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研究(2015年第4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杭州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青年创业引导促进机制研究[1]

——以杭州为例

◎郑晓丽

提要: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是一种人才创意经济,青年创业人才是其发展主力。结合近年来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青年创业的具体实践,重点围绕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青年创业服务引导政策支持体系的构建等进行分析探讨。面对全球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发展的态势,完善政策扶持,加强创意型、复合型青年文化创意人才队伍的培育壮大、引领提升显得更为迫切。着眼当下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青年创业的实际,仍需要在引导青年创业方向、优化创业环境、搭建创业平台、共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机制方面多下功夫。

关键词:青年创业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 促进机制 杭州

作者郑晓丽,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副教授(邮政编码 310008)。

对于杭州而言,文化创意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第三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至今,与其他产业相互渗透、融合和优化,产生了大量新的产业形态,带动了杭州地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文化创意产业在创造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市场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使产业结构日益优化。

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创意个人作为创意的源泉,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意产业推崇个人的创造性,离开了创意个人,任何创意企业都将迅速失去生命力。文化创意产业要实现其创意的价值,就必须具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文化创意人才。

随着杭州文化创意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文化创意人才的总量、结构、素质等远远不能够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许多新兴行业(如广告会展业、内容版权业等)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快速发展,拥有高端技术的文化创意人才十分匮乏,导致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在模仿中生存,没有创新和突破,失去了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复合型人才,许多文化创意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文化内涵脱节,无法同时进行企业战略定位和品牌文化建设,从而无法保证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全面发展。

杭州作为未来的全国文化创意中心,面对的机遇和挑战使其对青年文化创意人才的需求更为强烈。国家、省、市的相关政策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战略机遇和有利的政策空间。同时,随着政府部门的重视,区域间的文化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文化发展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关注,在影响国家和企业的竞争力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形势下,杭州市更应该进一步强化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寻求更好的发展战略,开发和培养更多的高端创新人才,解决人才结构性短缺的问题,提高原创能力以提升文化创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带动整个文化创意产业有序发展,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化水平。

一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青年创业的现状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政策。在国家层面上,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规定》等相关文件。在省、市层面上,出台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决定》《关于加快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西进的实施意见》《杭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相关政策。同时,201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杭州定位为全国文化创意中心;2012年,杭州市获得了“全国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称号。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较快。从产业总量上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呈稳步发展态势。2014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1607.27亿元,同比增长15.9%,高于全市GDP增速7.7个百分点,高于服务业增加值增速7.4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比重达17.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2]。从收入效益上说,2014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层实现增加值1264.28亿元,同比增长17.9%,占全部文化创意产业的78.7%;外围层实现增加值342.99亿元,同比增长9.1%,占全部文化创意产业的21.3%。2014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限额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42.07亿元,同比增长15.6%;实现利润总额587.32亿元,同比增长34.5%[3]。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文化创意产业也逐步成为杭州市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2014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限额以上企业从业人员达到33.68万人,同比增长4.2%。其中,核心层人员为29.27万人,同比增长4.7%,占全部限额以上企业从业人员的86.9%。分行业看,文化会展业、信息服务业、设计服务业增速居前三位,从业人员同比分别增长10.4%、8.8%和5%[4]。可以说,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杭州市的支柱性产业。

(一)文化创意产业青年创业的形势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伴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日益繁荣,通过创意和知识而非仅仅依靠劳动力或资本来创造财富,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这为青年创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时代的机遇上,杭州市为文化创意产业青年创业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财税优惠政策、投融资扶持政策、园区建设及土地政策、人才政策等,为青年创立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了较好的政策环境。在财税优惠政策方面,杭州市对新办的报业、出版、发行、广电等文化企业,免征1~3年企业所得税;对政府鼓励新办的体育、教育、卫生等企业或经营单位,减征或免征1年企业所得税[5]。在投融资扶持政策方面,目前杭州市为文化创意产业设立了1.52亿元的专项资金,为符合条件的青年创业提供资金支持[6]。在园区建设及土地政策上,给予那些被认定的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一定的资金支持,用于补贴基地内企业的房租、水电等开支。在人才政策方面,政府运用多种手段鼓励和支持青年进行文化创意培训。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为青年创立文化创意企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区域竞争力。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快,增强了其城市竞争力,而城市竞争力又反作用于文化创意产业,使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其内核来看,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新为出发点的,创新离不开宝贵的人才资源,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这就要求创业人员拥有一专多能、几专多能的综合能力。但就目前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条件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青年创业的数量在近年来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但青年创意人才的结构和质量还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例如,2008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就业人数达102980人,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1387人、本科学历人员20245人、大专学历人员27277人,而大专学历以下的人数多达5.4万余人[7]。依旧存在初级创意人才多、高级创意人才少,传统的经营管理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的现象,人才结构不够合理。

