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公共性价值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思路方法

本书的主要研究目标,一是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公共性价值”的理论考察,构建起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公共性流失”问题的理论框架与逻辑思路;二是以“公共性流失”现象为考察基点,剖析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营利性”侵蚀公共性而引起“公共性流失”的理论机理和现实成因;三是基于我国公共服务改革的现实和国内外改革的有益经验,通过“实质公共性”与“形式公共性”的价值整合,基于对既有模式中“中心—边缘”供给结构的弊端剖析,从整个社会治理模式转型的角度探讨解决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公共性流失”问题的现实路径。

本书研究对象聚焦于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公共性流失”问题,这一问题既是一个客观存在于公共服务实践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公共性价值进行内涵挖掘的理论问题。因此,既需要通过深入实践细致考察当前社会现实的典型案例,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进行验证与借鉴,还需要对公共性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领域的价值样态进行本体性求证与认知拓进,才能深入剖析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公共性流失”成因,并且创新性地从“形式公共性”和“实质公共性”二维视角系统地提出该问题的治理策略。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逻辑阐释。作为一种理论付诸实践的新举措,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必然有其深刻的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该部分一方面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运行机理进行概述,阐释其理论逻辑;另一方面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践的生成演进、发展趋势状况进行总结,归纳其现实逻辑。

(2)学理分析。公共性是公共服务的基本属性,具有形式与实质两个层面,这赋予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公共性以特定价值内涵。该部分从公共服务的公共性的内涵阐释着手,深入剖析公共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语境中的形式与实质意蕴,并对公共性的现实保障条件进行剖析与论述。

(3)案例述评。该部分通过对G市X镇养老服务购买的案例调查,运用实地访谈、发放问卷、介入式观察等方法,从购买起点、购买过程和购买结果三个阶段对当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形式公共性”和“实质公共性”的状况进行客观评价,总结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存在“公共性流失”的样态与特征。另外,选取当前社会的三个相关典型案例——“W市公共自行车的消亡”“G市天价养老院”“S市垃圾倾倒事件”进行分析,对该调研结论予以验证。

(4)成因剖析。针对案例调研结果,该部分从宏观价值层面、中观体制层面、微观行为层面和外在环境层面对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存在的“公共性流失”问题进行分析,重点探析因私营组织、社会组织在介入公共服务供给时而引发的“营利性”与公共性之间价值矛盾的深层逻辑与内在机理。

(5)经验借鉴。该部分对西方相关理论如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服务伦理理论、公共价值理论、激励经济学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公私伙伴关系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等最新成果进行述评,对英国、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实践发展进行引介,归纳保障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公共性的理论借鉴和实践经验。

(6)对策研究。该部分从“形式公共性”和“实质公共性”的双重角度,从制度完善与机制优化、共识建构与责任强化、探寻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公共性价值的保障之道,并通过阐述“公共性流失”与“中心—边缘”结构之间的逻辑联系,对新型社会合作治理模式中实现公共性“形式”与“实质”统一的路径进行展望。

(7)热点探讨。针对当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领域中相关理论前沿或现实热点问题,对公共服务公共性价值的多元形态进行描述,并对其保障路径进行多视角探讨。

在研究思路上,本书综合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通过构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的公共性分析框架,结合社会治理转型的宏观视角和行政职能转变的微观思路,以增进公共服务供给的公平性与均衡化为目的,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公共性价值得以保障和实现的多元要素。基本研究思路可以概括为“一根主线、两个层面、三个问题”。具体思路如下:

“一根主线”:即研究将紧紧围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公共性流失’”这一基本问题。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公共性流失”的逻辑机理入手,对既有公共服务购买模式的不足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总结,在强化政府责任和改革社会治理模式的语境下,探索保障公共服务公共性的理念、体制和机制。

“两个层面”,即从“形式”和“实质”两个层面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的公共性进行价值建构,对“公共性流失”问题进行理论界定、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形式层面的研究主要是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机制、机构等具体层面对公共性的状况进行评估和考察,实质层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价值导向、行动逻辑、责任框架等抽象层面对公共性的状况进行反思与剖析。

“三个问题”,即回答“什么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公共性流失’”“为什么出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公共性流失’”以及“如何治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公共性流失’”。

本书研究思路如图1.1所示。

本书依据研究的具体问题和相应内容,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如下:

(1)文献分析与政策研究法。一方面,通过收集和研究相关学术文献及相关文件、制度、规定,概括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历程、内容、模式与成效;另一方面,向调研所在地的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获取书面资料(或电子版本)。这些资料清单包括:本部门购买公共服务的有关文件、政策、合同;本部门购买公共服务投入经费的相关数据;本部门购买公共服务的工作总结(也包括成功个案经验介绍等资料);其他相关资料。

图1.1 研究思路图

(2)实证研究法。通过对G市X镇养老服务购买的实地调研,采用介入式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评价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公共性流失”问题,探寻导致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公共性流失”的主要因素。

(3)案例分析法。选取当前社会的三个相关典型案例——“W市公共自行车的消亡”“G市天价养老院”“S市垃圾倾倒事件”进行分析,对本调研结论予以验证。

(4)综合采用系统分析、制度分析、价值分析、比较分析、理论思辨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公共性进行界定和阐释,并从“形式”和“实质”的双重角度提出保障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公共性的政策建议。

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功能在于提供解释社会现象的概念、方法和认知体系。本书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公共性问题的研究,在某些方面呈现出一定的创新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基于“公共性的价值内涵”构建起一个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价值分析框架。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一种在公共性导向下进行的公共管理活动,不仅是一个事务性、技术性的领域,更是一个充溢着价值取向、价值选择和价值规范的行动过程。从公共性的维度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进行审视和反思,能够更加深入地发现新问题、得到新启示。本书首先对公共性进行“实质”与“形式”的理论划分,进而从“形式”与“实质”两个层面系统地研究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的“公共性流失”的现状、因由,并根据这两个维度探寻治理该问题的根本路径和施政策略。

其二,从整个社会治理变革的视角来整合“公共性流失”的治理思路。围绕如何克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公共性流失”问题,运用价值、制度、机制、行动、责任等多元视角来构建起“多元平等合作”的治理模式来代替“中心—边缘”特征的政府购买模式,超越了仅仅从制度设计、机制完善等单视角提出建议的“碎片化”思路。

其三,在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统一的基础上整合多种研究方法。本书综合性地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采用将建构主义与历史类型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既从政治学、公共伦理学来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公共性进行学理阐释,又选取代表性案例进行实地调研,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公共性流失”现象的价值根源、理论机理和现实因素进行综合剖析。


[1] International City/County Management Association(ICMA),Profile of Alternative Service Delivery Approaches,US,Municipalities,Washington DC:2012.

[2] Graeme A.Hodge,Privatization:An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Performance,Colorado:Westview Press,2000,p.23.

[3] Thomas Beggared,Flemming Larsen,“Quasi-Markets in Employment Policy:Do They Deliver on Promises”,Social Policy and Society,Vol.7,No.3,2008,pp.341-352.

[4] David M. Van Slyke,“The Mythology of Privatization in Contracting for Social Services”,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Vol.63,No. 3,2003,pp.296-315.

[5] 代表性文献:杜荣胜:《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问题和对策研究》,《财政研究》2014年第6期;钱海燕、沈飞:《地方政府购买服务的财政支出效率评价———以合肥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为例》,《财政研究》2014年第4期;王珂:《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满意度研究——以武汉市为例》,《华东经济管理》201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