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项目二 茶树生物学特性

任务目标

1.了解茶树在植物学上的分类地位。

2.了解茶树的根、茎、叶、花、果等器官的生育特性。

3.掌握各时期茶树生长发育的特性特征。

4.掌握茶树的适生环境,为生产措施的合理制定与运用打好基础。

任务一 认识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

植物学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形态特征和亲缘关系,分类的主要目的是区分植物种类和探明植物间的亲缘关系。茶树是一种多年生、木本、常绿植物,属山茶科山茶属的茶种。茶树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L.)O. kuntze。其中,Camellia是属名,指山茶属;sinensis为种名,指中国种;L.为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名的第一个字母;O. kuntze为德国植物学家孔采。(L.)O. kuntze是为茶树定名者的姓名。茶树在植物学中的分类学地位如下:

界:植物界(Regnum Vegetabile)

门:种子植物门(Sperma tophyta)

亚门:被子植物亚门(Angiospermae)

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

目:山茶目(Theales)

科:山茶科(Theaceae)

亚科:山茶亚科(Theaideae)

族:山茶族(Theeae)

属:山茶属(Camellia)

种:茶种(Camellia sinensis)

任务二 认识茶树形态特征

茶树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构成的整体。根、茎、叶为营养器官,既负责营养生长,也有繁殖功能;花、果实和种子是生殖器官,主要负责繁衍后代。茶树的各个器官是有机的统一整体,彼此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协调。

1.茶树的根系

茶树的地下部根系起着固定、吸收、贮藏、合成等多方面作用,也可作为营养繁殖的材料,了解与认识其生育规律是制定茶园土壤管理生产措施的重要生物学依据。

(1)根的种类

按根的发生部位分为定根和不定根。

定根:由胚根发育而成的主根及各级侧根。

不定根:由茶树茎、叶、老根或根茎处发生的根,如扦插苗形成的根。

不同时期茶树的根系形态也不同。有性繁殖的茶树,根由幼年期的直根系逐渐过渡到成年期的分生根系,而衰老期则为丛生根系。

(2)根系的组成

茶树的根系由主根、侧根、吸收根和根毛组成。

主根:由胚根发育向下生长形成的中轴根,有很强的向地性,扎入地下可达1~2米,甚至更深。

侧根:由主根上发生的根。按螺旋线状排列,由于主根生长速度不均衡,各土层营养条件也有差异,因此茶树的根系呈现层状结构。

主根和侧根呈红棕色,寿命长,起固定、贮藏和输导的作用。

吸收根:侧根前端呈乳白色的根,其表面密生根毛。主要作用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也能吸收少量二氧化碳,寿命短,不断衰亡更新,少数未死亡的吸收根可发育成侧根。

根毛:吸收水分和养料的部位。

(3)茶树的菌根

茶树的菌根是一些真菌与茶树的共生复合体。

种类:根据菌丝在根中存在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外生菌根、内外生菌根、内生菌根。外生菌根只在表皮细胞之间延伸,内外生菌根的菌丝除在表皮细胞延伸外,有的已进入细胞内部,内生菌根的菌丝有的甚至会进入内表皮细胞。

茶树根菌的作用是分解土壤中根系无法吸收的物质,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保护根系不受积累在土壤中有毒物质的毒害。

2.茶树的茎

茶树的茎上着生地上部的叶、花、果,与地下部根系相连,起着支撑、输导、贮藏等作用。不同品种茶树茎的着生状态差异较大,了解和认识其生育特点,是指导茶树树冠管理和合理利用茶树茎的依据。

(1)茶树的树型

根据分枝部位不同,将茶树分成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三种。

乔木型:植株高大,有明显主干。

小乔木型:植株较高大,基部主干明显。

灌木型:植株较矮小,无明显主干。

在生产上,我国栽培最多的是灌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

(2)茶树的树姿

茶树的树姿是指茶树树冠类型。根据分枝角度不同,可将茶树树冠分成直立状、披张状和半披张状三种

直立状:分枝角度小(小于35°),枝条向上紧贴,近似直立。

披张状:分枝角度大(大于45°),枝条向四周披张伸出。

半披张状:分枝角度介于直立状和披张状之间。

(3)茶树枝条分类

茶树枝条按着生位置和作用分为主干、侧枝和鸡爪枝三种。

主干:由胚轴生育而成,指根茎至第一级侧枝的部位,是区分茶树类型的主要依据。

侧枝:从主干枝上分生出的枝条,依分枝级数进行命名,其中一级侧枝与二级侧枝构成骨干枝。粗度是影响茶树骨架健壮的指标之一;细枝(生产枝)是树冠面上生长营养芽的枝条,对形成新梢的数量和质量有明显的影响。