虽然在青年中有不少高质量、高水平的文化创意人才,但是从总体上看,还是不能满足青年创业的需求。这无疑给文化创意产业青年创业提出了能力上的要求,青年在创业中面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等问题。因此,在创业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提高青年自身的能力,将人才劣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形成城市的用人机制,实现创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青年文化创意人才和文化创意企业的特点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需要大量的创业创新人才,越来越多的青年开始尝试以创意为资本的创业。这些创业人才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富于想象,头脑灵活,乐于接受挑战,创业周期短。文化创意产业以创意为资本,青年有想法、有创意、有知识,容易打破传统思维,接受新事物,但其创业周期较短,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受到了限制。第二,创新意识强,有创意的激情和冲动,但创业后劲相对不足。青年在创业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创新,融入新鲜文化元素,创造新的时尚,体现企业特色,但由于资金和人力的影响,青年人才在竞争市场上面临较大的压力,从而影响了其创业积极性,致使其创业后劲不足。第三,创业选择范围广,但缺乏完善的创业环境。青年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主力军,具有先天的优势,广告、影视、动漫、服装等领域都是可以选择的范围。而这些都与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相关。在我国,青年人才创业的社会环境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完善。

青年文化创意人才所创立的企业也具有显著的特点。一是人力资本占重要地位。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在于创意,因此可以说,企业真正的优势在于拥有好的想法。对于一个文化创意企业来说,关键在于能够拥有高素质的创意人才,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灵感和创意,进行与生活相关联的创造,这正是文化创意企业得以生存并增强竞争力的因素之一。二是与科技紧密联系。对于文化创意企业来说,高科技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创意在一开始只是想法,通过科技的支持才将想法变成了真正的创意实物。因此,文化创意企业往往和高端的科学技术紧密相连。三是收益的不稳定性。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说,文化创意企业的无形资产占其总资本的比重较大,虽然没有像固定资产那样的明显损耗,但其本身比较虚拟化,往往是一种想法并不是实物,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现代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新产品的研发速度非常快,致使文化创意企业更新快、淘汰率较高,其发展面临较大的风险和不稳定性。

二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青年创业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因素分析

(一)文化创意产业青年创业存在的问题

1.资金渠道多,但创业融资较为困难

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主要有民间集资、风险投资、政府部门的创业投资等。在投资来源方面,杭州市为青年创业提供了较好的融资环境,推出了杭州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组建了国有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平台,基金的总规模达到5亿元,首期资金到位1亿元,对具有高增长潜力的重点文化创意企业或重点文化创意项目进行战略性融资[8]。但其投资规模还是较小,满足这些投融资要求的企业并不是很多,投融资一般要考虑企业的经营者和团队是否具有该领域的从业经验和背景,而且银行对于这些企业的贷款周期较短。对于创业的青年而言,大多是在校和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他们缺乏从业经验和背景,投融资较为困难。因此,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主要还是依靠政府财政支持,投资渠道过于单一。而政府创业资金基本上面向基础性建设项目、城市建设导向型科技项目等专题性项目,政府设立的文化创意产业专项扶持资金也主要用于支持一些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重点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涉及面不是很广,而且限制条件较多,其资金投入缺乏持续性,对产业资金投放也没有形成有效的评估机制。据统计,虽然目前杭州建立了很多较大的产业园区,但还有38.6%的文化创意企业规模较小,这导致其产业发展的基础薄弱。同时,文化创意企业与制造类企业不同,其无形资产的比重大且难以评估。这些都导致企业向银行贷款融资的难度加大,给青年创业带来了财政压力,削弱了其创业的热情。

