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锦言录(全四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盐铁论

《盐铁论》,西汉桓宽撰。桓宽,字次公,汝南(今河南上蔡)人,曾任庐江太守丞。《盐铁论》十卷六十篇,为汉宣帝时桓宽根据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召开的讨论是否废除盐铁专卖等经济政策的会议记录整理而成的一部著作。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内兴功利,外伐四夷,耗费了大量财力物力。为了弥补国库空虚,汉武帝实施盐铁官营、均输、平准、酒类专卖等一系列经济政策,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汉昭帝时主政的霍光主持召开了一次盐铁会议,会上以贤良文学为一方,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为另一方,就是否废除上述经济政策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辩论。贤良文学一方站在儒家立场,揭露这些政策的社会危害,批评朝廷与民争利,主张还利于民。双方还就相关的一系列历史及社会问题展开了辩论。这些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及社会思想等具有重要价值。

本书选文据中华书局三全本《盐铁论》。

本议

夫文繁则质衰,末盛则本亏

①文繁:形式繁华。质衰:内在本质衰败。

②末盛:追逐工商末利风气盛行。本亏:农业根本受到损害。

【译文】

形式繁华就会导致内在本质衰败,逐利风气盛行就会使农业根本受到损害。

末修则民淫,本修则民悫

①末修:工商末利得到加强。民淫:民风奢侈。

②本修:农业得到加强。民悫(què):民风诚实。

【译文】

工商末利得到加强就会带来民风奢侈,农业得到加强就会使民风变得诚实。

民悫则财用足,民侈则饥寒生。

【译文】

民风诚实就会财用丰足,民风奢侈就会产生饥寒。

畜仁义以风之,广德行以怀之。

①畜:通“蓄”,蓄积,培养。风:教化。

【译文】

培养仁义来进行教化,推广德行来进行安抚。

善克者不战,善战者不师,善师者不阵。

【译文】

善于取胜的人不必战斗,善于战斗的人不需要军队,善于用兵的人不用阵法。

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

①出:生产。

②殖:繁殖,增产。

③匮(kuì):匮乏。

【译文】

工匠不生产,就会导致农用器具缺乏;商人不开店,就会导致货物断绝。农用器具缺乏,粮食就不能增产;货物断绝,财用就会匮乏。

夫导民以德,则民归厚;示民以利,则民俗薄。

【译文】

以道德引导民众,那么民风就会归于淳厚;以利益诱导民众,民俗就会浇薄。

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工商盛而本业荒也;有山海之货而民不足于财者,不务民用而淫巧众也。

①本业荒:农业荒废。

【译文】

国家有肥沃原野的丰饶而民众却吃不饱的原因,是工商业兴盛而农业荒废;国家有山林河海的货物而民众却钱财不足的原因,是不追求民众实用,过于精巧的奢侈品太多。

川源不能实漏卮,山海不能赡溪壑

①川源:大河的水源。漏卮(zhī):漏酒杯。

②赡溪壑:填不满溪谷沟壑。

【译文】

大河装不满漏酒杯,山海货物填不满溪谷沟壑。

力耕

古者尚力务本而种树繁,躬耕趣时而衣食足,虽累凶年而人不病也

①种树繁:种植繁多。

②趣时:抓紧农时。趣,通“趋”。

③病:指遭受饥荒。

【译文】

古代鼓励努力从事农业生产,种植繁多,亲身耕作,抓紧农时,丰衣足食,即使遇上连年灾荒,民众也不至于陷入贫困。

衣食者民之本,稼穑者民之务也。二者修,则国富而民安也。

①稼:种植。穑(sè):收割。

【译文】

衣食是民众生存的根本,种植和收割是民众的主要事务。这两方面做好了,就会国富民安。

贤圣治家非一宝,富国非一道。

①宝:法宝。原作“室”,据王利器说校改。

【译文】

贤君圣主治理国家并非只有一种法宝,使国家富裕也并非只有一条道路。

善为国者,天下之下我高,天下之轻我重。

【译文】

善于治国的人,天下人视之为下,我却视之为高;天下视之为轻,我却视之为重。

异物内流则国用饶,利不外泄则民用给矣。

【译文】

外国异物内流就会使国家财用丰饶,财利不外泄就会使民用充足。

夫上好珍怪,则淫服下流,贵远方之物,则货财外充。

【译文】

在上位的人喜好珍奇怪物,下层社会就会流行追求奇装异服,重视远方珍奇之物,就会使国家钱财充实外国的国库。

王者不珍无用以节其民,不爱奇货以富其国。

【译文】

君王不应该珍视无用之物,以此引导民众节俭;不应该喜爱珍奇货物,以此使国家富裕。

理民之道,在于节用尚本,分土井田而已

①井田:西周土地制度,将土地划分为许多方块,形似“井”字形,故称井田。中央为公田,旁边八块为私田。老百姓耕完中央的公田,才能耕种自己的私田。

【译文】

统治民众的方法,在于节约财用,重视农业根本,分封土地,实施古代的井田制而已。

自古及今,不施而得报,不劳而有功者,未之有也。

【译文】

从古到今,不施恩而得到报答,不劳动而有功劳,从没有过这种事。

通有

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居,不在力耕也。

①术数:筹划。

②势居:地势优越。

【译文】

致富在于筹划,不在于亲身劳动;获利在于地势优越,不在于努力耕作。

利在自惜,不在势居街衢;富在俭力趣时,不在岁司羽鸠也

①岁司:管理农时。羽鸠:周时征收羽、鸠两种赋税的官吏名。此处指聚敛。

【译文】

获利在于自我珍惜,不在于地处街道要冲;致富在于节俭,努力按时耕种,不在于每年派官吏从事于羽鸠赋税的征收。

天地之利无不赡,而山海之货无不富也;然百姓匮乏,财用不足,多寡不调,而天下财不散也。

【译文】

天地的财利无不丰足,山林河海的货物无不丰富;然而老百姓生活匮乏,财用不足,这是财物多少的分布不均匀,天下财物没有疏散的缘故。

王者禁溢利,节漏费。溢利禁则反本,漏费节则民用给。是以生无乏资,死无转尸也。

【译文】

君王禁止暴利,节约不必要的费用。暴利被禁止就会返回农业根本,不必要的费用被节约下来,就会民用充足。所以活着的时候不乏资财,死后也不会被抛尸荒野。

农商交易,以利本末。

【译文】

农业与商业交易,有利于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

错币

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

【译文】

重道德而轻利益,重大义而轻财富。

教与俗改,弊与世易

①弊:通“币”,货币。

【译文】

教化与风俗一起改变,货币与时世一起变易。

物极而衰,终始之运也。

【译文】

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变衰,这是事物由始到终的变化规律。

夫臣富则相侈,下专利则相倾也。

【译文】

臣民富裕就会竞相奢侈,私人操纵财利就会互相倾轧。

上好礼则民闇饰,上好货则下死利也。

①闇饰:懂得用礼修饰自己的行为。闇,通“谙”,明白。

【译文】

在上位的人爱好礼义,那么民众就知道用礼义节制自己的行为;在上位的人爱好财货,那么下民就会冒死去追求财利。

禁耕

民人藏于家,诸侯藏于国,天子藏于海内。

【译文】

平民把财富藏在家里,诸侯把财富藏在封国,天子把财富藏在海内。

王者不畜聚,下藏于民,远浮利,务民之义。

①远浮利:远离工商浮末财利。

【译文】

君王不聚积财富,而是藏富于民,远离工商浮末财利,用礼义去教化民众。

山海有禁而民不倾,贵贱有平而民不疑。

【译文】

山林河海有了不得私自开发的禁令,平民就不会互相倾轧;物价贵贱有了公平标准,民众就不会生疑。

山海者,财用之宝路也

①宝路:宝贵来路。“宝”下原无“路”字,据张敦仁说校补。

【译文】

山林河海,是财用的宝贵来路。

宝路开,则百姓赡而民用给,民用给则国富。

【译文】

将财用的宝贵来路打开,老百姓就会丰足,民众的财用就得到保障;民众的财用就得到保障,国家就富裕起来。

复古

宇栋之内,燕雀不知天地之高;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穷夫否妇,不知国家之虑;负荷之商,不知猗顿之富。

