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清军入缅追剿永历朝廷
明清鼎革之际,东吁王朝已逾百年。1635年达龙迁都阿瓦后,阿瓦成为缅甸政治中心。1648年,达龙去世,其子彬德莱(又译平达格力,1648—1661年在位)继位。1661年,彬德莱王被其弟卑明(又译莽白,1661—1672年在位)溺毙。彬德莱王和卑明王在位期间,清朝与缅甸开始发生政治关系。
清朝与缅甸之政治关系始于清军追讨南明永历朝廷。顺治三年(1646)十一月十八日,明神宗之孙、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宣布即皇帝位,改明年为永历元年,是为南明永历王朝。十二月,清军在佟养甲、李成栋率领下进入广州,永历帝从肇庆逃往梧州,随又辗转桂林、全州、武冈、柳州、南宁、安龙等地。在清军节节进逼下,十三年(南明永历十年,1656)三月,永历帝移驻昆明,并封李定国为晋王、刘文秀为蜀王、白文选为巩国公,以黔国公沐天波执掌禁军。十四年十二月,清廷下令分兵三路进军西南:以平西王吴三桂为平西大将军,同固山额真侯墨尔根、侍卫李国翰等,由四川进兵;以固山额真赵布泰为征南将军,由广西进兵;以固山额真宗室罗托为宁南靖寇大将军,同固山额真济席哈等,由湖南进兵,先克贵州,再取云南[1]。十五年十一月,三路清军进入云南,南明军队节节败退。十二月十五日,永历帝率文武百官撤离昆明。十六年(南明永历十三年,1659)正月,清军占领昆明。二月十五日,李定国派总兵靳统武率兵4000名,护送永历君臣自永昌继续西撤。十八日,抵腾越。二十八日,至铜壁关,在此靳统武率兵返回李定国处。缅人得知永历帝到关,要求随行人员交出兵器方许入境,于是永历君臣进抵蛮莫[2]。二月,缅人派船四艘来接永历帝,从官自寻船只,随行者640余人,陆行者900余人,期会于缅都阿瓦。五月,永历君臣抵居阿瓦城郊,得以短时偏安。永历帝入缅后,其将李定国、白文选等四次率军入缅,希望迎还永历帝,但缅人终不肯送出朱由榔。十八年(1661)五月,缅王之弟卑明发动宫廷政变,自立为王。七月,卑明派人通知永历廷臣过江议事,称“此行无他故,我王恐尔等立心不臧,欲尔等去吃咒水盟誓,尔等亦便于贸易。不然断绝往来,并日用亦艰矣”[3]。十九日,沐天波等文武官员渡河前往盟誓,不料有缅兵3000人将沐天波等围困,尽皆杀之,是为“咒水之祸”[4]。经此劫难,永历朝廷留存者不过300余人矣。
永历朝廷入缅后,清廷就开始讨论是否入缅追剿。十六年(1659)六月初二日,顺治帝命平西王吴三桂会同固山额真卓罗商议进剿问题,“若缅地难行,或另有阻滞,该藩即相度地方,驻歇兵马,具本奏闻”。七月二十六日,经略洪承畴提出暂缓入缅追剿,理由有三:一是“云南寇乱多年,蹂躏至极,兵火残黎,朝不保夕。粮米腾贵,买备无出,军民饥毙载道,惨难见闻”;二是永历入缅之后,李定国等逃匿猛猛、孟艮等处,屡报情形不一,山川皆极险远,且缅境瘴疠盛行,九月霜降以后始行消落,次年二月瘴又复起,“计自出兵、驻兵、回兵仅四阅月,恐亦未能穷追远剿”;三是恐怕李定国及勾连土司残兵“一闻大兵西追,势必共思狂逞,避实突虚,以复窜内地”。因此,今年应暂停进发,迨明年八九月间,“云南军民渐定,兵饷、刍粮凑备,土司苗蛮渐服,残兵降卒已安,并调拨将兵次第齐集,然后责成防御,分行进剿”。[5]由此,清军并未立即入缅追剿永历朝廷。
清军虽未乘胜入缅追剿,但是年九月,洪承畴奉“皇帝特谕”致书缅甸军民宣慰使司(即东吁王朝国王)和云南蛮莫宣抚司,令交出永历帝、沐天波、李定国等人。致缅甸军民宣慰使司札付曰:
献贼(按:指张献忠)遗孽李定国,自知罪恶滔天,神人共愤,鼠窜云南,假借永历伪号,蛊惑愚民。不知定国既已破坏明朝全盛之天下,安肯复扶明朝疏远之宗支,不过挟制以自专实图乘衅而自立,横肆暴虐,荼毒生灵,汉土民人,肝脑涂地,实难堪命……有能擒缚解献,则奇功伟绩,立奏上闻,优加爵赏,传之子孙。倘或不审时势,有昧事机,匿留中国罪人,不惟自贻虎狼吞噬之患,我兵除恶务尽,势必寻踪追剿,直捣区薮,彼时玉石难分,后悔无及。至闻永历随沐天波避入缅境,想永历为故明宗枝,群逆破坏明室,义不共天,乃为其挟制簸弄,势非得已。今我皇上除李自成、张献忠、李定国,为明复不世之仇,永历若知感德,及时皈命,必荷皇恩,彷古三恪,受福无穷。若永历与天波执迷不悟,该宣慰司历事中朝,明达权变,审顺逆之机,早为送出,当照擒逆之功,不靳封赏。不然留匿一人,累及合属疆土,智者必不为也。