2.扶持政策较多,但配套政策制度不够完善

近年来,杭州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杭州大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和扶持动画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但是从整体上而言,其后备保障与协调机制还不健全。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投入成本高、复制成本低的产业,而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还不够完善。倘若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创业人员的巨大投入将得不到回报,也无法形成自己的品牌,这将严重影响青年的创业热情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虽然政府为青年创业提供了较多政策支持,但是不少青年对政府提出的各项鼓励创业的政策感知不深,主要是因为各项政策没有得到正确、全面的落实。政策执行机制与落实体系没有随着政策的提出而建立起来,这使得政府各个部门往往根据自身部门的利益来解释与执行政策,同时有关部门对政策落实情况没有进行及时的监督与检查,造成有些创业者没有享受到相应的优惠政策。除此之外,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没有做好充足的宣传工作,一些创业者对部分优惠政策不了解或了解甚少,这也使得企业没有享受到优惠政策。例如,杭州市虽然建立了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信息平台——“创意天堂”,但这个平台信息量较大,更新速度慢,交互性较弱,导致青年对于政策出台的感知更为滞后。

3.重视创业教育,但培养理念落后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核心能力是创新能力,因此,对于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创新精神。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在杭州兴起和发展比较晚,杭州许多高校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并没有明确的判断和定位,而是趋同地培养人才,并不具有特色。从文化创意产业的角度分析,这一产业具有较强的融合性,产业的发展不可能只依赖某一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其需要的是人的综合技能。各大高校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没有独特的办学理念,而是参照了其他行业人才培养的传统办学理念,没有注重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多采取“圈养式”教学,缺乏实践精神和开拓创新意识,产、学、研缺乏有机的结合,进而导致培养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更不能满足创业的人才要求。

4.基础设施相对较好,但服务配套设施相对滞后

杭州的有形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好,创意园区、孵化器等专业的基础设施供应充足。据有关部门的初步统计,杭州目前已建与在建园区共18个,总建筑面积超过150万平方米,其中已建成的园区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9]。新创企业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开通通信服务,并且价格低廉,基础设施相对完备,新创企业能够较容易地获得基础设施服务。如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安排新设立的文化创意企业入驻农居SOHO工作室,经考核后,三年内给予每年不超过10万元的房租补贴,这给青年创业提供了房屋的支持。但同时这些创意园区还存在服务配套设施相对滞后的问题,就目前杭州市已经建成的LOFT 49、A8艺术公社、唐尚433等部分园区来看,其周边环境较差,交通条件非常不便利,而且对于水电、网络等配置的收费按照工业厂房的标准收取,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园区内文化创意从业人员的创业成本。

5.拥有文化创意产业的交流平台,但数量较少

文化创意产业的根本观念就是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寻找新的增长点。这种合作可以通过兼并收购、战略联盟等形式来实现[10]。目前,杭州成立了一些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如拱墅区文化创意产业联盟、杭州大学生创业联盟、杭州市大学生创业俱乐部等。这些联盟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互动机制,强化了产、学、研等机构的合作,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但是总的来说,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联盟还没有完全普及,部分创业青年对这些联盟并不了解,还没有加入这些联盟,不能与联盟共享资源,解决创业过程中的难题,做强自己的企业。

(二)文化创意产业青年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1.资金因素

筹集资金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难题,也是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良好的融资环境能够吸引创意人才的集聚,也能够支撑创意产品的商业化运作,资金状况是文化创意产业得以发展的先决条件。但如果缺乏资金,会使青年创业缺少支持,其创意产品就没有办法产出并普及,与同行相互竞争时会陷入资金周转不灵的困境,降低了企业竞争力,从而被市场中的其他企业淘汰。文化创意企业的资金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情况。如果青年创业时拥有资金的支持,在产品、技术的开发中将会更加便利,同时可以招聘更多的人才加入企业,更利于企业的发展。

