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盆底学(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超 声

一、 超声在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

超声检查不能直接用于诊断压力性尿失禁(SUI),但是,结合临床检查和尿动力学数据,能用于检查与压力性尿失禁有关的解剖学改变,以帮助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超声探查路径有经腹、直肠、阴道、会阴等,目前多采用经会阴超声。二维超声常使用正中矢状切面,由腹侧至背侧依次显示耻骨联合、尿道、膀胱颈、阴道、直肠和肛管。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在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围绕耻骨联合下端作旋转运动,因此超声以经过耻骨联合下缘的直线作为参考线,观察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的下降距离、膀胱尿道后角、尿道倾斜角等的变化来评价膀胱颈活动度。SUI患者Valsalva动作时的主要超声表现为:膀胱颈下移距离(BSD)增大(见图2-1)、膀胱尿道后角增大或消失、尿道倾斜角常增大、尿道内口漏斗化(urethral funneling)。其中,膀胱颈的下降距离与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性最强,且随 SUI 程度加重而增大。近来有研究发现,超声能够正确评价尿道不同分段的活动性,经产妇女,特别是经器械助产后,尿道活动性增加,几乎累及全段尿道,SUI与中段尿道活动性的关系较膀胱颈活动性更加密切。
图2-1 经会阴二维超声,膀胱颈活动度增大
A.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于耻骨联合下缘线上方32.0mm;B. Valsalva动作后膀胱颈下移至耻骨联合下缘线下方9.5mm,下移41.5mm
经阴道三维超声还能更清晰地显示尿道的解剖形态,显示尿道横纹肌的形态学特点,对尿道宽度、厚度,尿道横纹肌的厚度、体积等各种参数进行测量,显示尿道周围血供的三维空间分布,对排尿困难和压力性尿失禁的病因学研究有很大帮助。横断面上,尿道括约肌显示呈“靶形”,中央为高回声的尿道黏膜、黏膜下血管丛及平滑肌,周围环绕着低回声的横纹括约肌,其厚度在各个部位并不完全一致,两侧厚,背侧薄。
此外,超声还可在术中直观判断抗尿失禁悬吊的松紧程度、膀胱颈位置和膀胱尿道后角的改变,避免悬吊过度,损伤膀胱,减少术后排尿困难、急迫性尿失禁等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三维超声有助于评估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的临床疗效,解释部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Dietz等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观察不同类型尿道下吊带的位置变化,可以明确术后膀胱颈位置改变及吊带扭转、断裂和侵蚀等现象。也有学者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估术后并发的膀胱排空障碍,发现在最大Valsalva动作时,植入吊带和耻骨联合之间的最小距离与排空功能障碍呈负相关,与压力性尿失禁呈正相关。

二、 超声在盆腔器官脱垂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可以定量评估盆腔器官的脱垂,以耻骨联合下缘线作为参考线,测量下移器官距此线的距离。以膀胱颈或膀胱膨出的最突出处来定量前盆腔的脱垂程度,以宫颈或道格拉斯窝的位置来定量中盆腔,以直肠壶腹的最尾侧或直肠膨出内容物的最突出处来定量后盆腔。与临床使用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对比研究显示,超声定量评估前盆腔和中盆腔脱垂与临床评估的一致性优于后盆腔。
前盆腔的下移膨出是指膀胱位置下降并凸入阴道前壁内,常和其他盆腔器官脱垂并存,如子宫脱垂、直肠膨出、肠疝等。在最大Valsalva动作时,经会阴超声可以动态观察尿道向后向下移位,膀胱后壁弧形下降至耻骨联合下缘甚至脱到阴道外口。Dietz研究发现,膀胱尿道位置下移,与压力性尿失禁密切相关;但膀胱尿道后角完整的膀胱脱垂,一般与排空功能障碍相关,与压力性尿失禁相关性不大。
超声还能鉴别后盆腔的“真性”和“假性”直肠膨出,前者存在直肠阴道隔的缺陷,后者无筋膜缺陷,只是隔膜扩张和(或)会阴过度运动。一般来说,“真性”直肠膨出或筋膜缺损几乎总是发生在相同的区域,即紧邻肛门直肠连接处,通常都是横向的。定量分析包括测量膨出的深度、宽度(见图2-2)。
超声还能很容易地将直肠膨出和肠疝区别开来。如果疝出物是包含液体的腹膜、小肠、乙状结肠,或在肛门直肠连接部前面的网膜,将直肠壶腹部与阴道分开,即诊断为肠疝。小肠的蠕动也可以帮助我们辨别疝内容物。