鸡爪枝:在茶树树势衰退或过度采摘的条件下,树冠表层出现的一些结节密集而细弱的分枝。

3.茶树的芽

茶树的芽是枝叶的雏形,不同品种的芽因其的发生时间、着生部位不同,其形态结构有所不同。

茶芽一般分为叶芽(又称营养芽,发育为枝条)和花芽(发育为花)两种。

叶芽依其着生部分分为定芽(含顶芽,即生长在枝条顶端的芽,和腋芽,即生长在叶腋的芽)和不定芽(潜伏芽,在茶树茎及根茎处非叶腋处长出的芽)。

按形成季节分为冬芽(芽较肥壮,秋冬形成,春夏发育,外部包有鳞片3~5片,表面着生茸毛)和夏芽(芽细小,春夏形成,夏秋发育)。

按生长状态分分为休眠芽(驻芽和尚未活动的芽。“驻芽”指停止生长的芽)和活动芽(正在膨大或展叶的芽)。

4.茶树的叶

(1)茶树的叶分类

茶树的叶分鳞片、鱼叶和真叶3种类型。

鳞片无叶柄,质地较硬,呈黄绿或棕褐色,表面有茸毛与蜡质,随着茶芽萌展,鳞片逐渐脱落。鱼叶形似鱼鳞而得名。叶柄宽而扁平,叶缘一般无锯齿,或前端略有锯齿,侧脉不明显,叶形多呈倒卵形,叶尖圆钝。每轮新梢基部一般有鱼叶1片,多则2~3片,但夏秋梢基部亦有无鱼叶的。真叶是发育完全的叶片,其基本特点有:主脉明显,叶缘有锯齿,呈鹰嘴状,嫩叶背面着生茸毛。

(2)茶树真叶的外部形态

茶树真叶在外部形态上表现出多种差异。

如叶形有圆形、倒卵形、椭圆形、长椭圆形、披针形等形状。叶色有淡绿、绿、浓绿、黄绿、紫绿。叶色与茶类适制性有关。叶尖有急尖、渐尖、钝尖、圆尖。叶尖尖凹,是茶树分类依据之一。叶面有平滑、隆起、微隆。隆起的叶片,叶肉生长旺盛,是优良品种特征之一。光泽分强、弱。光泽性强属优良特征。叶缘分平展、波浪。叶质分厚、薄、柔软、硬脆。

(3)叶的解剖结构

在叶的解剖结构上,大叶种与小叶种存在着以下的区别:

大叶种:栅状组织大多数为1层,且排列稀疏。

小叶种:有2~3层栅状组织,排列紧密。

栅状组织越厚,层次越多,排列紧密,抗寒性越强;海绵组织愈发达,则内含物愈丰富,制茶品质愈佳。

5.茶树的花

茶树的花为两性花,由花柄、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5部分组成。

花萼:位于花的最外层,由5~7个萼片组成。萼片近圆形,为绿色或绿褐色,起保护作用;受精后,萼片向内闭合,保护子房直到果实成熟也不脱落。

花冠:白色,少数呈粉红色。由5~9片发育不一致的花瓣组成,分2层排列,花冠上部分离,下部与雄蕊外面一轮合生在一起,花谢时,花冠与雄蕊一起脱落。

雄蕊:一般每朵花有雄蕊200~300枚,每个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花药有4个花粉囊,内含无数花粉粒。花粉粒为圆形单核细胞。

雌蕊:由子房、花柱和柱头三部分组成。柱头3~5裂,开花时能分泌黏液,使花粉粒易于黏着,而且有利于花粉萌发。柱头的分裂数目和分裂的深浅可作为茶树分类的依据之一。花柱是花粉进入子房的通道。雌蕊基部膨大的部分是子房,内分3~5室,每室有4个胚珠,子房上大都着生有茸毛,也有少数无茸毛的。子房茸毛的有无,也是茶树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6.茶树的果实与种子

