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4年,在告别了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4G TD-LTE)全球产业化的使命后,我和几个同事开始寻找下一个对产业具有重大影响的技术,很快虚拟现实就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从狭义角度来看,信息通信产业的核心基础设施无外乎“云平台、管道、终端”。如果说4G TD-LTE是从管道环节上对产业的一次颠覆,那么虚拟现实就是从终端环节切入的颠覆。
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是一项高度职业化的工作,而这也正是我们所在的中国移动研究院的核心能力。宏观来说,在全球电子信息革新的浪潮中,中国最初的资源禀赋在于市场。因此,通过市场换取技术,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壮大本土产业和人才队伍,从而在恰当的时机,通过弯道超车获得局部领域的国际优势,这是很自然的战略选择。这就要求在全球产业博弈中,综合运用技术、产业和市场三方面的力量,才能在一次次变革中不断增强能力,由弱变强。
从这个意义上,虚拟现实作为交互终端的颠覆,是产业成长的一次新机遇。在智能手机时代我们实现了制造和应用的成功,市场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都达到了相当高度。在此基础上,能不能在虚拟现实时代,通过团结市场、产业和技术三方面的力量,在格局上取得更深远的突破,这是我们新的思考。
虚拟现实是一个典型的ICT产业,它的发展,依赖于网络、终端、芯片、各种辅助软硬件设备和应用。它的成功,则依赖于全球的规模和专业分工。因此,它将遵循先产业化再市场化的发展路径。产业化的目标在于相关技术能力的打造,以及行业标准和产业基础的构建,形成满足体验要求的终端产品和全球分工网络。而市场化则在于大规模普及终端和应用,并不断降低总体体验成本。产业化是市场化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市场化之前的必经阶段。
我们常常会听到关于虚拟现实正与反两方面的声音。一方面,在资本市场的推动下,虚拟现实行业热度空前。但需要正视的是,这没有改变它处于产业化前期的事实,需要从产业构建的角度,寻找薄弱领域,建立行业标准,降低产业协作成本,加快产业生态的形成。
另一方面,有很多人怀疑虚拟现实是否能够成为下一代交互平台。预测技术的发展是非常困难的,不过可以确信的是,未来终将到来,我们终将迎来取代智能手机的新产品。即便不是虚拟现实,也必定与虚拟现实具有很深的渊源。或许,这正是虚拟现实研究的意义所在。
关于这本书,它起源于我和人民邮电出版社的梁海滨编审、我的领导黄宇红副院长有关虚拟现实的一次交谈。编写如此热门领域的图书,常常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但促进产业发展,离不开知识和理念的宣传普及,而这恰恰是央企研究院的社会责任所在。因此,团队成员抱着学习和研究的态度,在工作之余利用大量的时间,形成了这本还很不成熟的书籍。
本书不是一本教材,也不是一本开发指南,而是一座快速通向虚拟现实全貌的桥梁。在纷繁复杂的研究报告、技术书籍中,我们系统地梳理了业内的主流思考和认识,在此基础上,从概念、历史、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角度,确立了全书的内容体系,并尽可能做到结构清晰,内容翔实,观点突出,希望能够帮助读者用最少的时间构建起虚拟现实的全貌。
本书是群策群力、反复讨论的集体成果。以下是具体章节安排和执笔成员。第1章由何仲、韦穆华执笔,介绍了虚拟现实的概念、特征、历史,重点回答了本次虚拟现实热潮与以往的本质不同。第2~5章由马君、杜瑜、张政、黄鸣宇执笔,从输入、输出、内容生成、网络传输等方面出发,介绍了虚拟现实“沉浸、交互、想象”的体验是如何被一步步创造出来的。第6章由刘晓宇、徐华洁、张志杰执笔,着重介绍了虚拟现实应用及其带来的影响。第7、8章由何仲执笔,分析了虚拟现实的产业构成、发展现状和发展未来,并尝试回答了虚拟现实能否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这个终极问题。第9章由杜瑜、张政、马君执笔,探讨了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之间的关系。在附录中,由赵辰羽等执笔介绍有关虚拟现实产品的一种用户体验评价标准和指标。此外,本书还得到了北京理工大学刘越老师、郭玫老师、王晶老师的帮助。
由于认识水平和写作时间有限,书中存在诸多的错误和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徐兆吉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2016年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