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学科发展

一、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科的确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护理知识体系的完善和扩展,护理教育水平的提高,护理研究领域的深入,以及护理实践复杂性的增加,推动了护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也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而成为一门新兴的、多交叉学科的基础学科。

(一)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科的发展

早在100多年前,英国杰出的护理学家、国际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曾有“护士应当同时也是卫生导师和宣传教育家”的科学论断。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些护理学家在创建护理学理论模式中,也阐明“护理是一种教育手段”的观点,要求现代护士应具有为病人提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功能状态和心理健康方法的能力。美国要求注册护士把为病人提供必要的医疗知识,指导其促进康复和预防疾病复发作为主要任务之一。一些发达国家在护理法规中明确规定:“护士有教育病人的责任和义务”。我国1997年颁布的第一部《护士注册法》中明确规定健康教育是护士应尽的义务。
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推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护理学领域正在实现三个重要突破:一是护理观念的创新,即由以疾病为中心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护理发展。二是护理模式的转变,即由传统功能制护理模式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推行优质护理。三是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产生,即将护理工作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紧密结合,形成完整的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体系,为优质护理的深化提供了基础。同时,随着我国护理学科成为一级学科,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也将成为学科发展的重要分支。

(二)护理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相互渗透

1980年美国护士协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并指出护理的任务是“减轻痛苦、维持健康、恢复健康、促进健康。”1993年,我国卫生部颁布的《护士管理办法》中规定了护士作为护理专业技术人员,在执业中“应当正确执行医嘱,观察病人的身心状况,对病人进行科学的护理”,同时指出,“护士有承担预防保健工作、宣传防病治病知识、进行康复指导、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卫生咨询的义务。”

(三)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科建设的意义

随着社会人群健康意识的提升,优质护理服务是当今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护理向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发展的必经之路。护士的角色发生重大改变,护士不仅是一个照顾者、治疗者,同时还是健康的维护者、教育者、咨询者。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科建设是实现优质护理为满足病人及社会人群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责,学科建设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的先导

《阿拉木图宣言》把健康教育列为初级卫生保健各项任务之首,指出健康教育是所有卫生问题、疾病预防方法及控制中最为重要的。它是实现初级卫生保健任务的关键,在实现所有健康目标、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2.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护理学科的极大进步。近年来,我国护理学领域正在实现着三个重要突破:一是护理观念的创新,即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发展;二是护理模式的转变,即由传统的功能制护理模式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三是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产生,即将护理工作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紧密结合,形成完整的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体系,为优质护理的深化提供了基础。

3.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

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引导病人、家属和社会人群自愿放弃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的危险,追求健康的目标,从成本-效益的角度上看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健康保健措施,它所产生的成本效益,远远大于医疗费用高昂投入所产生的效益。

4.是提高社会人群自我保健意识的重要渠道

自我保健是指人们为维护和增进健康,为预防、发现和治疗疾病,自己采取的健康行为以及作出的与健康有关的决定。只有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才能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增强其自觉性和主动性,达到躯体上的自我保护、心理上的自我调节、行为生活方式上的自我控制、人际关系上的自我调整,提高人口健康素质。

(四)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特征和优势

护理是医疗服务中的主要力量,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根据其自身的专业特色有诸多特点。归结起来,其主要特征和优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护士与病人及社会人群广泛接触

护士分布在医疗卫生系统的各个专业领域。所有的专业医务人员中,护士与病人及社会人群有广泛接触的机会。护士与病人接触最密切,接触时间也最长。

2.护士数量大、分布广,教育人力资源丰富

截至2013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为249.7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115万人,而且随着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护士人数每年都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在医院里,护士的分布几乎涉及医院的所有科室,丰富的人力资源为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施提供了保障。

3.护士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适宜性

专业的特点决定了我国绝大部分临床护士为女性,她们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先天有利条件,细致、耐心、体贴和认真负责的品质将使病人和健康人群更愿意接受她们的教育指导。系统的专业培训、大量的临床实践使护士积累了丰富的疾病护理经验,特别是近年来护理教育制度的改革,大批高学历护士充实到临床,加之整体护理的开展,使护理专业范围不断扩大,学科专业知识进一步丰富,为开展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相关学科
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应用预防医学、护理学、教育学、传播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科普学、统计学、美学等学科领域的相关知识。在诸多的学科中,预防医学、社会医学、教育学、传播学、健康心理学、健康行为学为主要的基础学科,它们也是护士开展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

1.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是以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基础医学、环境医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流行病学、统计学、毒理学等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及作用的规律,采用卫生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长寿命的科学。

2.社会医学

社会医学是一门医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它主要研究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以制订社会保障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借鉴社会医学研究医学问题时所侧重的战略性、理论性、方向性和思维观念,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和分析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制订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不同层次的干预措施,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

