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常用穴位取穴图
手太阴肺经经穴
【循行】起于中焦胃部,属肺,下络大肠,联系胃及肺系,从肺系出来后,外行线起于侧胸上部,循行于上肢内侧前缘,入寸口,延大鱼际边缘出于大指内侧端。其分支从腕后分出,止于食指内侧端。
【主治】咳嗽、喘息、咽痛等肺系疾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证。
手少阴心经经穴
【循行】起于心中,联系心、肺、咽、目系,属心络小肠,从腋下迁出,延手臂内侧后缘前行至掌后豌豆骨,进入掌内,止于小指桡
侧端。
【主治】心、胸病证,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证。
手厥阴心包经经穴
【循行】起于胸中,属心包,下膈,络三焦;支脉从胸中出胁部,沿手臂内侧面的中间部循行,入掌中出于中指桡侧末端;掌中分支止于无名指末端。
【主治】心、心包、胸、胃病证,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证。
手太阳小肠经经穴
【循行】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尺侧端,延上肢外侧后缘上行,绕行肩胛部,内行线从缺盆进入,络心,属小肠,联系胃、咽;上行线从缺盆上行,经面颊到外眼角、耳中,分支从面颊到鼻,继续上行至内
眼角。
【主治】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证。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
【循行】起于食指桡侧端,延手臂外侧前缘循行至肩峰部前缘,下入缺盆,络肺,属大肠,从缺盆向上走行,经颈部进入下齿槽,过人中沟,止于对侧鼻旁边。
【主治】头面五官病、皮肤病、热病、肠胃病、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证。
手少阳三焦经经穴
【循行】起于无名指末端,沿着小指、无名指之间上行,沿手臂外侧中间部上行,过肩,经颈部上行联系耳后,从耳上方向下联系面颊、眼下;体腔支从缺盆进入,分布于胸中,联络心包、膻中、三焦等。
【主治】头、目、耳、面颊、咽喉、胸胁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证。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①
【循行】起于内眼角,上行至额部,交会于头顶,入里络脑;主支从头顶向下至枕部,沿着脊柱两侧下行一直通过臀部,属膀胱络肾,止于腘窝;另一支从枕部分出,沿着腰背部主干线外侧循行至腘窝;二者相合后沿着小腿后侧循行,经外踝,止于小趾外侧端。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②
【主治】头面五官病,颈、背、腰、下肢病证,神志病,经脉循行部位的局部病证以及背部两条侧线的背俞穴所相应的脏腑及有关组织器官的疾病。
足阳明胃经经穴①
足阳明胃经经穴②
【循行】起于鼻旁,延鼻翼外侧下行入上齿槽中,环绕口唇,在下交会于颏唇沟,沿着下颌角走行上耳前,止于两侧额角;主干线从颈部下到胸部,内行部分入缺盆,属胃络脾;外行部分延胸腹第2侧线下行,至腹股沟处,延下肢外侧前缘下行,止于第2趾外侧端,其分支从膝下3寸和足背分出,分别到中趾和足大趾。
【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证。
足少阳胆经经穴
【循行】起于外眼角,上行至额角,再折下绕耳后,从颈旁至肩入缺盆;耳部支脉从耳后入耳中,至耳前再至外眼角;另一支脉从外眼角下行,经颊部、颧部至缺盆与前支会合;内行支入胸中,过膈,联系肝胆,经胁里,出于腹股沟动脉处;躯干主支从缺盆行至腋下,再沿胸侧、季肋部向下会合于髋关节部,再向下沿大腿外侧下行,出外踝前,止于第4 趾外侧;背部分支止于足大趾端。
【主治】肝胆病,侧头、目、耳、咽喉、胸胁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证。
足太阴脾经经穴
【循行】起于足大趾,沿着小腿内侧中间循行至内踝上8寸后沿内侧前缘上行,经过膝部、股部上行入腹部,属脾络胃,通过横膈,向上过咽喉,止于舌下;分支从胃流注入心中;另一分支分布于胸腹第3侧线,经锁骨下,止于腋下大包穴。
【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证。
足少阴肾经经穴
【循行】起于足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内踝后缘向上,经过脊柱,属肾,络膀胱,从肾部向上过肝、膈、入肺,沿喉咙上行止于舌根旁;分支向上行于腹部前正中线旁开0.5寸,至胸部行于旁开2寸,止于锁骨下;另一分支从肺分出,络心,流注胸中。
【主治】妇科病、前阴病、肾脏病、与肾有关的其他系统疾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证。
足厥阴肝经经穴
【循行】起于足大趾外侧端,向上沿足背内侧至内踝上8寸处后上行于大腿内侧,联系阴部,上行联系胃、肝、胆、膈、胁肋,沿咽喉上行,连接目系,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目系支脉下行环绕唇内;肝部支脉从肝分出,通过横膈,向上流注于肺。
【主治】肝胆病、脾胃病、妇科病、少腹病、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证。
督脉经穴
【循行】起于小腹,出于会阴部,向上沿背部正中线上行,至项后风府入脑,并继续上行至巅顶,沿前额下行止于上唇内齿龈部。
【主治】神志病,热病,腰、背、头项等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
病证。
任脉经穴
【循行】起于小腹,出于会阴部,向上沿腹内前正中线上行,至咽喉部,再上行环绕口唇,经过面部到达眼下部中央。
【主治】少腹(小腹)、脐腹、胃脘、胸、颈、咽喉、头面等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病证。
经外奇穴①
经外奇穴②
经外奇
在十四经穴之外具有固定名称、位置和主治作用的腧穴,简称奇穴。“奇”是相对于“常”而言的,即以十四经经穴为常,它是指既有定名,又有定位,临床用之有效,但尚未纳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经外奇穴分布比较散,但与经络仍有密切联系,如印堂与督脉,太阳与三焦等。其中少数腧穴,后来又补充到十四经穴,如督脉的阳关、中枢、灵台,膀胱经的眉冲、膏肓俞、厥阴俞等。随着针灸x学术的发展,现代研究的一些新穴,诸如阑尾穴、球后穴等,亦入经外奇穴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