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与潜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2019年,深圳迎来了“双区驱动”的全新发展机遇。深圳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极大地提升了深圳的创新发展能力,也被国家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不仅要在经济发展领域起先行示范作用,而且要体现“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要求,在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方面做出表率。

(1)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发展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深圳市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四个全面”中创造新业绩,努力使经济特区建设不断增创新优势、迈上新台阶。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精神,深圳市在第六次党代会上,确立了“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勇当‘四个全面’排头兵,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目标,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引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

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近年来,深圳市着力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推动大众创新蓬勃发展,构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取得了重大突破。2015年,全市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05%,相当于世界排名第二的韩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46.9%,4G及5G通信、超材料、新能源汽车、基因测序等核心技术实现了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拥有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1283家,其中近5年新增创新载体864家,相当于之前30年总量的2倍多;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524家,中小型创新企业3万余家。

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可以形成从科技成果到应用的无缝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只有一个个市场主体不断地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转型,整个产业结构才能实现优化升级。深圳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面向市场进行科研开发、技术交易和成果转化,较好地克服了科研机构游离于产业之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弊端。在深圳,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研发经费的90%以上来自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企业,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体系成为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动力。

强化政府的引导服务职能。由于特殊的历史机遇,“小政府、大市场”格局下的深圳市政府机构和部门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积极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引导市场资源综合配置。

为推进科技创新,深圳相继推出政府大部门制改革、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措施,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2016年初,为落实中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要求,又瞄准“科技、企业、人才”三个关键要素,出台了促进科技创新、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三个文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原有“条条框框”,为科技创新进一步“减负”和“松绑”。

(2)制度创新推动深圳创新事业发展

2017年12月,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设立深圳知识产权法庭。深圳知识产权法庭的设立是深圳制度创新的一个具体体现,它不仅在服务科技创新方面充分发挥司法的重要作用,体现深圳战略定位,服务深圳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在司法职权配置、管理体制、权力运行机制、人事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也为全国的知识产权司法体制改革积累宝贵的经验。

制度创新可以高效推动创新事业的高速发展。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在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2018年6月发布了《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2017—2018)》和“2017—2018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以84.98分,在23个自贸片区制度创新总体排名中位居榜首,在“政府职能转变、法制环境”等分类指标上排名第一。

深圳市政府发布“关于促进深圳港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公告,提出发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制度创新优势,优化监管模式,打破行政壁垒,加快建设深港组合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体系,力争将深圳港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区。据了解,从自贸区挂牌至2018年3月底,前海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358项,其中全国首创或领先的有133项,不少经验被复制到全省和全国。陈远鹏:《深圳:打造全球创新之都》,《小康》,2018年第20期,第25页。

2018年2月,国务院同意深圳市以创新引领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情况发布会上介绍道:“深圳是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在科技与经济结合方面,深圳走在全国的最前列。现在中央提出‘五位一体’的发展,在新的时代,深圳也应在科技向‘五位一体’全面融入上走在最前面。”

深圳市市长陈如桂说:“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新时代深圳经济特区的重大使命。希望通过创新引领,推动科技产业创新、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设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他表示,深圳将加快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积极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的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加快培育人工智能、健康科技、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抓好高精尖科技攻关。到203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

深圳已编制出建设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相关规划和工作方案,示范区建设的目标定位是要把深圳打造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创新驱动引领区、绿色发展样板区、普惠发展示范区。2020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0年,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之都;到本世纪中叶,建设成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深圳将突出发挥创新先发优势,通过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努力在全球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创新绿色发展和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破解超大城市发展难题,更好地统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生态建设。

(3)“双区驱动”新时代到来

深圳的发展高度浓缩了一个时代的精彩,经过40年砥砺奋进,深圳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发展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深圳的发展成就无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代表作,是一个中国奇迹,也是一个世界奇迹。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深圳再次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2019年,深圳迎来了“双区驱动”的全新发展机遇。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深圳发挥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同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深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对深圳而言,这是党中央赋予的新使命,是深圳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新目标、新定位;对国家而言,通过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发挥先行者的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可以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

如果说,过去“先行先试”,让深圳成为经济领域的“单项冠军”,那么未来“先行示范”,则让深圳成为各领域的“全能冠军”。在文化、教育、法治等方面发挥全方位、全过程的示范作用,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路径,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累经验。

如何完成这些新使命?《意见》给深圳明确了路线图和时间表。

——以“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为五大战略定位,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范,努力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全国经验。

——到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中共深圳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就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从十条路径予以推进:在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上先行示范;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先行示范;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先行示范;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先行示范;在全面扩大开放上先行示范;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上先行示范;在民主法治建设上先行示范;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先行示范;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先行示范;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上先行示范。

那么,深圳究竟要打造什么样的示范区?

