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有一种伤害,叫作“我都是为你好”
1.“我都是为你好”,别再打着爱的名义操控对方
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高举着爱的名义不断地干涉你的思想。总是擅作主张地“为你”布置着一切,将自己的想法和选择强加到你身上。等你责怪他们的时候,他们就说“我都是为了你好”。
王晓晓从小就被父母安排好了一切。
在大学毕业的时候,父亲跟他说:“你去当老师吧,我都联系好了。当老师不仅工作稳定,还有很多假期,看看你张叔叔,退休了还有工资拿。”
王晓晓说:“我想当记者,我不喜欢安稳的生活。”
“当什么记者,女孩子整天跑跑跑,你要听我的,就去当个老师,后天就面试去。”父亲凶道。
王晓晓委屈地哭了,她想自己做点喜欢的事情都办不到。
父亲看晓晓哭了,又安慰道:“你要理解爸爸呀,爸爸都是为了你好呀……”
在传统教育中,父母总是担心孩子无法很好地处理苦难、解决问题,希望他们能按照自己的经验来处理事情。所以总是用“我让你这么做,我是为你好”来要求孩子。却不知道,这句话也让无数孩子心生疑惑、非常难过。
有人曾做过调查,“我是为你好”高居孩子最讨厌的话中榜首。家长们大都以为这样的教育可以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可是这句话却往往被孩子们当作噩梦。
有些家长在孩子小时候,控制孩子去做自己想让他做的一切,然后再说一句“我都是为了你好”,让自己心安理得。有些家长更是过分,就连孩子长大后的生活,他也想操控。
在电视剧《乡村爱情》中,因为儿媳王小蒙怀不上孩子,谢广坤经常偷听儿子房间的动静,被媳妇指责后,还反过来说是为了自己抱孙子。后来,领养了谢腾飞之后,儿媳怀孕了,他又主张把谢腾飞送走,他说:“我都是为了你好!慢慢你就知道了。”
孩子长大了,会反驳父母的意见的时候,父母就会说“我都是为你好”“我不会害你的”“听不听由你,可我都是为了你好”。用自己的“用心良苦”来让孩子知道应该按他说的做。而这时的“为你好”,其实已经是“为我自己好”了。
当然,像“我都是为你好”这种事情也不只是发生在父母与孩子之间,也发生在情侣之间。只要一个人养成了这个习惯,他可能就会对别人的生活指指点点,觉得其他人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
在电影《我想和你好好的》中,蒋亮亮邂逅喵喵之后,开始了同居生活。刚开始喵喵的“为你好”式的爱让蒋亮亮很享受,包括为他还信用卡、买衣服、做早餐等。然而,这种“为你好”换来的是喵喵对蒋亮亮的控制欲,她想要蒋亮亮像一个玩偶一样被自己控制。每次吵架,喵喵都会说:“我做了这么多,还不都是为了你好?”后来,蒋亮亮无可奈何地提出了分手。
当我们习惯了把“我都是为你好”当作自己做事的准则时,就会经常不知不觉地陷入控制他人的欲望中,很可能无法自拔,惹人生厌。
有时候,我们说“我都是为了你好”是为了让别人去做一些事情。比如,让朋友放弃追逐自己的明星梦,踏踏实实挣钱生活。如果朋友有不同的意见,这个时候,我们不如将“我都是为你好”换成“我觉得这样做可能会更好点”,以此来给朋友一个建议。即使别人不同意你的看法,也不会觉得你是在用感情作为筹码让他同意你的看法,这样说话也不会伤到你们之间的情谊。
有时候,是我们给别人建议,给别人造成了不好的结果,别人找你诉说的时候,不要讲“我都是为了你好才给你建议的”。你应该好好认错,跟朋友说“这个建议确实不成熟,我当初确实考虑不周,对不起”。因为是你帮朋友提的建议,就算事情造成了不好的结果,朋友也不会太责怪你,他只是希望你承认考虑不周,不要只说“我都是为了你好”,这不仅让对方觉得你一点责任都不想担,还让别人觉得你对他的感受毫不关心,这会对他的心灵造成伤害。
“我都是为了你好”这种将自己放在制高点的言论,大家都十分不喜欢。如果我们要表达对别人的爱,不要说“我都是为了你好”,不妨换成“你做什么,我都支持你”,这样才能让别人体会你的爱意。
2.不要再拿“刀子嘴豆腐心”当借口了
有些人喜欢向别人说一堆难听的话,说完后又解释自己说话一向不中听,刀子嘴豆腐心,其实是一片好意,让对方不要怪他。可是这样的解释就不会伤害到对方吗?
