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做好买房的各项心理准备
一、买房的六项心理准备
1.克服买房心理障碍
一般在做重大选择时,人的心理会总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在买房之前,除了正确的认知外,充分做好心理准备也是非常必要的。
每一轮房价上涨过程中,一些人都会出现焦虑,买还是不买,毕竟有时错过一次机会就会后悔好几年。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即便错过一次机会,后面还有选择,也许还有更好的结果等着你,不必为此过度的焦虑。
房价涨落有其内在的规律,不会因你的情绪而改变,因此明智者会做出恰当的选择。
买房不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更是心理问题和认知问题。可能有的人并没有意识到,内心深处的潜意识才是决定你行为的关键。
心态变了,认知变了,外面的世界也会随之改变。
2.对偿贷能力做好心理准备
买房是一种经济行为,按揭贷款会给人的心理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现实中也有很多人担心贷款买房是负债,因而不敢买房,持这样观点的人并不少见,这主要源于缺乏财商知识。
房产是唯一能20~30年分期付款购买的资产,比如2008年贷款30万元作为首付买北京的房子,按揭20年,而十年后再看,北京大部分白领的年薪已达到近30万元,两三年的收入就能还清余下的按揭贷款,因此过度担心是多余的。
有段时间相关报道,认为贷款买房就会成为“房奴”,闹出很多笑话。十年后再看,当年的“房奴”大都翻身步入中产阶层,而那些嘲笑者、议论者后来观念也变了,有的也贷款买了房,只是买入的价格更高。
人就是这样,有了压力才会有更大的动力,一部分人因房贷的压力而激发出更大的动力,更加积极进取,有的提前还了房贷,较早完成了家庭固定资产的积累。
当然超前消费、高负债消费是一把双刃剑,提早享受的高负债率也蕴含着高风险,因此我们要把握好度,控制杠杆率。
3.对价格与政策变化的心理准备
过去十几年,房价不断攀升,加上各类媒体的宣传,人们产生了某种惯性思维,预期房价会下降的人很少,以致形成了人们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定式。可是市场规律终究是存在的,如2008年和2014年的房价就曾经出现过明显回落。
买房是多数人一生中最大的一笔支出,买入后房价下跌也是让人挺不舒服的一件事情,不过经过这些年的持续上涨,部分城市房价仍处于高位,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回调是正常的,对此,购房者必须做好房价回落的心理准备。有的人买房时非常高兴,而在面对房价阶段性下跌时,一气之下做出退房的选择,最终的损失只能自己承担。
近些年,房地产调控对市场走势产生了重大影响,直接影响到购房者对时机的判断与选择,随着调控常态化,购房者今后要习惯在政策变化中做出取舍。除了对既有政策措施有一定了解,指导自己的购房行为外,还要针对市场状况,研判下一步的走势,以便充分把握市场上的机会。预先研判政策变化,先行一步或在政策出台后购买,房价会有较大不同。
4.对购房风险做好心理准备
与购买其他商品相比,买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目前我国的房产市场还很不规范,在买房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与风险,如广告欺诈、销售手续不全、房屋质量问题、建筑面积不符、开发商违反合同等情况,对此,购房者要有承担一定风险的心理准备,并通过提升自身的鉴别能力来做好防范。
5.对“持久战”做好心理准备
买到称心如意的房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部分购房者选定一处房子之前一般都会考察20多处房产,有时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买房不仅需要时间,还会耗费体力与精力,是对体力与智力的双重考验。
购房者要有准备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使自己身心保持平衡。有时候,一些购房者看过几处楼盘后就走不动或受不了了,这样难以做出最优的选择。在参加楼盘参观活动时,可以把看房参观当作旅游观光,保持放松愉悦的心态,时间长了也不会觉得累。
6.保持理性的心理预期
