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明瑞统兵时期
明瑞(?—1768年),字筠亭,满洲镶黄旗人,承恩公富文之子,自官学生袭爵。乾隆二十一年(1756),清军征讨阿睦尔撒纳,明瑞以副都统衔授领队大臣,立下战功,擢户部侍郎,授参赞大臣,于公爵后加“毅勇”字,号承恩毅勇公。二十四年,清军征讨霍集占,明瑞又立战功,加云骑尉世职,擢正白旗汉军都统。二十七年,明瑞任伊犁将军,进加骑都尉世职[86]。三十二年三月初一日,乾隆帝以云南战事久无成效,诏令杨应琚回京,以明瑞为云贵总督。时鄂宁为云南巡抚,明瑞未到之前,总督印务暂由鄂宁署理。
应当说,在清缅战争初期,清军对入侵缅军的认识非常模糊,甚至把最初入扰边境的“莽匪”和后来大举进攻木邦、新街的“木匪”视为两种不同的军队。乾隆三十二年(1767)五月二十四日,明瑞抵永昌[87],很快与鄂宁查明会奏莽、缅实为一种:“查缅甸附近部落,土人概呼以老缅,或呼莽子,盖缅以地称,莽子则指该国前酋之姓。至木匪,乃官兵以今酋种〔猛〕毒原系木梳部落,遂以名之,夷人不之知也……是缅、莽非二,实有确据。乃杨应琚于莽子退去之后,辄以莽已绝灭引为己功,复误以木匪、缅子另为一事,遂欲侈张功绩。”[88]乾隆帝为进剿缅甸,由京派出八旗满兵3000名,另檄调四川兵8000名,贵州兵1万名,其中除派往普洱1000名外,尚余9000名,加上云南本省兵5000名,共绿营兵22000名[89]。六月十七日,乾隆帝命两广总督李侍尧行文暹罗王廷,谕以大军进击缅甸,原不需暹罗发兵援助,“但恐倒穴倾巢以后,缅酋航海远扬,或即潜投暹罗境内,该国务宜悉心侦探,尽力追擒”。[90]二十九日,又命侍郎额尔景额前往云南,在参赞大臣上行走[91]。七月二十五日,以提督杨宁办理军务多舛革职,调贵州提督谭五格补之[92]。二十八日,又以永昌知府陈大吕纵容家人胥吏短价勒买军粮,革职拿问[93]。
九月,诸路兵皆至永昌,马牛粮草亦集,乃定议分两路进剿缅甸:一路由明瑞领兵万余人出宛顶,由木邦、锡箔、宋赛直取阿瓦;另一路由参赞大臣额尔景额率兵万人由老官屯进猛密,然后与明瑞会师;又令参赞大臣珠鲁讷俟得木邦后率兵数千人驻守,以为声援[94]。二十四日,明瑞大军自永昌出师。起程日,大雨滂沱,山陡路滑。数日渡潞江,又过龙陵、芒市、遮放。十月初十日至宛顶,此已至木邦土司境,因连年战火,残破尤甚。二十六日,进抵木邦栅城,缅兵已遁,仅存空栅,获遗粮数百石。傅恒令线瓮团召集民人,管辖旧地,并留珠鲁讷率兵5000名驻守。明瑞军既定木邦,又至臼小。臼小为入缅要路,山径狭窄,缅兵于隘口树栅固守。明瑞遣前哨攻之,杀敌数十,缅兵溃去。清军旋至锡箔江,江阔流急,船尽溺失,兵不能渡。傅恒令官兵伐竹编巨篓,置土石其中为桥址,选会水兵丁入水架桥,三日乃渡。南岸为锡箔土司驻地,土司已与居民先遁,清军遂占锡箔[95]。二十九日,师至蛮结,察看四山环绕,树林深密,凡有要隘处皆有缅兵竖栅防守。三十日,明瑞带兵居中,领队大臣扎拉丰阿、李全占住东边山梁,观音保、长青占住西边山梁,排列驻守。黄昏时,缅兵忽由树林内突出,冲犯观音保之队。观音保、长青带兵截杀,明瑞亦分兵前往接应。至晚,缅兵退回。十二月初二日,清军三路进攻,明瑞亲冒矢石督战,官兵奋勇攻击,连破缅军木栅,缅军撤退。是役明瑞目受枪伤,数日后方痊愈。又至天生桥渡口,系有名险隘,悬崖绝壁,架木为梁,缅兵闻清军至,尽撤其木。清军询问通事民人马必兴,得知往北30余里有小路可以绕过,遂令达兴阿带兵2000名仍在大路前进,佯作夺取渡口之势,大军则由小路绕进。