有一次,张芳回到家看到妈妈正把几个鸡蛋往微波炉里放,便夺过妈妈手里的鸡蛋说道:“你怎么这么笨,鸡蛋怎么能放在微波炉里面热!”
妈妈说:“不能热吗?我不知道呀。”
“不知道你不会问呀?你不会说话吗?”张芳说。
妈妈沉默不语。
“烦死了,什么都不知道!像你这种什么都不懂的女人除了我爸还有谁会要你呀?”张芳边说边把鸡蛋放在了桌子上。
只见母亲一愣,当即流下了眼泪,张芳见状安慰道:“妈,你别难过,你还不知道我嘛,就是刀子嘴豆腐心,我就是想让你记得以后别再这么做了,这很危险的。”
母亲点了点头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从那以后,母亲话也少了,家里什么东西也不碰了……
人们总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所以,每次自己说出难听话,都会以“忠言”标榜。然而,把这种尖酸刻薄的话称作“忠言”,只是人们对自己管不好自己的嘴巴,说话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没有同理心的诡辩。
这个世界上没有“刀子嘴豆腐心”这种说法,说自己是“刀子嘴豆腐心”的人,也绝不是像他自己说的那样真的是“豆腐心”。言由心生,刀子嘴就是刀子心。能够把那些伤人的话说出口,就证明他的潜意识里已经有要伤害别人的主观意念,不过是自己管不住嘴巴说出来罢了。
言语对人造成的伤害有时并不比刀子来得轻。当你说的话伤害到别人时,就像是把一颗颗钉子钉在墙上。可能你最后会道歉解释,可那就像是把墙上的钉子拔下来了一样,钉子还是会在墙上留下一个个小孔,无法抹去。
陈茹是邻里出了名的毒舌,说话不带刺好像就不得劲。
有一次,孩子去找她要钱买书包,她就指着自己老公说:“去找你那没用的老爸,啥都来找你妈,我咋就摊上了你俩这么没用的人呢?”
老公生意失败,她就指着老公的脑门说:“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还学人家搞投资,活该你倒霉!”
每次跟老公一闹矛盾就说“我当初是被猪油蒙了心才会嫁给你这样的窝囊废,你连小区的看门狗都不如!”
……
每次老公生气不理她了,她就开始哭诉自己都是为了这个家,说那些话都只是刀子嘴豆腐心。刚开始,老公为了家也原谅她了。可是,时间久了,老公也坚持不下去了,最后选择净身出户,离开了她。
言语的伤害是可以累积的,可能对方会原谅你一次两次,但就算你真的是“豆腐心”,可你的“刀子”一直往对方心上插,终会有一天,对方会在被你伤害得体无完肤的时候,头也不回地离开你。
所以,不要再用“刀子嘴豆腐心”这个看似无比正义的借口来自欺欺人了;更不要在伤害别人后,还把自己说成很善良、很委屈的样子,那只会让别人反感。
为了不成为自称“刀子嘴豆腐心”的人,我们在说话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尽量把反问语气都改成陈述语气。反问语气会让对方感觉到你的不友好和责备,就算你只是说的事实,也会让对方很不舒服。所以,如果说话老带反问的语气,例如家人洗脚嫌水烫,你喜欢说:“你就不知道掺点冷水?”朋友约会迟到了,你喜欢说“你就不能提前算好时间?”那我们最好把这些话都改成称述句,能让人更好接受。例如“你可以去掺点冷水”“你下次可要提前算好时间,不能再这样了啊”。
其次,不要一味指责、挑剔、否定、评判他人。在说话时,如果开始指责他人,否定他人,例如“你就是个废人!”“你这么懒连猪都不如!”“你不可能成功的!”等,那说出的话就句句都是“刀子”了,一定会给对方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在和他人沟通时,那些指责、挑剔、否定、评判的话都尽量不要说。
最后,不要过分“争强好胜”。很多人嘴里吐“刀子”其实都是为了在对话中显得自己很强势,希望由此来获得对方的“尊重”和“认可”,可是这样做的效果却又恰恰相反。所以,在和别人的对话中,一定要放低自身姿态,不要老想为了争个“面子”而口不择言,只有亲切友好的对话,才能让对方从心底接受你。
真正为别人好的人,是会在说话时仔细考虑对方的感受,分析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不让自己的话伤害到对方。那些说话难听、丝毫不在乎别人感受的人,无论他的理由有多好,也无法掩盖他没有礼貌和不尊重人的内心。
