著作和文献资料中的经典结论,参考并引用了Texas Instruments、Analog Devices、Maxim、Microchip Technology、Linear Technology、Infineon、Altera、Xilinx、Cree、Ohmite等公司提供的技术资料和应用笔记,得到了许多专家和学者的大力支持,听取了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南华大学黄国玉、李月华等人为本书的编写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感谢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向‘工业4.0’的电子信息类卓越工程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35)课题组对本书编写所做的大量工作和支持。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黄智伟 于南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