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美学原著精读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注疏

1.傅毅(?—约90年):东汉辞赋家。字武仲。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明帝永平中,在平陵习章句之学,作《迪志诗》自勉并以明志。又因为明帝求贤无诚意,士多隐居,而作《七激》以讽谏。汉章帝建初中,封傅毅为兰台令史,汉明帝时拜郎中,和班固、贾逵一起校勘禁中书籍。曾作《显宗颂》10篇,文名显于朝廷。后被车骑将军马防聘为军司马。和帝永元元年(89年),车骑将军窦宪复拜请为主记室,及窦宪升迁大将军,又任他为司马。早卒。现存诗赋等28篇。

2.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史学家班彪之子,东汉时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在班彪续补《史记》之作《后传》的基础上编写《汉书》,至汉章帝建初中基本完成。编有《白虎通德论》(《白虎通义》),为汉章帝时朝廷白虎观会议的成果。曾随大将军窦宪北伐匈奴,后受其株连死于狱中。善辞赋,有《两都赋》等。

3.兰台:汉代中央档案典籍库,位于宫中,隶属于御史府,由御史中丞主管。置兰台令史,“掌图书秘书”。兰台典藏十分丰富,包括皇帝诏令、臣僚章奏、国家重要律令、地图和郡县计簿等。傅毅、班固都曾任兰台令史。

4.里语:里巷之语,民间俗语。里:同“俚”。

5.弊帚:破笤帚。典出班固等作《东观汉记》之《光武帝记》。

6.享之千金:享有千金之贵,意即值有千金。

7.患:祸害,灾难,害处。

8.孔融等七人:后世称“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153—208年)、陈琳(?—217年)、王粲(177—217年)、徐幹(171—217年)、阮瑀(165—212年)、应瑒(177—217年)、刘桢(?—217年)。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外的优秀作者。“七子”之说乃《典论·论文》首先提出,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做出过贡献。鲁国:孔融为东汉末鲁国(治所在今山东曲阜)人。广陵:陈琳为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山阳:王粲为山阳高平(今属山东)人。北海:徐幹为北海剧县(今山东昌乐西)人。陈留:阮瑀为陈留(今属河南)人。汝南:应瑒为汝南郡(今河南汝南东南)人。东平:刘桢为东平(今属山东)人。七子除孔融、阮瑀均死于217年的一场瘟疫。

9.于学无所遗:意谓学问广博,无所遗漏。

10.于辞无所假:意谓文辞无所凭借,自铸伟辞。

11.骥騄:均为骏马,此处比喻七子文采俊杰。

12.仰齐足:仰,仰仗,依靠。齐足,喻七子并驾齐驱的文才。

13.良难:犹言很难。

14.君子审己以度人:君子,有道德有修养的人,这里曹丕以君子自许。审己以度人:正确审视自己,然后以审视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

15.免于斯累而作《论文》:免于斯累,指免于这些束缚(即文人相轻的偏见)。《论文》,指本文(《典论·论文》)。

16.齐气:当时人认为齐地人有儒雅舒缓的习气。这里指徐幹文章有舒缓之气。

17.张、蔡:张衡(78—139年)和蔡邕(133—192年),均为东汉著名辞赋家。

18.隽:同“俊”,杰出。

19.和而不壮:意谓应的文章风格平和而不雄健。

20.壮而不密:意谓刘桢文章风格壮健而条理不够周密。

21.体气高妙:意谓孔融气度风韵高雅超俗。

22.不能持论:不善于立论说理。

23.理不胜辞:意谓文辞胜过说理。

24.杂以嘲戏:孔融的文章嬉笑怒骂,长于讽刺嘲笑,故曹丕认为他的文章不够严肃,常夹杂着讽刺嘲笑。

25.扬、班俦:扬、班,扬雄(前53—18年)和班固,均为汉代以赋著称的文学家。俦,伴侣,同辈。扬、班俦,指孔融的好文章是能够与扬、班比美的。

26.向声背实:趋向名声而背弃实际,意即只重视名声而不注重实际。

27.本同而末异:树根为本,枝叶为末。这里指文章(用文辞表达内容)的本质是共同的,而具体(体裁和形式)的末节是不同的。

28.四科:曹丕把八种文体分成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

29.气: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中的重要术语,可以指才气、气质、气势等。

30.清浊:清气,指才气或气质清新刚健;浊气,则指才气或气质庸弱驽钝。

31.力强而致:指努力而勉强获得。

32.曲度虽均:曲度,指曲谱。均:均等。句谓划分曲调的标准是一致的。

33.节奏同检:指划分音乐节拍的长短缓急的度数相同。引气不齐:演奏时运气方法人各不同。巧拙有素:指各人“引气”方法都有自己平素的或巧或拙的风格。

34.移:移动,传授。

35.必至之常期:意谓有必然而一定的年限。

36.翰墨:翰,毛笔。翰墨,泛指书法,这里指写文章。

37.见意于篇籍:意谓把自己的意见表现在文章里。

38.不假良史之辞:意谓不凭借好的史官的文字记载。

39.不托飞驰之势:意谓不依靠高官显赫的权势。

40.西伯幽而演《易》:西伯,指周文王姬昌(前1152—前1056年),季历之子,周王朝奠基者。他在商纣王时为西伯(西方雍州之长),传说他被纣王囚禁于羑(yǒu)里时推演了《易》。将八卦演之为六十四卦。

41.周旦显而制《礼》:周成王时,周公姬旦为大周摄政,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周公名姬旦(约生活于前1100年),也称叔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弟,因封地在周(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东都洛邑建成之后,周公召集天下诸侯举行盛大庆典,在这里正式册封天下诸侯,并且宣布各种典章制度,也就是所谓“制礼作乐”。显,显达。周公旦在成王时摄政,故“显”,又说他曾制《周官》等礼书,故曰“周旦显而制《礼》”。

42.隐约而弗务:隐约,与显达义相反,如文王被囚禁。弗务,不做事,指不从事著述。

43.康乐:安乐,如周公,位显,可以视为康乐。加思:改变想法、志向。

44.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璧,圆形中有孔的玉器。尺璧,言璧玉之大,价值昂贵。寸阴,一寸光阴,言时间之短。

45.强力:努力。

46.流于逸乐:过度享乐。流:放纵。

47.遂营目前之务:遂,于是。营,经营。遂营目前之务,于是只忙于眼前的琐事。

48.遗千载之功:遗忘可以流传千年的伟大功业,指不从事可以留名千载的著述之事。

49.迁化: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