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照相馆史(1859-1956)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節
商業化和專業化
——照相館的開辦與定位

清末著名小說家、報人孫玉聲(1862—1940),是個地道的「上海通」,常混跡梨園、流連娼門,數十年積累,寫出了晚清著名豔情小說《海上繁華夢》,展示了一幅逼真肖實的老上海世俗畫卷。因為孫玉聲本人還尤其愛照相,對上海照相業熟稔於心,所以《海上繁華夢》中出現了不少上海照相館的寫實描繪。在第二十二回,孫玉聲詳細描寫了涂少霞和相好阿珍去上海致真照相樓拍照的過程,也為我們還原了清末照相館內方方面面的信息:

二人出門上車,真個把四面的遮風遮下,路上走過的人,一些影也瞧不出來。兩個人坐在車中,有說有笑,將要轉彎到大馬路去,阿珍說:「寶記的照片,果然拍得甚好。我聽得人說,致真樓有好幾套古裝衣服,拍下來很是好看,前天見有個姊妹們拍了一張天女散花圖,真是異樣出色。今天我想拍一張《白水灘》中的十一郎,或是《八蠟廟》中的王天霸,我們可要到致真樓去,不知你意下若何?」少霞笑道:「你喜歡扮十一郎、王天霸麼?這多是戲班裏頭等武腳色起的,看你不出,倒是個頭等武功。」阿珍佯怒道:「人家好好與你講話,你偏指東話西,到底你心上到那一家去?」少霞道:「致真樓去也好。」遂分付馬伕到致真樓。

上得樓去,因照相間裏先有個公館裏來的一男一女,在那裏拍照,必須略等一等。由賬房裏應酬客人的伙計,領至隔壁一間客位內坐下,問二人要拍幾寸照片,是時裝、還是古裝。阿珍道:「時裝也要,古裝也要。你們拿張仿單,再取幾本裱好的樣照來,我們揀罷。」那個伙計連連答應,遂到賬桌上去取了一張仿單,又隨手拿了三本樣照,把樣照交與阿珍,仿單交與少霞。少霞接來一看,見上寫着:

四寸起碼三張洋一元,多印每張洋三角,西裝半身四張起碼,每半打洋一元八角,一打洋三元,取回相底洋五角。六寸半頭一張洋一元,多印每張洋四角,半身加洋五角,每半打洋二元半,一打洋五元,取回相底洋一元。八寸半頭一張洋二元,多印每張洋五角,半身加洋一元,每半打洋四元,一打七元,取回相底二元。十二寸頭一張洋三元半,多印每張洋一元,半身加洋二元,每半打洋七元半,一打洋十四元,取回相底洋三元。着色人多面議,補服古裝加半。

次看那着色仿單是:

四寸每張洋一角五分,多一人加五分,古裝大衣加一角。六寸每張洋二角五分,多一人加五分,古裝大衣加一角。八寸洋四角,多一人加一角,古裝大衣加二角。尺二寸每張洋六角,多一人加二角,古裝大衣加三角。

又看那放大價目是:

十八寸每張洋七元,二十四寸每張洋十元,三十寸每張洋十五元,四十寸每張洋二十元,五十寸每張洋三十元,六十寸每張洋三十五元,七十寸每張洋四十元,八十寸每張洋五十元。配架着色另議。

少霞看畢,折小了揣在懷中,去看阿珍手中的樣照,見林黛玉、陸蘭芬、金小寶、張書玉等凡是有名的妓女,沒一個不在其內,也有是時裝的,也有是古裝的,也有是西裝、廣裝的,也有是扮戲的。那扮戲的,要算謝湘娥扮的王天霸、范彩霞扮的十一郎這兩張,最是兒女英雄,異常出色。

二人看了一回,阿珍說:「拍兩張時裝的八寸半片,兩張扮十一郎、兩張扮王天霸、兩張西裝半身的六寸半片,另外再拍兩個最小的頭子,鑲在小照殼子裏邊。」又與少霞合拍了兩張八寸半片。少霞因見樣照上,有一個人坐了東洋車拍的,那神氣很是好瞧,遂也照樣拍了兩張六寸半的。計議已定,先前拍照的一男一女,早已拍好去了。兩人遂走到拍照間中,阿珍如法裝扮起來,一張一張的拍畢,次與少霞一同拍了一張坐花醉月圖,少霞又拍了張坐東洋車的。算一算,連着色、配架,一共是二十塊零九角洋錢。先付了十塊洋錢鈔票,約定一禮拜來取,雙雙下樓而去。少霞本來尚要阿珍拍一張在手帕上邊,再拍一張放大三十寸或是四五十寸的。阿珍說:「手帕、瓷器、團扇、摺扇、牙片上的,多曾在張家花園光繪樓與西尚仁里二惟樓內拍過,還有一方手帕在家,回去取來你看,倘是中意,送你也好。放大的在耀華照過一張四十寸片,麗華、麗芳各照過一張三十寸片,全身半身多有,現在多在家中,將來盡好懸掛,不必拍了。」少霞道:「你的小照好多,昨天怎說沒有?」阿珍道:「小照果然不少,可惜這幾張大的不能送人,小的除了手帕上邊,真沒有了,不是騙你。那手帕上這一張照,我本來也不願意送給人家,除了你,別人休想。」少霞道:「手帕上拍的,可能下水洗擦?」阿珍道:「聽說下水不致褪色,洗卻沒有洗過。」

