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医疗机器人源起、发展与未来
2019年新年伊始,一则新闻如同平地惊雷轰动医疗圈。强生公司以总计逾57亿美元(约合38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私营手术机器人公司Auris Health。让我们再把时间线往前延伸,不难发现,这些市值千亿的医疗器械巨头们,都在纷纷布局医疗机器人产业。2013年,史赛克斥资16.5亿美元迎娶MAKO机器人;2015年,施乐辉以2.75亿美元将Bluebelt收入囊中;2016年,美敦力以16.4亿美元收购Mazor Robotic;2016年,捷迈邦美(Zimmer Biomet)以1.32亿美元收购Medtech,并将其ROSA机器人纳入麾下……
传统医械巨头竞相收购医疗机器人公司的原因和逻辑显而易见:机器人技术正在引领未来医疗变革,这些巨头一旦错失良机很可能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居于劣势,甚至黯然离场。事实上,从医疗机器人行业最成功的企业——直觉外科(Intuitive Surgical,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制造商)的股价上就可以看出来:直觉外科是为数不多股价增长可以跑赢谷歌的公司。由此可见,医疗机器人将对未来医疗产生革命性的意义,这一点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而在国内,医疗机器人产业和相关公司也开始初露锋芒。据不完全统计,2014-2017年,国内医疗机器人公司已超过百家,超过50家公司披露获得融资,不少上市公司也扩展了医疗机器人业务。而在这条赛道上走得较快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制造商天智航和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制造商安翰科技,也在积极准备上市。
如今,医疗机器人已经渗透到诊前、诊中、诊后的各个层面。当你进入医院,已经能见到“萌萌哒”智能化的导诊机器人,读片效率奇高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医生坐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台车前在为患者进行微创手术,各种辅助性医疗机器人在有条不紊地输送药物和器材,治疗完成的患者穿着康复机器人设备在自由活动。而这一切,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未来,科幻电影中对医疗机器人的畅想很有可能成为现实。电影《普罗米修斯》中,术前诊断、麻醉消毒、手术操作全部集中在一个自动化的医疗舱中。电影《变形金刚》中,“救护车”只需一个扫描就可以获得我们身体的所有生化信息。电影《阿丽塔:战斗天使》中,医生只需轻触屏幕,机器人就可以把可怕的伤口缝合得天衣无缝,甚至像“阿丽塔”那样,可以让人和机器人融为一体,拥有更强大的“肉体”。还有可能,无数的微型机器人在我们的身体中流淌,监视着我们的器官、细胞和免疫系统,随时进行着微观层面的治疗。在机器人技术的帮助下,医学上曾经无数的不可能,或许即将变成可能。
但是,我们同样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目前以及相当长的时间内,机器人还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替代医生,而是会成为医生得力的助手。机器人在一些方面虽然确实有着人类不能比拟的优势,而在有些方面,机器人也有诸多功课要做。另外,机器人的手术风险也不能被我们忽视。对于更为深邃的医学问题,甚至伦理道德问题,机器人技术也要保持谦虚和敬畏。
有太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有太多的技术需要我们改进,有太多的不确定需要我们摸索,但是我们相信并已经在见证:机器人技术正给医疗带来巨大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