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從業條件
設計是一門專業,有無庸置疑的本義、核心價值和社會功能。設計的本義包括設計的宗旨和精神、設計師應負的責任,亦涉及從事設計應有的態度。設計師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廣闊的胸懷和廣泛的知識,才能發揮設計的專業。
1.2.1 胸懷
談到胸懷,是因為設計師難免有點藝術心態,總愛自我自在,特別在東亞國家。我在內地教學期間,感到不少設計師抱有藝術家或半個藝術家的心態。設計是運用藝術和科技的應用科學,雖然應用了藝術的手段和思考方法,但並不是藝術,切記要弄清楚。設計必須依客觀的目的來工作,容不下太多自我。設計要有廣闊的視野,能夠放膽遠望和大膽嘗試;又要有海涵之量容納異見和回響,容納他人的經驗以至自己的失誤。如此才能作客觀的分析和研究,以達到設計的目的,從而改善民生。
1.2.2 知識
設計的知識最主要是對生活的認識,因為設計是改善生活的工作。設計師要認識設計歷史,看前人如何工作,當然還要具備最基礎的設計知識,例如,設計元素的認識和運用,懂得運用專業工具和器材(如電腦和軟件),對物料、製作和生產有所認識,還要有藝術、美學的概念和對科技的認識。其實,最根本是要懂得設計倫理,知道自己的責任和使命,知道甚麼應該做,甚麼不可以做。否則,專業又從何說起?
設計發展到今天,已是與人共謀而為人謀的一種工作,所以必須學會溝通合作和懂得與人共處之道。設計對語言運用和溝通合作的能力要求愈來愈高,特別是英語,因為它已是國際商業語言。此外,也要對社會運作和其他專業有點認識,懂一點各行各業的專業術語,否則難以溝通。
有些年輕人選修藝術、音樂和設計,只是為了追求輕鬆有趣,不想在那些看似超然世外的文理科目上用功。不過,設計不是對學識沒要求的專業,那些基礎學科包括文學、數理、歷史、宗教,甚至體育和烹飪,都對將來追求專業知識有很大幫助。設計終究是思考的工作,需要廣泛的知識和靈活的頭腦,並且要求對藝術、科技和社會有相當認識,才能做到與時並進。設計師要知道的東西真不少,但是把知識背誦下來以外,我們還要理解,否則如何運用於思考之中?設計與思考分不開,所以最重要的是懂得運用設計思考,這是之後要談的重點。
(1)包浩斯(Bauhaus):名詞源自德國一所藝術和建築學校—國立包浩斯學校。該學校由建築師沃爾特•格羅佩斯(Walter Gropius)於1919年創立,講授並發展設計教育。包浩斯現時泛指其倡導的建築流派或風格,其影響廣泛至藝術、平面設計、工業設計、室內設計、戲劇及美術各範疇。
(2)後現代主義出現於五十年代,但至八十年代表現才較為突顯。後現代主義強調「形式服從感情」,鼓勵設計師放下約束,讓感情自由發揮。
(3)原研哉(1958年-),日本國際級平面設計大師,出任無印良品(MUJI)藝術總監。
(4)IDEO是一家總部在美國的知名設計公司,目前業務包括有產品設計、設計顧問服務與環境規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