3.教育学

健康教育是健康与教育学的有机的结合。人群从接受健康信息到行为改变,是一个教育过程。护士必须熟悉教育对象的需求,熟练掌握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文化水平设计教育课程,安排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因材施教,并进行效果评价。

4.健康传播学

传播学是指导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践的理论基础,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活动,以及人与人之间分享信息关系的一门科学。健康传播学主要研究健康信息传播活动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传播策略的选择与拓展。

5.健康行为学

行为科学是开展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基础理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着眼于个人、群体乃至组织行为的改变。因此,健康行为学是护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基础学科。

6.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是在行为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心理学分支。健康心理学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在提供心理保健的理论、策略、具体措施和方法方面发挥其特殊的功能。
三、国内外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

(一)国内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 1.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概况

健康教育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的政治家和医学家,不仅非常重视疾病的预防和养生保健,而且还提出了许多有关健康教育的思想和论述。20世纪20年代后,健康教育理论开始引进我国。1909年成立的中华护士会以及相继于1915年成立的中华医学会、1930年成立的中华健康教育学会,对推动我国的健康教育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31年中央大学教育学院培养四年制健康教育学士。20世纪50年代,全国有条件的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了健康教育所。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整个健康教育事业却处于了低潮时期。1978年以来,我国的健康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2006年12月,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在北京成立了,中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事业得到进一步的推动和发展,为全面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提供了社会环境。
我国医院健康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卫生宣传到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逐步发展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一般多为简单的卫生知识宣传;70年代开始针对病人的需求开展门诊、候诊教育活动;80年代医院健康教育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90年代后医院健康教育全面发展。2012年9月,第五届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会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毛群安提出“医院是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医务人员是健康教育的主力军。”

2.国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概况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作为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手段,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1971年,美国设立了健康教育总统委员会,并在联邦卫生福利部建立了健康教育局,成立了全国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英国于1972年成立了全国健康教育委员会;德国于1976年成立了健康教育协会。近年来,西太平洋地区的健康教育进展较快,如新加坡把健康教育计划纳入全国卫生规划;中国香港的“遥距健康网络”提供一系列以个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的一站式健康服务。 2010年7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二十届世界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大会,以“健康人生、健康环境、健康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探讨公共卫生的发展新天地,研讨如何推动世界各国的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健康促进。
纵观国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认识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并采取强有力的行为,推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的实施,以保证人类以更加健康和科学的行为方式进入21世纪。

(二)我国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产生与发展 1.我国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产生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护理界不断接受国际先进护理知识的传输。特别是1994年后,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护理与健康科学院教授袁剑云博士来华讲学,提出了系统化整体护理(holistic nursing)的概念,强调把病人的健康教育与护理理念、模式病房建设、护理程序等护理过程环环相扣,形成系统的整体护理。1997年5月,中华护理学会邀请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健康教育专家来华讲学,首次将“护理健康教育”概念引入我国,并连续3年在国内不同省市多次举办了此项内容的培训,同时成立了护理健康教育研究学术组,指导各医院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工作。1998年卫生部医政司在北京举办了“世纪健康行总动员”,全国各省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以及各大医院护理部主任参加会议。会议倡导全国各大型医院护士参与健康教育工作。1999年护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卫生部的倡导下应运而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作为护理专业的一门新兴课程也逐渐在全国高等护理院校开设;2007年健康教育工作被卫生部列入全国医院等级护理评审考核指标;2010年健康教育内容被列入全国执业护士考证范围。

2.我国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

近10年我国护理健康教育发展迅速,在全体护士的共同努力下,确立了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护理健康教育知识体系不断完善,这标志着我国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向国际化水平迈出了坚实一步,也为我国全方位开展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7年8月,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院率先总结并编写了《病人健康教育指导》一书,系统总结了各科常见疾病的知识宣教内容,并提出了病人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过程、技巧及质量控制措施。2000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黄津芳、刘玉莹主编了《护理健康教育学》一书,提出了病人的学习原理以及教育程序。2006年6月,美国Janice A主编、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培玉主译的《护理健康促进》一书,系统地阐述了护理健康促进理论、策略与干预方法。2008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包家明主编的《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一书,系统阐述了护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方法和策略,特别对护理健康的教育程序及教育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除此之外,近年出版的许多护理图书也把护理健康教育列为重要内容。各级护理期刊也大量刊登了护理健康教育论文。我国护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得到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位和作用:

随着我国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广泛开展,进一步强化了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护理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得到人们的普遍认识和接受。

(2)健康教育形式转变:

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由过去单纯的“卫生宣教”转变为传播与教育并重的护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目标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卫生知识传播转变为行为危险因素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健康教育策略从单纯信息传播转变为传播与教育并重;健康教育方法从单纯的传播材料制作转变为材料制作与指导、评价并重;健康教育范围从面向医院转变为与面向社区、社会相结合,从单纯对患病者的服务转变为面向病人、家属及社会人群,体现了点面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的特点。