從上不難看出上海照相館商業化之發達。當時上海灘,以寶記拍照最為有名,而致真照相卻以時裝、古裝等化妝照見長。拍攝不同尺寸,起拍有張數限制,價格也不同,尺寸越大越貴。加印、半身相、取回底片都要收費,穿官服和古裝照相加收一半費用。照片着色尺寸越大越貴,多一人着色則加收一份費用,並且古裝大衣着色也另加收費用。放大照片最大可以到八十英寸,一張收費五十大洋。照相館有上海各名花的時裝、古裝、戲裝、廣裝等化妝樣照,供人參考。照相館提供東洋車等道具供人拍攝,還提供配框服務。拍照先付定金,取相時再補齊尾款。張家花園的光繪樓和西尚仁里的二惟樓照相館,則以製作各種情趣小照片為特色,比如在手帕、瓷器、團扇、摺扇、牙片上印相。耀華照相館擅長放巨幅照片,麗華、麗芳照相館則以半身照出名。(1-5-1, 1-5-2, 1-5-3)

在晚清、民國時期,一家商業經營的照相館,要想取得經營上的成功和持久,需要從各個方面去努力,比如選址、照相館的設計、器材藥料的採購、技師的招聘、照相風格定位等等。在這之中,照相館櫥窗的設計與展陳也許是取得照相館經營成功的第一步。

以上海來說,上海最早的照相館之一,廣東人羅元佑經營的照相館,在1860年之前就已經開業,照相館開始利用官員肖像作為自己招攬顧客的「幌子」。文人王韜在1859年3月13日的日記中記道:「晨同小異、壬叔、若汀入城。往棲雲館,觀畫影。見桂、花二星使之像皆在焉。畫師羅元佑,粵人,曾為前任道台吳健彰司會計。今從西人得授西法畫,影價不甚昂,而眉目清晰,無不酷肖,勝於法人李閣郎多矣。」這裏展陳的「桂、花二星使」,是指1858年6月與英、法兩國簽訂《天津條約》的清朝欽差大臣,大學士桂良和吏部尚書花沙納二人的肖像。

後來,隨着照相館的繁盛,更多的滬上名花開始步入照相館拍照,她們也成為照相館櫥窗中的主角,朱文炳在清宣統元年(1909)做成《海上竹枝詞》,有一首專門提到了照相館櫥窗中的名花肖像:「照相申江幾十家,門前羅列盡嬌娃。美人一去留真相,付與多情滿路誇。」

同年在北京出版的《京華百二竹枝詞》,也有一首描繪了京師照相館櫥窗的勝景:「明鏡中嵌半身像,門前高掛任人觀;各家都有當行物,花界名流大老官。」作者在註釋中說:「照相盛行,各館林立,門前高掛放大像鏡,或為政界偉人,或為花叢名妓,任人觀覽,以廣招徠。」(1)不難看出,除了煙花界,軍政要員、社會名流也成為照相館的新顧客和新的招牌。

進入民國後,尤其到二三十年代,照相館的櫥窗內容也悄然發生着變化,更多淑女名媛、電影明星開始成為主角。在上海,「王開」照相館有這樣一個規矩:凡是上鏡漂亮的,「王開」會送一套照片,同時把樣照放在櫥窗裏展覽。而當時眾多電影導演常通過這些照片來尋找合適的演員,這樣的機遇自然吸引了一大批明星和想成為明星的人。周璇、胡蝶、黎莉莉、阮玲玉、張織雲、陳燕燕、陳雲裳、黃柳霜等上海灘頭光鮮亮麗的電影明星都是在「王開」這家照相館出入的常客,也同時不斷成為櫥窗中的主角。(2)「王開」的櫥窗都是專門請人設計的,每個月都要更換,老闆要親自看過樣照,檢查照片的整修和着色。1942年,攝影師趙秋堂接任上海中國照相館經理後,因為在攝影藝術上比較合乎社會的潮流,所以,當時許多名門閨秀、舞廳紅星,都以能在中國照相館的櫥窗裏放一張自己的照片為幸事。甚至有些大幫頭、大漢奸如徐朗西、聞蘭亭、林康侯、袁禮敦等也是如此。有的人竟讓其手下人揚言:「只要你們在櫥窗裏擺上某人的照片,我們保證放大十二寸着色相片二百張。」(3)(1-5-4, 1-5-5, 1-5-6)