①宇栋:原作“宇宙”,据王利器说校改。宇,屋檐。栋,栋梁。

②否:读为“鄙”。

③负荷之商:背负肩挑的小商贩。

【译文】

屋檐栋梁之内,燕雀不知道天地之高;土井内的青蛙,不知道江海之大;穷困的夫妇,不知道国家的谋略;肩挑背负的小贩,不知道猗顿的富有。

志大者遗小,用权者离俗。

【译文】

志向大的人不计较小节,通达权变的人不拘泥世俗之见。

数战则民劳,久师则兵弊,此百姓所疾苦,而拘儒之所忧也。

【译文】

屡次作战就会使民众疲劳,长期用兵就会使军队疲惫,这是老百姓感到痛苦,而固执迂腐的儒生感到忧虑的啊。

非鞅

利不从天来,不从地出,一取之民间。

【译文】

财利不从天上来,不从地中出,全部取之于民间。

利于彼者必耗于此,犹阴阳之不并曜,昼夜之有长短也。

①阴:月亮。阳:太阳。曜:照耀。

【译文】

对彼有利,一定对此有损,如同月亮、太阳不能同时照耀,白天和黑夜互有长短。

利蓄而怨积,地广而祸构。

【译文】

财利蓄积了,民怨也积累了;地域拓广了,灾祸也构成了。

善凿者建周而不拔,善基者致高而不蹶

①善凿者:善于凿榫眼的人。建周而不拔:安上榫头,周严而不脱落。拔,原作“疲”,据张敦仁说校改。

②善基者:善于打地基的人。致高而不蹶:砌上高墙,牢固而不倒塌。

【译文】

善于凿榫眼的人,凿出的榫眼周严而不脱落;善于打地基的人,砌出的高墙牢固而不倒塌。

崇利而简义,高力而尚功。

【译文】

崇尚财利,鄙视礼义,倡导武力,推崇武功。

狐剌之凿,虽公输子不能善其枘。畚土之基,虽良匠不能成其高。

①狐剌之凿:歪斜的榫眼。狐剌,通“弧剌”,违背常规。

②公输子:鲁班。

③畚(běn):用竹编制的盛土器物。

【译文】

歪歪斜斜的榫眼,即使是能工巧匠鲁班也不能做好榫头。由一畚箕土打成的地基,即使是高明瓦匠也不能砌成高墙。

言之非难,行之为难。

【译文】

说起来并不难,做起来才是难事。

知利而不知害,知进而不知退,故果身死而众败。

【译文】

只知道利益而不知祸害,只知道前进而不知后退,因此最终自身惨死,而众人随之失败。

君子进必以道,退不失义,高而勿矜,劳而不伐,位尊而行恭,功大而理顺;故俗不疾其能,而世不妒其业。

①矜:自大,骄傲。

②伐:夸耀。

【译文】

君子进身仕途一定要以正道,退隐一定不要失去礼义,处于高位而不要骄傲,功劳多而不夸耀,地位尊贵而行为谦恭,功绩甚大而通情达理;因此世俗不会嫉妒他的才能,世人不嫉妒他的功业。

缟素不能自分于缁墨,贤圣不能自理于乱世

①缟素:白色丝织品。缁墨:黑色染料。

②自理:自我保全。

【译文】

白色丝织品在黑色染料中不能避免被污染,圣贤不能在乱世中自我保全。

志在匡君救民,故身死而不怨。

【译文】

志在纠正君主过失,拯救民众,因而身死而不怨恨。

君子能行是不能御非。

【译文】

君子能做正确的事情,但不能抵御别人的非难。

晁错

臣罪莫重于弑君,子罪莫重于弑父。

【译文】

臣下之罪,没有比弑君更重的,人子之罪,没有比弑父更重的。

孔子不饮盗泉之流,曾子不入胜母之闾

①孔子不饮盗泉之流:传说孔子经过盗泉,虽然口渴,但由于厌恶“盗泉”之名,终不饮盗泉之水。

②曾子不入胜母之闾:《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故县名胜母,而曾子不入。”曾参是著名孝子,由于厌恶“胜母”之名,故路过而不进入。闾,里弄。

【译文】

孔子不喝名叫“盗泉”的水,曾子不进入名叫“胜母”的里巷。

刺权

有司之虑远,而权家之利近;令意所禁微,而僭奢之道著。

【译文】

主管官员考虑深远,而权豪家族私利却靠近了;盐铁禁令意义深微,而僭越奢侈的风气却更加明显了。

官尊者禄厚,本美者枝茂。

【译文】

官大的人俸禄优厚,根深的树枝叶茂盛。

水广者鱼大,父尊者子贵。

【译文】

水域广阔鱼就大,父亲尊贵儿子就尊贵。

夫食万人之力者,蒙其忧,任其劳。

【译文】

食用万人劳动所得的俸禄的人,应该蒙受老百姓的忧患,分担老百姓的劳苦。

一人失职,一官不治,皆公卿之累也。

【译文】

一个人失职,一个官员不称职,都可以看作是公卿的过失。

君子之仕,行其义,非乐其势也。受禄以润贤,非私其利。

①润贤:培养贤才。

【译文】

君子当官,是为了实行仁义,不是享受当官的权势。接受俸禄可以用来养贤,而不是谋取私利。

无周公之德而有其富,无管仲之功而有其侈。

【译文】

没有周公的美德却有周公的富贵,没有管仲的功劳却有管仲的奢侈。

刺复

但居者不知负载之劳,从旁议者与当局者异忧

①但居者:赋闲在家的人。但,徒,空。

②当局:当政。异忧:忧愁的内容不一样。

【译文】

赋闲在家的人不知道背负肩挑者的劳苦,站在旁边议论的人与当政者有着不同的忧愁。

治大者不可以烦,烦则乱;治小者不可以怠,怠则废。

①治小者不可以怠:“可”下原脱“以”字,据郭沫若说校补。

【译文】

治理任务重大的人不可以烦琐,烦琐就会导致混乱;治理任务小的人不可以懈怠,懈怠就会荒废工作。

其政恢卓,恢卓可以为卿相。其政察察,察察可以为匹夫。

【译文】

执政气魄宏大,宏大就可以担任卿相。执政严厉苛刻,苛刻就只能当老百姓。

官得其人,人任其事,故官治而不乱,事起而不废。

【译文】

官职得到合适的人选,人人胜任自己的工作,因此官职得到治理而不紊乱,事业兴旺而不荒废。

任能者责成而不劳,任己者事废而无功。

【译文】

任用贤能的人,责其完成任务,自己不会劳苦;只信任自己的人导致事业荒废,没有功效。

君子劳于求贤,逸于用之。

【译文】

君子在求贤时辛劳,在任用贤人后一劳永逸。

贤者得位,犹龙得水,腾蛇游雾也

①腾蛇:龙类动物,据说能兴云驾雾。

【译文】

贤才得到官位,如同蛟龙得水,腾蛇兴云驾雾。

冰炭不同器,日月不并明。

【译文】

冰和炭不能放在同一个容器,太阳和月亮不会同时大放光明。

论儒

无鞭策,虽造父不能调驷马。无势位,虽舜、禹不能治万民。

①造父:周穆王时期善于驾车的人。

②势:原作“世”,据王利器说校改。

【译文】

没有马鞭,即使是造父也不能协调四马拉的车。没有权势地位,即使舜、禹也不能治理万民。

马效千里,不必胡、代;士贵成功,不必文辞。

①效:马跑的效验。

②胡:匈奴。代:代国。两地出产良马。

【译文】

马只要能日行千里,不一定非要是匈奴、代地所产;士人贵在能够成功,不一定非要有华美的文辞。

圣人异涂同归,或行或止,其趣一也

①涂:同“途”。

②趣:通“趋”。

【译文】

圣人殊途同归,有时行走,有时停止,但最终的趋向是一致的。

小枉大直,君子为之。

【译文】

小弯曲大正直,君子是可以做的。

君子执德秉义而行,故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①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造次,仓促,匆忙。颠沛,动荡,变乱。

【译文】

君子执持道德,遵守道义而行动,在仓促之间不忘道德仁义,在颠沛流离之间不忘道德仁义。

亏义得尊,枉道取容,效死不为也。

【译文】

亏损仁义而获得尊位,用不正当手段取得上司欢心,这样的事宁死也不能做。

闻正道不行,释事而退,未闻枉道以求容也。

①释事:辞职。

【译文】

只听说过当正当道路走不通时,就辞职退隐,没有听说过用不正当手段以求得上司欢心的。

天下不平,庶国不宁,明王之忧也。

①庶国:各国。

【译文】

天下不太平,各诸侯国不安宁,这是英明君王的忧虑。

追亡者趋,拯溺者濡

①趋:快跑。

②濡:衣服浸湿。

【译文】

追赶逃亡的人要快跑,拯救落水的人要弄湿衣服。

忧边

民流溺而弗救,非惠君也。国家有难而不忧,非忠臣也。

①流溺:受到水淹,比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流”下原有“沉”字,据王先谦说校删。

【译文】

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不去拯救,就不能算仁惠之君。国家有难而不感到忧虑,就不是忠臣。