2.基础环境因素

基础环境因素包括基础设施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内容、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设施、以现代服务业为链条的新型产业。好的基础设施环境首先要求为创意人才提供一个好的居住环境[11]。除此之外,基础设施还包括交通、通信、网络,甚至还包括为中小型创意企业提供昂贵的专业配套设备以供其租赁等。杭州市拥有独特的文化优势,文化基础设施完善,这为青年创立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了文化上的平台。在基础设施环境方面,杭州市建立了十大文化创意园区,但其设施建设的覆盖面还不够广,部分青年在创业的过程中受到了场地、交通等外部基础设施的限制,而有些文化创意企业在基础设施完善的情况下,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3.制度环境因素

文化创意产业不同于传统的制造业,它具有一些独特的产业特性,这就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特定的制度环境。制度环境主要包括两方面,即法律制度和区域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在法律制度方面,青年创业易受到知识产权的影响,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难构思但易复制,而且复制成本低,知识产权的破坏会削弱青年人才的创作积极性,从而影响其创业。在政策方面,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引导和规范,如制定可行的产业规划、出台鼓励扶持政策、开展多种创意活动等。在这一层面上,杭州市政府制定的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为青年创业提供了政策的保障和方向上的指导。但部分优惠政策的开放程度和普及程度不够,使青年创业的范围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例如,杭州泛城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面向全球的涉及游戏开发、影视创作、衍生品生产的集创意设计、开发生产、发行运营于一体的整合型文化创意产业型企业。其主要是运用青年自身的智慧、创造力、技能获取发展动力,以对知识产权进行开发创造的方式创业的。这家企业最大的风险就是知识产权问题,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所创立的企业正常发展。

4.社会支持因素

这里的社会支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政府支持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在政府支持方面,主要表现在政府制定吸引投资的优惠措施、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营造公平的法律环境、开展多种创意活动、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等方面。政府在青年创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创业教育和培训的理念影响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人才的发展途径;其政策的制定为青年创业提供了保障和支持;其吸引投资措施的实施为青年创业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其基础设施的提供,为青年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如果政府的这些支持较为弱化,将使青年创业遇到困难,受到发展上的限制。在社会各界的支持方面,主要表现为各类行业协会等相关中介服务组织提供交流平台、资金支持以及人才的培训和开发。青年创业需要机遇,因此需要将自身的创意产品进行展示和交流,以吸引其他企业的投资,扩大资金容量。行业协会提供平台,举办各种博览会和专业展会,一方面,能够促进创意产品信息的发布,有利于达到企业招商引资的目的;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创意人才进行技术和创意的交流,激发创意产品的创作。这些都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青年的创业是否成功和创立的企业能否可持续化发展。

杭州市政府为人才、劳动力的流动提供了较大的便利,为经营、融资、择业等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和支持,为创业者提供了一流的服务,营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了有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人士来杭投资创业。例如,杭州冠海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软硬件研究及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工程提供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企业创立发展的过程中,曾出现过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公司通过杭州大学生创业俱乐部搭建的平台,展示了其魅力,以寻求资金上的帮助,同时政府在其创立过程中进行了有形和无形的扶持。这从侧面上反映出青年创业受到了社会支持因素的影响。

5.人力资源因素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的支持。人运用文化资本的范围和广度决定了这个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人才的流动与开发和产业的规模发展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别是在其高度发展的时候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人才和一般人员与之配套;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人才具有流动性、自我选择性、滞后性,这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人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尤其是对于刚刚起步急需拓展业务的企业而言尤为重要。不少文化创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创办时间不长,因此在人才招聘上面临困境。不少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于去知名度高的大企业,很少有人会考虑去刚创立的中小企业工作。有些文化创意企业发展速度比较快,运营良好,需要大量人才,但其供给无法满足其需求。

例如,杭州来同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嵌入式多媒体教育娱乐产品及方案研发为主体的创新创业型高科技企业。现有团队成员30人,其中有5人为浙江大学毕业的博士,属于典型的“浙江大学博士全职创业团队”。目前,公司拥有10多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设计研发的多款产品与技术方案都已成功进入市场,部分产品已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地区。这个企业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团队合作和人才,企业内部有着多而优的高科技人才,促使企业创意想法较多,运营良好。