在很多中小城市,櫥窗甚至成為照相館之間競爭的比賽場。因為很多人喜歡逢年過節或者是特殊紀念日去照相館合影留念,每逢節假日,各大照相館都會費盡心思,在自己的櫥窗內擺出最好的照片,圍觀者人山人海,大家聚攏在櫥窗前評頭論足,比攝影展還熱鬧。從早期的名花名妓、梨園倩影、達官貴人,到後來的名媛閨秀、電影明星,以及各種着色照,甚至藝術照,櫥窗成為一個照相館門面和實力的最佳展示,更成為城市的一道風景線。

從櫥窗外進入照相館內,照相館的整體設計和佈置帶給顧客的切身體驗,也是照相館經營成功的關鍵。

《海上繁華夢》提到的上海致真照相館,在1891年剛剛開業時,就在《申報》大做廣告:「本樓主人,獨出心裁,巧設山石樹木,曲欄園庭,書齋繡闥,琴棋書畫,零備古裝、旗裝、東西男女洋裝,仙客名媛、僧道劍俠,一應俱全。兼畫西法油相、水相,壽容神像,精工細巧,形容無二,宛然活現,無不暢心。」(4)致真照相館的博古佈置和鮮明的化妝照定位,吸引了一大批上海的名伶、名花、文人才子去照相館拍照留念。

在廣州,1912年開業的香港豔芳照相館,由經營銀號的黃躍雲和劉骨泉合資創建,由於資金充裕,照相館規模宏大,首先佈置上就先聲奪人:「舖面寬闊,店堂樓底高達6米,兩壁懸掛放大照片。櫃檯後有『通天』取光,下置水池、假石山小景,客廳及影樓在二樓,用大型的玻璃棚拍照,工場、暗室設備齊全。影樓背景有數幅大畫,有室內廳堂景,配以地毯及古老家具。而室外園林景則配以仿製的石檯凳、樹樁等,並以染成綠色的藤絲當作草地。」(5)豔芳照相,從民國初年創辦,一直經營到今天,成為廣州經營時間最長的照相館。

在北方天津,1931年1月1日,鼎章照相館分館在法租界華中路開幕,一名叫秋塵的人,撰寫了一篇《鼎章新館開幕記》的小文,詳細描寫了鼎章內部從第一層一直到第三層的方方面面,一個民國照相館內部構建躍然紙上:

新館為一三層之大樓,一切設備,均別出匠心。窗門均雕細花,作淺灰色。窗中陳列,以黑絨作成墊兒,歷階而上,遠觀之如懸鏡在牆。

樓下遍陳相片,玻璃櫥中,亦均用黑絨作襯,色彩格外顯明。仿女性最新式長方手錶,出該館某君之手,頗精巧也。

二樓為休息室,中置長案,周以軟椅,沙發設牆角,如會議廳。入室甚暖,不見爐,為巨鏡所掩,做一小間隔,几疑為暖氣管。盆花排列,極藝術化。

其化妝室,小而精,即設樓梯口,備女性搽脂抹粉之用也。

自一樓樓梯至三樓口,皆為喜聯賀鏡所掩蔽,本報所贈「形影不離」之賀鏡,即懸休息室之正面。

三樓為攝影室,黑幕白頂,設弧光燈三架,頂上燈凡六七十盞,開視之,光如白晝。面積甚寬敞,足容三四十人。為利用光線,壁色如雪,與二樓之燈紅壁綠者,又覺其雅潔可喜。

很多中小城市的照相館,也依據自身城市的特點,在佈置上獨具匠心。

在四川成都,廣東人梁笑山先生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正式開辦了成都第一家照相館——有容照相館,民國後搬入一樓一底的洋房,成為民國早期成都最大規模的照相館。「有容」沒有華麗的櫥窗,外面只有一個古式門洞,上面是「有容」兩個石刻貼金楷書字,每個大字約兩尺,橫排在大門中央之上,但進入有容大門,經過七八米長的公館門道,進入立方形的磚築二門,裏面卻是別有洞天:

二門裏頭的左邊,是一個約有五丈為定方的「壩壩光」(即「日光」或「自然光」)照場。場內周圍佈局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假山景,最大的有兩米多高。場左靠邊有株「女貞」,它像把大綠傘,自然而然地起着「遮光罩」的作用。場中還別具匠心地修造了一座古色古香的耀眼亭閣,約有兩三米長,更有七里香擁吻亭頂。在亭閣的楠竹柱上,還刻得有「常依曲棟貪看水,不安回壁怕遮山」的對聯。亭內空間可容四五個人合影留念。這個園庭式的大壩壩光照場,春有茶花和玉蘭爭豔,更有金桂和銀桂撲鼻,秋有各種菊花比美,冬有梅花迎春。一年四季,都有應時盤花、盤果,還有常年青的棕竹和羅漢樹等可供買主隨意選景留念。在這個園庭式的院壩裏,主人為了客人的歡樂,還寵養有能說會唱的鸚哥、八哥和畫眉等,真是鳥語花香逗人醉……(6)

