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醫治療癌症的優勢:擴大西醫治療適應範圍
西醫首選的治療手段以手術、化學藥物治療(化療)和放射性治療(放療)為主,然而需根據病理分期,決定是否行放化療,如放療、化療、標靶藥都無效時可選用基因治療。
這些手段都有相應的適應症和禁忌症。禁忌症常常局限了治療手段,或迫使已經開始的治療中斷,透過消除可逆的不利因素,患者可以選擇更多的治療手段以爭取更佳療效,或得以繼續治療,避免半途而廢,使疾病復發。而中藥副作用較少、價錢較便宜,可取得較好療效。
當年老或疾病晚期,預計剩餘壽命較短者、3個月內嬰兒、嚴重消瘦或已出現明顯惡病質者、骨髓功能差、嚴重貧血、白血球計數小於3×109/L,血小板計數小於70×109/L者、嚴重心血管、肺功能、肝腎功能障礙者,均不適合進行手術,或化療。
實質損傷相關的禁忌症包括:急性感染者、全身性感染如敗血症或膿血症未得到治療控制者、嚴重心血管、肺功能、肝腎功能障礙者、放療後皮膚黏膜組織嚴重損傷已不能容許進一步化療者、放療照射需通過大面積活動性結核病灶、癌症擴散伴有深在潰瘍和穿孔或腔內合併大量積液者等均不適宜用放化療治療。其他考慮因素包括:患者昏迷或不能配合者、不打算中止懷孕的懷孕婦女不適合化療、腫瘤已擴散侵犯鄰近器官血管,導致外科手術難度及風險大增者、腫瘤已轉移者,外科手術已不能達到治療目的等。
除一些不可逆的因素如年齡、懷孕外,患者是可以隨着其他不利因素的改變而獲得接受治療的機會的。術前輔助化療或輔助放療,可以控制及殺滅部分癌細胞,使腫瘤範圍縮小,減低手術的風險和難度。但化療及放療本身亦有副作用,因此現時國內多行中藥或中西並行的術前輔助療法以減傷增效。針對與體質虛弱相關的不利因素,中醫藥治療尤能收效。如化療前以中藥一方面扶正固本,增強體質,準備承受化療對身體帶來的傷害;另一方面解毒抗癌,控制病情。在患者接受放化療期間,在需要兼顧正虛邪實的大前提底下,化療期間中藥治療集中以扶正固本為主,緩解不適為輔,視乎情況多用益氣活血、填精益髓之品;減少甚至不用寒涼清熱解毒、或破氣開鬱散結、或活血化瘀消癥等性質比較猛烈,過用易傷人體氣血的抗腫瘤中藥。這樣一方面可以減輕患者痛苦,緩解不適;另一方面可以維持體質有足夠強度繼續接受化療,從西醫角度來說就是維持血象、各器官功能在一定水平之上,避免患者因過度虛弱、嚴重貧血、消瘦等問題而需要終止化療。
中醫藥其中一個特點是中西醫配合治療癌症時中藥可明顯降低化療藥對人體造成的毒副作用,以減輕身體器官損傷、緩解患者疼痛不適以及促進治療後康復。
❶減輕化療副作用 ❷減輕放療副作用
❶ 減輕化療副作用
化學藥物治療是以一種或多種抗癌藥物治療癌症的方法,為三大癌症藥物療法(化療、標靶治療及激素治療)之一,多數透過靜脈注射將藥物輸入體內;部分為提高局部、腔內(胸腹腔、脊髓腔、膀胱內等)藥物濃度可以局部注射;部分病灶(頭頸部、肝臟)可以透過動脈注射;亦有部分化療藥物可以口服吸收。其他包括腫瘤內注射、淋巴管注射、外部敷藥等。化療對大部分常見癌症有效率偏低,但針對特定對於化學藥物受感程度較高的病種,治療效果則比較好,例如多發性骨髓腫瘤、淋巴系統腫瘤、神經母細胞瘤、睪丸癌、子宮絨毛癌和兒童腫瘤等。對癌症導致體腔積液、腔靜脈壓迫、呼吸道壓迫、脊髓壓迫、及腦部轉移等,亦會使用化療緩解危急症狀。因為癌細胞擁有自然死亡機制被抑制,以及快速分裂的特性,因此以藥物引導細胞自然死亡、阻止細胞進行分裂繁殖、或直接以細胞毒性殺死細胞為原理的化療以起治療作用。但是化療藥物在治療期間會對身體內其他正常細胞造成無差別性傷害,尤以正常分裂速度較快的細胞如骨髓細胞、消化道細胞及毛囊細胞為主,因此可出現多種副作用。常見的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消化道損傷、毛髮脫落、局部組織損傷、器官性損傷、神經損傷、免疫抑制及致癌作用。