3.安慰的话越说越伤人
身边的人在受伤难过的时候,难免需要安慰。然而,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越安慰,对方会越伤心。
何琴晚上加班回家,感觉非常累,又因为来例假肚子也很痛,想起白天在老板那里受的委屈,忍不住想把一肚子苦水说给老公听。“今天好累呀,‘亲戚’来了,肚子好痛。老板还尽挑我的刺,让我改改改,哪有那么完美的方案。”
老公听了,试图安慰她,说道:“哎,我老板就更过分了,今天资料纸张大小差了1厘米,硬是让我去甲方那里把资料全拿回来重做,整整两百多页啊。”
何琴难过地说,“我真有点不想干了。”她老公接茬道:“你那工作,确实没啥好干的,既辛苦工资还不高。早就该换了。”何琴一听,气不打一处来:“那房贷怎么办,孩子上学怎么办……哎呀,肚子好疼……”
何琴的老公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要喝热水吗?”看着自己安慰半天的老婆比刚刚还生气,何琴的老公一脸迷惑。
当他人遇到了很糟糕、崩溃的事情找我们倾诉时,他更需要的是让别人知道他到底有多惨、有多难受,从而能理解他现在的状况。而不是让你来跟他“炫耀”你有多惨。像“你那都不算什么,我的其实更惨”这样的话,如果拿来安慰人,只能得到像何琴老公这样的结果。
在安慰别人的时候,我们老想找一些话说,想让对方把自己的不堪和难过减轻一些。可是,大多数时候,我们得不到那样的结果,因为从一开始我们就踏进了安慰的误区。
一个老人因为疾病过世了。在葬礼上,亲戚想要安慰一下老人的家人,便对他两个都是医生的儿子说道:“哎,虽然你俩都是学医的,但是,毕竟能力有限,救不了就是救不了,你们千万不要因为你们爸爸的死就觉得自己没用啊!”两个儿子听后,觉得对不起爸爸,控制不住情绪开始哭了起来。
这些话不仅没给家属带来安慰,反而让对方更加伤心了。人家本来在办丧事,他们还来插两刀。“你可千万不要这么想”的意思好像是在说,虽然有这个可能但是你可别这么想,这让本就因为父亲去世而难过的儿子更加自责了。
安慰人的时候,我们习惯跟人家讲大道理。别人告诉我们他的猫死了,我们就跟人家讲“生老病死是躲不过去的”,人家本来是来寻求安慰的,结果被你的一句话说得人家的猫好像就是“该死”一样。人家还怎么跟你继续交谈。
“我能理解你的感受”也是我们安慰人的时候常会犯的错误。作家落落说过这么一句话:除非彼此互换灵魂替对方活一次,才能理解对方。别人跟我们说面试失败,我们说能理解;别人跟我们说表白失败,我们说能理解;别人跟我们说被劈腿了,我们也说能理解。这样看似和对方站同一个立场,其实好像在说“你也没什么特别的,我能感受到,也没多难受,你就不要太难受了”。会让对方觉得你在敷衍,认为你对他不好,对方只会更伤心。
所以,不会安慰人的时候千万不要乱开口,可能你的第一句话就会伤害到对方,对方便开始从心底排斥你了,你只会说得越多错得越多。
那要是有人来找我们求安慰时,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做法呢?
首先,多说“嗯”。对方来找我们求安慰时,其实并不太在乎你会说什么。他只想把自己的所有痛苦都说给你听。你只需要时不时向他表示你在听,比如他说“我的老板是浑蛋”,你就应一下他“嗯,肯定没有比他更浑蛋的人了”“我想在你这里待会儿,跟你聊聊天,我好崩溃”“嗯”。
其次,不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有人来跟我们倾诉的时候,不要觉得这里不合逻辑,那里听不懂,我们张口就问:“你这里不合逻辑呀,你确定是这样的吗?”“中间那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你怎么没说?”等这类的话,我们应该专心听对方讲完,讲多少、清不清楚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让他把自己想说的都说了,他们就能好受一点了。
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卡尔·罗杰斯曾说:“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受。”有时候,你不知道怎么安慰对方的时候,只要陪着他就好,在他身边什么都别说,只是听他诉说或哭泣,可能比你做什么都能让他感受到你的爱。
