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設計的思維理論
潘家健
第一章
——設計的轉變與從業條件
1.1 從設計的轉變看設計思維
整套設計倫理觀念就是設計思維的靈魂,是思考設計的基石和準則。談到思維,我是指思考的能力。雖然原則不變,但是因應時代的改變和社會的發展,思維還是必須調整。我們可以從設計的發展來思索,回看設計的走向,一窺與時並進的設計思維。
1.1.1 包浩斯時期
我會從包浩斯(Bauhaus)(1)開始談。那是在工業革命後,受工藝運動的衝擊而作反思,受戰後民生凋零所影響;包浩斯以改善民生為使命,以結合科技和藝術來改善生活。那時主宰設計思考,是普及的需求和新生活。這就是當年的設計思維之本。包浩斯瓦解後,機械生產和程序式生產開始改變社會。在這時期,設計思考由關注基本需要轉向社會的需求和希冀。那簡樸的美依然繼續存在,成了現代感和一種新時尚。設計思維基本沒改變,但方針開始改變。
經濟繁榮和生活充裕下,人們開始着重物質生活。當生產力超越基本需要,加上自由經濟開始普及,競爭便出現了。從此,工商貿易不再談供求,而開始談市場。產品和服務開始走向個性化和針對特定羣體。設計思考自然因應這趨勢而轉變,它調節了基本思維,求的是社會進步,但最終目的仍然是為了改善人們的生活。
1.1.2 傳播媒體的出現
科技不斷改良,為設計提供了更多的資源和運用方法。但科技在這時期帶來的最大改變,是各種傳播媒體先後出現,和企業競相利用傳媒作宣傳。廣告和平面設計突然變得重要,並成為了主流。包裝亦成為了設計其中一種主要工作,開始講求包裝產品和服務,也講求包裝產品形象。設計開始關心與使用者的溝通,這成了新的關注點。曾幾何時,Communication Art幾乎成了設計的代名詞,它至今仍是美國一本權威設計雜誌的名稱。關注溝通其實是對設計更慎重,對社會更關懷,本質上並沒有改變。
之後,廣告宣傳開始變質,滲入了慾望來鼓吹消費。慾望消費引來了物質追求和過度消費,社會風氣驟變,社會與自然生態的平衡也隨之出現了問題。這開始動搖設計的基本理念和包浩斯精神,社會和設計人士在其間雖然作出了回應,但沒有整合成一套設計思維來迎接轉變,而這就是靳叔構思設計倫理的原因。
1.1.3 設計的再分門
與此同時,設計因經濟發展的需要而再分門,例如,時裝設計再分為時裝和演藝服裝;平面設計又分廣告和包裝;陳設和展覽設計也自成一門。另一方面,動畫、插圖、攝影和影片製作開始專業化,並為設計提供支援服務。可以說,市場變得愈來愈重要,市場學在經濟學之下自成一科,市場研究和管理也成了經濟運作的一個新環節,設計則成為了供應鏈中的一個環節,還要與其他部門配合。發展至此,設計思維已很需要調整了,設計師不得不改變思考方法。
1.1.4 科技的發展
今天的電子科技發展,說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也不為過。電腦不只是為工作而設,甚至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設計進入電腦時代,在每個工作環節上都需要使用電腦。設計師要花時間認識電腦和電子科技,還要思考怎樣於設計上運用電子科技。這轉變可不小:製作和結構圖從手繪轉為用CAD/CAM以及其他電腦輔助設計軟件,如平面設計常用的Adobe IllustratorTM 、IndesignTM和PhotoshopTM等。陳設展覽和室內設計固然要使用以上的設計軟件,產品設計也不例外。影片方面還推出了立體影像技術,甚至廣泛地應用到電子遊戲、電影電視製作和廣告宣傳裏。攝影電子化使我無奈棄掉近20萬美元的器材和設施,更要開始學習運用圖片修葺軟件。科技不只影響最終的設計,還大大地影響設計的運作和思考,設計師像要重新入行似的。
自互聯網出現,資訊時代開始了,及至今天連生活都被資訊包圍。設計也開始以互聯網作為資源,要研究分析只要上網便行,不用再去圖書館,連書也少看了,甚至較少向專業人士討教。設計開始被科技主宰,思考設計的時間一再減少。我們是使用科技,不是被科技使用,所以設計師必須擺脫科技的約束。電腦是經我們思考來運用的工具,而且不可能是唯一的工具,即使將來對使用電腦的需求更殷切,但電腦仍不能取代人,因為設計思考需要心智和靈魂,這是電腦所不具備的。
1.1.5 後現代主義
八十年代後現代主義(2)湧現,對設計造成了重大影響:建築物先抓着藝術造型再構思空間運用;產品的實用性變成了次要考慮;時裝以表達感情和性格為主,合身和舒適是第二考慮。當功能降低至一定程度時,便與設計的原則產生衝突。至此,設計有必要反思感情和理性的平衡,為設計思考而思考。
1.1.6 品牌效應
品牌原本是用作品質和特性的一種標記,方便消費者選擇。高檔產品強調品牌,實用產品也運用品牌,人們漸漸地信任品牌,於是有人開始利用品牌作宣傳,倒果為因地開發品牌生意。今日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這便是其中原因。日本設計師原研哉(3)說,品牌是市場文化和消費慾望的綜合體現,他沒有提及品質和實用,像是在說這些都不再是設計的核心考慮。今天的品牌市場開始混亂,大有失義之危,如果品牌跟產品、服務沒有合理的關係,設計該怎樣做?或許設計的思維又要調整了,設計師要知道如何應對今天的品牌發展。品牌和系列也帶來了新的設計思考,那就是系統、發展和管理。所以,設計管理成為一門專業的學科,已有其根本需要。
1.1.7 分工合作
設計亦可以靠分工合作來完成,近年亦開始流行跨界別合作。設計師可以與畫家、雕塑家、書法家和攝影家合作,甚至與圖形和造型專家、二維轉三維的動畫家、電子特技專家、類別鮮明的插圖家、畫面修正專家和色彩校正專家合作。為何一定要自己包攬所有工作?
1.1.8 設計將來的發展
將來,我們會看到設計師也可執行高層的工作,例如喬布斯就是今日的典範,雖然他不盡完美。時裝設計早已如此發展了吧?皆因設計有可能成為核心功能,所以設計師有必要管理整體和引領運作。設計的知識範圍會擴至更深更廣,會否成為趨勢就有賴我們設計師的努力了。
在不久的將來,更多公司會設立設計部門,更多設計師會在機構工作,皆因對設計的需求愈來愈多,也感到設計愈來愈重要。當然,獨立的設計公司仍大有好處,因為有更客觀、更自由的思考和視野,有利創意。今天美國的IDEO公司(4)便是一例。
設計的創意思考亦將會普及,或多或少地運用在社會的各個層面之中。這是對將來美好的憧憬。設計是追求未來的更好,所以設計要向前看,為將來準備,為人們着想。對設計思考來說,過去不比現在,現在不比將來。這是設計師應該留意的地方。
設計的基本思維,在《關懷的設計》討論設計倫理時已作解釋,希望大家從中了解,在此不再贅言。只有將以上談到的現實加以考慮,才能應對今天設計工作的需要;只有將你憧憬的未來也放進考慮之列,你的設計才能與時並進,走在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