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沈生
孔家经籍研究底程序,在哲学或元学思想方面,《大易》为根本巨典,诚不宜忽。《论语》、三《礼》《诗》《书》《孟子》,《学》《庸》仍属《礼记》。俱当参互以求。《老》《庄》则《易》之别派,并宜搜讨。至于社会政治伦理等等思想方面,《春秋》为根本巨典。《论语》《易》、三《礼》《诗》《书》《孟子》,均当参互以求。《庄子》《荀卿》皆《春秋》之支流,亦须并观。传《春秋》者,《左》《国》《公》《谷》乃至董、何,不治《左》《国》,不明其事;不治《公》《谷》、董、何,不明其义。下逮汉以后诸家,如唐、啖、陆、宋、孙、胡等,皆有所明。文成数万,其指数千,洋洋乎大哉,叹观止矣!《春秋》本素王改制之书,汉儒犹能绍述,宋儒程伊川亦言之,至近人康有为而益张。然有为虽扬三世义,但虚张条例。张孟劬先生讥其浮浅,诚然。故学者于康氏书可以涉猎,然必习群经、诸子并三传及诸儒著述。总之,孔学广大精微,学者不易研寻。汉儒虽略存古义,要是守文之徒。宋明诸大师于义理方面孔子哲学方面。虽有创获,然因浸染佛家,已失却孔氏广大与活泼的意思,故乃有体而无用,于物理、人事少所发明,于社会政治唯诵说古昔。今欲董理孔氏之学,谈何容易!后生可畏,唯拭目俟之尔。又今人每诋儒家为封建思想,此不通《春秋》故也。《春秋》有三世义,与《礼运》小康大同说、《易》《革》《鼎》二卦革故取新说,皆相互发明,谁谓其限于封建思想耶?以经济言,则《论语》曰“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学》言理财,归之平天下;以伦理言,则孔子由孝弟而扩之泛爱众,孟子由亲亲而扩之仁民爱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至《论语》言“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尤为千古言治者之金科玉律。人而无信,则终古无太平大同之希望。观方今五洲事变,益征圣言高远,其可忽耶?孔子之理想在太平大同,然不可骤及,故于《易》特著随时之义。时犹未至,则卫国宁人而足食足兵,不为敌侮,此尤为吾国今日所宜自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