4.别把表扬变成伤害
我们常常以为,对孩子就要多表扬,只有不断的表扬才能鼓励他们进步,让他们对自己更有自信心,人生态度也会更加乐观。然而,表扬有时也会给孩子们带来伤害。
黄波被调到一个新学校当语文老师,在第一次收作业时,他发现有一个学生的字非常好看。
第二天上课,他便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那位同学。当他让那位同学站起来让自己认识一下时,他似乎看到了那个学生脸上的喜悦与骄傲;接下来的考试,那个学生也发挥出色。
那以后,黄波时常夸奖这个学生,希望他能不断进步。课堂发言时,这个学生的语言自然而流畅;写作练习时,他的文章妙语如珠;考场答卷时,他总是能够轻易地写出答案。黄波都会毫不保留地表扬他。
有一次,这个学生考砸了,变得很不开心。黄波也没有批评他。但这名学生完全没有了之前的学习态度,整天意志消沉。后来,黄波找他谈了次话,告诉他不要再这样下去了。那天那个学生没有回家,离家出走了……
当老师和家长们找到他的时候,他还是执拗地不肯回去上学。老师问他原因的时候,他说:“老师,从你给我上的第一节课起,我就很喜欢上你的课,因为你总是不断地表扬我,让我觉得学习是件非常开心的事情,所以我也很努力,想展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因为你的表扬,我觉得自己很优秀。但我这次却考砸了,我接受不了这个结果,更接受不了我的失败,我也不想看到同学们嘲笑我的目光,我再也不要回学校了。”
黄波听完这个学生的话一脸震惊,他没想到自己本来想让学生进步的表扬竟然对他的心灵造成了这么大伤害。
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然而,如果是过度的表扬,不仅不能造就好孩子,反而会误导孩子,让他盲目自信,觉得自己不会失败,会一直这么优秀。从而让孩子无法承受以后的失败,最终会害了孩子。
所以,对孩子的赞扬一定要有度,不能只赞扬他的优点,有的时候也要说说他的缺点。在我们说了“你这次数学考试表现优异,值得表扬”的时候,在后面最好再带上一句“相比之下你的英语就不是很好了,你还得继续努力”。只有褒贬结合的表扬才不会让孩子膨胀,迷失自我。
有时,我们表扬一个人时,并不会伤害被表扬者,却在无形中伤害了被表扬者旁边的人。
周航刚升为部门主管,在第一次开例会的时候,他准备表扬一下业绩突出的白楠。
去开会之前,上级问他:“看你这么开心,你今天有什么人要表扬的吗?”
“是的,有个员工业绩很突出,我决定好好表扬他一下。”周航说。
“你要是想好好表扬他,就把他喊办公室去,会上提下就行。”上级说。
“为什么?”周航不解地问。“你的上一任就是经常公开表扬白楠,搞得部门就他有业绩,其余的人都不好好干活,部门整体业绩上不去才辞职。”上级跟周航语重心长地解释道。
周航听了上级的话,没有公开表扬白楠。几个月后,部门其他人的业绩都有所增长,自己的部门也能在公司会议上拿到一些好评。
像周航如果公开表扬白楠,部门里的其他人必定会觉得心里酸酸的,觉得自己也是辛辛苦苦地工作,你就表扬他一个人,那我们就不好好干了,这无疑会伤了其他员工的心。我们在表扬他人的时候,往往会像周航一样忽略旁边人的感受,从而对其造成伤害。
所以,我们在表扬其他人的时候,不仅要做到褒贬结合,还需要知道不要在公众场合表扬一个人。俗话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们要是不分场合地表扬他人,很可能就会在无形之间得罪别人。要是对一个人赞赏,想表扬他,那不妨私下跟他说,会是更明智的选择。比如,你想表扬你的员工,可以在会前路过他办公桌时,低声说一句“最近表现不错,继续努力”;你想表扬朋友衣着很好看,你可以等到就剩你俩了,拍拍肩膀来一句“这身装扮很酷呀,今天就你最帅了”等。
在生活中,不论是教育孩子还是与人交往,我们总需要去表扬别人,或真心诚意,或假意恭维,我们都不要因此而伤害那些我们想要表扬的人,或那些本来与你的表扬毫不相关的人,那样的话我们就是好心办坏事了。
5.不妨把“丑话”说在前头
“这是发票,你看看。家里装修的费用由你来出,一旦我们离婚了,房子我也带不走,装修我也不能砸了,所以装修的费用你出。橱柜的费用我们共同分担。”
“好的。”
“我们现在来做一下财产分割,如果我们离婚了,财产怎么算?”
