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游戏导论:游戏赋能科学教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一

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生产方式变革的强劲动力,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11日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阐述创新精神时提到“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没有“无中生有”的好奇,就难有“另起一行”的创新。

那么,面向未来的科普场馆应当是什么样的?答案很简单,“好看、好玩、好奇”,即“三好”,也就是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公众的灵感和想象力。

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演进,对“三好”科普场馆建设的探索将步入高速发展时期,科普场馆的时空限制被打破,线上和线下的排他性渐渐被瓦解,博物馆的输出变得无处不在,场馆服务社会的渠道将变得非常丰富,其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能力将有质的飞跃。

“游戏”是我们探索未来科普之路的一把钥匙。研究表明,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游戏的应用有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构建“全场景、可互动、学习体验共享空间”有了可能,游戏化思维在各行各业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学校的正式教育明显不同的是,场馆的非正式教育强调的是互动和体验,营造的是无压力学习和无拘束探索的空间。游戏的互动性、沉浸式体验和用户以第一人称代入游戏而产生的共情与场馆非正式教育的特点不谋而合,游戏模糊了工作、学习和娱乐的边界,游戏或游戏化思维已成为场馆展教融合的有效方式之一,它可以进一步提升场馆教育的普及性和便捷性,提高场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最近,在对如何将游戏与科普有效结合,凸显游戏的正能量和扩大科学文化传播范围的研究中,我有幸与我的同事张光斌、宋睿玲合作,在对1万余篇有关游戏的研究论文进行充分研读和分析的基础上,发表了论文《科普游戏:科普产业的新业态》,该文梳理了科普游戏的价值和未来趋势。在此基础上,本书对科普游戏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总结,从游戏历史、教育视角、场馆应用和文创产业等多个角度,较为全面地诠释了科普游戏的演变过程,以及其与场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探讨了科普游戏助力科普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前景。

科普游戏作为科普产业的一种新型业态,也是场馆数字文化产业生态体系的一个有机部分,它也许将面临许多挑战,但从没有哪项事业是靠谨小慎微走向辉煌的。我们将朝着专业、开放、多元、创新、卓越的方向持续前进,继续探索科普游戏的发展潜能,致力于营造最佳的求知体验与学习氛围,以求更好地实现科普场馆教育未来的社会公共价值。我们也期待有更多的同行关注科普游戏,共同推动新时代场馆教育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王小明 博士
上海科技馆馆长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