6.自身素质因素

青年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创业的主体,在激发创造力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但是其综合素质不高。社会经验、人脉资源、市场开拓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获得资源及资源整合能力都是青年创业所需要具备的素质。缺乏这些素质,易造成青年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很多难题,从而阻碍企业的发展。

三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青年创业引导促进机制的构建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与其他产业相比,文化创意企业的创业活动显得更为积极和活跃,创业活动正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但从全国来看,我国创业企业失败率高达70%[12],这主要是由于创业能力不足和创业环境制约两方面的原因。因此,创业环境是青年创业的关键因素之一。从青年创业政策驱动机制、教育服务机制、资金扶持机制、创业联盟服务平台建设四个方面来总结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青年创业的形势与创业环境,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一)政策驱动机制

在青年创业政策上,杭州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鼓励青年创业,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青年创业的动力,正确引导了青年创业。通过政策实施,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主题教育和各种形式的创业竞赛,能够增强青年的创业意识,提高青年的创业技能。

1.政府政策扶持

近年来,杭州市十分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用5~10年的时间建立“3+1”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其中的“1”指的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并且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杭州市政府鼓励文化创意型青年(以大学生为主)创立企业可向杭州市文创办申请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扶持。按项目投资额的20%以内给予资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投资额在200万元(含)以下的公益性项目按定额补助办法进行资助,扶持额度一般不超过40万元。对纳入“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重点企业(集团)培育库”的重点文化创意企业(集团)所申报的重点项目,经杭州市文创委研究同意,可按项目投资额的25%以内给予资助,最高不超过250万元[13]。这些资金的资助,为青年创立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了财政上的支持,解决了青年创业初期、中期、后期的资金难题,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2.营造创业环境,吸引青年创业

(1)开展青年创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在高等院校和创意培训机构开展的相关文化创意培训活动中,支持对成绩突出者给予一定奖励;鼓励文化创意企业选送优秀员工参加高等院校和创意培训机构组织的学习与培训,对完成培训课程或取得相关从业、毕业、结业证书的员工,由市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给予一定比例的培训费资助[14]。如2014年开展的首届“市优秀青年建筑师选拔”项目,就是“国内+国外”两段式专业培养模式,共选拔9位青年设计师赴国外优秀建筑师事务所实地交流学习,并与国内外建筑大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15]

(2)开展创业竞赛。共青团杭州市委、杭州市大学生创业俱乐部、杭州市文创办共同举办了一些创业竞赛,吸引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在杭创业。

(3)落实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创业“导师辅导机制”。由创业实训主管部门聘请创业培训老师、政府有关部门专家、企业家,采取授课指导、咨询指导等形式帮助创业人员提高创业实践能力,扶持青年自主创业。

(4)发挥大学生创业园区和杭州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作用。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大学生创业园区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了政策咨询、各类扶持资金申请、企业登记注册等服务,为青年创业提供了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

(二)教育服务机制

在教育服务机制上,杭州市拥有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著名高校和滨江、下沙、小和山、浙江大学紫金港等高教区,其人才教育基地较多,促进了人才的教育服务,形成了与特色产业相匹配的教育优势。同时,在高校的教育体系中,杭州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与创业相关的课程,部分投资机构设立了导师帮扶制度,部分创业服务机构开展了各类创业培训,这些都为青年创立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环境。在青年创立文化创意企业的过程中,创业教育服务机制起着基础和引导的作用,为青年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家精神,以及如何寻找机会、创造机会、利用资源、实现价值,提供了一个学习的空间。

杭州依托丰富的高校资源和企业资源,经常邀请一些商界精英到高教园区开展企业家论坛和对话活动,如“握手企业家”“企业家论坛”“优秀企业家进校园”等,这些都为青年创业提供了知识的平台,提高了青年的创业意愿和创业成功率。同时,杭州各类培训机构、俱乐部以及杭州市文创办经常邀请专家为青年创业提供辅导,建立帮扶机制,如企业家培训班等。除此之外,举办的一些配对会也为青年创业提供了服务,如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大学生创业投资配对会,为具有创意创业个案的大学生和大学生企业解决资金难题,这些都有利于青年在文化创意领域中创业。