民國初年,梁墨生創辦的揚州第一家照相館「映月軒」,位於多子街(今甘泉路)雙桂巷4號內,則以幽雅別致為特色:「前後有營業用房兩進,中間有一過道,為充分利用空間和採光,前進與過道均使用玻璃亮棚和水磨石地平。營業房西側為一庭院,築小樓一角,曲折迴廊,窗櫺亭欄,方形魚池,小巧玲瓏。四時花卉,點綴其間,既宜於居住,又可做攝影的背景之用。」(7)

廣東惠州最早的照相館——溫卓卿照相店,約1910年開業於惠州府城萬石坊(位於現中山南路51號市醫院門診部),在20世紀20年代初成為惠州最大、最高級的一間相店,地上地下共三層,二樓又分前樓、中樓及後樓,是一個完整的照相場地:「前樓是候影室,佈置得古典優雅,通花彩色玻璃屏風間格,置優質酸枝台椅、茶几,牆掛古典名家字畫、江西景德名瓷彩陶,還陳設古董玉器,供顧客欣賞;中樓是影樓,寬4—5米,長12米,全玻璃瓦面,左邊落地式玻璃窗,以利透光;後樓是水泥平台,專門種花,成為別致的小花園。」(8)這樣的環境設施在當時惠州來講,是獨一無二、無與倫比的。

到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在大中城市中,照相館的設置模式已經基本成熟。一般來說,規模較大的照相館,首先有一個寬敞時髦的「招待室」來接待顧客,室內牆壁的裝飾以輕快明麗為主,力避沉悶及不快的顏色。招待室備有椅、凳、几、桌,或者西式沙發。其次是一個設施完備的攝影室。雖然當時大部分照相館還是露天玻璃房子,但一般開始裝置電燈,以為補光之用,有些照相館喜歡使用活動的電燈;也有些攝影師則喜歡用水銀燈光。攝影室的牆壁,一般是淺淡色,尤其以乳白色為合適,儘量追求普通房間的佈置,以使顧客放鬆心理。很多照相館冬天還有取暖的裝置,夏天則有製冷的設備。再次是一個後期工作室,在這裏顯影、定影、裝裱等,需要空氣流通,地板乾燥,避免灰塵與潮濕。(9)

當然,由於中國各地的經濟發展不平衡,照相業水準也是參差不齊,其佈置、運營或有天壤之別。在繁華的上海灘,1923年12月25日開幕的中華照相館西號,用四五個月時間進行裝修,內部佈置和一切陳設,甚為奢華宏麗,照相的外廳設有專門的跳舞廳:「其他若辦公房、休息室、暗室、材料室、工作室、各部皆有自裝電話機。拂拭塵灰,悉用電箒,為大理石築成。營業部之櫃檯櫥窗,俱為柚木製成。」(10)而同時期在西北的甘肅蘭州,只有十餘家照相店,最為流行的是在南城樓邊的幾戶流動照相館,被稱為「快像照」。所謂快像,即被攝人坐在那簡易的木製「相機」前,直接用相紙曝光一張半身像,隨即在蒙着黑紅布的「相機」暗室內顯影、定影,再取出濕漉漉的負像,倒貼在「相機」前的木托板上,再對它拍攝一次,這便成了正像。經沖洗後便成了照片,交給顧客。前後不到半小時,故稱作「快像」。主要為一般百姓或學生拍證件照。雖然過於簡陋,但也頗有名聲。(11)(1-5-7, 1-5-14)

正是由於中國照相館發展地域不平衡性,在早期很多小城市中,由於照相業需求不足,為了生存,很多照相館採取多種經營,有的兼營鑲牙、修錶、修留聲機、刻字,有代賣鐘錶、眼鏡、唱片,還有代賣彩票的,這些都是當時十分新鮮和「洋化」的行當,這也是我們今天看到很多照相館的照片卡紙上,印着「照相鑲牙店」的原因。(1-5-8, 1-5-9)

光緒二十五年(1899)廣東人梁傑臣在蘇州察院場口護龍街(人民路)關帝廟北開設了「興昌照相館」,這家照相館在東吳大學1918級的畢業紀念刊上刊發的一則廣告中,明確把「照相放大」和「天然鑲牙」並置:

