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医说医:谈医论症科普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 带您一起了解新冠病毒肺炎

陈云天 熊维宁 呼吸科

2019年12月起,我国和其他多个国家相继发现多起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人群中传播速度很快,最后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文简要科普一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以期给大众普及该疾病的防治常识,解除群众心中对本病的疑惑和恐慌。

什么是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包括很多种病毒,大部分都无危害或危害性较小,极少数可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等较严重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nCoV,由它感染后所引起的肺炎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国际上,命名为COVID-19。该病毒在体外生存力其实并不强,对紫外线和热很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均可有效灭活该病毒。

新冠病毒是怎么传播的

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均可成为传染源,具有传染给其他人的能力,主要的传播途径还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而气溶胶和粪-口等也有传播的可能。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感染病例多可追踪到与确诊病例有过近距离密切接触的情况。飞沫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或呼出的气体被近距离直接吸入所导致的感染;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手接触污染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的黏膜,导致感染;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被吸入后导致感染。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被病毒感染,其中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似乎更容易被感染,儿童和孕产妇也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易感人群。因此,上述这些特殊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更应该提高警惕,做好必要的防护。

新冠肺炎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的肺炎,潜伏期3~7天,起初患者有发热、乏力、干咳,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病情加重后可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导致严重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新冠肺炎患者检查指标会有哪些异常表现

(1)发病初期的患者,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可见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的肝酶、乳酸脱氢酶和肌红蛋白增高,多数患者的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升高,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会进行性减少。

(2)呼吸道分泌物采样、血液、粪便等标本的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发病后病毒抗体检测呈阳性。

(3)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可进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肺实变等。

如何确诊新冠肺炎

如果近期曾有重点地区旅居史,与确诊患者或发热人群等接触史,存在聚集性发病的,出现上述各项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的人群属于疑似病例,进一步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或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若结果呈阳性可明确诊断。如果疑似病例连续2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且发病7天后该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仍为阴性者可排除疑似。

确诊新冠肺炎后如何治疗

确诊患病后一定要严格地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营养,推荐进食高蛋白食物(如鸡蛋、鱼、瘦肉及奶制品等),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密切监测病情,吸氧,根据当地实际医疗条件可选用α-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利巴韦林、阿比多尔等药物抗病毒,慎用广谱抗菌药物。对于重症患者,必要时可给予高流量给氧、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支持、体外膜肺氧合、肾替代治疗和血液净化治疗等。中医药治疗(莲花清瘟胶囊、疏风解毒胶囊等)对疾病早期也有一定的疗效。

我们该如何去做好预防

到底应该如何预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建议要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接触野生禽畜,杜绝带病上班、聚会,及时就医等,具体建议如下。

1. 加强个人防护

(1)出门戴好口罩,特别是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时,例如,电影院、网吧、KTV、大型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和展览馆等。

(2)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家庭置备体温计、口罩、家用消毒用品等物品。保持手卫生,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至少20秒,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不要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居室整洁,勤开窗、通风,定时消毒。平衡膳食,均衡营养,适度运动,充分休息。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家中有小孩的,可以常摸摸小孩的额头,如有发热迹象要为其测量体温。

2. 避免接触野生禽畜

(1)避免接触禽畜、野生动物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避免购买活禽和野生动物。

(2)避免前往动物农场和屠宰场、活禽动物交易市场或摊位、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场所。必须前往时要做好防护,尤其是职业暴露人群。

(3)避免食用野生动物。不要食用已经患病的动物及其制品,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时要充分煮熟。处理生鲜制品时,器具要生熟分开并及时清洗,避免交叉污染。

3. 杜绝带病上班、聚会

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一定要居家休息,不要外出和旅行。天气良好时居室多通风,接触他人请佩戴口罩。要避免带病上班、上课及聚会等。

4. 出现身体不适时请及时就医

从重点防控地区外出旅行归来的人群,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根据病情就近选择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戴上口罩就诊,同时告知医生是否有与类似患者或动物接触史、旅行史等。

大众如何挑选、佩戴口罩

1. 佩戴原则

(1)在非疫区空旷且通风场所不需要佩戴口罩,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公共场所需要佩戴口罩。

(2)在疫情高发地区空旷且通风场所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公共场所需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3)有疑似症状到医院就诊时,需佩戴防护标准不低于医用外科口罩。

(4)有呼吸道基础疾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防护口罩。年龄极小的婴幼儿不能戴口罩,因为容易引起窒息。

(5)棉纱口罩、海绵口罩和活性炭口罩对预防病毒感染无保护作用。

2. 推荐的口罩类型及使用对象

(1)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推荐公众在非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使用。

(2)医用外科口罩:防护效果优于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推荐疑似病例、公共交通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等在岗期间佩戴。

(3)KN95/N95及以上防护口罩:防护效果优于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推荐现场调查、采样和检测人员使用,公众在人员高度密集场所或密闭公共场所也可佩戴。

(4)医用防护口罩(9132或1860):推荐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及确诊患者转移时佩戴。

只要人们充分了解并掌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的特点、传播方式、预防措施等,积极实行疫情防控“四早”策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及早治疗,把联防联控机制落实到基层,建立起完整的全民有效的防控网络,随着特异性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成功和人群的广泛接种,以及积极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的成功筛选,人类一定能将兴风作浪的新冠病毒关到牢笼中。与此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积极锻炼身体是增强个人免疫力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