化療時,骨髓抑制早期表現為白血球減少,嚴重時血小板、紅血球、血色素陸續降低。骨髓抑制在中醫屬於虛勞範疇的血虛證候,但因為氣血互根,血虛日久可致氣虛,因此長遠可見氣血兩虛證。患者會出現面色蒼白無華或萎黃、自覺神疲乏力、頭暈、抵抗力低下、低熱或潮熱、容易感冒、容易出血等症狀。因為脾胃為後天之本,受納水穀,取其精氣取汁化赤而成血,又因為腎藏精,血為精所化,所以本證辨病位應在脾腎,治法以氣血雙補、健脾補腎為主,可期望減輕化療對骨髓抑制的影響,並促進氣血生成功能的恢復。
因化療藥物直接抑制消化道黏膜上皮細胞可導致消化道損傷,亦有藥物可能影響自主神經系統導致出現類似的消化道相關症狀。症狀包括口乾、納差、噁心嘔吐、腹脹、腹痛、便秘或腹瀉,嚴重者甚或出現麻痺性腸梗阻、消化道出血等。中醫根據症狀將消化道損傷納入胃痛、腹痛、便秘、泄瀉等疾病範疇,辨證可見脾胃兩虛,脾氣虛、胃陰虛、胃氣上逆等證。治療原則以健脾和胃、健脾益氣、益養胃陰、降逆止嘔等為主,可以改善食慾,重啟生化之源,減少噁心嘔吐及腹部脹痛,並使排便恢復正常。因為與癌症疾病抗爭的關鍵在於正氣盛衰,而且病程可長達10年以上,因此治療消化道相關症狀,恢復正常飲食,促使氣血生成充足,在癌症的治療和康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癌症患者就診時,透過望診一眼就能看出患者是配戴着假髮頭套,可知道是化療時期的病人。毛髮脫落是由於化療藥物作用於毛囊細胞,導致毛囊細胞不能分裂繁殖及死亡的結果。中醫根據在腎其華在髮、髮為血之餘,但鑒於化療藥物對身體正氣的損傷,因此考慮本證時與一般脫髮同時考慮肝腎虧虛、肝火上炎、脾虛濕蘊等證有別,認為毛髮脫落的問題與骨髓抑制類似,仍然以脾腎兩臟受損以致生化不足,毛髮失養為主。治法以益氣養血、健脾益氣、滋補腎精為主,促進氣血生成,使毛髮得養則榮,減少脫落及恢復再生。
使用化療、標靶藥時,局部組織損傷由化療藥物刺激局部組織引起炎症及壞死而成,包括靜脈注射引起的靜脈炎、皮下組織炎等,症見局部紅腫、疼痛、色素沉着,甚或潰瘍、壞死。中醫辨證多見熱毒壅盛、氣滯血瘀、瘀熱互結或寒凝夾瘀等,治法為清熱解毒、行氣活血、涼血活血、溫經散寒等,視乎情況可斟酌使用中藥外治。
器官性損傷指化療藥物毒性損傷重要器官,常見心、肝、腎臟損傷。心臟損傷可見高血壓、竇性心動過緩、心絞痛、心衰(較少出現),症見心悸怔忡、心慌、氣短、胸悶、活動性呼吸困難、夜間呼吸困難等。中醫認為多因心血不足,心無所倚,神無所歸,致心神不定,驚惕不安;又因肺氣不足,宣肅失司,升降失常,或氣滯不行,致氣短不足以息。論治當以養血安神,補肺益氣為主。肝臟損傷可見肝功能異常、肝腫大、黃疸、腹水、下半身水腫等,症見神疲乏力、面色萎黃、甚或目睛黃染、腹脹如鼓、呈鼓音及移動性濁音、脈絡暴露、肢體浮腫或消瘦、納呆、脅肋疼痛,大便不調等。中醫辨證多見脾腎陽虛、肝腎陰虛、濕熱瘀結、寒濕夾瘀等,治以溫補脾腎、滋水涵木、清利濕熱活血、溫裏散寒利水等。腎主水、腰為腎之府,故腎損傷多見腰痛、水腫、血尿、小便異常等,辨證以腎氣虛衰,陽虛水停、濕熱下注為常見,治以補腎益氣、溫陽利水、清利濕熱為主。
神經損傷包括周圍神經損傷及中樞神經損傷。周圍神經損傷可見:刺痛、麻痺、知覺障礙、肢體乏力、吞嚥障礙、麻痺性腸梗阻導致的腹脹痛及便秘等。中樞神經損傷可引起:譫語、昏迷、失語、失寫、偏癱、面癱、半身感覺或運動障礙等症狀。中醫認為病位在經絡筋脈及心,臟腑辨證以心、肝、腎為主,治以補肝益腎、補血養心、活血通絡為主。