“还有,一旦离婚,孩子归我。”
“好的,但是你得让我有看孩子的权利。”
“那没问题。”
“以上我说的这些如果你同意,我们就结婚,不然就算了。”
“我同意。”
……
家里人实在听不下去了,出来打断道:“我说,你们怎么还没结婚就开始商量离婚了。”
这是经典韩剧《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里的一个片段。当时,家里人都觉得金尹京太不懂事,一点不近人情,竟然在结婚之前谈离婚,多伤感情。可是金家三个女儿婚后,金尹京过得最开心、最幸福。
做人要讲交情,说话则要讲规矩。有些事情需要提前讲明,特别是容易发生纠纷的事,更要提前说好,这就是所谓的“丑话说在前面”。
把丑话说在前面。即先把不好的话,在事情没发生之前说出来,让大家都有个心理准备,防患于未然。在做事情的时候,将丑话说在前头,能够让人对所面对事情的态度更加认真和慎重,减少因为掉以轻心、马虎时而造成的不好后果,同时避免一些纠纷。
把丑话说在前头,给彼此定一个规范,让双方知道如何共处,让对方对你说的要求更加重视。丑话虽然不好听,但却是实实在在。突破情面说明白了真相,把现实前景考虑得很周全,既能顾虑人情,又能顾虑信义。
比如,买衣服时内衣不能试穿,试鞋不能踩地,买酒水时不许开瓶试喝等,这些事先就言明的交易规范,既不会损害顾客的尊严,也不会使商家的利益受损,可谓双全之法。
有些保健品会在产品标签上也写有这样的话:“被诸多医生化验认为有助于心脏和血压的治疗,但尚未经过临床普遍验证。请慎用。”我们平常抽的香烟盒子上也有“吸烟有害健康”的字样。这其实都是将丑话说在前头被成功应用的经典案例。
虽然,把丑话说在前头能帮我们更好地与人沟通,但是,在生活中,却很难做到“把丑话说在前头”。
崔力的弟弟想买车,开口向月收入不到6000元的崔力借4万元,并答应崔力两个月后就还给他。崔力不好拒绝,就四处凑钱给他。可两个月过去了,弟弟却连还钱的事提都没提,崔力就只有自己想办法借钱还债。
不久后,弟弟又来找他借钱买房,并承诺半年后把之前的钱和现在的都还给他。崔力什么都没说,帮弟弟贷了款。
可半年过去了,弟弟还是没动静,崔力找到弟弟问他钱的事,弟弟却说自己把这事忘了,一时也拿不出那么多钱,并愤怒地说:“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最后两人大吵了一架,好长一段时间都不说话……
每次需要我们说丑话的时候,对方大部分都是我们的熟人,我们也就不好意思说出那些本应该讲明的“丑话”,觉得讲出来会伤害到对方。其实,如果你在一开始就跟对方讲明,对方只会觉得你办事比较谨慎周到,不会对其造成太大的伤害。但如果看在情面上,说不出口这些话,等到不开心了、闹别扭了、出问题了,我们往往就只有跟别人撕破脸这一条路可以走了。
因此,为了不伤害他人与我们的感情,我们与人沟通时,需要培养把丑话说在前面的技巧。
为了学会把丑话说在前面的方法,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情况来学习。
第一种情况,如果在工作中,同事老让你干一些本属于他的工作,如果你不想一直帮他干下去,不妨早早就跟他说明白:“以后你还是不要把那么多不属于我的工作让我做,我每天工作好多,实在是没有精力再做其他的工作了;如果我做的工作里出了什么岔子,老板找下来,我肯定也不愿意一个人承担了,这样会很麻烦。”这样既不会太伤到他,也能让他明白你的态度。
第二种情况,朋友让你帮他做一些很难完成的事,你也没法拒绝他,不妨事先跟他说明情况,摆明自己的立场,以免后来完成得不好,他还以为你没有认真对待。你可以这样跟他说:“那我丑话说在前面,我一定会认真处理这件事,但我对这件事基本没有啥把握,如果出了什么事,你可别怪我,后果都你自己担,可以吗?”
第三种情况,像崔力弟弟借钱的案例,我们如果是崔力的话,就应该在刚开始的时候就跟他的弟弟讲明白情况,如果有必要,还可以签订一份借款协议书,这样他弟弟就算到时间还不上钱,也会提前通知崔力,也就能避免兄弟间战争的爆发。对他弟弟我们可以这样说:“借钱可以,但因为我借你的钱也都是别人的,所以你要到时间就还。咱们签一份借钱协议书,以免咱俩都忘记了,到时跟谁都不好交代。”
只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讲出所有的界限和原则,才能让我们和别人之间的关系清清楚楚,也才能避免因为一些界限不明的事情伤害到彼此。
6.先否定再肯定会让对方更加高兴
有时候,我们发现身边的朋友有需要改正的地方,然后满怀好意地去找对方说出他还不够好的种种原因,希望他通过我们的提醒能做得更好。结果换来对方一脸的不高兴,好像我们是为了专门来指责他一样。
陈昭和孙苗苗是同事,两人的关系很好。
有一次,孙苗苗买了一个大红色的羽绒服,陈昭刚进办公室看到孙苗苗就说:“你这件衣服太不搭你了,穿着跟个老太太一样,回家赶紧别要了,以后可别穿红的了!”孙苗苗内心十分不高兴地说了句“噢”,继续埋头自己的工作。
还有一次,孙苗苗在做一个文案,陈昭看到了文案内容之后觉得自己更擅长做这个文案,便跟孙苗苗说:“你这个文案我来给你做吧,这方面内容我比你强很多的……”
孙苗苗一脸不开心地说:“我就喜欢自己做,不用你管!”