夫守节死难者,人臣之职也;衣食饥寒者,慈父之道也。

【译文】

坚守气节,为国死难,是人臣的职责;给饥寒的儿女提供衣食,这是做一个慈父的道理。

夫欲安民富国之道,在于反本,本立而道生

①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里的“本”指修治文德。

【译文】

希望安民富国的途径,在于返回根本,根本确立了,路径就形成了。

顺天之理,因地之利,即不劳而功成。

【译文】

顺应天理,遵循地利,就不必劳苦而大功告成。

欲安之适足以危之,欲救之适足以败之。

【译文】

希望安定却恰恰带来危险,希望拯救却恰恰带来失败。

夫治乱之端,在于本末而已,不至劳其心而道可得也。

【译文】

国家治乱的关键,在于分清根本与末枝而已,不必劳心就可以得到治国之道。

为人臣者尽忠以顺职,为人子者致孝以承业。

【译文】

作为人臣应该尽忠尽职,作为人子应该尽孝来继承父业。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

①知:同“智”。随世而制:随当世情况而制定措施。

【译文】

聪明的人根据时势而变化,智慧的人随当世情况而制定措施。

圣人上贤不离古,顺俗而不偏宜

①上:同“尚”。

②偏宜:偏向迎合时宜。

【译文】

圣人崇尚贤德不离开古礼,顺应时俗而不偏向迎合时宜。

园池

宇小者用菲,功巨者用大。

①宇:疆土,一说为器宇。菲:少,薄。

【译文】

国土面积小的诸侯费用少,功用巨大的天子费用多。

制地足以养民,民足以承其上

①制地:制定田地制度,如周代有井田制。

②承:供养。

【译文】

朝廷制定田地制度足以养活民众,民众足以供奉上司。

夫男耕女绩,天下之大业也。

①绩:纺织。

【译文】

男耕女织,自古是天下的大业。

古者分地而处之,制田亩而事之。是以业无不食之地,国无乏作之民

①处:居住。

②制:原作“利”,据郭沫若说校改。事:耕种。

③业:产业。不食之地:指未曾耕种的土地。

④乏作之民:不务正业的民众。

【译文】

古代划定区域让民众居住,制定田亩制度让民众耕种。所以产业上没有不曾耕种的土地,国家没有不务正业的民众。

轻重

礼义者,国之基也;而权利者,政之残也

①残:残害。

【译文】

礼义是立国的根基,而权势财利是为政的残贼。

水有猵獭而池鱼劳,国有强御而齐民消

①猵獭(biān tǎ):獭的一种,生活在水中,以食鱼为生。劳:劳苦,不安宁。

②强御:豪强。齐民:平民。消:衰微。

【译文】

水中有猵獭而池鱼遭殃,国家有豪强而平民吃亏。

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

①大块:大土块,指未经平整的土地。

【译文】

茂密的森林之下没有丰茂的百草,大土块之间长不出好苗。

未通

筑城者先厚其基而后求其高,畜民者先厚其业而后求其赡。

【译文】

修筑城墙的人先要加厚地基,而后再把城墙筑高;治理民众的人先使老百姓家业厚实,而后求得民众的丰足。

树木数徙则,虫兽徙居则坏

①徙:迁徙。:通“萎”,枯萎。

②坏:指生病或死亡。

【译文】

树木屡次迁徙就会枯萎,虫兽迁居就会病亡。

代马依北风,飞鸟翔故巢,莫不哀其生

①代马依北风,飞鸟翔故巢:《文选·古诗十九首》:“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李善注引《韩诗外传》曰:“代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皆不忘之谓也。”代马,代地以出产名马著称。

②哀其生:留恋出生之地。

【译文】

代马依恋北风,飞鸟留恋故巢,没有动物不留恋出生之地。

政宽者民死之,政急者父子离

①政宽者民死之,政急者父子离:“者”字原无,据郭沫若说校补。

【译文】

政令宽缓,民众肯为上司拼死;政令苛急,父子逃亡离散。

夫牧民之道,除其所疾,适其所安,安而不扰,使而不劳,是以百姓劝业而乐公赋。

①牧民:治理民众。古代统治者视治理民众如牧养牲畜,故称牧民。

【译文】

治理民众的方法,在于除去民众所痛恨的东西,顺应老百姓安心的东西,安抚民众而不要打扰,役使老百姓但不让他们过于劳苦,所以老百姓努力耕作,乐于交纳公家税赋。

地广

夫治国之道,由中及外,自近者始。近者亲附,然后来远;百姓内足,然后恤外。

【译文】

治国的路线,是由中国内地到边境,从近处开始。近处的亲近归附,然后招来远方之人;老百姓内部富足,然后再体恤边疆。

无功之师,君子不行;无用之地,圣王不贪。

【译文】

没有功德的用兵,圣明君主是不会发动的;无用的土地,圣明君王是不会贪得的。

圣主用心,非务广地以劳众而已矣。

【译文】

圣明君主的用心,并不是致力于拓广土地来劳苦民众而已。

挟管仲之智者,非为厮役之使也。怀陶硃之虑者,不居贫困之处。

①厮役之使:奴仆的职务。

②陶硃:陶朱公范蠡。硃,同“朱”。

【译文】

拥有管仲智慧的人,不会担任奴仆的职务。怀藏陶朱公思虑的人,不会居住在贫困的处所。

夫禄不过秉握者,不足以言治,家不满檐石者,不足以计事。

①秉:一束禾。握:一把米。汉代年俸按若干石谷子来计算。

②家不满檐(dàn)石者:家里粮食还不到一石的人。檐,量词。

【译文】

俸禄不过一束禾一把米的人,不足以谈论国家治理,家产还不到一石粮的人,不足以筹划朝廷大事。

夫贱不害智,贫不妨行。

①害:原作“周”,据卢文弨、俞樾说校改。

【译文】

卑贱不妨害智慧,贫寒不妨害品行。

古之君子,守道以立名,修身以俟时,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惟仁之处,惟义之行。

【译文】

古代的君子,坚守正道来树立名声,修养身心来等待时机,不因为困窘而改变节操,不因为卑贱而改变志向,只居仁爱之处,只行道义之事。

临财苟得,见利反义,不义而富,无名而贵,仁者不为也。

【译文】

见到财富就想得,见到利益就忘记道义,不合道义而富有,没有名声而尊贵,仁义的人是不会这么做的。

惟仁者能处约、乐,小人富斯暴,贫斯滥矣

①惟仁者能处约、乐:《论语·里仁》:“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约,贫困。“乐”下原有“贫”字,据王利器说校删。

②斯:则。

③贫斯滥:《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滥,泛滥,无所不为,没有底线。

【译文】

只有仁义的人才能过贫穷的生活,也只有仁义的人才能真正快乐,小人富有就会骄横,贫穷就会无所不为。

苟先利而后义,取夺不厌

①取夺不厌:巧取豪夺,永不满足。

【译文】

如果遇事都先考虑利益而后才想到道义,那么就会巧取豪夺永不满足。

贫富

夫乘爵禄以谦让者,名不可胜举也;因权势以求利者,入不可胜数也

①乘爵禄以谦让:处于高官厚禄地位而能谦让。乘,因,凭借。

②入:收入。

【译文】

处于高官厚禄地位而能谦让的人,他的美名多得不可胜举;凭借权势来追求利益的人,他的收入多得不可胜数。

古者大夫思其仁义以充其位,不为权利以充其私也。

【译文】

古代大夫思考以仁义来充实官位,而不是为了个人权利来中饱私囊。

山岳有饶,然后百姓赡焉;河海有润,然后民取足焉。

①饶:富饶的资源。

②赡:取足,得到供给。

③润:滋润,引申为物产。

【译文】

山岳有富饶的资源,然后老百姓得到供给;河海有丰富的物产,然后民众获取足够的财利。

夫寻常之污,不能溉陂泽;丘阜之木,不能成宫室。

①寻常:八尺为寻,倍寻为常。此处形容面积小。污:小池塘。

②溉:灌溉。陂(bēi)泽:蓄水的池塘。

③丘阜:小土坡。

【译文】

小池塘的水,不能灌溉大塘大泽;小土坡上的树木,不能用来建成宫室。

小不能苞大,少不能赡多。

①苞:通“包”,包容。

【译文】

小不能包容大,少不能满足多。

未有不能自足而能足人者也,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

【译文】

从未有过不能自给自足而能满足他人的人,从未有过不能自我治理而能治理他人的人。

善为人者,能自为者也;善治人者,能自治者也。

【译文】

善于替他人办事的人,一定是能够替自己办事的人;善于治理他人的人,一定是能够治理好自己的人。

行远道者假于车,济江海者因于舟。

①行远道者假于车:“远”下原无“道”字,据王利器说校补。假,借助。

【译文】

走远路的人要借助车子,渡江海的人要依靠船只。

君子能修身以假道者,不能枉道而假财也

①假:借助。

【译文】

君子能够借助道义来修身,不能违背道义而借助钱财。

道悬于天,物布于地,智者以衍,愚者以困。

【译文】

道理悬挂在天上,物资遍布大地,智慧的人因此富裕,愚蠢的人因此贫困。

君子求义,非苟富也。

【译文】

君子追求道义,不是随便追求富贵。

君子遭时则富且贵,不遇,退而乐道。

【译文】

君子碰到时运就富贵,如果碰不到时运,就退隐而安贫乐道。

不以利累己,故不违义而妄取。

【译文】

不因为利益而连累自己,不违背道义而胡乱获取。

富贵不能荣,谤毁不能伤也。

【译文】

富贵不能使他感到荣耀,谤毁不能使他受到伤害。

贵何必财,亦仁义而已矣!