但目前来说,面向青年创业者的创业培训刚刚兴起,政府相关部门应对创业培训市场进行积极引导和有效监管,促进创业培训市场良性发展,使创业培训真正发挥帮助青年人提高创业成功率的作用。

(三)资金扶持机制

能否帮助真正有潜质的创业者解决资金难题是衡量创业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建立资金扶持机制对于青年创业来说十分重要。目前,在杭州的金融环境中最缺乏的就是面向刚创立企业投资的创业基金。针对资金短缺的问题,杭州市出台了很多专项基金以帮扶青年创业,同时通过开发多种渠道来筹集民间资本对其进行投资。除此之外,政府相关部门通过直接出资和整合民间资本两种途径设立了创业基金,这些都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青年的创业发展。在设立资金扶持机制时,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纽带作用,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以较少的资本吸引较多的资本,开辟创业基金投融资的新渠道。

但在目前的环境下,争取政府的创业优惠政策、申请贷款等方式还不能满足青年创业的需要,更主要、更有效的融资方法主要来自风险投资。因此,一方面要保持和增加政府与银行的投资和贷款;另一方面要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吸收各种单位和社会各方面的投资。同时,要从政策上给予创业投资扶持。杭州市有一些关于降低税率、减少税种的优惠政策,并对风险投资有一定的政策规定,维持了投资市场的稳定。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实施,都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创业联盟服务平台建设

很多企业十分看好大学生在文化创意方面的作用,但没有一个很好的平台去发现大学生的创意作品,企业在众多分散的大学生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创意设计。应将大学生的创意作品以高校联盟的方式集合起来,这不仅能够增加整体的影响力,而且企业也可以各取所需,寻求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投资与合作。

杭州市的创业联盟较多,但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是杭州大学生创业联盟和杭州都市圈文创青年人才联盟。这些联盟为青年创业提供了服务和信息交流的平台。杭州大学生创业联盟是杭州市团市委联合杭州大学生创业俱乐部、《杭州日报》大学生创业俱乐部、浙江大学创业青年俱乐部以及9个市级大学生创业园形成的组织。这个联盟通过发掘、推荐、宣传优秀创业大学生典型,加强了大学生创业者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校、孵化基地的沟通与合作,是服务大学生创业者的人才发展中心。杭州都市圈文创青年人才联盟成立的目的是发现和挖掘、培养青年文化创意人才,为区域内青年文化创意人才交流、培养与合作搭建平台。联盟会员主要包括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四地青联组织,文化创意相关党委、政府职能部门,以及高等院校、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基地、文化创意企业和个人等。

通过联盟平台的建立,将单一的活动服务方式转变为围绕创业理念、创业教育、创业实践等整个创业全过程的服务方式,使青年创业拥有进行创业资源整合、组织开展创业活动、进行与创业相关的课题研究的平台,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满足青年创业者的创业需求。

四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青年创业引导促进机制的实施建议

(一)创新发展思路,引导青年创业的方向

1.加大宣传创业优惠政策,扩大政策的影响力

杭州市为了鼓励和引导文化创意产业青年创业,制定了一系列创业优惠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投入政策、投融资扶持政策、园区建设及土地建设政策、人才建设政策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优化了文化创意产业青年创业的路径,为青年创业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但是,由于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相当一部分青年对这些政策没有很好的认知,因此要加大力度宣传创业优惠政策,扩大政策的影响力,使青年创业能够得到政策上的引导。在宣传创业优惠政策方面,可以通过政府网、杭州市文创办网站、创意网、西子青年网等网络平台进行政策的宣传,同时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在这些基础上,政府应该组织诸如圆桌会议、论坛之类的活动,让专家为公众做政策方面的直观分析,使广大创业者能够相信政府,并遵循政府的有关政策,以明确自身的创业方向和加强创业的软硬件环境建设。