興昌照相放大天然鑲牙敬告

本館開設蘇城觀西曆年矣。照法之靈敏,攝影之得神,修法之精良,光室之寬敞,屢承光顧諸君交相稱譽。蓋光學近日發明,日新月異。本館近復精益求精,洗印良法,各種紙料莫不俱備,以應諸君之雅好焉。而天然牙醫生從美國牙醫生遊學歷有年所,無論牙科奇難各症,均能着手回春。至於鑲牙、鑲眼、鑲鼻,尤擅特長。全口上下磁牙、電器種牙、鑲嵌金牙,莫不自然貼服,宛若天然,與夫拔牙止痛,用藥適宜,應手而下,毫無覺痛。謂予不信,患者試之方信予言之確耳。其餘專運中西馳名藥水,膏丹丸散,罐頭食品,花露水粉,洋廣雜貨,一概俱備,如蒙光顧,格外歡迎。

觀西興昌謹啟 第一百四十八號門牌(12)

一般來說,照相館設在二樓,一樓則是售賣西洋玩意兒的場所。遼寧省遼源市(遼源,時屬遼寧省,現屬吉林省)第一家照相館利豐齋,成立於1922年,創始人張孝先,隨着業務的擴大,房屋的拓寬,除主營照相外,「兼營鑲牙、修錶、代賣鐘錶、眼鏡和唱片。後來為興業銀行代賣彩票。利豐齋講究裝潢,瓷磚鋪地、玻璃櫃檯,窗明櫥淨,入之令人心澄目潔」。(13)福建泉州的「美升照相館」,開設於民國初年,館址在泉州鐘樓腳。創業人盛九昌,既是照相師,又是牙醫師。他從海外學習技術回鄉,同時兼辦牙科業務。(14)寧夏銀川寶珍照相館的創始人章藏珍,在讓長子章文煥全力經營寶珍照相館的同時,又着眼於鐘錶修理業,與當時銀川市修理鐘錶技師朱建遜協商,將次子章文華送去學習修理鐘錶技術。文華學藝期滿後,在寶珍照相館新樓,附設鐘錶修理部,三子章文傑也學習照相和修錶技術。(15)在浙江寧波的北侖,民國時有一家叫「積善堂」的照相館,位於新碶老街,主人名叫顧延令,會修鐘錶,會鑲牙齒,照相甚至只是副業。(16)鑲牙與攝影共處,這對今天處處講「專業」,人人求「藝術」的影樓來說,簡直不可思議。然而,能夠贏利是一切商業的本質,照相館的生存之道決定着一切,這是歷史的事實。(1-5-10, 1-5-11, 1-5-12, 1-5-13)

1932年,《健而美影刊》發表了葉適筠譯述的一篇文章:《經營照相館的方法》(17),這篇文章本來是英國著名攝影學者古羅斯沙氏(H.J. Krmishaar),在1930年7月15日英國攝影學會的一篇長篇演說辭,原文題目為《以一個商業管理者的眼光去觀察職業攝影所應採的方法》。古羅斯沙氏站在商家的立場,對於照相館的經營,從調查市場、推銷貨品、廣告宣傳、維繫顧客四大方面,從更深層次的角度,展開了詳細的論述。

古羅斯沙氏所提出的很多照相館拍照理念,即使今天看來也不過時。比如,對攝影師如何抓拍顧客的最自然表情,古羅斯沙氏說:「你自己必須感覺有一種取悅你所要攝取的那人的真誠,並且設法使你這種內心感覺及你對於那人愛慕、尊敬的心理,流露於形色。不可想到她能給你多少代價,或她需要多少張照片,但設法使你對於她發生興趣,好像她是你的妻子,你的母親,你的姊妹,你的女兒一樣。這似乎是太奇特了,但實際上這才是使你獲得優美的面部表現的不二法門。比較用那種呆板的方法請被攝的人『表現一點笑容』,它的效果真不知要高明到幾萬倍。你必須要研究別人,做一個深邃的觀察者,並且——最重要的——你必須要有誠懇的態度。」

在維繫顧客關係上,古羅斯沙氏提出了「十種金律」:

一、對於所攝的人像照片,要十分美麗,然後要好好修點過,裝裱在美術的紙版上,那麼就會使顧客永遠信仰你的工作。

二、照相的價格是要公道,不要太昂貴,以成本的多少,作一個比例,給一個相當的價格。並且列示各種不同的價格,以便顧客選擇。

三、對於清潔一方面,是要特別注意的。無論玻璃窗、陳列品、招待室、攝影室和修裝室,都要清潔。空氣流通,佈置堂皇,使顧客身臨其中,覺得愉快,引人入勝。

四、你的每個店夥,最好能與顧客接近聯絡,知道顧客的名字。這樣個人接近,就使顧客樂意。並且因此使你對於顧客的心理,更能明瞭,知道他們所需求的是屬於哪一類的東西。

五、店主對於每個顧客要特別留心,無論他們進來或向你詢問,你要禮貌看待他們。和藹可親的態度和他們談起話來,鼓起他們興趣的心,漸漸引起他們拍照的念頭。

六、對於做錯的事情,最好不要使顧客知道,立刻想方法去減除錯誤,因為錯誤會減少利益。所以你的店員須受相當的訓練,使他們增加工作的能力,並且減少他們的錯誤。

七、對於顧客的心理要特別留意,當你接近他們的時候,要專心留意去觀察,用甘言好語去迎合他們的心理。

八、當你和顧客相接近,若使顧客問起你的名字,你就告訴,或是用名片互相致意,這樣顧客和你就覺得親熱。

九、顧客所賜顧的東西,無論價值多少,你應該使顧客滿意,使他們下次再來光顧。

十、各方面設備佈置都要十分完美,才會引顧客入勝。

古羅斯沙氏的文章,對照相館的經營,是非常實用的在商言商之道,正如譯述者葉適筠所註釋的:「若使能夠照他的方法去實行,一定會使你容易成功,生意一天興隆過一天,所以當我看過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就覺得是有價值,應當把這篇文章移譯出來,獻給那意欲經營照相館的人,苦無良好的方法和經驗,而能夠使他們得到不少的利益。」

除了借鑒西洋的理論經驗,以及傳統中國商道中笑臉相迎、熱情接待、先煙後茶、和氣生財外,中國各地的照相館,大多數都還在自身不斷摸索實踐中,自發地總結出各種有中國特色的照相館經營之道。

上海耀華照相,從1905年3月1日起,老闆施德之開始把西耀華從原來的專門為華人拍照,改為專拍女照,由女兒執鏡。這樣男女分開,「夫女子照像,以男子為之,則凡欲端正身首,整頓裙褶,皆須男子為之,不便孰甚焉。故不如以女子為之得體也」。(18)這樣的創舉,不僅創女子從事照相館攝影之先例,在男女授受不親的年代,必然受到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宦門命婦、閨閣賢淑的歡迎。

1924年,甬上赫赫有名的望族之後裘珊創辦了寧波「天勝照相器材行」。後來,裘珊把天勝照相館分為上下兩層,普通百姓可以在一層挑選他們喜歡的照片佈景、照相紙張等,二層專門用來接待上層人士。這樣一來,不僅節省了人力,還做到一對一專門服務,大大提高了效率和營業額。「天勝」的職工上班必須穿西裝,營業時要佩戴服務證。在20世紀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中期,天勝幾乎成了甬城照相行業的標誌。一年到頭,去天勝拍一張全家福,是很多寧波人家的願望。(19)

在孔孟之鄉山東,1949年,一家兄弟三人(于連泉、于潤泉和叔伯兄弟于洪泉)湊錢在德州太平街東頭路北,開辦了「兄弟照相館」,1951年遷至黎明街路東。三兄弟誠懇待人,熱情服務,照相館有兩條不成文的規矩:一是對帶孩子來照相的顧客要滿腔熱情,要有足夠的耐心,比如給小孩子照相,因為孩子容易緊張,不聽擺佈,哭鬧是難免的,而家長因孩子不聽話,急得滿身大汗,甚至又罵又打,也是可以理解的。遇到這種情況,照相師先把手裏的活停下來,賠着笑臉拿玩具哄孩子,端茶遞煙勸大人。待孩子笑了,大人感動而消氣了,再照不遲。二是允許顧客挑毛病,不准對顧客無禮:「凡是來這裏照相的人都希望自己能照出理想的照片,稍不如意,便滿臉不高興,橫挑鼻子豎挑眼,這本屬正常現象。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必須沉住氣,先聽人家把話講完,如果是熟人,對他們說上幾句玩笑話,嘻嘻哈哈地把人家送走。如果是生人,或是故意挑疵兒不大懂禮貌的個別人,這就要看咱們的真功夫。你硬我軟,你說氣話我說客氣話,你挑毛病我不爭辯,你『停火了』,咱們再慢慢地講條件(或修,或重照),絕不准與顧客『頂嘴』『吵架』,更不准惡語傷人,喪失生意人的職業道德。誰違犯了這條,就解僱誰,絕不姑息遷就。因此,兄弟照相館的職工從來沒有發生過和顧客吵架的事。」(20)從1949年到1956年,兄弟照相館在德州同行業中,無論是社會效益,還是經濟效益,都可以說是處於第一位。

總體來說,商業成功的照相館,除了各種經營之道外,最主要的還是要了解顧客的心理,力求滿足顧客對照片的要求。俗語說:「若定(適合)主人意,便是好工夫。」不同顧客,愛好有所不同,要採用不同光線、姿態、神情,不同拍照角度、構圖等去滿足他,業務上才能佔據主動。中國地域廣袤,城市和農村、不同的階層,審美觀點不盡相同,城市認為美的照片,農村可能認為是醜的;知識界認為是美的,其他各界可能並不贊同。適應不同時期的時代潮流、滿足社會各階層的審美需求,拍出的照片才能皆大歡喜。