(1)茶树的果实

茶果为硕果,成熟时果壳开裂,种子落地。果皮未成熟时为绿色,成熟后变为棕绿或绿褐色。果皮光滑,厚度不一,薄的成熟早,厚的成熟迟。茶果形状和大小与茶果内种子粒数有关,一般1粒为球形,2粒为肾形,3粒为三角形,4粒为方形,5粒为梅花形。

(2)茶树的种子

茶树的种子又称为茶籽,由种皮和种胚两部分构成,茶籽大多数为棕褐色或黑褐色。茶籽形状有近球形、半球形和肾形3种,以近球形居多,半球形次之,肾形茶籽只在西南少数品种中发现,如贵州赤水大茶和四川枇杷茶。

任务三 认识茶树总发育周期

1.定义

茶树总发育周期是指茶树一生的生长发育进程。茶树生物学年龄是指茶树在自然下生长发育的时间。

2.茶树各生育时期的划分

茶树的一生可达100年以上,而经济生产年限一般只有40~60年。按照茶树的生育特点和生产实际应用,我们常把茶树划分为4个生物学年龄时期,即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

(1)幼苗期

幼苗期是从茶籽萌发到茶苗出土直至第一次生长休止时为止。无性繁殖的茶树,是从营养体再生到形成完整独立植株止的这段时间,大约历时4~8个月。

实生苗生长特点:地下部生长优于地上部,向土壤深处伸展,主干和主根分枝很少。

栽培管理重点:加强对温度、水和肥料的管理。温度:一般在10℃开始萌动,最适温度为25~28℃;水分:种子的水分在50%~60%为宜,土壤持水量在60%~70%为宜;肥料:施足基肥,并加施适量的速效肥。

扦插苗的生长特点:在生根以前主要依靠茎、叶中贮藏的营养物质。生根后根系吸收水分、矿质营养。

栽培管理重点:加强水肥管理,及时供水保水,如搭建塑料小棚,保湿;遮阴,减少叶片蒸腾作用。施足基肥,注意苗期追肥。

(2)幼年期

幼年期是从第一次生长休止到茶树正式投产这一时期。一般为3~4年,幼年期的长短与栽培管理水平、自然条件有密切关系。该时期茶叶的生理功能很活跃,根系和枝条均迅速扩大;营养生长十分旺盛,3年生前后,茶树开始开花结实,但花蕾少,结实率也低;地上部生长旺盛,自然生长状态3年生之前长表现出明显主干,但在人为修剪干预下,主干现象不明显。实生苗幼年期茶树根系主根明显并向土层深处伸展,以后侧根逐渐发达。

栽培管理重点:抓好茶树的定型修剪,培养粗壮的骨干枝、形成浓密的分枝树型,为高产优质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土壤的要求是土壤深厚、疏松,利于根系生长;注重培养树冠采摘面,坚决不乱采;注意抗旱、防冻以及病虫害防治。

(3)成年期

成年期是从茶树正式投产到第一次进行更新改造时为止(亦称青壮年时期),一般为20~30年,是茶树一生中最有经济价值的时期。这一时期,茶树由营养生长为主转变为营养和生殖生长并重;后期在树冠面上形成鸡爪枝,在根茎处出现徒长枝。

栽培管理重点:尽量延迟这一时期的年限,在投产初期,注意采养结合,培养树冠,扩大采摘面;加强培肥管理,使茶树保持旺盛的树势,采用轻修剪和深修剪交替进行的方法,更新树冠,整理树冠面,清除树冠内的病虫枝、枯枝和细弱枝;采用农业综合措施防治病虫害。

(4)衰老期

衰老期是茶树从第一次自然更新到整个植株死亡为止。这一时期的长短因管理水平、环境条件、品种的不同而异。一般可达100年以上,而经济生产年限一般为40~60年。

栽培管理重点:采用重修剪、台刈等修剪方式进行茶树树冠更新。更新修剪后要加强培肥管理,延缓衰老进程;进行定型修剪,培养树冠;经数次台刈更新后,产量仍不能提高的,应及时挖除改种。