【译文】

尊贵何必要有财富,只要有仁义就行了!

毁学

无赫赫之势,亦无戚戚之忧

①戚戚:忧虑貌。

【译文】

虽然没有显赫的权势,但也没有阴郁的忧虑。

今之在位者,见利不虞害,贪得不顾耻,以利易身,以财易死。

①虞:考虑,预料。

【译文】

如今在上位的人,见到利益就不再考虑祸害,贪得利益而不顾廉耻,用利益换取自身生命,用财富换取死亡。

学者所以防固辞,礼者所以文鄙行也

①固辞:不文明的语言。

②文鄙行:修饰粗鄙的行为。文,修饰。

【译文】

学习是用来防止语言不文明的,礼仪是用来文饰粗鄙行为的。

学以辅德,礼以文质。

【译文】

学习用来辅助行德,礼仪用来文饰内在品质。

恶言不出于口,邪行不及于己。

【译文】

恶毒的语言不说出口,邪恶的行为不涉及自己。

终日言,无口过;终身行,无冤尤

①口过:言语过失。

②冤尤:意同“怨恶”。冤,通“怨”。

【译文】

成天说话,但没有言语过失;终身行动,没有冤仇。

德薄而位高,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

①“德薄而位高”三句:语本《周易·系辞下》:“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鲜不及,很少不赶上灾祸。

【译文】

那些德行浅薄而官位很高,力量很小而任务很重的人,很少不遇到灾祸的。

尊荣者士之愿也,富贵者士之期也。

【译文】

尊贵荣耀是士人的愿望,富有尊贵是士人的期待。

贤士徇名,贪夫死利。

【译文】

贤能之士为名声而死,贪财的人为利益而死。

褒贤

夫智不足与谋,而权不能举当世,民斯为下也

①权:权谋,权术。举当世:左右当世。

②民斯为下:《论语·季氏》:“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

智慧不足以与之谋划,而权谋不能左右当世时局,这样的人是下等人。

不以道进者必不以道退,不以义得者必不以义亡。

①不以道进者:以不合道义的方法获得进身的人。按,“进”下原无“者”字,据王利器说校补。

【译文】

以不符合道义的方法获得进身者,必然不以合乎道义的方法终结;不以符合道义的方式获得尊贵者,必然不以符合道义的方式失去尊贵。

夫行者先全己而后求名,仕者先辟害而后求禄

①辟:通“避”。

【译文】

行事的人应该先保全自己而后求名声,做官的人应该先避祸害而后求俸禄。

志善者忘恶,谨小者致大。

①志善:立志向善。

【译文】

立志向善的人忘记邪恶,谨小慎微的人自致远大。

俎豆之间足以观礼,闺门之内足以论行。

①俎豆:两种祭祀宴饮用的礼器。

【译文】

一俎一豆之间足可以观察礼义,家门之内足可以评论言行。

君子时然后言,义然后取,不以道得之不居也

①时然后言,义然后取:《论语·宪问》:“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②不以道得之不居也:《论语·里仁》:“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居,占有。

【译文】

君子到应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符合道义然后获取,不是以合乎道义的方式得到的东西,就宁愿不要。

满而不溢,泰而不骄

①泰:安泰。《论语·尧曰》:“泰而不骄。”

【译文】

充满而不会溢出,安泰而不骄傲。

相刺

非君子莫治小人,非小人无以养君子。

【译文】

没有君子就没有人治理小人,没有小人就无法养活君子。

玉屑满箧,不为有宝;诗书负笈,不为有道。要在安国家,利人民,不苟繁文众辞而已

①玉屑:玉石碎末。箧(qiè):箱子。

②诗书:原作“诵诗书”,据王利器说校改。笈(jí):背在背上的竹制书箱。

③繁文众辞:繁缛言辞。繁文,原作“文繁”,据黄侃说校正。

【译文】

满箱珠玉,不能说拥有珍宝;背着满箱诗书,不能说拥有道义。关键在于安定国家,有利人民,不只是口头的繁文缛辞而已。

有粟不食,无益于饥;睹贤不用,无益于削。

【译文】

有粮食而不吃,无益于解决饥饿问题;看到贤人而不能任用,无益于解决国土削减问题。

扁鹊不能治不受针药之疾,贤圣不能正不食谏诤之君

①不食:不接受。谏诤:直言劝谏。

【译文】

扁鹊不能治疗那些针灸用药都不见效的疾病,圣贤不能规正那些听不进直言劝谏的君主。

歌者不期于利声,而贵在中节;论者不期于丽辞,而务在事实。

①利声:尖利的声音。

②中节:合于节拍。

【译文】

歌手不期望声音尖利,而贵在合于曲调节拍;辩论的人不期待他的华丽辞藻,而务在实事求是。

善声而不知转,未可为能歌也;善言而不知变,未可谓能说也。

①善声:声音好听。转:指曲调变换。一说,转,曲调。

②为:通“谓”。

【译文】

声音好听而不知道曲调的转换,不能说他善于唱歌;善于言辞而不知变通,不能说他善于说话。

日月之光,而盲者不能见,雷电之声,而聋人不能闻。

【译文】

日月的光华,盲人看不见,雷电的声音,聋人听不见。

居则为人师,用则为世法

①居:在家赋闲的时候。

②用:用世,当官的时候。

【译文】

在家闲居就作为他人老师,做官就被世人所效法。

朝无忠臣者政暗,大夫无直士者位危。

【译文】

朝廷没有忠臣就政治昏暗,大夫身边没有正直敢言之士,地位就危险。

触死亡以干主之过者,忠臣也;犯颜以匡公卿之失者,直士也。

①触死亡:冒着生命危险。干:触犯。

②犯颜:触犯尊严。

【译文】

冒着生命危险指出君主过错的人是忠臣,触犯尊严匡正公卿过失的人是正直之士。

殊路

至美素璞,物莫能饰也。至贤保真,伪文莫能增也。故金玉不琢,美珠不画。

①至美:最美。素璞:未经雕琢的玉石。

②至贤:最贤。保真:保持本真。

③伪文:人为的文饰。增:增添光彩。

④金玉不琢:完美的玉石不必雕琢。张敦仁说,“金”当为“全”。

【译文】

最美的玉石,没有东西能修饰它。最贤的本真,人为文饰不能增色。因此最美的玉石不必雕琢,最美的珍珠不必描画。

非学无以治身,非礼无以辅德。

【译文】

不学习就无法修身,没有礼义就无法辅佐美德。

性有刚柔,形有好恶,圣人能因而不能改。

【译文】

性格有阳刚阴柔之分,容貌有美好丑恶之别,圣人只能顺因自然而不能改变。

良师不能饰戚施,香泽不能化嫫母也。

【译文】

良师不能修饰驼背,香泽脂粉也不能美化嫫母那样的丑女。

砥所以致于刃,学所以尽其才也。

①砥:磨刀石,此处用作动词,磨刀。

【译文】

磨刀是用来使刀刃锋利的,学习是用来发掘才能的。

夫丑者自以为姣,故饰;愚者自以为知,故不学。

①知:同“智”。

【译文】

丑人自以为长得漂亮,因此多加修饰;愚蠢的人自以为智慧,因此不愿学习。

不好用人,自是之过也。

【译文】

不喜欢任用别人,这是自以为是的过错啊。

讼贤

刚者折,柔者卷。

【译文】

刚强的东西容易折断,柔弱的东西容易卷起。

欲人之从己,不能以己从人,莫视而自见,莫贾而自贵

①不能以己从人:“己”下原有“之”字,据姚范说校删。

②莫视而自见:没有人看得上,却要自我表现。见,同“现”。

③莫贾而自贵:没有人愿意买,却要自抬身价。贾,买。

【译文】

希望别人顺从自己,不能让自己顺从别人;没有人看得上,却要自我表现;没有人愿意买账,却要自抬身价。

知其不可而强行之,欲以干名。所由不轨,果没其身。

①干:求。

②所由:所作所为。不轨:不合法规。

【译文】

明知其不可做,却要勉强推行,想以此来求得名声。所作所为不合法规,最终自己丧失性命。

夫公族不正则法令不行,股肱不正则奸邪兴起

①公族:皇亲国戚。

②股肱(gōng):大腿和胳膊,比喻君主的得力助手。

【译文】

皇亲国戚风气不正就会导致法令不能推行,君主的得力干将风气不正就会导致奸邪兴起。

遵道

文繁如春华,无效如抱风

①文繁如春华:是说文学的文采比春花还要华丽。语中含有讥刺文学华而不实之意。如,原作“于”,据黄侃说校改,下一句中“如”字情形相同。华,花。

②抱风:比喻毫无实效。

【译文】

文采比春花还要华丽,毫无效果如同拥抱大风。

饰虚言以乱实,道古以害今

①饰虚言以乱实,道古以害今:《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李斯曰:“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

