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合理输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术中自体输血

(一)稀释式自体输血

稀释式自体输血指手术大出血之前抽取部分自体血,同时补充相等容量的液体(晶体液或胶体液)以维持正常的血容量。这样,术中失血被稀释,一方面术中失血时能减少红细胞丢失,另一方面收集的血液可储存在手术室中,等手术结束或任何需要输血的时候回输患者体内。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仍是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该方法具有减少术中失血和异体输血、花费成本低及降低局部缺血的风险等优点。但是,虽然有合理的理论基础,临床对于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仍存在争论。Oppitz等通过对开颅动脉瘤手术患者的回顾性分析后,指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技术在开颅动脉瘤手术中应用是安全的,并不会增加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虽然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组的失血量与非急性等容稀释组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前者术中实际红细胞丢失量小于后者,而且该技术能降低大脑氧耗。但Korosus等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血液稀释可引起相对脑缺氧。Kim等在老鼠的实验研究表明,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加重脊髓的缺血损伤。Kim将30例小鼠分成3组,未进行等容血液稀释组、等容血液稀释至Hct0.30组及稀释至Hct0.25组,结果发现,稀释至Hct0.25组术后7天运动神经元数目较未进行等容稀释组显著降低。但稀释式自体输血并不能避免误输血的可能性,也存在细菌污染的风险。因此,急性等容血液稀释适用于那些预计术中出血量较多的患者,广泛的常规应用是不推荐的,而且进行血液稀释时,一定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护。有关稀释式自体输血的理论基础、适应证及不良反应等详见本书第九章“围手术期自体输血”。

(二)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

回收式自体输血指应用专门的血液回收机,通过收集术野中的血液,经抗凝过滤、洗涤和浓缩等处理后再回输给患者的一种输血技术。这种技术对于降低异体输血是安全有效的,也是临床上自体输血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据加拿大医疗机构的一项调查表明,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在心脏患者的手术中应用率超过70%;在德国医疗机构调查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应用率为67%;在美国则为82%。该技术之所以应用如此广泛,主要因为其相对安全,消除了红细胞因为保存而引起的损害,减少红细胞的浪费。回收式自体输血的目的在于降低或避免异体输血,减少异体输血引起的感染及非感染性疾病。与异体储存血相比,自体回收血液的红细胞活力更高,增加2,3-DPG及ATP水平,而且保持红细胞两面凹的圆盘状形态,因此具有更好的携氧能力。
当然回收式自体输血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如非免疫性溶血,空气栓塞,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凝血功能障碍,药物、洗涤剂及病原体污染,肿瘤细胞或脂肪组织进入血液循环,洗涤不彻底导致白细胞、细胞因子等污染。但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些风险的发生率相对降低。回收式自体输血发生并发症的风险约为0.027%,而异体输血发生并发症的风险约为0.14%。有关回收式自体输血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回收血的特点等在本书第九章“围手术期自体输血”中作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