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学校托幼机构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方法
校园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主要采用回避、预防的风险管理方法,同时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种措施。
(一)回避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
1. 规避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导致的公共卫生风险
在学校的选址上要尽可能回避那些突发事件易发地,从而规避相应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如要考虑周边环境和空气是否存在污染,周边蚊蝇、鼠害等病媒生物的分布情况,饮用水的供应是否充足,是否容易受到洪水的侵袭等。在学校基础设施的设计布局上和建设上,除了要遵循学校建筑标准之外,还要统筹考虑校舍的采光、通风,厕所、食堂、供水系统、洗手设施等生活设施的卫生条件,相关设施应通过相应的预防性卫生学评价和验收。
2. 规避机构和制度建设不健全导致的公共卫生风险
学校要按照《学校卫生条例》的规定,建立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学校医务人员或保健老师,即普通高等学校设校医院或者卫生科。校医院应当设保健科(室),负责师生的卫生保健工作。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设卫生室,按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可以根据需要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学生人数不足六百人的学校,可以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保健教师,开展学校卫生工作。保健科(卫生室)应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保障学校卫生工作的正常开展;落实校长是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强化学校管理或监管责任。学校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如晨检与考勤制度、通风与消毒制度、卫生清扫制度、师生定期体检制度、预防接种查验制度、食品安全责任制度、食堂各项规章制度、食堂各类台账制度、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制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健康教育制度、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饮用水供应制度等,通过建章立制,规避因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导致的公共卫生风险。
(二)预防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
1. 预防伤害
开展校园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应急疏散演练、防踩踏培训、消防培训等,普及避险知识,提高师生紧急避险与自救互救技能,减少意外伤害。
2. 预防传染病
学校应严格落实晨检、因病缺课登记报告、传染病报告、预防接种证查验、通风消毒、停课等制度,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机构应根据自身职责做好对学校传染病防控的指导,做到传染病“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减少公共卫生风险演变成事件的可能性。
3. 预防食物中毒
集中供餐学校应加强食堂食品采购、储存、加工等关键环节的控制,消除餐饮环节的风险隐患,同时完善对校园内商店的食品安全管理,防止伪劣食品流入校园。
4. 预防环境因素公共卫生风险
①加强采暖管理,防止出现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②与气象、环境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在高热等极端气候、严重雾霾污染等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及时采取降温供暖、减少户外活动、停课放假等措施,减少对师生健康的危害。
5. 预防设施设备不健全导致的公共卫生风险
对于因各种原因未达标的学校基本设施,如教学楼缺少应急疏散通道、饮用水供应不足,教室采光、照明等不达标,要因地制宜尽快改进和完善。
同时,学校还应普及公共卫生风险知识、养成良好习惯、上好健康教育课普及风险知识、开展校园防范公共卫生风险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防病知识知晓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好地防范各类公共卫生风险;要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增加学生的防病能力。
(三)做好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的应对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学校对发现的公共卫生风险,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风险转化为事件,造成严重危害。对于能够消除的公共卫生风险,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在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消除或降低风险,如提高疫苗的接种率降低传染病暴发风险;对于一时无法消除的风险,如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应列出改建或完善计划,逐步实施;对于无法避免和预防的突发事件导致的公共卫生风险,如地震可能造成的伤害等,应做好人员、物资、技术等的应对准备,加强演练培训,降低此类突发事件产生的公共卫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