深圳要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全面发展,发挥全方位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突出其优势和特色,在一些更关键的领域起示范引领作用,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着力在以下方面打造先行示范区。

一是建设创新发展与创新文化先行示范区。继续加大基础科学和企业的研发投入,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把深圳建设成为具有全球优势的创新创业创意中心,引领全国高科技、新产业发展,为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做出更大贡献。同时,创新发展离不开创新文化的支撑,要努力将两者结合起来,即“硬实力”与“软实力”结合,深圳的包容性文化要不断发扬光大,吸引更广泛的人才和创新资源。

二是建设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始终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构筑好自然空间、生产格局、生态体系,补齐生态短板,使深圳更加宜居、宜业、宜游,成为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

三是建设共享发展先行示范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高质量的社会保障体系、多渠道住房供给保障体系和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体系,实现社会共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先行示范区。继续发挥好深圳经济特区“试验田”“排头兵”作用,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在政府机构改革、营商环境塑造、创新政策环境、住房供应体系、社会保障制度等领域,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办法。为进一步理顺中央事权与地方事权关系、更有效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等事关重大的改革难点,提供可以借鉴的系统性改革思路。

五是建设全面扩大开放先行示范区。改革开放以来,深圳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未来的深圳,将成为制度型开放的“新窗口”。深圳将积极对标国际化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发展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为构建全面开放型新体系提供高标准的制度体系。还要着力处理好与香港的关系,充分发挥两种制度、两种模式结合的优势,在深港深度融合发展上形成重大突破,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要素流动和规则对接上率先实现突破。

六是建设大都市治理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大都市社会治理新体制建设;同时,加大公用事业监管体系改革力度,为社会参与监督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提供制度支持和保障。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具备许多有利、优越的条件,但也面临一些明显的短板,有些关键短板问题还相当突出。归纳起来,至少有四大短板必须尽快补齐补足。

一是着力补足高等教育和基础研究能力。一流的创新能力必须有一流的大学和基础研究做支撑。深圳高等教育发展不足、水平偏低,基础研究能力不足,与创新之城定位很不协调。深圳是我国唯一没有985、211大学,也没有“双一流”大学的一线城市。即便与二线城市相比,深圳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短板也非常明显。大学教育和基础研究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像发展工业那样通过简单的“招商引资”办法来实现。深圳既要重视引进国内外名校和著名研究机构,更要营造宽松环境,长期培育。

二是着力将深圳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的创新型金融中心。深圳过去在创新资本的获得上,一方面得益于美国、新加坡等资本市场的支撑,另一方面得益于早期对风险资金的重视和培育,但进一步发展,会面临越来越明显的金融服务能力不足的限制。深圳要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走在前头,着力培育支撑创新发展的创新型金融服务体系,将深圳建设成国内外风险资本的投资高地。

三是猛补民生短板,加快推进社会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必须实现全面领先,目前深圳在社会现代化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就社会治理来讲,深圳存在各种能力不协调、不配套、不适应等问题。

比如,目前基础教育供给不足,深圳小学学位缺口为50%,初中学位缺口达30%—40%。生活便利指标均偏低,特别在民生方面,与香港等国际化城市还有巨大差距。深圳还要着力补足医疗服务短板。

四是着力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功能。深圳作为我国的新型超大城市,像国内其他大城市一样,面临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病”严重的约束,城市整体环境质量不高,吸引国际人才和高端要素的能力受限。

一方面,城市空间开发过度,产业和生态发展空间不足。深圳当前土地开发强度近50%,是全世界大城市中极少见的,比土地更为稀缺的香港高1倍,而单位土地产值只有香港的1/5。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运行成本过高、空间利用率偏低。城市空间布局分散,必然降低生活的宜居性,即通勤压力大、时间成本高。如何实施城市更新,实现更加紧凑型的新发展,成为提高深圳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紧迫任务。

如今,创新驱动成为深圳城市发展的引擎,成为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围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进一步提升深圳在全球创新版图上的影响力,是深圳主政者当前重点思考的课题。如果将创新驱动作为深圳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那么,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标准化战略和质量强市战略,则是服务于创新驱动的三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