任务四 认识茶树的年生育周期

茶树的年生育是指茶树在一年中的生长发育进程。茶树在不同的季节具有不同的生育特点,表现在芽的萌发、休止,叶片的展开、成熟,根的生长和死亡,开花、结实等等。

1.年生育规律的特点

茶树的年生育规律具有年生育阶段的顺序性、营养物质运动的方向性、生长的周期性和季节生长的周期性。年生育阶段的顺序性是指在年生育周期内,茶树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之间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营养物质运转的方向性是指在一年中的不同时期,养分运转的方向是不同的,而运转的重点都是茶树各时期中生长最活跃的器官。

生长的周期性是指茶树的生长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即从生长开始到生长停止,总是初期生长缓慢,随后生长加快,而后又渐渐减弱,生长到一定水平时即相对停止,这种规律性称为生长周期。它与气候和其他环境条件无关,与采摘叶无关。对指导生产有实际的作用。

季节生长周期性是茶树生长随季节而变化的生长特性。我国大部分茶区,茶树新梢生长和休止,一年有4~5轮,栽培管理好的茶园可发生6轮,海南茶区每年可发生8轮,北方茶区只发生3轮。生产上可以通过增加采摘轮次,缩短每轮间的间隔时间以获得高产。

下面,我们就各个器官的年生育情况分别予以阐述。

2.茶树枝梢的生长发育

(1)茶树新梢的生长阶段

茶树新梢的生长过程包括萌芽期和展叶期。在茶树新梢的生长过程中,叶片开展状态可分为初展、开展及展开三个阶段。

(2)茶树新梢的种类

未成熟新梢:未形成驻芽,正在伸长和展叶的新梢。

成熟新梢:已形成驻芽的,停止生长的新梢。成熟新梢包括正常新梢及对夹叶,即叶片节间短,展叶数少(2~3片)。

随着新梢和叶片成熟,纤维素含量增加,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等含量降低。

(3)茶树新梢生长的轮性

轮性是指一年中茶树生长、休止交替进行的现象。在我国大部分茶区,自然生长的茶树,新梢1年的生长和休止,通常分为三次,即:越冬芽萌发→第一次生长(春梢)→休止→第二次生长(夏梢)→休止→第三次生长(秋梢)→冬眠。

自然生长条件下的茶树新梢每年生长三轮。

形态特点:①同一新梢真叶两端小,中间大。②新梢上节间两端长、中间短。这是由于年生长发育的周期性使生长速度呈现“慢—快—慢”的变化规律。

采摘条件下,可缩短每一轮的生长周期,增加轮次,一年一般为4~5轮。

生产中增加全年发生的轮次,特别是增加采摘轮次,缩短轮次间的间隔时间,是获得高产的重要环节。

(4)新梢的生长速度

腋芽形成新梢时间比顶芽多3~7天。展叶速度:新梢上叶片展开所需天数为1~10天。春季:5~6天/片叶;夏季:1~4天/片叶;一般多为3~6天。

叶片定型时间:叶片展开后30天左右成熟。

叶片寿命:不到一年,着生在春梢上的叶片寿命比在夏秋梢上的长1~2个月,落叶在全年进行,每个品种都有一个大量落叶期。

高产优质茶树品种的新梢特点:叶大,长、宽比值大;新梢展叶数多;叶片向上斜生;生长迅速;新梢持嫩性强;新梢生育轮次多。

3.茶树根系的发育

(1)茶树根系的生理作用

茶树根系一方面起到支持和固定作用,另一方面还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如矿物质、有机质(脲、天门冬酰胺、生长素、维生素)、气体(二氧化碳、氧气);贮藏有机物质;合成某些有机物质:酰胺类(谷氨酰胺、天门冬酰胺);茶氨酸。

(2)茶树根系喜铵耐铵的特性

喜铵性:当土壤中同时存在多种形态氮化物(铵态氮、硝态氮或有机态氮)时,茶树总是优先选择铵态氮吸收,表现出明显的喜铵特性。

生产上的应用:选择氮肥时优先选用铵态氮肥。

(3)根系生长

茶树根系生长的总规律是与地上部分交替进行,每年有二次生长高峰,即10月上旬(施基肥最好),6月上旬和8月中旬根系生长旺盛(吸肥能力强)。

在茶树生长活跃、根系活性强、吸收能力最强的时期进行茶园耕作、施肥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7月根系的再生能力强,发根速度最快,愈合15天,发根25天,最快的10天愈合,12天后开始发根。适宜中耕和衰老茶树断根促生长。