【译文】

他们修饰虚言,扰乱实事,称道古代,危害当今。

师旷之调五音,不失宫商。圣王之治世,不离仁义。

①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五音:宫、商、角、徵、羽。

②宫商:此处以宫商指代五音。

【译文】

晋国著名乐师师旷调和五音,不能脱离宫、商、角、徵、羽。圣明君王治国,离不开仁义。

夫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世。

【译文】

想多打粮食,就要抓紧农时;想治理好国家,就要顺应时世。

庸人安其故,而愚者果所闻

①果所闻:坚信听来的传说。

【译文】

平庸的人安于旧状,愚蠢的人坚信所听到的传说。

民知其利,莫不劝其功。

【译文】

民众知道有利,没有人不勉力劳作。

论诽

礼所以防淫,乐所以移风,礼兴乐正则刑罚中。

①礼所以防淫:意谓礼因性情而为之节文,不偏不倚地表达思想感情,是礼的宗旨,过与不及,都与礼相违。淫,过分。

②移风:移风易俗。

【译文】

礼用来防止过分,乐用来移风易俗,礼制兴盛,音乐纯正,就会刑罚适中。

堤防成而民无水灾,礼义立而民无乱患

①礼义立而民无乱患:“而”字原无,据王利器说校补。

【译文】

堤防修成之后民众就没有水灾,礼义确立之后民众就没有动乱祸患。

治国谨其礼,危国谨其法。

①谨:重视。

【译文】

治理的国家重视礼,危险的国家重视法。

从善不求胜,服义不耻穷

①穷:受窘。

【译文】

从善如流,不求个人取胜,服从大义,不耻受窘。

饭蔬粝者不可以言孝,妻子饥寒者不可以言慈,绪业不修者不可以言理

①饭:用作动词,吃。粝:粗粮。

②绪业:事业,遗业。修:原作“备”,据陈遵默说校改。

【译文】

给父母吃蔬菜粗粮的人不可以说他是孝子,妻子儿女挨饥受寒的人不可以说他慈爱,祖辈遗业没有继承好的人不可以说善于治理家族。

孝养

善养者不必刍豢也,善供服者不必锦绣也。

①刍豢(chú huàn):本指牛羊犬豕之类的家畜,此处指肉食。

【译文】

善于奉养父母的人不一定要每餐肉食,善于提供父母衣服的人不一定每件都是锦绣。

以己之所有尽事其亲,孝之至也。

【译文】

将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全部拿出来事奉父母双亲,这是孝的顶点。

贵其礼,不贪其养,礼顺心和,养虽不备,可也。

①贵其礼:“其”字原无,据王利器说校补。

②不贪其养:不贪图供养父母的东西有多少。

【译文】

重视对父母的礼义,不贪图供养父母的东西有多少,遵守礼义,心平气和,供养物资即使不能完全具备,也是可以的。

富贵而无礼,不如贫贱之孝悌。

【译文】

如果大富大贵而缺乏礼义,还不如贫贱人家的孝悌。

闺门之内尽孝焉,闺门之外尽悌焉,朋友之道尽信焉,三者,孝之至也。

【译文】

在家门之内尽孝道,在家门之外尽悌义,对朋友之道尽信用,做到这三点,就是孝的顶点了。

君子重其礼,小人贪其养。

【译文】

君子重视礼仪,小人贪得供养。

君子苟无其礼,虽美不食焉。

①苟:如果。

【译文】

对君子来说,如果无礼,即使是美味,也不愿食用。

礼菲而养丰,非孝也。

①菲:菲薄。养丰:供养丰厚。

【译文】

礼仪菲薄而供养丰厚,这不是孝。

孝在实质,不在于饰貌;全身在于谨慎,不在于驰语也

①驰语:说空话。

【译文】

孝在于实质,不在于修饰外在的礼貌;保全身体在于谨慎,不在于说空话。

言而不诚,期而不信,临难不勇,事君不忠,不孝之大者也。

①期:约会。

【译文】

说话不真诚,有约不讲信用,面临危难不勇敢,事奉君主不忠贞,这些行为都是大的不孝。

刺议

山林不让椒桂,以成其崇;君子不辞负薪之言,以广其名。

①让:拒绝。椒桂:两种香木。

②辞:辞谢,拒绝。负薪:打柴人,指代下层民众。

【译文】

山林不拒绝椒桂灌木,才得以成就它的高大;君子不谢绝听取打柴人的言论,才得以扩大他的声名。

多见者博,多闻者知,距谏者塞,专己者孤

①知:同“智”。

②距:通“拒”。塞:闭塞。

③专己:刚愎自用。孤:孤陋寡闻。

【译文】

多见的人广博,多听的人智慧,拒绝劝谏的人闭塞,刚愎自用的人孤陋寡闻。

谋及下者无失策,举及众者无顿功

①举:举动。顿功:败功。

【译文】

与下面商量的人没有失策,与众人一起举动的人没有败功。

以正辅人谓之忠,以邪导人谓之佞。

【译文】

用正道辅佐人叫做忠贞,用邪道误导人叫做奸佞。

衣儒衣,冠儒冠,而不能行其道,非其儒也。

【译文】

穿着儒生的衣服,戴着儒生的帽子,而不能推行儒道,这不是真儒生。

葶历似菜而味殊,玉石相似而异类。

①葶(tíng)历:即葶苈,一种形似白菜的野草,味苦。

【译文】

葶苈形似白菜,但味道却与真白菜不一样;玉与石形状相似,但它们却是不同类的东西。

利议

言之易而行之难。

【译文】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有舍其车而识其牛,贵其不言而多成事也。

【译文】

有的人舍弃车子却记住了拉车的牛,这是看重老牛不说话多干活。

夜鸣,无益于明。

①鹖(hé dàn):一种盼天明的鸟。

【译文】

夜里鸣叫,无益于加速天亮。

国疾

所以贵术儒者,贵其处谦推让,以道尽人

①术儒:有道术的儒生。

②以道尽人:用道理说尽人意。

【译文】

之所以看重有道术的儒生,是看重他们能够谦让,用详尽的道理说服人。

愕愕者福也,者贼也

(jiàn):巧言善辩。贼:原作“贱”,据杨树达、郭沫若说校改。

【译文】

直言争辩是朝廷之福,巧言善辩是朝廷之祸。

林中多疾风,富贵多谀言。

【译文】

树林之中多有大风,富贵之人多听阿谀之言。

散不足

夫贤人君子,以天下为任者也。

【译文】

贤人君子,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任大者思远,思远者忘近。

【译文】

责任重大的人思虑深远,思虑深远的人就会忘记近祸。

德行求福,故祭祀而宽。仁义求吉,故卜筮而希

①宽:放松。

②希:同“稀”,稀少。

【译文】

人们用自己的德行求得福报,因此祭祀祖宗神灵时心理放松。用自己的仁义行为求得吉利,因此卜筮次数稀少。

君子夙夜孳孳思其德,小人晨昏孜孜思其力。故君子不素餐,小人不空食。

①夙夜:早晚。孳孳:通“孜孜”,勤勉努力。

②素餐:白吃饭。

【译文】

君子早晚勤奋地思考如何提高德行,小人昼夜努力地思考如何使用劳力。因此君子不会白吃饭,小人也不会不劳而食。

人君敬事爱下,使民以时,天子以天下为家,臣妾各以其时供公职,古今之通义也。

【译文】

君王严肃恭敬地处理政事,爱护下民,按照空闲时节使用民力,天子以天下为自己的家庭,臣下妻妾各自按照规定时间供奉公职,这是古今通行的道理。

不赏无功,不养无用。

【译文】

不奖赏无功之人,不供养无用之辈。

圣人非仁义不载于己,非正道不御于前

①不载于己:不往自己身上拉。

②不御于前:不再前行。御,原作“禦”,据卢文弨说校改。

【译文】

圣人不是仁义的事决不去做,不是正道就不再向前走。

功积于无用,财尽于不急。

【译文】

工夫都花在无用之事上,财富全用在不急事务上。

国病聚不足即政怠,人病聚不足则身危。

①病聚不足:聚积不足的弊病。

【译文】

国家有聚积不足的弊病,就会造成政事懈怠;一个人如果有聚积不足的毛病,身体就会危险。

救匮

桡枉者以直,救文者以质

①桡(náo)枉者以直:原作“桡枉者过直”,据王利器说校改。桡,弯曲,矫正。枉,曲。

②文:文饰,指典章制度形式。质:与“文”相对,质朴。

【译文】

应该用直来矫正弯曲,用质朴来纠正文饰过盛。

民奢,示之以俭;民俭,示之以礼。

【译文】

如果民风豪奢,当政者就应该以俭朴示民;民风俭朴,当政者就应该以礼仪示民。

孤子语孝,躄者语杖,贫者语仁,贱者语治。

①孤子:孤儿。

②躄(bì)者:跛脚的人。杖:手杖。

【译文】

孤儿喜欢谈论孝道,跛子喜欢谈论拐杖,穷人喜欢谈论仁慈,贱人喜欢谈论治理国家。

议不在己者易称,从旁议者易是,其当局则乱

①议不在己:议论焦点不在自己。易称:容易评头论足。

②从旁议者:站在一边议论他人。易是:容易指出怎样做才对。

③当局则乱:即当局者迷。

【译文】

议论的对象不是自己时容易夸夸其谈,站在一旁议论他人容易讲得头头是道,而当局者就容易陷入迷乱。

夫九层之台一倾,公输子不能正;本朝一邪,伊、望不能复

①台:楼台。倾:倾斜。

②公输子:公输班,又名公输盘、公输般,生活于战国前期,因其为鲁地人,故又称鲁班,为著名的能工巧匠。

③本朝:朝廷。