目前网络中有些房地产信息不真实、不全面、不客观,这些内容影响着人们的预期。有些人钟情于“房地产已经走到尽头”“房子即将谢幕”等观点,殊不知类似内容有的是有意编撰,别有用心。这类信息中往往引经据典,看似还挺有道理,而要想避免被误导,需要掌握基本常识,还要有客观全面的信息,以及深度分析能力。
人们的预期往往随着外部环境而变化,某一时间段内房价快速上涨,再加上开发企业和新闻媒体的炒作,许多人会随着潮流改变他们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买房看起来要比租房合算得多,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会随波逐流而买房,一般都是越涨越买。
过段时间如果房价开始回落,形势逆转,悲观的消息不绝于耳,人们的预期就会落空,以至于出现七折八折的房子都无动于衷。等到下一轮周期到来,才发现之前的担心是多余的。
可见,对规律保持敬畏,保持平常心态,这样才能做出恰当的选择。
做好以上各项心理准备,不仅可以让我们能够把握周期中的机会,快速出击,还能有针对性地做出精准选择,节省宝贵的时间,事半功倍。
二、买房“啃老”问题
很多年轻人不愿意让家里出钱帮助买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①认为自己长大了不好意思还用家里的钱,担心啃老被人笑话。②缺乏财商常识,不太理解房产的理财功能,对房产的资产属性一无所知。③喜欢自由自在,认为房贷是负债,会让人有压力。
[案例1-1] 有一个年轻人,他的父母在农村。而他在深圳,见多识广,思维更为灵活。2015年春天,他察觉到房价很可能会上涨。于是回家说服父母拿60万元,以及自己攒的20万元作为首付,在深圳近郊买了90m2的房子。啃老买房是备受争议的,他也很有压力,就这样挺了两年,买的房子涨了160余万元,之后他选择把房子卖了,还给父母80万元。
[案例1-2] 有人曾找我咨询,如何说服儿子买房?孩子毕业留京工作4年了,此前她就提出家里拿出100万元作为首付款,准备让孩子在北京或环京贷款买房,可孩子死活不同意。之后房价出现一轮大涨,该出手时没出手,错过了好机会,代价很大。
可见,啃不啃老,不在于是否借用父母的钱买房。如果能选对房,从而实现家庭财富的增长,这总比让父母的钱一天天缩水更好吧,而且也让父母更安心,何乐而不为呢,这才是真正的孝心。
借用父母的钱买房,父母作为重要的投资方,子女要有必要报答或补偿,即便父母没有要你偿还的想法,至少也是感情债,要怀着感恩之心,用实际行动来偿还,不必背负太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影响到生活和工作,并不是说用父母的钱买房就是天经地义,有的人甚至认为别人的父母给孩子买房,自己的父母没有买就亏欠一套房子,这也并不合常理。
三、买房前后如何避免患得患失
患得患失是人之常情,有些事一两年后才能见结果,有时可能需要若干年,只怕苦尽甜来时有些人早已抑郁,还有的人为了多卖几万元与买家谈判争执大半天,晚上回去就突发心脏病住院了,得不偿失。
[案例1-3] 有位女士2016年8月以700万元的价格卖了一套市区近80m2的老旧学区房,而后房价还在上涨,尤其2017年初涨幅明显,相比卖时总价涨了约120万元,于是她觉得卖亏了。同年2月因还想再买一套新房,为此来做咨询,谈起此事时后悔不已。3月北京楼市新政落地,学区房新政超出所有人的预期,半年后平均房价已回落15%左右,更有3月市值3000万元的学区房降至2000万元仍难以售出,此前她卖的那套学区房市场价位已不及700万元,而且很难出手,那么之前算不算卖亏了呢。
[案例1-4] 有学友2016年9月没买北京近郊一处类别墅产品,如今二期房价比一期涨幅超过5%,他还在为错过而纠结。假如当时买了那套房,现在二手房价格会比新房价格更高吗?一般楼盘房价逐期提高,后期产品往往位置更好,新产品性能也有所提高,综合考虑二手房税费,相比新房二手房价格高些不也正常吗,有何损失?
因此并非错过的都是好机会,而滥买或选错的代价与错过机会的结果是一样的。
[案例1-5]有人跟我讲,去年刚卖了一套房子,之后旁边就拍出了高价地,地价比周边房价还高,于是认为房价会大涨,觉得卖早了,后悔不已。高价地会明显影响周边二手房价格这是一种错觉,这类高价地新建楼盘一般都是豪宅产品,10万元+产品居住性能远非5万元+老房子可比。2万元+的自住房和12万元+的别墅同一个小区,自住房价格并不会因此就大幅提升。类似情形在之前的参观中很普遍,事实并非人们想当然那么简单。
风物长宜放眼量,买房非一时儿戏,要摆脱情绪或偏见,即便有失误或遗憾,那么之后买对或卖对一次还可以弥补过来,不必怨天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