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的照相館,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在大中城市中已經普遍初具規模,並且,也因為每一個照相館的地理位置、業主背景的不同,或顧客群體的不同,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專業定位。

20年代初,在上海照相業最為發達的南京路,有兆芳、寶記、心心、競芳、中華、英明、和興、亞細亞、寶發、先施樂園等十幾家照相館,各家照相館內部的佈置、櫥窗的裝潢,以及佈景之優美,都在全國屬於領先水準,但各照相館又有自己的定位:「兆芳與寶記,除各方面營業甚為發達之外,向兼注意於新聞照片,尤為特長。心心雖屬新創,組織上頗富美術意味。競芳營業素甚發達。中華照相館主任郭叔良君,留學美國多年,現欲花其生平所學,獻諸社會,故與區君炎廷合力辦理,大加擴充。英明、和興兩館,營業現益發展。亞細亞攝製友邦士女之照片最多,亦係特點。寶發以拍攝最小照片著名,營業亦旺。先施樂園則為樂園中之一種點翩綴,中外遊人翩翩而至,營業之佳自在意料中也。」(21)在上海之南的福建省城福州市,因為是政府機關和軍隊的駐地,照相館顧客多是軍政界人員和他們的親屬,所以城內照相館內部陳設多是一些時興的道具,背景也比較簡單、素雅,以適應公務人員的心理;南台有碼頭,是商業區,顧客多是商人,南台的照相館內部陳設多是古色古香的道具,背景配畫有亭台樓閣,有的照相館還備有戲衣,以適應往來商人、農民的需要;而在倉山居住有外僑,同時也是學校比較集中的地方,顧客多是知識界人士及外僑,倉山的照相館,內部陳設趨向於西洋化,背景則多為松、竹、梅、花卉的圖案之類,以適應學生和文化界人士的要求。各照相館為着開展業務,發展經營,內部陳設的特色就隨着顧客的喜愛和需要而變化,由此,在福州的照相業中,無形之中分有城、台、倉山三個流派,三個區照相館所拍相片形成了各自的特色。(22)

在北平特別市,30年代中期,東西南北四城共有照相店70多家,各城各家又各分用戶,各有專門的主顧。在南城,石頭胡同的大北照相館為北平市照相業中之佼佼者,大北營業注重伶界及商界。廊房頭條容豐照相館之經理孔雨亮之子在政界任職,故以軍政界特長。東城的同生照相則以社會上負有盛名交際花譚二小姐為主幹,「營業之大部為其所攬來,故性質特殊專門以軍政界之女眷為盛,形成一貴族階級之留客室,窮酸大則休想越雷池一步也」。(23)再北的東方照相館,則以學界為主要客戶,該館蓋起了新大樓,可見獲利之多。西城之中國、中原、維納絲、真光等照相館,則係純以學界為目標,營業均不如東南城之繁盛。至於北城的照相業,「則不堪言矣,不但無一家可以找出現代式之配備,即弧光美術種種之技術人材亦復闕如,營業常然趨於不振之一途,有者亦不過少數住戶前往光顧耳」。(24)(1-5-15)

在中小城市,很多照相館也是各自具有經營特色,形成各自的服務範圍。在江蘇鎮江,抗戰勝利後,舉國歡騰,人心大快,照相行業隨着形勢好轉亦呈現活躍趨勢。不少照相館大事整理,恢復舊觀。同時有不少外地人來鎮創業,大小店家均擴展門面,充實設備和資金,市容為之一新。當時中國照相館的業務對象,多以機關、工廠為主;美光照相館多以商業界、居民為主;寶記和蓬萊照相館多以閨秀、優伶、劇照為主。各有特色,一時頗稱繁榮。(25)在江西省會南昌,到1949年底,照相館達到了47家,大型甲級照相館有「鶴記」「真真」「寶光」「美光」四家,各擁有2—4個照相台。這幾家照相館地段優越,資金雄厚,設備先進,「鶴記」取信於商界,「真真」往來於軍政界,「寶光」服務於學界,而其他小型丙級照相店有26家,以廉價、快速為特色,主要拍攝登記照,為貧民和學生服務。(26)作為商業化的照相館,為吸引顧客,留住顧客,讓顧客滿意或成為回頭客,需要從各個方面適應或引導顧客的不同需求;而正是因為照相館所處時代、城市、地段等差異,在同業競爭中,又形成了照相館不同的專業化定位。一家照相館的生存和發展,必須在商業化經營和專業化的定位中同時摸準脈搏,才能夠長期營業成功,這也是未來照相館進行各種各樣藝術探索的一個前提條件。

1-6-1 西湖月溪照相店各種價目

杭州同春坊正則印書館代印,32×24厘米,1930年前後。王秋杭收藏。

價目表中羅列了照相館經營的各種業務的價格,包括一般拍照、美術拍照、長條風景攝影、化妝照相、夜間照相、放大風景、上門照相、着色,以及各種紅木盒、楠木盒、取回底片的不同價格。