④伊:伊尹,为商朝开国贤相。望:姜太公吕望,辅佐周武王灭殷。复:匡复。

【译文】

九层楼台一旦倾斜,即使是公输班也不能修正;朝政一旦走上邪路,即使是伊尹、吕望也不能匡复。

箴石

君子之路,行止之道固狭耳

①行止:前行或停止。

【译文】

君子的道路,无论是前行还是止步,路本来就狭窄啊。

除狭

疏远无失士,小大无遗功

①疏远无失士:即使与朝廷关系疏远,也不要漏掉贤士。

②小大无遗功:无论功劳大小都不会遗漏。

【译文】

即使与朝廷关系疏远,录用时也不要漏掉贤士;无论功劳大小,奖赏时也不要有所遗漏。

富者以财贾官,勇者以死射功

①贾(gǔ):买。

②以死射功:用死战来博取功名。射,逐取。

【译文】

富人用钱买官,勇士通过死战求功。

非仁人不能任,非其人不能行。

【译文】

如果不是仁人就不能胜任,如果不是适当人选就不能施行正确的治理。

一人之身,治乱在己。

①一人:书中指封疆大吏的人选。

【译文】

一人之身,治和乱全在自己。

举善若不足,黜恶若仇雠

①黜恶:罢免。仇雠:仇敌。

【译文】

推举善人如恐不足,罢免恶人如同对待仇敌。

疾贪

不患其不足也,患其贪而无厌也。

①不足:指选拔人才数量不够。

【译文】

不必担忧朝廷的人才选拔不够,而应该担忧官员贪得无厌。

语曰:“货赂下流,犹水之赴下,不竭不止。”

【译文】

谚语说:“贿赂流行,如同水向下流,不流尽就不会停止。”

夫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

①影正:影子正直。端其表:端正标杆。表,标杆。

②下:下级。先之身:首先自身做表率。

【译文】

要想影子正,先端正标杆,要想下级廉洁,长官先要亲自做表率。

贪鄙在率不在下,教训在政不在民也

①率:即“帅”,长官。

②政:朝政。

【译文】

贪污粗鄙根源在长官而不在下级,教诲训示的重点在朝政而不在民众。

君子急于教,缓于刑。

【译文】

君子急于教化,缓于用刑。

夫上之化下,若风之靡草,无不从教。

①风之靡草:大风吹过,杂草为之倒伏。

【译文】

在上的官员教化下民,如同大风吹过、杂草倒伏一样,老百姓没有不顺从教化的。

后刑

古之君子,善善而恶恶

①善善:肯定善人。恶(wù)恶:厌恶恶人。

【译文】

古代的君子,肯定善人,厌恶恶人。

无用之苗,苗之害也;无用之民,民之贼也。

【译文】

无用的莠苗,是禾苗的祸害;无用的坏人,是民众的祸害。

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

:同“锄”。

②刑:用作动词,诛杀。

【译文】

锄除一株害苗,众多禾苗就健康成长;杀掉一个坏人,万民为之喜悦。

圣人假法以成教,教成而刑不施。

①假法:借助刑罚。成教:完成教化。

【译文】

圣人借助法令来完成教化,教化成功了,刑罚就不必施用。

民乱反之政,政乱反之身,身正而天下定。

①反之政:反省政治。

【译文】

民众出了乱子,就要反省政治;政治出了乱子,就要反省自身修养;自身端正了,天下就安定。

君子嘉善而矜不能,恩及刑人,德润穷夫,施惠悦尔,行刑不乐也。

①矜不能:同情无能的人。《论语·子张》:“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译文】

君子表彰善良而同情无能的人,恩惠施及受刑之人,德惠润泽到穷人,施予恩惠是令人高兴的事,执行刑杀并不让人快乐。

授时

礼义立,则耕者让于野;礼义坏,则君子争于朝。

【译文】

如果礼义得以确立,那么耕田的人就会在田野礼让;如果礼义败坏,那么君子就会争于朝廷。

富则仁生,赡则争止

①赡则争止:赡,富足。“则”下原有“民”字,据张敦仁说校删。

【译文】

富裕就容易产生仁义之心,丰足就会使争夺停止。

为民爱力,不夺须臾。

①爱力:爱惜劳力。

【译文】

为民众爱惜劳力,不剥夺农夫片刻时光。

水旱

行修于内,声闻于外,为善于下,福应于天。

①行修:原作“循行”,据王先谦说校改。行,德行。

【译文】

统治者德行修于身内,声名会传播于外;对老百姓行善,福报会感应上天。

寡功节用,则民自富。

①寡功:减少国家事务。

【译文】

减少国家事务,节制国家财用,这样民众自然会富足起来。

崇礼

王者崇礼施德,上仁义而贱怪力

①上:同“尚”,崇尚。贱怪力:轻视怪异和暴力。

【译文】

君王崇尚礼仪,普施恩德,推崇仁义道德,轻视怪异暴力。

喻德示威,惟贤臣良相,不在犬马珍怪。

【译文】

宣传恩德,展示威武,只有依靠贤臣良相,而不在于犬马珍宝。

山有虎豹,葵藿为之不采;国有贤士,边境为之不害也

①“山有虎豹”四句:原书谓引自《春秋》,不见于今本《春秋》,可能是出自汉代《春秋》传记。葵藿,两种野菜。采,采摘。

【译文】

山上有虎豹,葵藿野菜无人敢去采摘;国家有贤士,边境不会遭受侵害。

备胡

夫用军于外,政败于内,备为所患,增主所忧。

①备为所患:对外防备是为了对付所忧患的强敌。

【译文】

对外用兵,却导致内政败坏,对外防备本来是为了对付所忧患的强敌,反而增添了君主的担忧。

夫文衰则武胜,德盛则备寡。

【译文】

文治衰败,武功就会取胜,道德兴盛,军备就会减少。

君子立仁修义,以绥其民,故迩者习善,远者顺之。

①绥:安定,安抚。

【译文】

君子修行仁义道德,来安定民众,因此近处的人通过习染而向善,远处的人则前来归顺。

为政而以德,非独辟害折冲也,所欲不求而自得。

①辟:通“避”。折冲:本义是使战车折回,此处指挫败对手。

【译文】

为政依靠仁德,不仅仅能逃避祸害或挫败对手,还让心里所想得到的东西不必主动追求就能自然得到。

役烦则力罢,用多则财乏。

【译文】

兵役繁多民众就会精疲力竭,军事费用太多就会导致财用匮乏。

执务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及,离道不远也。

①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舝(xiá)》。仰,仰望。止,语气助词。景行,大道。行,前行。

【译文】

那是一座令人仰望的高山,我沿着大道向它进发,即使攀登不上高山顶峰,那么距离大道也不远了。

土积而成山阜,水积而成江海,行积而成君子。

①山阜:土山。

【译文】

堆积层土而形成山坡,累积河水而形成江海,积累善行而成为君子。

狱讼平,刑罚得,则阴阳调,风雨时。

【译文】

刑狱诉讼公平,刑罚轻重得当,那么就会阴阳调和,风雨适时。

赋敛省而农不失时,则百姓足,而流人归其田里。

【译文】

如果国家赋税减少,农民不误农时,那么就会百姓充足,流浪人口就会回归故里。

上清静而不欲,则下廉而不贪。

①上清静:在上位的人不扰民。不欲:不施行多欲政治。

【译文】

在上位的人保持清静,不搞多欲政治,那么在下位的人就会廉洁而不贪婪。

一人行而乡曲恨,一人死而万人悲。

①乡曲:乡里。

【译文】

一个人出征,整个乡里都会怨恨,一人死于他乡,万人都会悲伤。

能言

盲者口能言白黑,而无目以别之。儒者口能言治乱,而无能以行之

①而无能以行之:“而”字原无,据王利器说校补。

【译文】

盲人口能说白与黑,却没有眼睛来辨别。儒生口能说治与乱,却没有能力来施行。

卑而言高,能言而不能行者,君子耻之矣。

【译文】

地位卑下却高谈阔论,能说而不能做,这是君子为之羞耻的事。

能言而不能行者,国之宝也。能行而不能言者,国之用也。

【译文】

能说出正确思想而不能施行的人,是国家的珍宝。能施行正确思想而不善言谈的人,是国家的有用之人。

药酒,病之利也;正言,治之药也。

【译文】

药酒有利于治病,正确的言论是治国良药。

取下

安者不能恤危,饱者不能食饥。

【译文】

安全的人不能体恤危险的人,吃饱的人不能喂食饥饿的人。

余粱肉者难为言隐约,处佚乐者难为言勤苦。

【译文】

对于有余粮剩肉的人,很难跟他谈论穷困,身处安逸快乐的人,很难跟他谈论劳苦。

君子仁以恕,义以度,所好恶与天下共之,所不施不仁者。

①仁以恕:仁爱而宽恕。以,而。

②义以度:正义而揣度他人心理。

【译文】

君子仁爱而宽恕,正义而以理度人,所喜好所厌恶的都与天下人相同,不将不仁施予他人。

击之

地广而不德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

①德:原本作“得”,据王利器说校改。

②凌敌:侵犯敌人。

【译文】

地域广阔而不修德的国家危险,兵强马壮而凌犯敌人的人身遭伤亡。

结和

上求寡而易赡,民安乐而无事。

【译文】

朝廷索求很少且容易满足,民众就会安居乐业,相安无事。

夫以天下之力勤何不摧?以天下之士民何不服?

