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汉语复杂“被”字句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本章小结

本章对“原”和“被”“被进”和“被抑”两对领域进行了区分,明确了它们之间的上下位关系。“被”字句表示被动关系是“被”字句表示“遭遇动作”“遭遇事件”中的“向心结构”的句子。关于“被”字的词性,我们认为,“被”字倾向于动词。关于“被”字句的语义色彩问题,应首先顾及被动式的共性。我们还将“被”字句与“得”字句、“蒙”字句进行了比较。另外,我们发现,“被”字句表示的语义色彩跟表示“不幸”“意外”的字眼与表达“如意”“预料之中”的字眼有关。


[1]汉语的主动式也有“自主”和“非自主”的区别,参看马庆株《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中国语言学报》1988年第3期。

[2]有关论述见下文:“被”字句(“被”字结构)表达的语义色彩。

[3]桥本万太郎认为,这些困难包括:“被”字不像普通的前置动词(介词);“被”字作为介词的严重矛盾是可以不带宾语而出现在动词之前;有些被动句的主语能重复出现在“被”字短语后,因而不能设想其相对的主动句;“被”字句在历史上有许多不表示被动的句子;等等。

[4]这些成果有:冯胜利(1997)、Ting(1998)、Huang(1997-1999)、Tang(2001)、邓思颖(2003)、吴庚堂(1999)、熊仲儒(2003)。其中,Ting(1998)为Ting,Jen(1998)“Deriving the Bei-Construction in Mandarin Chinese”,Journal of East Asian Linguistics 4.319-354; Huang(1997-1999)为Huang James(1997-1999)“Chinese Passive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Tsing Hua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v.1,fall(1997); v.2,fall(1998); v.3,fall(1999)]; Tang(2001)为Tang,Sze-wing(2001)“A Complementation Approach to Chinese Passives an Its Consequences”,Linguistics 39.2.257-295.

[5]李临定(1980)和许多研究现代汉语“被”字句的学者,将“教”字句、“给”字句、“让”字句等也归入“被”字句。

[6]就被动式而言,这是不言而喻的。以前的学者如王力等也说过这一点。这应该是被动式的根本特征,也就是我们所区分的“原”和“被”。

[7]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袁宾(2005)有关“蒙”字句的研究情况:“被”字句的逆意倾向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袁宾揭示了被动式里拥有顺意倾向的“蒙”字句,它从汉代产生以后被长期频繁地使用,在情感倾向方面与“被”字句形成分工、互补关系。语言的类化机制(同类化和异类化)是“蒙”字句顺意倾向产生并强化的深层动因。

[8]我们是不赞成“零主语被字句”的处理方式的,参见本书第四章的分析。这里是按照学术界的一般说法总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