(4)根系分布

茶树根系的分布与生物学年龄、土质、繁殖方式、培肥管理、灌溉、种植方式等有关。酸性土壤上根系较发达。有性苗的主根明显,吸收根发达,深层土壤有相当数量的根系;无性苗没有明显的主根,水平分布较宽,垂直分布较浅。

根系具有趋肥性。浅施化肥,根系集中在表层;施基肥,有利于根系向下层发展;坡地茶园常在上坡施肥,根系集中在上方。

根系具有向水性。要求土壤含水量大于70%,具有喜湿怕淹的特性。

4.茶树开花结实

(1)茶树的花芽分化

茶树的花芽分化期为6~11月,个别品种到翌年春季。花芽分化迟的,开花结实率低。夏季和初秋形成的结实率较高。花芽分化到开花,需100~110天。

(2)茶树开花期

茶树开花的始花期为9~10月下旬;盛花期为10月中旬~11月中旬;终花期为11月下旬~12月。小叶种开花早,大叶种开花迟。当年冷空气来临早,开花提早;短日照促进提早开花。

5.茶子的成熟与采收

种子的成熟标准为10月份,外种皮变为黑褐色,子叶饱满且很脆,种子含水量为40%~60%,脂肪含量为30%左右,果皮呈棕色或紫褐色,开始自果背裂开,达到蜡熟期,可以采收。采收时间一般在霜降前后。

任务五 认识茶树适生环境

1.水分对茶树生育的影响

对茶树生育产生影响的水分有降水、空气湿度和土壤水分。

(1)降水与茶树生育

茶树生长所需的水分多来自自然降水。茶树性喜湿怕涝,适宜栽培茶树的地区,年降水量必须在1000 mm以上,茶树生长期间的月降水量要求大于100 mm。一般认为,茶树栽培适宜的降水量为1500 mm左右。

(2)空气湿度与茶树生育

茶树对生育环境中的空气湿度有一定要求。适宜茶树生育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若小于50%,新梢生长就会受抑制。空气湿度大时,一般新梢叶片大、节间长,新梢持嫩性强,叶质柔软,内含物丰富,因此茶叶品质好。空气相对湿度还会影响茶树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当相对湿度达70%左右时,光合、呼吸作用速率均较高,当空气湿度大于90%时,虽然对茶树新梢生长有利,但易导致与湿害相关的病虫害发生。

(3)土壤水分与茶树生育

茶园土壤的水分状况直接影响着茶树根系的生长,进而影响着茶树地上部的生长,茶树适宜生长在相对含水量为70%~90%的土壤中,所获茶叶的品质也较好。因此适当灌溉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

2.温度对茶树生育的影响

对茶树生育产生影响的温度主要指气温、地温和积温。

(1)气温与茶树生育

一般认为,茶树在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左右时开始萌动,这一温度被称为茶芽萌发的生物学零度。

气温对茶树生育的影响,因时间、茶树品种、树龄、茶树生育状况和当时的其他生境条件不同而不同。就绿茶而言,往往春茶品质最好,秋茶其次。茶树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5~30℃,大于35℃和小于5℃光合功能都会受到影响。

(2)地温与茶树生育

研究表明,地温在14~20℃时,茶新梢生长速度最快。生产上,为了促使茶树生育,可以采取某些栽培措施调节地温。如早早春气温低,为促使茶芽早发,人们常采用耕作施肥的措施,疏松土壤,加强地上与地下气流的交换,提高地温。此外,利用地表覆盖技术,也可有效地改变地温,促使根系生长。当夏季到来时,地下5~10厘米土层温度可升至30℃以上,通过行间铺草货套种牧草等措施,可以降低地温;秋季增施有机肥以及提高种植密度均能明显提高冬季茶园土壤温度。

(3)积温与茶树生育

茶树生物学最低温度为10℃,其全年至少需要≥10℃的活动积温3000℃,对于活动积温低于3000℃的茶区,应当注意冬季防冻。

茶树的一切生长、生理活动都需要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温度是茶树高产优质最基本的生态因子之一。

3.光对茶树生育的影响

对茶树生育产生影响的光有光质和光强。

(1)光质与茶树生育

茶树叶绿素吸收最多的为红橙光和蓝紫光,红橙光促进糖类的形成,也就有利于茶多酚的形成;蓝紫光则促进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在一定海拔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丰富,蓝紫光比重增加,这就是高山云雾茶氨基酸、叶绿素和含氮芳香物质多,茶多酚含量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