①力勤:力量。摧:原作“权”,据卢文弨说校改。

【译文】

依靠天下之力,何坚不摧?依靠天下的将士民众,何人不服?

圣人不困其众以兼国,良御不困其马以兼道。

【译文】

圣明的君主不会困乏一国之众去兼并他国,优秀的车夫不会困乏马匹来加倍赶路。

手足之勤,腹肠之养也;当世之务,后世之利也。

【译文】

手足的勤劳是为了奉养腹肠;当代人的战事,是为了后人的利益。

前车覆,后车戒。

【译文】

前面车子倾覆了,后面车子就要戒慎。

诛秦

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矣。

【译文】

威力强大就会有人前来朝贡,威力弱小就会向别人朝贡。

夫肌肤寒于外,腹心疾于内,内外之相劳,非相为赐也

①赐:赏赐,引申为帮助,施惠。原作“助”,据王利器说校改。

【译文】

外面的肌肤受寒,内部的腹心就会生病,身体内外互相劳累,而不是互相帮助!

唇亡则齿寒,支体伤而心憯怛

①憯怛(cǎn dá):忧伤哀痛。

【译文】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裸露在外而受寒;肢体受伤了,心里就忧伤哀痛。

无手足则支体废,无边境则内国害

①内国:内地。

【译文】

没有手足,肢体就残废了,国家没有边境,国内就会受害。

伐功

古之用师,非贪壤土之利,救民之患也。

【译文】

古代用兵,并不是贪图疆土的利益,而是要拯救民众的苦难。

世务

事不豫辨,不可以应卒。内无备,不可以御敌。

①豫辨:事先辨别。豫,通“预”。

②应卒:应对猝然变化。卒,通“猝”。

③内:国内。

【译文】

事情如果不事先辨识,就不可以应付猝然变化。国内没有军事防备,就不可以防御敌人。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译文】

如果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如果君主义,没有人不义。

正近者不以威,来远者不以武,德义修而任贤良也。

①正近:纠正近处民众言行。

②来远:招来远人。

【译文】

纠正近处的人不靠威风,招来远方的人不凭武力,靠的是修德行义,任用贤良。

和亲

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

【译文】

他们只知文治而不知武功,只知一个方面而不知两个方面。

未闻善往而有恶来者。

【译文】

从来没有听说过以善交往而招来以恶来回报的。

政有不从之教,而世无不可化之民。

【译文】

只有朝廷发布不可遵从的教令,而世间没有不可教化的民众。

繇役

夫文犹可长用,而武难久行也。

【译文】

文治可以长用,武功难以久行。

四支强而躬体固,华叶茂而本根据

①支:同“肢”。躬体:身体。

②华:花。据:盛。

【译文】

四肢强壮就会身体强健,花叶茂盛就会树大根深。

饬四境所以安中国也,发戍漕所以审劳佚也

①饬:整治。

②发:征发。戍:戍边。漕:漕运。审:仔细考虑。佚:通“逸”。

【译文】

整治四境是为了安定中原内地,征发戍边漕运是考虑到一劳永逸。

主忧者臣劳,上危者下死。

【译文】

君主忧虑时臣下应该多操劳,在上位者遇到危难,在下位者应该为之献身。

险固

龟猖有介,狐貉不能禽;蝮蛇有螫,人忌而不轻

①猖:张敦仁说当为“猬”字之误,俞樾说当为“瑁”字之误。译文采用张敦仁说。介:甲。

②貉(hé):哺乳动物。外貌像狐狸,昼伏夜出。禽:同“擒”。

③蝮(fù)蛇:一种毒蛇。螫(shì):毒蛇咬人。

④忌:害怕。轻:轻视。

【译文】

乌龟、刺猬有甲壳,狐貉不能捕捉它们;蝮蛇能咬人,所以人类忌惮而不敢轻视它。

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

【译文】

有军事防备就控制他人,没有军事防备就受制于他人。

地利不如人和,武力不如文德。

【译文】

地利不如人和,武力不如文德。

君子为国,必有不可犯之难。

【译文】

君子治理国家,一定要有不可侵犯的战略防范。

行善则昌,行恶则亡。

【译文】

行善就会昌盛,行恶就会灭亡。

论勇

以道德为城,以仁义为郭,莫之敢攻,莫之敢入。

【译文】

以道德为内城,以仁义为外郭,就没有人敢于进攻,没有人敢于入侵。

以道德为胄,以仁义为剑,莫之敢当,莫之敢御。

①胄:头盔。

②当:通“挡”。

【译文】

以道德为头盔,以仁义为利剑,就没有人敢于抵挡,没有人敢于防御。

义之服无义,疾于原马良弓;以之召远,疾于驰传重驿

①原:通“”,赤毛白腹的马。

②驰传:飞驰的传车。传,传车,古代用来传递朝廷文书,或接送官员。重驿:两匹快马拉的邮车,一说,是指沿途各驿站依次传送。驿,驿马。

【译文】

仁义征服不义,比马良弓还要快;用仁义招来远人,比飞奔的驿马传车还要迅速。

论功

夫以智谋愚,以义伐不义,若因秋霜而振落叶

①振:振动,振击。

【译文】

智慧者谋伐愚蠢者,以仁义者讨伐不义者,就如同秋霜扫落叶一般。

事省而致用,易成而难弊。

①事省:事务简单。致用:耐用。

【译文】

事务简省而耐用,容易做成而不容易坏掉。

法约而易辨,求寡而易供。

【译文】

法令简约就易于辨别,要求很少就易于提供。

嫚于礼而笃于信,略于文而敏于事

①笃:厚。

②文:文书。

【译文】

他们慢于礼节,却厚于信用,文书简略,却办事迅速。

兵者凶器,不可轻用也。

【译文】

战争是凶器,决不可轻易用它。

顺风而呼者易为气,因时而行者易为力。

【译文】

顺风而呼的人容易运用声气,适应时势行动的人容易借力发挥。

外无敌国之忧,而内自纵恣也。

【译文】

在外没有敌国的忧患,在内就会自我恣意放纵。

自非圣人,得志而不骄佚者,未之有也。

①佚:通“逸”。

【译文】

如果不是圣人,得志而不骄奢淫逸的人,还从来没有过。

论邹

将一曲而欲道九折,守一隅而欲知万方

①曲:隈曲,河湾。道:通。九折:多个曲折河湾。

②隅:墙角。万方:所有方向。

【译文】

看到一个河湾就想通达所有河湾,守着一个墙角就想知道所有方向。

无补于用者,君子不为;无益于治者,君子不由

①由:实行。

【译文】

对实用无补的事,君子不做;对于治国无益的事,君子不为。

论菑

夫道古者稽之今,言远者合之近。

【译文】

谈论古代的人应该考察当今,探讨远处的人应该合于近处。

言远必考之迩,故内恕以行,是以刑罚若加于己,勤劳若施于身。

①迩:近。

②恕:推己及人之谓恕。

【译文】

讨论远方的事情一定要考察近处的事,因此要用推己及人的方法,对他人施加刑罚,就如同对自己施加刑罚,看到民众勤劳,就如同自身勤劳。

不知味者,以芬香为臭,不知道者,以美言为乱耳。

【译文】

那些不懂得气味的人,会以芬香为臭味,不知大道的人,会把美妙言论当成扰乱视听的奇谈。

春夏生长,利以行仁。秋冬杀藏,利以施刑。

①杀藏:肃杀收藏。

【译文】

万物在春夏季节生长,此时利于施行仁政。万物在秋冬季节肃杀收藏,此时利于施加刑罚。

天道好生恶杀,好赏恶罪

①好生:爱好生长。恶杀:厌恶杀人。

②恶罪:厌恶加罪于人。

【译文】

上天之道爱好生长,厌恶杀人;爱好赏赐,厌恶加罪于人。

法令者,治恶之具也,而非至治之风也。

【译文】

法令只是治理邪恶的工具,而不是达到天下大治的风化境界。

刑德

令者所以教民也,法者所以督奸也。

【译文】

禁令是用来教育民众的手段,法条是用来督察奸邪的工具。

令严而民慎,法设而奸禁。

【译文】

禁令严格,民众就会谨慎;法条设立,奸邪就会禁止。

网疏则兽失,法疏则罪漏。

【译文】

罗网疏漏,就会失掉野兽;法条空疏,罪犯就会漏网。

道径众,人不知所由;法令众,民不知所辟

①道径众:道路众多。径,原作“德”,据王先谦说校改。

②由:经过。

③辟:通“避”。

【译文】

道路众多,人们就不知道该走哪条路;法令繁多,民众就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规避。