2.不断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吸引青年创业

政府不仅是政策的制定者,而且是政策的实施者、实施主体的监督者和服务对象诉求的满足者。因此,杭州市政府应围绕这几项职能逐步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在梳理和整合相关创业政策的同时,弥补政策的执行机制、落实体系及检查制度的缺失,建立落实政策的标准流程,明确各部门的权利和责任,具体主要是落实现有的财政税收和投融资产业扶持政策。在财政税收政策方面,在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根据财力逐年增加此项资金,并加大对原创精品、龙头企业、示范园区、人才引进等项目的支持力度。针对这些政策,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这些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和检查,争取在每一项政策制定出台后都能够有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措施来支撑它,以保障和促进政策的顺利实施。同时,在政府资源允许的情况下,联合市内相关部门,在现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政策突破,增加更多的特殊优惠政策,如文化创意产业债券基金政策、项目优惠政策等。

3.拓展创业融资渠道,实现创业资金的多元化

青年在创业的初期和中期,资金非常重要。虽然杭州市政府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并设立了一些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专项基金,但其资金还是无法满足整个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需求。国外的一些国家对于创业资金的支持一般采取建立各种发展基金的形式,如英国通过发行彩票等形式筹集大量资金,韩国设立了文艺产业振兴基金、信息化促进基金、电影振兴基金等基金会[16]。结合实际,杭州市可以通过政府拨款和民间筹款的形式来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为符合条件的文化创意企业、项目或个人提供资金援助,同时政府可以与银行商议,开发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创意贷款的融资途径。除了这些方面,杭州市政府还可以建立一个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平台,让更多的投资机构进行投资,使文化创意产业与金融等投资机构联系更为密切,为青年创业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

(二)优化创业环境,确保青年创业顺利进行

1.营造创业氛围,弘扬创业文化

创业氛围对文化创意产业青年的创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创业氛围好,青年受其影响,将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创业中,在整合资源方面更加有效。因此,要营造创业氛围。而创业氛围的营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更新思想观念。要鼓励青年不断解放思想,改变一切妨碍自身发展的思想观念,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二是优化舆论环境,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弘扬创业文化,宣传青年创业典型,以此来激发其他青年创业的热情。杭州市政府可以通过树立创业典型、开展各类创业竞赛、进行创业理论培训、拓展实践训练等方式来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在树立创业典型方面,可以挑选一些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中创业成功且具有新意的青年,宣传其事迹,并给予这些先进典型人员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在开展各类创业竞赛方面,针对大学生、社会上的人士分别开展比赛,并将好的创业计划放到各个网站的平台上,在进行宣传的同时还可以吸引投资机构前来投资。在进行创业理论培训方面,杭州市政府可以邀请一些高校教师、企业家、专家进行授课,面对面地向青年传播其理论和实践经验。在拓展实践训练方面,将青年创业者组成各个团队,在与团队成员的交流与合作中,激发创业者的创业热情。

2.建立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保护创意产品的产权

建立一个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需要政府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促进创意产品和生产要素在市场中的自由流动,维持市场的开放、竞争和有序。同时,要制止妨碍市场公平的行为,保护知识产权,保证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规范、有序发展。青年人才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创业产出就是智力成果,也就是创意,而这种创意一定要具备了法律认可的知识产权形态后,才能实现其经济价值。因此,要加大对创意的保护力度,即要加大对创意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通过法律法规来明确产权,保护企业的利益。杭州市政府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来完善其知识产权政策。美国有着全球最为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而且这些法律法规能够随着技术条件的变化随时更新。杭州还可以借鉴北京的做法,建立全国知识产权维权平台,并在平台上开设“创意保险箱”服务,借助网络平台,为创意产品申请电子证书,保护其权益,确保青年创业的积极性不被削弱。除此之外,政府作为市场监督的主体,要发挥自身作用。政府应以合法为原则,制定法规来组织、引导青年在创业中做到规范、有序,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对文化创意产业相关行业的机构及其活动进行监督,规范市场行为,完善青年的创业环境。

(三)搭建创业平台,加强青年创业者的交流

1.设立创业中介服务机构,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

创业中介服务机构根据设立途径可分为两种:由政府设立的公益性中介服务机构、非营利性中介服务机构和民间自发设立的营利性中介服务机构。对于公益性中介服务机构,政府各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这些机构整合创业所需的社会资源,充分发挥纽带作用,更好地服务于青年创业者;对于营利性中介服务机构,政府要鼓励并进行引导,推动和促进其对青年创业的作用。这两类机构能够向青年创业者提供新技术信息、管理信息和关于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行业资讯,从而降低青年创业的信息成本。为了更好地完善创业中介服务机构,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创业中介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要加强行业引导和监管,以推动创业中介服务市场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更好地为青年创业服务。

