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在钱江农场
我在粮食局工作了十年左右,到了1959年4月,接到萧山县粮食局的通知,调我到钱江农场工作,自此,脱离了公务员的队伍。
为什么要将我调到钱江农场呢?领导没有解释原因,只是给我一封用萧山县粮食局信笺写的介绍信,上书:“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的需要,决定本局工作人员郑以碌(淼)同志去农村参加农业劳动。特给此证。1959年4月24日。”
钱江农场原来叫作“乔司劳改农场盈丰分场”,到了1959年更名为钱江农场,接受各地的下放人员。
这样算起来,我从1949年参加工作,一直到1959年到钱江农场,在粮食局差不多工作了十年。
郑以淼,摄于1959年
我有5个儿女,妻子没有工作,除了大女儿已经参加工作外,一家大小全靠我一个人抚养。好在我在农场劳动,发的粮票比别人多,当年我一个月有40多斤粮票。于是,我千方百计省下钱与粮票,寄回家。
“文化大革命”时期,钱江农场改称浙江建设兵团。我在农场一线,参加生产劳动,会计也就不做了。当年农场职工参加钱塘江大塘的围垦,将沿江滩涂围垦成良田,劳动非常辛苦。
1979年,我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与72岁的同事成为首批农场退休人员。
1984年,钱江农场的一个干部送来了“平反证明书”。我见了,有点诧异,说道:“你们又没有给我戴上‘反革命分子’帽子,需要‘平反’吗?”
他们说,你原来在粮食局工作,一个国家干部,下放到我们农场,现在给你平反,可以恢复国家干部待遇。
我的“平反”,只是将原来“农场职工”的退休待遇,改为“干部”的退休待遇,而且,也与其他农场退休干部一样,有了书报费和资料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