王者之制法,昭乎如日月,故民不迷;旷乎若大路,故民不惑。

①昭:明白。

②旷:宽广。

【译文】

君王制定法令,应该像日月一样昭著,这样民众才不至于迷惑;应该像大路一样宽广,这样民众才不至于困惑。

治民之道,务笃其教而已

①治民之道:“之”字原无,据杨沂孙说校补。

②笃:厚。教:教化。

【译文】

治民的方法,不过是务求使教化敦厚而已。

千仞之高,人不轻凌,千钧之重,人不轻举。

①仞:古代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②凌:凌驾,此处指攀登。

③钧:古代三十斤为一钧。

【译文】

千仞的高山,人们不会轻易攀登,千钧的重鼎,人们不轻易抓举。

德明而易从,法约而易行。

【译文】

德行显著就易于随从,法令简约就易于施行。

德教废而诈伪行,礼义坏而奸邪兴。

【译文】

废弃了道德教化就会导致奸诈作伪盛行,礼义崩坏就会导致奸邪兴起。

仁者,爱之效也;义者,事之宜也。

【译文】

仁是爱的体现,义是事物的适宜。

君子爱仁以及物,治近以及远。

【译文】

君子爱好仁义,推仁及物,治理近处,推治及远。

法者,缘人情而制,非设罪以陷人也。

①缘:因,根据。

【译文】

法是根据人情而制定的,并非设定罪名来陷害民众。

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

【译文】

本意善良而违犯法令的人可以免罪,本意邪恶而合于法令规定的人应该诛杀。

辔衔不饬,虽王良不能以致远;维楫不设,虽良工不能以绝水

①饬:整治。

②王良:春秋时期晋国的优秀驾车人。

③良工:优秀的船工。绝水:渡河。

【译文】

如果马缰绳和马嚼子得不到整治,即使是优秀车夫王良也不能驾车到达远方;如果不设置系船大绳和船桨,即使是优秀船工也不能驾船渡过河水。

申韩

夫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

【译文】

善于执政的人,有了弊政就加以弥补,有了决口就予以堵塞。

有国者选众而任贤,学者博览而就善

①有国者:指君主。选众:从众人之中选拔人才。

②就善:择善而从。

【译文】

拥有国家的君主都会从众人中选拔贤才而加以任用,学者都会博览群书择善而从。

犀铫利,五谷之利而间草之害也。明理正法,奸邪之所恶而良民之福也。

①犀铫(yáo):犀利的大锄。:同“锄”。

②间草:苗间杂草。

【译文】

犀利的大锄,锋利的锄头,对于五谷有利,而对苗间杂草有害。明确的审理,公正的法令,是奸邪之人所厌恶的,对于良民百姓来说却是福音。

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

【译文】

法律能够给人判刑,但不能使人廉洁;法律能够判人死罪,但不能使人变得仁义。

所贵良吏者,贵其绝恶于未萌,使之不为,非贵其拘之囹圄而刑杀之也

①囹圄(líng yǔ):监狱。

【译文】

人们看重一个优秀官员,是看重他能够在罪恶尚未萌生之际斩断恶念,使人不去犯罪,而不是看重他把犯人关进大牢而将其定刑杀死。

非患铫耨之不利,患其舍草而芸苗也。非患无准平,患其舍枉而绳直也

①芸:锄。原作“去”,据王利器说校改。

②准平:测量水平的仪器。

③舍枉:舍弃弯曲。绳直:纠正直木。

【译文】

不怕锄草工具不锋利,怕的是舍弃杂草而锄掉禾苗。不怕没有测量水平的仪器,怕的是放下曲木而纠正直木。

亲近为过不必诛,是锄不用也;疏远有功不必赏,是苗不养也。

①不必诛:不坚决处罚。

【译文】

关系亲近的人犯错不坚决处罚,相当于有锄头而不用;关系疏远的人有功劳不坚决给予奖赏,相当于禾苗得不到养育。

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也。

【译文】

世上不怕没有法令,怕的是没有坚决执行的法令。

周秦

未尝灼而不敢握火者,见其有灼也。未尝伤而不敢握刃者,见其有伤也。

①灼:烧伤。

【译文】

人们未尝被灼伤却不敢用手握火,是因为他看到有人被灼伤。人们未尝被割伤却不敢用手握刀刃,是因为他看到过有人被割伤。

慈母有败子,小不忍也。严家无悍虏,笃责急也

①严家:严厉的家庭。悍虏:强悍的家奴。

②笃责:督责,管教。

【译文】

慈母会有败家之子,这是因为她不忍心对孩子的小错误进行惩罚。严厉的家庭没有强悍家奴,这是因为管教严格。

政宽则下亲其上,政严则民谋其主

①政宽则下亲其上:“其”字原无,据王利器说校补。

②政严则民谋其主:“其”字原无,据王利器说校补。

【译文】

政令宽松民众就会亲近上级,政令苛严就会导致民众谋害其主。

诏圣

民之仰法,犹鱼之仰水。

①仰:依赖。

【译文】

民众依赖法律,如同鱼依赖水。

非可刑而不刑,民莫犯禁也;非可赏而不赏,民莫不仁也。

①可刑而不刑:可以判刑而不判刑。

【译文】

不是可以判刑而不判刑,而是由于民众没有人犯禁;不是可以奖赏而不赏,而是民众没有人不仁义。

罢马不畏鞭棰,罢民不畏刑法。

①罢:同“疲”。

【译文】

疲惫的马不怕鞭棰,疲惫的民众不怕刑法。

法令可仰而不可逾,可临而不可入

①临:面对。入:侵入,触犯。

【译文】

法令可以信赖而不可逾越,可以面对而不可侵犯。

礼让不足禁邪,而刑法可以止暴。

【译文】

礼让不足以禁止奸邪,而刑法可以防止强暴。

与其刑不可逾,不若义之不可逾也。

【译文】

与其让刑法不可违反,不如让仁义不可违反。

闻礼义行而刑罚中,未闻刑罚行而孝悌兴也。

【译文】

听说过礼义施行而刑罚适中,没有听说过刑罚施行而孝悌之风兴起。

高墙狭基,不可立也。严刑峻法,不可久也。

①也:原作“矣”,据王利器说校改。

②严刑峻法:原作“严法峻刑”,据王利器说校改。

【译文】

在狭窄的地基上修筑高墙,这个高墙是修不起来的。运用严刑峻法来治国,是不能长久的。

过任之事,父不得于子;无已之求,君不得于臣。

①过任:超过自身能力。任,原作“往”,据王利器说校改。

②无已:没有止境。

【译文】

超过能力的事,连父亲也得不到儿子的帮助;无穷无尽的苛求,连君主也得不到臣子的尽忠。

瞽师不知白黑而善闻言,儒者不知治世而善訾议

①瞽师:盲人乐师。

②訾(zī)议:诽谤,批评。

【译文】

盲人乐师虽然不知道白黑,但他们善于听别人说话;儒生虽然不知道如何治国,但他们善于批评。

夫善言天者合之人,善言古者考之今。

【译文】

善于谈论天道的人应该符合人事,善于讨论古代的人应该考察当今。

令者教也,所以导民人;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

【译文】

令就是教育的意思,是用来教导民众的工具;法意味着施行刑罚,是用来禁止强暴的手段。

大论

残材木以成室屋者,非良匠也。残贼民人而欲治者,非良吏也。

①残:糟蹋,破坏。成:建成。

【译文】

糟蹋木材来构建房屋,不算好木匠。残害民众来进行治理,不能算好官。

圣人从事于未然,故乱原无由生

①原:同“源”。

【译文】

圣人在事件未发生之前进行教化,因而动乱根源无由产生。

杂论

公卿知任武可以辟地,而不知广德可以附远;知权利可以广用,而不知稼穑可以富国也。

①公卿:指桑弘羊等朝廷大臣。任武:凭借武力。辟地:开疆拓土。

②广德:原作“德广”,据王利器说校改。附远:使远方异族归附。

③广用:拓展财用。

【译文】

朝廷公卿只知道凭借武力可以开疆辟土,而不知道广施仁德可以使远方异族归附;只知道权力财利可以拓展财用,而不知道勤于耕种可以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