三、 三维超声在盆底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三维超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区别各腔室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准确判断膨出器官的来源,有时前盆腔的膨出是尿道憩室、革氏囊肿。尿道憩室可导致反复膀胱感染、排尿急迫和排尿痛,三维超声有助于明确诊断。
三维超声还可应用于器官脱垂患者阴道侧壁补片植入术后的观察和随访。
二维超声对盆底的观察仅局限于矢状切面成像,三维超声的主要优势在于能显示二维超声无法获得的轴平面,并能进行多平面成像、动态图像采集以及数据后处理,为盆底成像提供更全面的研究方法。
图2-2 经会阴二维超声,直肠膨出,深度20.7mm
盆底轴平面是研究肛提肌和肛提肌裂孔的主要平面,经会阴三维超声成像可显示由耻骨联合与耻骨内脏肌内侧缘围成的“菱形”肛提肌裂孔以及通过肛提肌裂孔的尿道、阴道、直肠及旁周组织。在此平面上可以观察肛提肌有无撕裂、撕裂的程度,测量肛提肌厚度及肛提肌裂孔大小,包括裂孔前后径(耻骨联合内侧缘与耻骨内脏肌在直肠后方内侧缘之间的距离)、左右径(耻骨内脏肌的两侧支内缘之间的最大距离)和面积(耻骨联合内侧缘与耻骨内脏肌内侧缘之间的面积)。近期研究显示肛提肌撕裂及肛提肌裂孔膨胀均与盆腔脏器脱垂相关。其中以超声断层成像模式(TUI)最有帮助,采集容积数据后,可按照预想随意调节或更改图像数目、层间距和层数,显示出和CT和MRI相似的多幅图像信息,进行多层面多方位观察。
图2-3 经会阴三维超声,超声断层成像模式(TUI)显示肛提肌未见异常
实时三维超声即四维超声,可通过对肛提肌收缩和Valsalva动作的动态观察,更好地了解肛提肌的功能、肛提肌腱弓或筋膜损伤的程度(见图2-3)。尤其对于无法正确完成盆底收缩动作的患者,四维超声对盆腔脏器的评估较MRI更具优势。
此外,经会阴三维超声还可应用于盆底网片植入术后的评估和随访,观察网片的位置、长度、固定点的移位等并发症,以及植入的网片是否皱缩,折叠(见图2-3)。

四、 腔内超声对肛管括约肌的形态功能的评价

肛管主要由内括约肌、外括约肌和肛提肌等肌肉组成,共同协调控制大便的排出。目前,分娩和产科创伤是引起括约肌损伤的主要原因,Ⅲ~Ⅳ度会阴撕裂伤后,不仅盆底肌肉、筋膜受损,还同时累及部分或全部肛门括约肌,导致大便失禁。产后超声测量肛门括约肌缺损的位置、厚度、长度,可以预测肛门失禁的发生,这种评估在产后1周后到1年内最适合。即使Ⅲ~Ⅳ度会阴撕裂伤修补后,超声仍经常能显示残余的缺损,这可能与括约肌压力降低和肛门失禁风险的增加有相关性。
使用360°视野、高分辨率的直肠内超声探头对肛门括约肌进行成像,是诊断肛管直肠疾病的重要辅助手段。但妇产科使用更多的是高频率的凸阵探头,放置在肛门外进行检查,即经会阴超声进行肛门括约肌冠状面的扫查。这种肛门外成像减少了肛管的变形,可以在静息状态和括约肌收缩时动态评估肛门括约肌和直肠黏膜,有利于提高肌肉缺损的诊断率。
超声上,肛门内括约肌表现为环形低回声,外括约肌表现为包绕着内括约肌的高回声结构,黏膜表现为高回声区,常呈星形,说明肛管排空闭合(见图2-4)。外括约肌损伤则表现为外括约肌的强回声环形结构连续性中断。在冠状面,用时钟标记法来描述;在纵断面,通过测量括约肌损伤的长度相对于整个括约肌长度的比例来描述。三维超声的TUI模式也可用于观察肛门括约肌的损伤(见图2-5),目前研究认为,至少4个平面发现30°以上的连续性中断,就可以诊断肛门外括约肌的损伤。
图2-4 经会阴二维超声,肛门内括约肌表现为环形低回声,外括约肌为外围的高回声结构,黏膜为高回声区,呈星形
图2-5 经会阴三维超声,超声断层成像模式(TUI)观察肛门括约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