陈昭一脸不解地看着生气的孙苗苗,她原本是好心好意帮孙苗苗的,可不知道为什么孙苗苗却发起了脾气……
想让对方明白他哪里做得不好,就得将他的不足、错误的行为以及失败说给他听,这个时候我们就很难保证对方不会曲解我们的心意。可能原本是对他人的一片好心,却被他人解读成了责备、嘲讽、讥笑等。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人们会将他人对自己的否定性语言自动归为攻击性语言,并且自身对这些话的接受度非常之低。所以,时常会造成我们的“好心”被对方当成“驴肝肺”的结果。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和对方说这些话,才能不伤害到对方,让对方能更好地接受呢?
李程一向上班准时。最近的一个多星期,因为要处理一些私事,竟然一直迟到。
这天,工作不忙的时候,何经理叫李程到自己的办公室,问李程:“小李啊,最近为什么上班都不准时呢?一个公司就该有制度,你这样迟到,不但影响工作,还给同事们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李程有点不高兴地说:“最近睡眠不好,早上总会晚起一会儿,所以就来晚了。”
何经理接着说道:“在我的印象里,你一直都是严守纪律、工作热情高而且技术不错的小伙子,把工作交给你,我很放心,希望你能再接再厉。以后注意作息,不要再影响工作。”
李程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以后一定会按时到岗的,请您放心。”
从那以后,李程很少再迟到了。
有一句话这样说:“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吃。”意思就是先直接指出对方的不足之处,使他对自己的错误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在他感到不爽的时候,适当给他一点甜头,好让他能够听进去我们对他说的话。这种先否定再肯定的办法,不仅能让沟通更高效,还可以避免只说了对方的不足让他感觉自己受到伤害。
那么,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该怎么向对方指出他的不足,才能达到这种先否定后肯定、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吃的效果呢?我们可以参考下面几个例子来学习。
第一,如果你发现对方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有问题,动不动就打孩子,你可以跟他说:“你看看你家小孩都被你打得越来越蔫了,以后可不能再这么经常打孩子了。你教育孩子是有一套,孩子也被你教育得越来越聪明懂事了,大家也都想问你怎么做到的呢,但是这么打下去肯定会影响他以后的发展的!你可要改改呀!”这样既不会全盘否定对方的教育方式,也夸了对方的孩子,让他脸上有光,以后他对孩子也就不会那么凶了。
第二,如果你觉得同事处理问题的方法有误,你可以这样向他提出来:“你这样做好像是不对的,我觉得你可以去跟咱们部门的老前辈一起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他们好像之前处理过,应该能帮忙提点意见。你这么聪明,肯定一点就通,能省很多事了。”既不会让对方觉得我们在质疑他的能力,还能让他感受到我们对他的赞赏。
第三,如果是案例中朋友衣服不搭的情况,我们可以这样跟朋友说出我们的想法:“红色衣服不太适合你呀,穿起来没有你前天穿的那件衣服显得年轻,你那件衣服穿起来,你就跟个小仙女似的。”这样既不会让朋友把焦点放在我们说衣服显老的事上,还能让她知道,她这件衣服没有之前的衣服好看。
我们否定对方就是为了让对方变得更好,所以,在否定过后,一定要记得给对方一个甜枣,做好善后。否则,可能真的就好心办坏事了。
7.为何你的“热心肠”常遭遇“冷白眼”
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无论看到谁有麻烦、生活不如意了,都要去表达一下自己对他的关心,我们将这类人称为“热心肠”的人。按理来说,这类人应该很受大家的喜爱。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王静是邻里出了名的“热心肠”。
邻居家换家具,她会跑过去建议说:“你这个家具买亏了,下次千万不要再在那家买了;我知道离咱们这儿不远处有一家,价格便宜质量还好……”邻居看着自己刚买的家具,在心里默默翻了个白眼。
她看见谁家姑娘还没嫁人呢,就亲自上门去劝姑娘嫁人:“你看看你年龄也不小了,再不嫁人以后就不好找对象了……”刚刚分手的姑娘白了一眼王静说:“那就不嫁了,有啥大不了的!”