致蛮莫宣抚司的书信大致相同,唯没有追索永历帝及沐天波之言[6]。十月,洪承畴以目疾乞休,顺治帝准其解任回京,并令吴三桂总管云南事务[7]。
十七年(南明永历十四年,1660)四月,吴三桂奏请派军入缅追剿永历朝廷。吴三桂指出,由于永历在缅,导致云南有“三患、二难”:
永历在缅,李定国、白文选等分住三宣、六慰、孟艮一带,藉永历以鼓惑众心。倘不乘胜大举入缅,以净根株,万一此辈复整败众,窥我边防,兵撤到则彼退藏,兵撤则彼复扰,此其患在门户;土司反复无定,惟利是趋,如我兵不动,逆党假永历以号召内外诸蛮,万一如前日元江之事,一被煽惑,遍地蜂起,此其患在肘腋;投诚官兵虽已安插,然革面尚未革心,永历在缅,于中岂无系念?万一边关有警,若辈生心,此其患在腠理。今滇中兵马云集,粮草取之民间,勿论各省饷运愆期,即到滇召买,民室方如悬磬,市中米价日增,公私交困,措粮之难如此;召买粮草,民间必须搬运交纳,年年召买,岁岁输将,民力尽于官粮,耕作荒于南亩,人无生趣,势必逃亡,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培养之艰又如此。
要解决这些问题,“惟有及时进兵,早收全局,诚使外孽一净,则边境无伺隙之虑,土司无簧惑之端,降人无观望之志,地方稍得苏息,民力略可宽纾,一举而数利存焉。窃谓救时之方,计在于此”。[8]顺治帝闻奏,命议政王、大臣及户、兵二部速议。很快议政王大臣等议奏,应准吴三桂相应进剿。顺治帝遂派学士麻勒吉、侍郎石图前往云南,与吴三桂面商机宜[9]。八月,又遣爱星阿为定西将军,统兵与吴三桂相机进讨[10]。
又经过一年的准备,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八月,吴三桂、爱星阿率军由昆明分两路西征。十一月初八日,两路大军会师木邦。李定国被迫撤往景线,白文选退据锡箔,凭江为险。清军自木邦昼夜行军300余里至锡箔江边,准备造筏渡江,白文选又逃往茶山。吴三桂、爱星阿派总兵官马宁率部分军队追击白文选,自领主力大军直趋阿瓦。先派人传谕缅王卑明,令送出朱由榔等,“否则兵临城下,后悔无及”。[11]十二月初一日,清军兵临阿瓦城下,卑明召开御前会议,决定送出永历帝,一同送出者有太后马氏、皇后王氏、太子朱慈烜、公主及宫女14人,太监7人,华亭侯王惟恭之妻妾子女10人,文武官妻女100余人[12]。时马宁率军追及白文选于猛养,白文选率官员499名、兵丁3800余名、家口7000余名,全部归降[13]。十二月初十日,清军班师回国。
康熙元年(1662)三月十二日,朱由榔等被押回昆明。同日康熙帝以永历帝就擒,颁诏天下,诏书曰:
自古帝王,乂安海宇,衽席生民,必使逆孽无有稽诛,庶几治化遐宣,兵民休息,此历代之隆规也。我世祖章皇帝,宅中定鼎,混一四方,惟伪永历率逆贼奔窜遐荒,尚逋天讨。数年以来,大兵征剿,转运粮饷,地方困苦,生民弗宁。特命平西大将军平西王吴三桂同定西将军爱星阿等统领大兵出边进讨,直抵缅甸,于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初一日擒伪永历及其眷属,伪巩昌王白文选及伪官全军投降。此诚天地祖宗之鸿庥,薄海内外之大庆也。捷书奏闻,朕心嘉悦,已命所司虔行祭告典礼。念永历既获,大勋克集,士卒免征戍之苦,兆姓省挽输之劳,疆圉从此奠安,闾阎获宁干止,是用诏告天下,以慰群情。於戏!武烈维扬,式惬观成之意;纶音载焕,聿昭求莫之心。布告万方,咸使知悉[14]。
四月二十五日,朱由榔及其子朱慈烜被绞死于昆明。六月,李定国病死于景线[15]。九月,李定国子李嗣兴拜书归降。十二月十九日,李嗣兴率官兵家口1200余人入边到洱海投诚,清廷授予李嗣兴都统职衔[16]。至此永历王朝残余势力全部覆灭。