至河水发源处,虽有新立木栅,却无缅兵看守。清军既得渡河,天生桥缅兵惊惶散去[96]。明瑞军虽连战获胜,但孤军深入,缅人坚壁清野,清军粮草渐断。十六日,师至邦海,十七日,又至象孔(又作相孔),距阿瓦仅70里,但道路险隘,马匹难行,粮草不济,兵丁多染疾病。明瑞因思不能前进,又闻猛笼地方土司存粮甚多,且地近猛密,冀可得猛密一路清军消息,遂于十九日旋师,由邦海前往猛笼。缅兵于后纠缠来追,自是无日不战,明瑞与哈国兴、观音保等轮番殿后。二十七日,师至猛笼,果然多粮,大军得以补充给养。此时正值除夕,两军连日接战,枪炮不绝。清军稍作修整,即由猛笼起行。师至蛮化,扎营山上,缅军于山坡列栅。明瑞于十三日晚下令,军中明晨仍旧吹笳,如往日拔营前进状,出其不意回师以击之,并令官兵俱出阵,遂获大胜,军声复振。师至大山,大山土司遣人来献土物米粮。二月初六日至猛域(又作猛育),扎营山上,缅军大集,将清军团团围困。时清军师行五月,转战千里,兵力已疲,粮马尽缺。明瑞计难与决战,乃于初十日夜下令突围。十一日,明瑞突围中受伤身殒,都统扎拉丰阿、护军统领观音保、总兵李全亦先后阵亡,所剩清军散乱逃回宛顶[97]。
至猛密一路清军,由额尔景额、谭五格率领,自虎踞关出,十一月十一日抵老官屯。时有缅军拒守江边,木栅异常坚固。清军连日攻打,均未成功。旋额尔景额病故,以额勒登额代之,伊柱授领队大臣。不久伊柱又患伤寒身故,总兵王玉廷亦因伤身亡。而缅军渐增至数千人。十二月初九日,额勒登额探知新街、猛密等处有缅兵窥伺,欲袭清军后路旱塔、户域等处,遂率兵后退40余里驻扎旱塔。初十日,缅军亦至旱塔,与清军隔河相对扎营。十二日,有缅兵骑象出栅,清军用炮轰击,缅兵退回,坚守不出。时明瑞军正由蛮结统兵深入,鄂宁檄令额勒登额由旱塔觅路速与明瑞会师;迨缅军进攻木邦,鄂宁又令额勒登额分兵数千赴援木邦,并觅路前往接应明瑞大军。但额勒登额均置若罔闻,唯在旱塔滞留迁延一月有余,始于三十三年(1768)正月十七日到虎踞关。及至遮坎,又闻猛卯一带有缅军屯聚,遂不敢前进,转将铁壁、虎踞两关及杉木笼官兵俱撤回蛮笼。又由陇川等处绕道行走,迂回千里,到处延挨,停宿20余日,始至宛顶。四月二十七日,愤怒之中的乾隆帝下令将额勒登额凌迟处死,谭五格亦令处斩[98]。
再珠鲁讷驻扎木邦,领兵四千有余,乾隆帝以木邦至阿瓦城一路军报往来最关紧要,令珠鲁讷派千余士兵,接续明瑞大军,或一百五六十里,或二百余里,选择稳妥处所,以二三百兵为一台站,递送军营信息[99]。三十三年(1768)正月初四日,珠鲁讷以天生桥、锡箔桥最为紧要,派索柱带兵900名前往驻扎防守。索柱等途中遭遇缅军,退守锡箔桥,寻战败退回木邦。普洱镇总兵胡大猷于失桥时,始带兵前往,及遇撤回之兵,辄率众退回。十二日,缅军兵临木邦城下。因缅人阻断粮道,清军粮草渐不能支。珠鲁讷无奈,派杨重英与守备王呈瑞前往缅营谈判,缅人扣留之。鄂宁闻木邦告急,先后14次檄调额勒登额前往增援。然额勒登额因在旱塔为缅军所困,已率兵撤驻蛮笼。鄂宁又调开化镇总兵乔冲杓带附近提标兵前往攻剿,并令游击袁梦麟领兵300余名、守备陈言志带兵400名往援,然遇缅兵即被冲散。十八日,缅军攻破木邦,珠鲁讷自刎,胡大猷战殁[100]。