(2)光强与茶树生育

茶树具有喜光怕晒的特性。茶园应适当遮阳,降低光照强度,可提高茶叶中氨基酸总量,芽叶含水量高、持嫩性强。特别是夏秋茶高温干旱季节,适当遮阳对改善绿茶茶汤滋味有着积极作用。研究表明,遮光率达到30%~40%时,有利于物质积累和产量的提高。

就红茶品质而言,过度遮阳会导致儿茶素含量降低,茶汤浓度受一定的影响,因此,遮光程度要因地、因时制宜。

4.土壤条件与茶树生育的关系

(1)茶树的营养特点

连续性:茶树在个体发育和年发育周期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不能间断,上一年的营养条件会影响下一年的产量,前期的积累为后期生长提供需要。

阶段性:个体发育和年发育的不同阶段,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有所侧重。根据这一特点确定施肥的种类、时期、方法,充分发挥施效果。

集中性:在年发育周期中,形成生长旺期和相对休止期,旺期需集中供肥。

适应性:茶树对营养条件的适应范围广泛。主要表现为:第一,对营养元素需求的多样性;第二,茶树的耐肥力强,耐瘠力也强。

(2)茶树对矿质营养的需求特性

多元性:茶树体内含有40多种元素,不论其含量高低,在茶树体内都各有自己特殊的功能,彼此之间不能相互代替。所以,在茶园施肥时,要根据茶树对营养元素需求的多元性特点,施足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物质,保证茶树生长过程对各种元素的需求。

喜铵性:土壤中同时存在多种形态氮化物(铵态氮、硝态氮或有机态氮)时,茶树总是优先选择铵态氮吸收,表现明显的喜铵特性。在茶园追肥施用氮肥时,应优先选择铵态氮肥,如硫酸铵、尿素等。

聚铝性:茶树由于长期生长在酸性的富铝化土壤上,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树体各器官都聚集了大量的铝化物,茶树在富铝化土壤上的生长,比在其他土壤上更好。肥料施用:对于pH值偏高的茶园,应施用一定量的硫酸铝肥料,以满足茶树对铝元素的需求。

低氯性:茶树老叶含氯量一般低于0.5%,芽叶含氯量低于0.2%。当老叶含氯量超过0.8%,芽叶含氯量低于0.4%时,就会表现出氯害症状。幼年茶树对氯离子极为敏感,最易发生氯害。在茶园特别是幼年茶园施肥时,应尽量选择不含氯离子的肥料。

嫌钙性:茶树对钙的需求比一般作物低得多,如果与同时生长在酸性土壤中的桑树和橘树相比,几乎要低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当土壤中活性含量钙含量超过0.5%(以氧化钙计)时,茶树生长就会不正常,严重时还会引起死亡。

富锰性:茶树体内含锰量可达0.1%以上,老叶与成叶中含锰量高达0.3%~0.4%,高于一般农作物。茶树对锰的吸收与土壤活性锰的含量、土壤pH值及其他营养元素的平衡有关。

(3)土壤物理因子与茶树生育

土层厚度:茶树要求土层深厚,有效土层应达1米以上,茶园表土层(耕作层)要求厚度为20~30厘米。实践证明,土层越深,茶树生长越高,树幅越大,产量越高。

土壤质地:茶树生长对土壤质地的适应范围较广,但在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中生长最为理想,在沙土和黏土上生长较差。

(4)土壤化学因子与茶树生育

茶园土壤酸碱度:茶树是喜酸嫌钙的植物。适宜种茶的土壤pH值在4.0~5.5。土壤中氧化钙含量与土壤pH有密切关系,pH值越高,氧化钙含量越高,而土壤含钙量超过0.05%时,对茶叶品质有不良影响;超过0.2%时,对茶树生长有害。

茶园土壤的有机质和矿质营养:茶园有机质含量是反映茶园土壤熟化度和肥力的指标,因此对茶树的生育有重大影响。除此之外,土壤中大量的矿质元素如钾、钠、钙、镁、铁、硫、锰、锌等含量的多少,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茶树的生育和品质。

思考题

1.简述茶树不同生育期的特点和管理重点。

2.“云雾高山出好茶”的原因是什么?

3.茶树对矿质营养有哪些需求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