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侧支循环的解剖及分布
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侧支血管在心肌浅层和深层均有存在,浅层主要存在于动脉交界处,据量和内径相对较小(20~200μm),平滑肌含量较少故管壁较薄;而深层侧支动脉据量及内径均较大(100~300μm,甚至更大),管壁相对较厚。大的冠脉侧支多发自主要冠状动脉分支交界的区域,与冠脉造影及尸检结果一致;同一支冠脉闭塞近端与远端之间亦可有交通支,称为“桥状侧支”,相当于冠脉自身搭桥。解剖研究发现侧支循环经室间隔的最多占44%,经心外膜的占32%,经冠脉远端的占18%,桥状侧支占6%;根数侧支形态分类,丝状侧支(直径<0.3mm)最常见占51%,小分支样侧支(直径>0.4mm)占35%,影像学上不可见的侧支占14%;也有研究根数分布区域分为间隔区、心房区、游离壁区及局部桥状侧支(图1-3-4);根数解剖关系,冠脉侧支可分为冠脉间侧支、冠脉内侧支与冠脉外侧支。熟悉侧支循环的解剖径路对于CTO病变的介入治疗十分重要,有研究显示2/5的CTO患者的闭塞血管经由间隔支提供侧支循环,近1/5经由远端分支、约1/3经由伴有近端交通的心房支提供侧支循环。
图1-3-4 常见的侧支循环分布
SE=室间隔区(septal),AT=心房区(atrial),BR=游离壁的边缘支(branch in free walls),BL=桥状侧支(bridging across lesions);红色为侧支供血来源区,蓝色为侧支供血接受区,黑色为狭窄或闭塞区
(一)冠脉间侧支
冠脉间侧支指三支主要冠状动脉分支间的侧支循环,常见者包括:
1.经室间隔的侧支
通常表现为相对较大的来自前降支前间隔支与较小的起自后降支的后间隔支之间的交通。
2.右冠状动脉右室侧支
连接右冠状动脉右室支和前降支的交通支。
3.位于隔缘肉柱的侧支
多为独立、走形很直的血管,连接前降支第一间隔支与右冠状动脉锐缘支。
4.位于肺动脉圆锥的侧支
多为单个的、迂曲的吻合支,通常比较粗大,是右冠状动脉圆锥支与对应的、通常细小的前降支近段分支之间的交通支。
5.心尖部的外膜侧支
指前降支与后降支末段的吻合。
6.房室沟区侧支
右冠状动脉与回旋支末梢间的吻合,最常见于房室沟和后室间沟的交叉部。
7.后壁游离区侧支
为回旋支的钝缘支与右冠状动脉的后降支的吻合。
8.心房冠脉间吻合
位于房室沟后部,是从左右冠脉在心脏后部的最短通路。
9.房间隔内侧支吻合
即Kugel动脉(也称作房间隔前支或心耳大吻合动脉),此动脉多由右冠发出,少部分起自回旋支近端,走行于主动脉根部后方穿房间隔到达房室沟与后室间沟交叉部。由于直径小、血流慢,正常心脏的造影中难以发现,在侧支循环发育后可能会看到。
(二)冠脉内侧支
冠脉内侧支是指同一个冠脉自身分支间的吻合,发生率低于冠脉间侧支。
1.在右冠系统,冠脉内侧支包括:
(1)右心室游离壁连接右冠近远段分支的侧支,如右冠脉起始部闭塞时圆锥支与锐缘支之间的侧支;
(2)室上嵴的侧支,多以右冠脉第二或第三分支的形式出现,向室间隔后上走行,与右冠远段分支通过共存的间隔侧支或房室结动脉相沟通;
(3)阻塞部位的直接旁路吻合,为多个细小迂曲的血管,连接同一血管近段与阻塞远段。但有也有学者认为这些血管并非侧支,而是扩张的滋养血管或血管外膜血管在阻塞部分周围形成的袖状血管网套。
2.左冠状动脉较右冠系统更易见到冠脉内侧支,因为其本身即由前降支及回旋支两大分支构成,潜在的侧支位置包括:
(1)位于左室游离壁,多为心外膜上连接钝缘支和对角支的侧支,如中间支存在,也可成为侧支循环的一部分;
(2)前降支分布范围内,可见前降支与单个或多个对角支之间,或见于近段与远段间隔支间的沟通,为闭塞段较短的前降支提供相应的侧支循环;
(3)回旋支分布范围内,可见左心室后壁,连接第一与第二钝缘支间的侧支,回旋支的闭塞也可由左房旋支提供吻合;
(4)位于阻塞部位的直接旁路吻合,与上面提到的右冠状动脉情况类似。
(三)冠脉外侧支
冠脉外侧支是指冠状动脉与冠脉系统外血管间的交通。潜在的冠脉外侧支存在于肺静脉与左房后壁间的心包反折处,多来自支气管动脉位于后纵隔的小血管与心房动脉间的吻合。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中,几乎看不到通过这些侧支向心脏的供血,因为此时作为侧支接受者的右冠状动脉及回旋支接受的是不含造影剂的血液。Birk与Johnsson采用非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即同时向支气管动脉注射造影剂,提供了一些支气管-冠状动脉循环的侧支征象。但这些侧支临床意义通常不大,并不能预示冠状动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