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的内涵、原则、目标
1.内涵
根据中共中央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综合学界的不同观点,我们认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以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不同学段德育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学校、家庭、社会为环境,组成的系统化整体。
大中小幼德育是相互连接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的子系统,每个阶段的德育教育可以独立运作,但又无法同其他阶段的德育教育完全分离开来单独存在,每一个阶段都是以前一阶段的德育教育为基础。
大中小幼德育又是相互区别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德育目标、内容、路径等方面有所不同,只有依次推进,才能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加强德育教育的整体效能。
2.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党的建设贯穿大中小幼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牢牢掌握党对学校的领导权,保证大中小幼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2)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3)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
(4)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大中小幼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提高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5)坚持有效衔接、分层实施、循序渐进、整体推进。继承和发扬传统工作优势,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新变化,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始终保持大中小幼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6)坚持协同配合。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坚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相互配合,提高对学生道德发展、成长成人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
(7)坚持常态开展。推进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创新途径和载体,将大中小幼德育工作要求贯穿融入学校各项日常工作中,努力形成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3.目标
(1)总体目标。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幼儿阶段的目标。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友爱、勇敢、勤学、好问、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3)小学低年级目标。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和有关祖国的知识,保护环境,爱惜资源,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
(4)小学中高年级目标。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
(5)初中阶段目标。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养成热爱劳动、自主自立、意志坚强的生活态度,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良好品质。
(6)高中阶段目标。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治观念,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具备自主、自立、自强的态度和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7)大学阶段的目标。通过教育引导,使大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改革创新、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