2.完善行业组织,发挥桥梁作用

在青年创业的过程中,需要行业组织这类社会组织来沟通和联系其与政府的信息交流。因此,政府要积极发展和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组织,鼓励、扶持社会组织承担一定的职能,如信息咨询、广告服务、市场检举、经营资格审定、产品评估检验等,充分发挥它们在维护行业权益、制定制度标准、规范市场秩序以及提供资格认证等方面的作用,在行业发展中发挥桥梁作用,实现文化创意产业治理模式的创新。同时,作为行业组织,可以在政府允许的情况下,举办诸如研讨会、论坛、展览会、博览会等活动,加强青年与企业、与同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例如,动漫节是具有杭州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其以展览会的形式,将各种创意产品展现在人们面前,更加直观,也更加利于交流。因此,杭州市政府可以继续打造这类创意品牌,同时与行业组织合作,推出更多的创意活动,为青年创业提供更大、更广的创业平台。

(四)共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机制,实现青年创业的全面发展

1.明确产学研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重视人才的培养

产学研人才培养就是高校利用企业和用人单位的实验实习条件以及项目、资金、人力等资源联合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实践认识水平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培养模式可以利用学校、企业、用人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资源及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不同优势,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优化学生的素质结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从其概念来说,这种培养模式很适合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目前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状况主要是,动漫人才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脱节,创意类人才严重缺乏,造成人才结构整体失衡,导致动漫产业发展虽快,但创新能力无法跟上产业的发展速度。因此,要注重产学研人才培养,通过企业、用人单位、学校三者的共同培养,提高青年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其日后的创业。

2.加强产学研政策协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

由于产学研协同创新涉及多个部门,单靠一个部门是难以实现创新的,需要依靠多个部门的合作。目前看来,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策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环境不完善、政策导向有偏差,这都易造成产学研各方的利益纠纷,不利于人才和技术的发展。因此,要加强产学研的政策协同,在现有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加快推动产学研立法,营造与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相关的税制、政策等外部环境,完善科技创新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同时,要构建协同创新的评价体系,将注重理论成果转变为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果,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注重实践性,提高青年人才的实践能力。在科技创新方面,要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为产学研合作创造充分的交流渠道和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评估机构,形成以专业服务中介机构为主体的服务社会化的知识传播和技术扩散体系[17]

参考文献

张京成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张京成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3)》,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张京成主编《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曾青春:《杭州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与培育策略探究》,《经济论坛》2013年第9期。

(责任编辑 方晨光)


[1]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常规性立项课题(D14WH07)。

[2] 《2014年我市文化创意产业保持平稳发展》,《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简报》2015年第2期。

[3] 《2014年我市文化创意产业保持平稳发展》,《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简报》2015年第2期。

[4] 《2014年我市文化创意产业保持平稳发展》,《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简报》2015年第2期。

[5] 杭州市委办公厅、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杭州大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

[6]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统筹财税政策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2008。

[7] 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二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浙江经济普查年鉴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8] 《杭州四大新举措全面改善文创企业投融资环境》,http://www.hzsdb.gov.cn/10/14896.htm。

[9] 周膺主编《杭州蓝皮书:2008年杭州发展报告》(文化卷),杭州出版社,2008,第56页。

[10] 姜玲:《中国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研究》,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1] 陈建军、葛宝琴:《城市化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浙江学刊》2008年第6期。

[12] 张武保、任荣伟:《基于资源观的中国新创企业早期成长影响因子与战略绩效分析》,《战略决策研究》2013年第1期。

[13] 《杭州市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2013。

[14]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统筹财税政策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2008。

[15] 《杭州市首届优秀青年建筑师选拔培养活动圆满成功》,《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简报》2015年第3期。

[16]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7] 《关于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议》:http://www.mj.org.cn/mjzt/2012nzt/2012lh/2012lhjyxc/2012lhzlmkjyw/201203/t20120313_1372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