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语译(增订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多面體——一詞多義

一詞多義的現象,古代漢語有,現代白話文也有。但在古代,文言文的字詞要比現代白話文少得多,可以說越古越少,因此文言字詞,特別是常用詞,普遍有「兼職」現象,少的兼職兩三個,多的兼到十個八個。文言文這種現象最突出,也最值得注意。

詞的「兼職」:一詞多義

有些常用詞,其他引伸義不算,自身已包含兩種或以上的意義。例如:

「臭」

「臭」這個詞,原解作「氣味」,但不一定指難聞的氣味。《周繫辭上》說:「其臭如蘭。」可見在上古時候,「臭」泛指一般氣味,可香可臭,一詞兩義。直到後世,「臭」才用來專指難聞的氣味。例如〈永某氏之鼠〉中的「殺鼠如丘,棄之隱處,數月乃已」。

「藍」

「藍」指「蓼藍」,是一種草的名稱。這種草可作染料,染出來的顏色也叫藍,所以「藍」這個詞,在古代兼有「草」與「色」兩種含義。荀子有句名言:「青,取之於而青於」翻譯過來便是:「靛青色是從蓼藍提取出來的,可是顏色比蓼藍藍得更深。」現在,人們還常用「青出於藍」這個成語,比喻學生超越老師,一代勝過一代。

經典小故事

藍色令蘇東坡迷糊了!

在宋朝,「藍」專指顏色。大文豪蘇東坡曾鬧了個笑話,他認為「青」和「藍」既然都是色,不就等於說「色出於色」嗎?這還成甚麼話呢?簡直是說夢話啊(見李冶《敬齋古今黈》)!其實,蘇東坡是錯的,這是因為他不了解「藍」具有「草」與「色」兩種含義的緣故。說夢話的不是荀子,倒是蘇東坡自己了。

單音詞變雙音詞

從上文可以看到,文言文常用詞大多是一詞多義的單音詞,這些詞一般演變成現在的雙音詞。現在的雙音詞詞義和原來的單音詞詞義,往往有同有異,同學要特別注意不同的一面。例如「夫」這個詞,古今都有「女子的配偶」的意思,但在古代,「夫」卻是個多義的常用詞,除了「女子的配偶」這個意義,還有別的意義。

上古時代,十尺叫一丈。按《說文解字》:「人長八尺,故曰夫。」所以,「丈」最初的意思是「成年男子」。著名故事〈愚公移山〉中提到「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叩石墾壤」。「三夫」就是「三個成年男子」,這裏用的是「夫」的本義。後來,「夫」或「丈夫」又泛指一切男子。以下都是從「夫」的本義引伸而來的例子:

 「老夫」:老年男子的自稱。

 「丈夫」:有時也指男孩子。

 「大丈夫」: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

《國語》記載,那位臥薪嚐膽,一心要恢復越國的勾踐,為了獎勵生育,曾作了這樣的規定:「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豬)」。句中的「丈夫」,說的就是男孩子。

「夫」還兼作虛詞,例如作為指示代詞,有「這」或「那」的意思。

 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賣柑者言〉)

 句中的「」,指的是「那些(佩虎符、坐皋比者)」。

它還放在句首、句中及句尾作為語助詞。

 戰,勇氣也。(《左傳莊公十年》)

 予觀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岳陽樓記〉)

 這兩個「」,前者放在句首,以引出議論;後者放在句中,表示語氣略有停頓,兩者都沒有實在意義。

同學讀古籍、做語譯,便需要跟這些多義詞「打交道」。但不要害怕,除了依靠工具書,還有一個有效的解難方法:「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只要聯繫上下文細心分辨,便可確定詞在句中的準確含義。文言文是過去的語言文字,詞義再多,到底有限,而人的智慧卻無限,一詞多義的障礙不是不可攻克的。

經典小故事

夫妻打架靠勇氣?

有一次考試,要求翻譯《左傳•莊公十年》中,〈曹劌論戰〉這個故事內「夫戰,勇氣也」一段話,結果有些考生一開始便給「夫」這個詞難住了,有的索性把這個「夫」當作「夫妻」的「夫」,且牽強附會,譯成「夫妻打架,靠的是勇氣」等等,令人啼笑皆非。

練習二

一、細閱下列各題,選出「見」的恰當解釋,把答案寫在橫線上。

看見  拜見  接見  被  受  顯現

1.秦王坐章台相如。(《史記》) ______

2.秦城恐不可得,徒欺。(《史記》) ______

3.才美不外(《古文觀止》) ______

二、細閱下列各題,選出「因」的恰當解釋,把答案寫在橫線上。

依靠  憑藉  借助  於是  趁此  因為

1.相如持璧卻立。(《史記》) ______

2.不如而厚遇之。(《史記》) ______

3.賓客至藺相如門前謝罪。(《史記》) ______

三、細閱下列各題,選出「國」的恰當解釋,把答案寫在橫線上。

國家  諸侯國  國都  城邑  封地  地方  地區

1.此用武之(《三國志》) ______

2.中與邊境,猶支體與腹心也。(《鹽鐵論》) ______

3.我欲中而授孟子室。(《四書章句集注》) 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