1-6-2 家庭合影

上海耀華照相館,銀鹽紙基,卡紙24×30厘米,照片13.3×17.9厘米,1900年前後。作者收藏。

1-6-3 漢口麗康照相館商業名片

印刷品,11×7.5厘米,1910年前後。作者收藏。

除了拍照,麗康還可以放大、藝術沖卷和印製。

1-6-4 伊卡照相用品目錄

商務印書館出版,9.5×17.2厘米,1926年出版。作者收藏。

1-6-5 照相業攝影用品價目表

上海美國柯達公司出版,9.3×16.2厘米,1936年。作者收藏。

1-6-6 長沙青年日夜照相館廣告

印刷品,19.7×13.8厘米,1935年前後。作者收藏。

觀察此廣告,不僅大標題為「廉價犧牲」,其他如「酬主顧」「抑物價」「提倡薄利」等莫不言明價格優勢。減價,是照相館最基本的價格策略之一。

1-6-7 山西翼城縣光裕照像館獎品

翼城縣三友書局印製,19.7×25厘米,1930年前後,作者收藏。

根據獎品券前面說明,該館共備有獎品券「六十本,每本註定十張等級,獎品除了綢緞衣料、自行車、洋鬧鐘、衛生衣、香皂等,幾乎每一個獎項都含有一定規格的照相贈送。

1-6-8 營口百貨照相部新年廣告

8.9×14厘米,1930年前後。作者收藏。

為吸引「愛好藝術攝影」的顧客,照相館專門備有「男女時式洋服、文武戲裝」,以擴大市場佔有率。


(1) 錢仲聯主編,《清詩紀事》(光緒朝卷、宣統朝卷),第15397、15398頁,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年。

(2) 范昕,《上海「王開照相館」的前世今生》,見《傳承》,2010年第31期。

(3) 姚經才、何萸生,《馳名京滬的中國照相館》,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文史資料選編》第29輯,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年,第263—274頁。

(4) 《今到新法照相,致真樓主人啟》,見《申報》,1891年11月27日第4版。

(5) 黃容光,《八十春秋倩影長留——廣州豔芳照相館》,見廣州市越秀區政協學習文史委員會編,《越秀文史》第8期,2000年8月,第69—74頁。

(6) 吳燕子,《民國時期成都照相館》,根據「有容」照相館後人口述整理,未刊發。

(7) 慕相中、張慶萍,《揚州老照相館的陳年舊事》,見《揚州晚報》,2011年5月14日。

(8) 溫壽昌、張煥棠,《惠州最早的照相店》,見惠州市惠城區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輯,《惠城文史資料》第16輯,2000年,第27—31頁。

(9) 王瑞龍,《談照相館業》,見《攝影畫報》,1935年第11卷第39期,第2—5頁。

(10) 《中華館西號今日開幕》,見《申報》,1923年12月25日第17版。

(11) 趙清華,《蘭州攝影的變遷》,見《蘭州日報》,2008年7月4日。

(12) 譚金土,《蘇州照相業發展史略述》,未刊發。

(13) 劉育新,《解放前的遼源照相業》,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遼源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遼源文史資料》第四輯(建國前的遼源工商業),1991年,第84—99頁。

(14) 陳建基,《泉州照相業的開創與發展——兼述羅克照相館》,見中國民主建國會泉州市委員會、泉州市工商業聯合會、政協泉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合編,《泉州工商史料》第5輯,1985年,第92—102頁。

(15) 趙貴春,《攝影技術的傳入和寶珍照相館的興起》,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銀川文史資料》第3輯,1986年。

(16) 張斂,《北侖老式照相館:時空定格歲月定影》,見《北侖往事》,寧波:寧波出版社,2013年。

(17) 見《健而美影刊》,1932年第1卷第3期,第25—32頁。

(18) 《女子照相說》,見《申報》,1905年9月5日第7版。

(19) 林旻,《天勝照相館背後的故事:一次賭氣,成就百年老字號》,見《東南商報》,2014年3月30日。

(20) 于潤泉口述、田金鵬整理,《德州兄弟照相館》,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德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德州文史》第11輯,1994年,第150—155頁。

(21) 《南京路之照相業匯誌》,見《申報》,1923年2月22日第17版。

(22) 王度,《福州照相的變遷》,見《大眾攝影》,1982年第6期。

(23) 韓大風,《故都的照像事業》,見《工商新聞》,1934年第10期第4頁。

(24) 同前註。

(25) 鄭樂生、陳山洪,《鎮江照相業述略》,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鎮江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鎮江文史資料》第15輯(工商史料專輯),1989年,第172—174頁。

(26) 石鵬、宋海琴,《南昌的照相業》,見《江南都市報》,2014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