关于永历入缅及清军入缅追剿永历朝廷,缅甸史书亦有记载。在缅甸国家图书馆保存的贝叶书中,有一部1670年左右写成的《华人莅缅各地记》,篇幅虽然不长,却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一部缅文版缅中关系简史。据该书记载:在德叶军(按:“德叶”为中国之意,此当指清军)进攻下,永历率部逃至勐塞驻扎,并在缅甸境内的景永、勐色、盖马等地征税。缅王闻讯,于缅历1012年[17]派其弟王储、彬西王、敏耶底哈都等率15路大军,分别向蛮暮、景永进发。蛮暮一路缅军未遇华人,进至勐密后撤回。景永一路,主将未遇,先头部队遭遇发生战事,失利退回。永历帝原驻勐塞,因德叶军追击,不敢再留,遂向缅王表示,希望得到允许进驻蛮暮,每年将献上100缅斤黄金。景永一路西博德亚侯奈谬耶觉在进攻勐林时失利,撤退途中死去。永历也不敢再留,想移至八莫居住,向日出王(按:即缅王)称臣。移师之时大将安底温死,兑温等人率大军驻留当地,永历帝奔八莫来。八莫土司即向缅王奏报,缅王命将永历帝从八莫带来缅京,将其人马分散,交出武器。永历到达实皆,命其居于辛米亚信佛塔,有随从700余人、马600余匹。驻留的手下四员大将分两路进入缅境:兑温等人从勐密;安底等人从登尼经勐乃、良瑞进军。其手下不知其主已到阿瓦称臣,大军直奔阿瓦。阿瓦迎击前来迎接永历之师。缅王质问永历:汝已向我称臣,汝之奴仆为何来攻我的属下?永历回答:他们不知我已臣服于陛下,我写信给他们,他们就不会来攻了。缅王说:难道我怕这些恶奴们不成?遂命手下迎击,结果兵败而归,华军(按:此当指永历部将)将阿瓦团团围住。因为长期不能战胜中国军队,各地税收征集不得,四处饥馑成灾。缅历1023年,中国派四员大将率大军20余万前来,并称此来并非想打仗,只为永历而来,只要缅人交出永历,华军(按:此当指清军)将全部撤回。缅王因国内饥馑,遂依祖辈惯例,将永历找来交予中国将军。中国将军得到永历后,收兵返回,永历部将不愿返回自刎身亡者沿途皆是[18]。不难看出,《华人莅缅各地记》记述了永历帝入缅、永历部将入缅迎驾、清军入缅追剿永历朝廷及缅人送出永历君臣的主要史实,但与中国史籍记载差异较大,特别是未将永历部将与清军区分开来,造成记述混乱。
《琉璃宫史》对这段历史亦有记载:1649年,缅王听闻中国永历帝在缅甸境内征税,遂兴师前往问罪。1650年,缅军展开进攻,中国军队(按:此当指永历部将)被迫后撤,缅军收复失地后班师回京。不久,永历帝遭华军(按:此当指清军)进攻,难以抵抗,派使至八莫交涉,“说愿在金殿之主阶下称臣”。缅王接八莫土司禀报,下旨“如不带武器来投,可用舟船将永历帝等安全护送前来”。永历帝安排两位统帅安迪文、丁堆文殿后,自带大臣60余名、随从人员近700名,未带军器进入八莫。到达后,缅人用华丽的船舫护送永历帝等至实皆信妙辛地区居住。永历帝入缅后,其部下安迪文、恭新文数次率军入缅,缅王也多次派军阻击入境华军(按:此当指永历部将),但多遭失败,于是缅王被其弟卑明“废黜投入江中害死”。1661年,缅王命永历帝臣下孟塞侯(按:当指沐天波)等700余人前往图巴永佛塔“宣誓效忠”。到达后,缅人将孟塞侯与其他人分开,孟塞侯以为缅军要杀他,遂夺刀砍杀缅军,其他中国人也夺刀砍杀。于是缅军封闭四门,从佛寺围墙上用火枪射击,中国人多被杀死。12月10日,领兵万人的华军(按:此当指清军)统帅安迪文派20余人前来索要永历帝,大军在昂宾垒驻扎,来使说:“把永历帝交出来,不然就进攻。”卑明召集御前会议,文武大臣一致同意送出永历君臣。1662年1月11日,缅人将永历帝及其一子一孙送出。1月18日,安迪文领军撤回,“中国人由于饥饿,连武器也拿不动,都弃之不顾了。缅军得悉将武器尽数接收”。[19]总的来说,《琉璃宫史》相关记载与《华人莅缅各地记》大致相同,但多了将沐天波等人杀死的“咒水之祸”。
清军入缅追剿永历朝廷后,据乾隆《大清会典则例》记载,康熙元年(1662),礼部议准,缅甸贡道由云南[20]。但是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纂修的康熙《大清会典》和雍正十年(1732)纂修的雍正《大清会典》中,都未找到此记载。而且这一时期也未规定缅甸贡期、贡物、使团规模等,缅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未遣使清朝,“自是不通中国者六七十年”。[21]所以说这一时期清朝与缅甸并未形成正常的政治交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