听说哪家夫妻俩闹矛盾了,她就不辞辛苦地劝完男方劝女方:“你说你俩有什么吵的呢?都这么大年纪了,吵了又不会离婚,白白浪费精力。更何况你们又没钱,只有一套房子,就算要离婚,也必定有一个拿不到房子,到时候往哪儿住呢?”结果,夫妻俩和好以后,谈到王静,也都是满脸嫌弃。
……
后来,邻里都越来越疏远王静了。王静心里感到十分委屈,心想自己明明是好心好意去帮助其他人的,怎么大家都不识好人心呢?
热心肠的人内心确实是充满爱的,他们无时无刻地在追求爱,想帮助身边所有人,让他们都体会到深深的爱意。然而,那些对别人的事过分热情、积极,甚至有些“皇帝不急太监急”的人,却换不回别人的感恩和认可。
因为这些人往往只关心自己的情感是否表达出来,却没有留意对方所处的状态。比如朋友失业了,他帮着联系用人单位,却不知道朋友正想用这段时间沉淀一下自己;同事跟上司发生矛盾了,他就主动替同事认错以取得上司的原谅,可不知道同事正想利用这个矛盾来涨工资。因此,在不恰当的时间关心别人,就算你说再多好话,也只会让别人心生反感。
还有一类好心肠的人,生怕别人体会不到自己的感受,对所有的人都抱着百分之二百的关心。然而,这种过度的热心往往只会招来别人的白眼。
张颖在公司是出了名的热心,甚至可以用“过热”来形容。
每次她发现什么好吃的东西,只要她自己觉得特别好吃,她就想和同事一起分享,生怕同事错过了这些美味。“我发现一家小吃店,超级好吃。咱们下班一起去尝尝吧,你就当是陪我去吃,一定要去尝尝……”
可她又是特别能吃辣的那种,而办公室的同事基本都不吃辣,每次还要被她拽着去吃这些“美味”。
她还酷爱逛网店,每次只要看到有做活动的,不管好不好看都会发个链接给别人,然后说:“这个促销活动太实惠了,不买的话就太亏了,我跟你一起买吧,这样还能更实惠一些……”
去KTV唱歌时,不管人家乐不乐意唱,她都很关心地帮人家把歌点好,话筒再递到人家跟前说:“别坐着不动呀,我觉得你唱这样的歌应该会好听,来,赶紧唱两句,活动一下……”
这样久了,大家也被她的“热心肠”磨掉了耐心,都开始疏远她了。
热心肠本没有错,这个社会也是需要热心肠的人,否则就会太冷漠、没人情味。可是,过度的热心肠,只会让对方觉得自己的私人空间被入侵,自主权被剥夺,感觉你在强迫他去做事情。这样即使你怀揣着多大的爱心,也没法得到对方的认可,还可能会伤害到对方。
所以,在我们带着热心肠和别人沟通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确定对方是不是需要你的帮助再开口。很多时候,多余的热心肠会被对方嫌弃。比如,亲戚买家具,你去提醒他们买的不值当;既然人家已经买完了,我们这个时候提供帮助已没有多大意义,只会让对方觉得我们是马后炮。
其次,不要在对方难过的时候表现你的热情。我们在向对方表达自己热心肠的时候,通常会带着积极的情绪说话,这个时候如果对方本来心情就不好,会认为我们在炫耀自己、嘲讽他。因此,当对方难过的时候,我们若想帮他,语气就一定要低落一些,让他从中体会到我们也为他感到伤心,他就能更好地接受我们。
再次,好心的话不要说很多遍。我们总是习惯将自己能帮助别人的话不断地重复,这样其实是错误的。这样不仅不能让对方体会到我们的好意,还会让对方心生厌倦,觉得我们是强迫他们接受我们。所以,好心的话说两三遍就适可而止;对方如果听进去了就听进去了,听不进去了你说再多也没用。
最后,对于我们的好心,要接受对方的婉拒。当我们向他人表达我们的好心时,如果对方拒绝了我们,比如,我们和对方说:“我上次去了个非常好玩的景点,周末我带你去玩吧!”对方如果说“不了,下次吧”“我对景点兴趣不大,不太想去”等拒绝的话,我们就不要再纠缠。
热心肠本是一个利己利人的好习惯,但我们一定要在表达自己爱心的时候,采用正确的办法,才能让双方都有所收益。否则,一旦没有让对方体会到我们的心意还伤害到对方,惹对方一身怨气,那我们就太冤枉了。
8.没人想听你居高临下的指导
我们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特别是想让孩子明白一些道理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领导地位,开始打官腔,对孩子颐指气使,交流的过程很快就变成一方的演讲、长篇大论的说教。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帮不到孩子,还有可能伤害到对方。
陈岩由于工作繁忙一直没空管儿子,不过儿子倒也争气,各方面表现挺好。现在他到家了就想抓住机会多多教育一下孩子,让他变得更好一点。
“从这周起你要学习弹钢琴,每晚两个小时,这对你有好处。”
