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思考:设计师的心智与灵魂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1 如何運用大腦?

人只有在遇到問題時才願意思考。問題的來源有兩處,一是本能感到必須反應,通過情緒向大腦發出警示和傳達信息;另一是在思維裏浮現未能解決的疑團,因關注而引起思考的衝動。如果只是應付基本的生活和工作,我們多不用思考。我們常說習慣成自然,不是嗎?人生下來就不願思考。我們很多時以為在思考,其實並沒有思考。我們平日的分析和解說,大多由情緒驅動,在潛意識裏有了答案,然後再在腦資源中找支持。隨之而來的資訊,都會調整向支持答案方面去,直至支持不了時才無奈放棄。這就是我們日常的解釋和辯護,不大需要思考的動腦。

今天的學生特別喜歡死記硬背,因為效率高又不用費思量。這是教育重成績和求標準答案的後果。考試求的是「果」,懂得「因」並不會有分數,但是單單有「果」是沒意義的。考試的標準答案會扼殺思考,製造蠢材。硬背不用思考,只是分類儲存,在需要用時便對號抽出使用。反之,理解是深層的認識,我們最好還是把理解整理成為系統知識來靈活運用。

我們動腦,有時需要思考有時不需要,而兩種情況皆有必要,如果凡事都用大腦思考我們就難以生存了。不思考而只靠直覺和本能,則我們便碰碰撞撞地以嘗試錯誤法方式(Trial and Error)(1)來生存,跟動物無異。只有兩者靈活地配合運用,才能發揮大腦的最大功用。《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一書將人的思考模式分為兩大系統,系統一是「快思」的直覺思考;系統二是「慢想」的邏輯思考。這亦暗喻思考與不思考沒有那麼絕對。不思考中似乎也有思考,只是理解程度的不同。惟我認為不思考中的思考,主要是受到本能、直覺和潛意識的影響。不思考中的「思考」是不經意的。

之如身體受益於鍛煉,思考受益於練習。你可以鍛煉身體上某一塊肌肉,也可以鍛煉腦的某一部分。肌肉不鍛煉會退化,腦功能也是。今天的人很愛鍛煉記憶,我則希望大家多鍛煉思考。多思考多理解,腦便會為你多預留空間,更靈活地作連接和轉接。靈活的腦使人生受益,而設計更需要靈活的腦袋。

用腦有不同的模式,姑且簡單一說。

3.1.1 意識Consciousness

有意念和有知覺,就是有意識。思考不是自覺的,必須靠概念和知覺引發意圖,用情緒來啟動思維,所以思考是意識行為。意識中每次的內容和目的都不同,思考透過理解、發揮和分析來達至認識,從而作出回應。理解和認識之後會儲存在大腦中,其他的資料和過程都會事後被抹去,時間和背景多不保留。意識在額葉產生,只會暫存,所以是當時的意識。

3.1.2 潛意識Sub—consciousness

潛意識即是潛在的意識,能夠自動浮現,情緒亦能帶出潛意識。潛意識跟意識一樣,屬認知和理解;當意識和經驗增強至一定程度時便會變成潛意識。潛意識是自動的認知,內裏包含習慣和增強了的經驗,即是包括想透了和未想透的認知和理解。它會因少用而減弱,會受新的認知和理解影響而轉變。

3.1.3 直覺Intuition

直覺是受外在影響而作出的反應,用的是不經思考的認知和理解。這是本能加潛意識的結果,由情緒帶動,屬本能反應。潛意識是潛在的認知和理解,曾經作過思考或至少曾經有經驗。直覺是自動的理解,自動的結論,不經過刻意思考。

3.1.4 本能Instinct

本能是與生俱來的求生意識,我愛說成是「在血液中」的能力和知識,由邊緣系統掌管。它是感覺和情緒之源,是思考的發動機。它是我們的本性,也使我們聚成社羣。本能、直覺加上潛意識,使生活變得容易而有效率。有人以為,人之為人是因為有情。其實情感是本能,凡動物都有,只是表達和照顧有所不同而已。本能和情感是與生俱來的,與過去有關,這即是說,情緒會錯發警報,而且常是不精確的。因此我們要小心應對情緒,小心感情與時空的關係,盡力引發思考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