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
异日者①,更羸(léi)②与魏王处京台③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④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niè)⑤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发而陨(yǔn)⑥也。”
古文出处
本文出自《战国策》。
字词注释
①异日者:昔日,从前。②更羸:战国时的著名射手。③京台:高台。④虚发:虚拉弓弦,不放箭。⑤孽:伤病。⑥陨:坠落。
古文翻译
从前,更羸和魏王在一个高台之下,仰望时看见一只飞鸟。更羸对魏王说:“我为大王拉弓发虚箭使那只鸟掉下来。”魏王说:“是吗?你射箭的技术可以达到这种程度吗?”更羸说:“可以。”
一会儿,那只大雁从东边飞过来,更羸用虚发之箭使大雁掉下来了。魏王说:“啊!你射箭的技术可以达到这种程度啊!”更羸说:“这鸟是受过伤的。”魏王说:“你怎么知道的?”更羸回答说:“它飞得慢并且鸣叫的声音悲凉。飞得慢,是因为有旧伤疼痛;鸣声悲凉,是离群的时间太久。旧伤没好,惊魂未定。它听到弓弦的声音,努力拍动翅膀往高处飞,用力过猛致使旧伤发作就坠落了。”
古文赏析
惊弓之鸟是指曾经被射伤,再听到弓弦声就受惊坠落的鸟。比喻曾经受过惊吓,遇事便惊慌失措的人。故事中的大雁在受到伤害后,听到弓弦声便吓得坠落了。看似巧合的事情,实际上是更羸仔细观察、细心分析的结果。
积累拓展
《战国策》当中为什么引用这个故事呢?战国时期,秦国强大,其他六个国家联合起来抵抗秦国。
赵国使者魏加拜见楚国春申君,说:“你准备派哪位将军?”春申君说:“我派临武君作为主将。”魏加一听,于是把惊弓之鸟的故事说与春申君听。意思是临武君曾经被秦军打败,就像惊弓之鸟,再派他去担任抗秦将领是不行的。
牛刀小试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引:___________
下:___________
2.选择停顿恰当的句子,画“√”。
(1)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 )
(2)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