“晚上你不许熬夜到十点以后,这对你不好。”
“我们那时候多艰苦,你现在条件这么好还不好好学习,身在福中不知福……”
“爸爸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你一定要听爸爸的话,爸爸说怎么办你就怎么办……”
陈岩几乎一有空就开始教导儿子该怎么做。可一年过去了,儿子非但没有更好,反而各方面表现都退步了,而且也越来越不愿意搭理他了,好像和他有仇了一样……
因为居高临下的指导,让孩子对父母感到陌生、不亲近,无意中抑制了孩子情感的表达,打击了孩子对事物的积极性。也让孩子觉得父母只是用身份压迫自己,并没有真正关心自己。长期下去,会让孩子的自信心下降,这种对别人居高临下的指导,也不单单是发生在父母孩子之间。那么当这种事情发生在成年人之间,又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
常英的的儿子满月的时候,亲戚朋友们都前来送祝福。
其中有一个前不久做生意赚了大钱的亲戚,年纪跟常英差不多,走到常英面前说道:“一会儿我忙完了你过来找我一下,我有事跟你交代。”说完就去跟旁边的人聊天去了,常英觉得这人说话也太不好听了,但想想是孩子满月也就没和他计较。
宴席结束时,那人就提着个箱子过来对常英说:“怎么没去找我呢?你这么待客可不对,下次可得改了。”说着将箱子递给常英,“来,也没带什么好东西,这里面都是我儿子用过的东西,质量都好着呢,都送给你儿子了,能给你们省一大笔钱,放心,这都是名牌,一般人都买不起的。”
常英听了忍无可忍地说道:“我家是没你家有钱,但我儿子衣服还是买得起的。”常英说完转身就去招呼其他人了,留下这个亲戚尴尬地提着箱子站在原地。
人与人之间是会不自觉地进行对比和竞争的,而居高临下的说教的确让人容易在心理上矮人一等,成年人对这种感觉可能更加明显。所以,当我们作为指导者,却持居高临下的立场和态度时,会给对方很大的压迫感。会让对方觉得我们认为他们什么都不懂,只能被动接受你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往往很难真正认同你的想法。
在心理学上,有这样一种说法:当人大量重复地接收同一或类似信息,就会对人产生类似催眠及诱导的现象,而人体也会有自发的对盲从与洗脑的本能反抗。当我们居高临下指导对方时,很多时候就是我们在单独“演讲”,因此,对居高临下的态度反感其实也是人们保护自己的本能反应。所以,就算我们是为了别人好,如果用居高临下的态度来指导,也没人愿意听我们的。
但是,有时候,我们为了身边的人好,又不得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他们听,我们应该在交流中注意哪些事情呢?
首先,别总说“肯定”句,要多用商量的话。在给别人进行指导时,可以少用肯定、准确的词语,比如,肯定是我说的这样,我相信,这一定,绝对是……等。而要多用表棱模两可的词语代替,比如,我觉得,这或许,可能是……等等。比如将“我的这个计划一定行得通”改成“我觉得我这个计划可能行得通”。只有持商量的语气和对方说话,才不会让对方觉得你在炫耀,才不会让他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才可以让他继续听进去你的话。
其次,说话要有停顿,多让对方插话。我们在有居高临下的态度的时候,往往是对方一句话都插不进去,只是我们单方面表述自己的看法,这时候对方的反抗情绪也会越来越高涨。因此,我们给对方进行指导时,一定要在话与话之间有几秒的停顿时间,然后问他“对此,你怎么看呢?”“你有没有不同的方法?”这种表示尊重对方的话语,不至于显得我们在单方面教育对方。
最后,不要说体现自己优越的话。放低自己的姿态,就算自己知道也不要什么都说出来,比如,当有人请教你电脑怎么用快捷键粘贴复制时,你对人家说:“那个简单了呀,ctrl加c或v,这都是基础操作,你都没学过?”结果人家不仅没听明白你表达的意思,还被你嘲讽了一下,会很伤害对方自尊心。你应该说:“我想想,ctrl键加c键是复制,ctrl键加v键是粘贴,你试试。”这样平易近人的交流才能让对方完全接受你的指导和领会到你的好意。
除了注意说话方式来避免造成居高临下的指导态度,提高我们自身的影响力也能更好地减小我们在别人心目中居高临下的态度。从而提高自身影响力,让我们的自身能力不断提高。当你自身影响力到达一定程度了,对方就不太会觉得你说话居高临下,而会自然而然地认为你这种人用这种语气说话是很正常的,也就不会伤害到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