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大国争霸
春秋时代有楚、齐、晋、秦、吴、越六个大国,主要的是晋、楚两国。
楚——楚在春秋时代陆续吞并四十五国,疆土最大。它首先灭亡江汉流域许多小国,后来侵入淮水流域,国大力强,成为华夏诸侯的劲敌。春秋时代中国人通称为“华”或“诸华”(华是赤色,周朝尊尚赤色,晋羊舌赤字伯华,孔子弟子公西华名赤)。异族人通称为“夷”。中国西部通称为“夏”(郑大夫子西名夏),东部称“东夏”(齐在东方,称为东夏),总称为“诸夏”。楚是蛮夷,攻伐中国,不仅为了扩大土地,同时也以雄长华夏为莫大的光荣。因此楚国君臣,不向中国出兵,算是不胜其职的耻辱。要不是齐、晋两国抵抗侵略,东周王室是很危险的。
齐——齐在春秋时代吞并十国(又据《荀子》说齐桓并国三十五,《韩非子》说齐桓并国三十)。地虽不大,因东边靠海,有鱼盐大利,到齐小白时,造成富强的国家。桓公死后,不久,晋重耳代替了齐国的霸业。
晋——晋吞并二十余国,有今山西全省,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四省的一部分,东西长约二千余里,这样广大的土地,可以和楚作敌对。晋重耳(文公)城濮(河北濮县南七十里临濮城)一战,大败楚师,比齐小白成就更大的霸业。后来晋楚战争,晋常获胜,保持诸夏盟主的地位。
秦——秦本西方小国(甘肃清水县),周宜臼东迁以后,西周故地逐渐归秦所有。秦(任好)称霸西戎,与齐、晋、楚称为四大国。它也想到中原争霸,但被晋阻止,没有机会发展。
吴——吴是僻远的小国(江苏吴县)。晋想削弱楚国,扶助吴国扰乱楚的后方。到阖闾一度灭楚,他的儿子夫差又战胜越王勾践,吴成了南方新兴的大国。夫差与晋争霸,那时候晋已衰弱,只好退让。不久,吴被越攻灭,土地全归越有。
越——越是更僻远的小国(浙江绍兴县)。越君姓芈(mǐ),不是禹的子孙(据传说越是禹的子孙)。越王勾践被夫差战败,卧薪尝胆,决心报仇雪耻,趁吴连年对诸夏用兵,国力衰敝,攻灭吴国。越代吴兴起,向中国争霸。墨子是春秋末期时人,他说“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可见越在当时的强盛。战国时代,勾践五世孙无强被楚攻灭,楚兼有吴、越两国的土地。
以上六个大国,除齐国原来比较大些,其余都是很小而又僻远的。它们周围全是蛮夷狄戎落后的种族,文化上军事上容易把落后种族克服和同化。
春秋是大国争霸的时代,同时也是华族与蛮族(楚、吴、越)战争的时代。战争的基本性质是华族团结在齐晋盟主周围,与蛮族争夺中国的领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