对于前方战事,乾隆帝一直关注。三十三年(1768)正月,乾隆帝闻额勒登额奏称,大军围攻老官屯不克,已移兵旱塔,乃下令额勒登额弃老官屯、猛密一路,率兵另辟路线前往接应明瑞大军[101]。又令珠鲁讷于木邦现有兵丁内酌情挑选,迅速派往接应明瑞[102]。明瑞大军自蛮结悬军深入后,乾隆帝久不得报,乃命协办大学士阿里衮以参赞大臣赴滇协办军务[103]。及闻木邦被围,又令明瑞暂时撤兵:“明瑞深入剿贼,如大功指日可成,甚善;若一时不能剿办,与其徒伤精锐,不如暂时撤兵。令明瑞驰驿来京,熟筹该处情形,再图秋冬大举。”[104]又命阿里衮暂署云贵总督,急速前往云南,带领额勒登额之兵接应明瑞大军,并将额勒登额拿解查办[105]。又添派满洲兵6000名、索伦兵1000名、吉林兵1000名、福建水师兵3000名前往云南[106]。然而,明瑞此时已于缅境阵亡矣。二月二十八日,乾隆帝闻悉明瑞等战死,授大学士忠勇公傅恒为经略,阿里衮、阿桂为副将军,舒赫德为参赞大臣,令阿桂先行进京再赴滇省,舒赫德即行驰驿前往云南,傅恒俟进兵时再行前往,以鄂宁补授云贵总督,明德调补云南巡抚,明德未到之前,总督印务由阿里衮暂行管理,鄂宁仍办理巡抚印务[107]。
明瑞自乾隆三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抵永昌,至三十三年二月十一日阵亡,统兵近十个月。根据战后统计,明瑞率师征缅,共带兵30108名,其中满洲兵3212名,川黔滇省绿营兵及土练26896名;满洲兵领带骑驮马骡8080匹,出关以后全部倒毙;绿营兵及土练领带骑驮马骡13753匹,撤兵后仅交回101匹,倒毙13652匹。另外额勒登额由陇川小道赴木邦救援,采买马929匹,交回591匹,倒毙338匹;派赴龙陵、普洱、小猛养等处防堵滇黔官兵土练8606名,领带骑驮马骡1934匹,交回625匹,倒毙1309匹[108]。清军以三万之师两路进剿,无奈一路阻于老官屯,另一路孤军深入,后援不济,终至失败。明瑞出师未捷,战死异国,将星陨落,可胜痛哉!
关于明瑞统兵征缅甸事,英国人伯尼根据缅甸史料记述:1767年11月,一支由6万骑兵和60万步兵组成的中国军队在皇帝女婿明瑞率领下由木邦进入缅境;同时,一支10万人的中国军队前往八莫。明瑞军占领木邦后,留1万骑兵和10万步兵驻守,3万骑兵和30万步兵沿锡箔江前进,2万骑兵和20万步兵则于沿线构筑台站,传递信息,接济前军。缅王获悉华军入境,派出三路大军:一路由300战象、3000骑兵和3万步兵组成,于12月24日出发,迎击由木邦前来的中国军队;一路由200战象、2000骑兵和2万步兵组成,于26日出发直插中国军队背后,切断中国军队的后续给养;一路由200战象、2000骑兵和1万步兵组成,沿猛密路前进,迎击沿该路前来的中国军队。明瑞军队一路前进,击退前来阻击的缅军,一度攻至距阿瓦城两三日路程处。消息传来,缅廷震动,文武大臣建议缅王加固城池,准备迎击中国军队。缅王言称,如果中国军队到来,他将和四位王子以及兄弟们一起迎战并摧毁中国军队。就在此时,缅军切断了中国军队自木邦来援的台站路线,中国军队陷入恐慌。明瑞发现军队已经无法控制,自刎身亡。华军被缅军追击,被俘及死伤者不计其数。缅军大获全胜,于1768年3月17日返回阿瓦。至于攻击八莫的中国军队,虽然他们反复攻打,但缅军在首领布拉莽倘率领下,一次次击败中国军队进攻。中国军队死伤无数,粮草不济,又闻明瑞军队失利,遂撤围逃回中国。在其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因缅方释放8名被俘中国士兵,中缅两国暂时休战[109]。相对而言,缅方史料对于这一时期战事的记载在双方统帅、战争进程方面与中国史籍所记大体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