(3)护理健康教育管理规范化: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康教育工作的迅速开展,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管理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建设的轨道。各地广泛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系列化培训,并向综合、有序的方向发展。护理健康教育活动越来越强调严密的设计和有力的干预,使护理健康教育成果更具科学性和指导性。护理健康教育管理的多元化则表现在各部门、各系统都开始重视健康教育,并逐步建立起健康教育网络。

(三)国外护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经验

国外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并不平衡,发达国家起步较早,而发展中国家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健康教育给予了较大的投入,取得了重大进步。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医院及保险业意识到“医院是指导病人建立积极健康行为的最好场所”。具体表现了以下三大特点:

1.护理健康教育目标 (1)帮助病人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对首次入院和因生活方式不当致病的病人,帮助其认识生活行为与疾病的关系,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2)帮助病人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对经常住院的慢性病病人和手术病人,教给病人自我护理技巧,帮助病人学会伤口换药、皮肤护理、血糖监测、自我注射、功能锻炼及并发症预防等实用护理技术。例如为鼓励病人下床活动,美国医院普遍采用带扶手和脚轮的输液架,病人可手扶输液架上厕所或散步。

(3)帮助病人建立健康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在医院及社区为心血管病、糖尿病、哮喘或肿瘤等特殊疾病病人定期举办各种专题讲座,让病人及健康人群了解疾病常识,掌握控制疾病发展、预防并发症和减轻不适的方法,为病人及健康人群提供教育资料、回答健康咨询问题、指导病人用药及饮食、生活方面的问题。

2.教育组织严密

美国多数医院设有“健康教育部”,由获得健康教育学位的专业人员组成。“健康教育部”负责制订医院健康教育政策,协调和改进“教育组”的教育计划,评价教育效果,编制教育资料,购置并协调各病区教育器材的使用。“教育组”是医院健康教育的基层组织,成员由专职健康教育人员、临床护士、理疗师、营养师、社会工作者等组成。“教育组”定期在科室召开教育评估讨论会,研究制订教育计划,适时调配教育人员到病人床边开展教育工作。例如心脏术后病人撤离呼吸机时,健康教育人员及时为病人讲解保护伤口、进行有效咳痰的要领,并借助玩具熊,边讲边演示,使病人爱听易懂。医院设有“健康教育室”,配有必要的图片、资料、仪器等,方便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我国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起步较晚,美国及发达国家的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其关键是转变观念,真正把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列为一项重要的临床护理活动,配备必要的人员,投入必要的资金和设备,发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这一无形资产的重要作用,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四、护理健康教育与优质护理实践的一体化建设
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产物。尽管我国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较快,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绩。随着整体护理及优质护理工作的广泛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作为优质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之推广起来,并纳入到临床护理工作的惯性运行之中。

(一)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护理实践中的突破

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我国护理领域实现了三个突破。

1.突破了传统的护理观念

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及功能制护理是以疾病为中心的,注重的是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护理工作的目的主要是治疗和护理疾病,而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着眼点不仅仅是病人的疾病,还包括其心理—社会状况,即病人的整体健康状态。因此,它是实现护理观念和护理模式转变的必然结果。

2.突破了传统的护理领域

传统的护理工作其范围局限于病房和门诊,其功能局限于解除病人痛苦与恢复生理健康,而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开展把护理工作的领域由医院扩大到家庭和社区,使护理服务功能由护病到护人。保护和促进人群健康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职能。

3.突破了传统的护理工作性质

我国护理部门长期处于医疗的附属地位。护士只是医嘱的执行者。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开展,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主动,针对病人或健康人的实际情况,独立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二)优质护理为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创造了实践的环境

优质护理服务是继我国80年代责任制护理、90年代整体护理后的又一项全面推进中国护理质量提升,造福于社会的重大举措。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之所以成为当前护理实践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正是取决于它在优质护理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1.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践环境

传统的功能制护理目标是单纯的生理功能恢复,没有整体健康的目标。即使护士希望为病人提供健康指导,也缺乏制度上的保证和措施上的支持。只有提供整体护理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才得以实现。因此,把该项工作融入护理工作是护理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使护理领域得到扩展,护理功能得以完善,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为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实施提供了环境。

2.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优质护理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质护理服务目标是通过活动实现“病人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其中活动的核心是要让护士真正能为病人提供主动、优质的护理服务,使病人感受到护理服务的改善。护士对病人及健康人群进行身心护理的同时,只有贯穿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内容,才能真正实现优质护理的目标。

3.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落实优质护理的重要措施

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实现“病人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优质护理模式的产物。要实现优质护理目标,必须全面落实优质护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制订护理计划的同时,必须制订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并按照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步骤加以实施。

4. 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使优质护理向纵深发展

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作为优质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优质护理向纵深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随着优质护理在国内的深入开展,不断探索和研究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可以使优质护理的优越性得以充分体现,从而进一步促进优质护理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