免疫抑制指免疫應答的抑制,使免疫系統不能正常運作的作用。免疫抑制的後果除了使患者更容易受感染,增加併發症的機會外,更重要的是免疫系統本身正常運作時就具備有癌細胞的偵察和殺滅功能,如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可分泌多種細胞因子包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干擾素γ(IFNγ)、白血球介素-10 (IL-10)及穿孔素等,可導致癌細胞自然死亡或被淋巴細胞清除。因此化療藥物的免疫抑制作用本身就有機會促使癌症擴散、復發及轉移。在中醫角度,癌症的病機是正虛邪實,根據損有餘,補不足的治則,扶正是中醫治療癌症中相當重要的一環。扶正的範疇包括陽氣、陰液、精、血、津液等人體有用的物質,因此視乎個別患者體質及病情不同,分別施以補氣、扶陽、補血、滋陰、填精、益髓、生津等一種或多種治法,有助改善體質、促進康復、減低各種毒副作用及減少感染及復發機會。
致癌作用可因藥物引起細胞基因突變而成,亦可如上述因免疫抑制而間接導致。
❷ 減輕放療副作用
放射治療是一種利用放射線對細胞的蛋白質分子產生電離作用,使細胞化學上發生變化,以達到生長抑制、破壞及死亡的一種癌症常用的治療手段。繁殖速度越快的細胞及分化程度越低的細胞,越容易受到放射線影響。常用放射線為X線、β射線及γ射線,X線由不同強度的電壓產生;β射線及γ射線主要由放射性同位素如鈷60、碘131、磷32、金198等產生。放療可分為兩種方法進行:體外照射及體內照射。X線屬於體外照射,產生X線的電壓越高穿透能力越高,適合較深層病灶如肺癌、乳癌;電壓較低穿透力低適合皮膚及黏膜部位腫瘤。體內照射指將放射源視乎病灶結構做成管狀、球狀、針狀等形狀,然後放入體內癌組織處直接進行照射。臨床上還有將放射性物質植入腫瘤器官體內,進行同位素治療。放療對部分癌症療效較好,如:皮膚癌、鼻咽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宮頸癌、視網膜母細胞瘤、精原細胞瘤及霍奇金淋巴瘤等,亦有時會作為舒緩治療及姑息治療之用。然而,放療亦會為患者帶來不同程度的痛苦以及各種副作用,常見有受照射部位的皮膚及黏膜損傷:鼻咽部受照射可致放射性口腔炎及食道炎;胸部受照射可致放射性肺炎;腹部受照射可致放射性直腸炎;下腹部受照射可致放射性膀胱炎;另外全身反應包括免疫力下降,造血功能下降,發熱、神疲乏力、噁心嘔吐、納差等等。
中醫普遍認為放射線屬於熱毒之邪,根據照射部位不同,臨床表現及證型各異。放射性口腔炎多見熱毒傷陰,血燥津虧證,臨床表現為口乾咽燥、味覺異常或喪失、舌部疼痛或粗糙感、嘴嚼及吞嚥疼痛困難,舌紅乾少苔,脈細數,治以清熱解毒,生津潤燥為主,可以促進陰液恢復及生成,同時避免因疼痛不適而減低患者進食意欲的機會。放射性食道炎多見熱毒傷津,血熱妄行,熱盛肉腐,胃失和降,臨床表現為胸痛、發熱、咳嗽、嘔吐、嘔血、黑便,舌紅乾少苔,脈細數或弦數等,治以清熱解毒、養陰生津、涼血止血、消腫生肌、和胃止嘔等。放射性肺炎多見肺氣陰兩虛、熱毒瘀阻、痰熱蘊肺證,表現為發熱、咳嗽、氣短氣促、胸痛、咯白痰、或痰中帶血、甚或咳血、呼吸衰竭,舌紅少苔或膩苔,脈細數或滑數,治法以益氣養陰、清熱解毒、活血涼血、清熱化痰為主,以減輕疼痛,改善呼吸,降低放射線對肺臟損傷為目的,避免肺炎進一步發展成廣泛纖維化及呼吸衰竭。放射性直腸炎多見熱毒熾盛、血熱妄行、脾氣虛衰、脾腎陽虛等證,初期大便溏瀉、肛門灼熱、便中帶血甚或下鮮血,舌紅絳或暗紅,脈數多為熱毒熾盛、血熱妄行證,宜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久瀉易傷脾腎之氣,日久易見泄瀉伴神疲乏力、氣短、納差,甚或下利不止、五更泄瀉,舌淡,脈沉細,則為脾氣虛衰、脾腎陽虛證,宜健脾益氣、溫補脾腎、固澀止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