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城市国际化的内涵、类型与功能
一 城市国际化的概念
迄今为止,《辞海》、《现代汉语词典》、《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等权威辞典都没有收录“国际化”词条。美国学者沃尔夫(Wolff)和弗里德曼(J.Friedmann)分别于1982年和1986年对世界城市作了新的理论概括。弗里德曼提出的世界城市七项标准引起了很大反响。这七项标准是:①主要的金融中心;②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③国际性机构的集中地;④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⑤主要的制造业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⑥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尤指港口与国际航空港);⑦城市人口达到一定标准。在国内,与“国际化城市”提法相近的有“国际大都市”、“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城市”、“国际大都会”、“国际性城市”、“全球城市”等。
所谓城市国际化,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其含义。
首先,城市国际化是一个综合的系统概念。城市国际化是指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联系与融合,成为一体化国际发展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国际化并不只是表现为一国的城市发展外向型经济,建立广泛的国际经济联系,参与国际经济循环方面,更是一个综合的系统概念,它的内涵包括城市社会功能、文化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等的国际化。大部分学者认为,城市国际化是经济国际化的产物,就现代社会而言,经济国际化是城市国际化的核心内容。
其次,城市国际化是一个发展过程。城市国际化就是城市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城市生活日益融入国际经济、政治、文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丰富和完善的历史进程,是城市在功能整体上或某个方面与世界联系不断密切的过程,是城市经济发展从地区分工走向国际分工、加入国际经济循环的过程。实现城市的国际化,必须使城市的辐射力、吸引力影响波及的范围更宽更广,达到国际水平。
再次,国际性城市是城市国际化的高级形式。城市国际化应当成为城市的基本功能和发展目标,但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可以成为国际性城市。城市具有对外交往的功能并不等于国际城市。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我国的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个城市的经济活动不仅立足于国内市场,而且也面向国际市场;世界也以我国为市场。从这个意义上看,我国每个城市或多或少都具有国际经济意义,或大或小都具有国际交往的职能,但不能认为这就是国际城市(严仲雄,1994)。作为国际性城市,除了具有城市的一般功能外,还需要具备一些特殊功能和发展条件(自律夫,1994)。在城市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当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活动的发展不仅融入国际发展体系,更在其中承担重要角色,成为国际性的经济、社会、文化中心时,这样的城市才称为国际性城市。城市现代化是其国际化的基础,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的聚集和辐射能力越强,越有可能成为国际化中心城市。
最后,国际性城市的吸引和辐射程度,决定城市本身的国际地位。如果将世界城市体系看作一座金字塔,极少数具有全球协调和控制功能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占据金字塔的顶端。这些居于金字塔顶端最高等级的城市就是世界城市,具有辐射世界、服务全球的共性特征。一般公认的世界城市只有纽约、伦敦、东京三个。次一级的通常称为国际化大都市,指的是那些跨国界区域性多功能的中心城市,或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某方面具有重要国际功能的城市。国际化新兴城市,是城市国际化进程中后起的,但极具发展潜力和后发优势的新兴城市。国际化新兴城市、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城市等都是城市国际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标志和一定阶段的产物(见图1-1[1])。
图1-1 城市国际化进程演变
二 城市国际化的发展类型
从城市的功能来区分,“国际化大都市”一般具有综合性、全方位的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而“国际化专业城市”只在某个方面、一定区域具有很强的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
综合型国际化大都市,因其城市综合要素与功能具有高度的国际关联效应,往往被称为国际中心城市或世界城市,它们在政治、经济、金融、商贸、交通、旅游、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等许多方面都具有强大的国际辐射力、影响力和控制力,它们不仅是国际政治资源配置中心、国际经济资源配置中心、国际商贸中心、国际交通中心,同时也是世界知识创新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文化创新与交流中心、信息制造与传播中心。目前世界公认的具有全球意义的国际化大都市如纽约、东京、伦敦、巴黎等,被认为是处于全球城市体系金字塔顶端的世界城市。它们从18世纪以来,就是世界最主要的交通中心,拥有世界最大的海港、国际航空港以及铁路枢纽;是发达的制造业中心,有飞机、汽车、电子、机械、化学、医药、钢铁、金属加工、出版印刷、食品、服装、化妆品等先进的工业部门;是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华尔街、伦敦城集中了世界最大的银行、交易所以及大企业的管理核心机构,纽约、东京、伦敦的股市行情是国际经济变化的晴雨表;这些城市具有高度发达的第三产业和完善的服务功能,拥有百老汇等娱乐中心和著名的高等学府、图书馆、博览馆及著名的建筑物,更使其蜚声世界,并强烈地影响国际经济的发展变化。世界城市,是处于城市国际化进程最高层次,位于全球城市体系的金字塔顶端,能够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发挥全球性影响的国际化大都市。其特质是城市功能辐射世界,城市服务面向全球。
专业型国际化城市,一般只在政治、经济、金融、贸易、交通、旅游、科技、文化、宗教等某一方面能产生高度的国际关联效应。例如,鹿特丹有世界一流的深水良港,巴拿马有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新加坡地处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马六甲海峡之旁,它们在航运上具有高度的国际关联效应,因此,它们都是世界公认的港口型国际化城市;日内瓦和布鲁塞尔有众多国际政府组织和国际非政府组织,是举办国际会议最多的城市,对国际政治有巨大的国际关联效应,因此,它们是世界公认的政治型国际化城市;法兰克福和中国香港有众多国际金融机构和巨大的国际金融业务量,能对世界金融产生较大的国际关联效应,因此,它们是世界公认的金融型国际化城市;等等。这些城市以它特有的功能影响着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三 城市国际化的基本特征
无论是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城市还是国际化新城,它们都具有国际化城市的基本内涵,只不过国际化水平以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范围有所不同。
(一)金融国际化
国际性城市是国际金融资本流动的节点,对世界金融市场形成重要的影响和控制。金融业在其对外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全球性世界城市纽约、伦敦和东京的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均已超过85%,金融保险业均超过15%,全球的资金在这里聚集。
(二)贸易国际化
对外贸易和资本国际往来在国际化城市GDP中占较大比重,并呈现出新的趋势特征,如中介贸易在贸易总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边复式贸易日益扩大,比重增加;无形贸易(如信息、专利、技术、商标)不断开拓,比重日趋提高;具有国际影响的商交会、博览会、招商会、洽谈会定期召开等。
(三)生产国际化
发达国家的国际化城市,都曾经是世界发达的制造中心。在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的过程中,它们已由传统制造中心转向世界品牌和创意的“生产中心”。尽管传统制造业比重有所下降,它们却成为全球时尚商品和创意商品的重要生产地和集散地。这里的“生产”是指商品品牌的塑造及商品的设计,比如纽约拥有Ellen Tracy、Bill Blass、Leslie Fay等一些世界著名的服装品牌,这些品牌的加工制作地点也许不在纽约,但是它的款式设计等重要环节却是在纽约完成的,而设计等这些关键环节正是后工业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在产业转型之时抓住这些引领时代进步的新型产业,是纽约、伦敦和东京一直保持着全球性世界城市地位的关键所在。
(四)服务国际化
在全球分工中,国际性城市特别是世界城市,往往是国际金融机构、跨国公司总部和国际性组织聚集地;数以万计的跨国公司总部或庞大企业集团以及各分支机构云集于此,围绕这些企业及其活动,必然需要一整套服务和监管机构,如海关、商检、专利、税务、外汇、仓储、保险等,以及法律、公证、会计、审计、咨询、信息和行业协调等中介组织。因此,国际性城市的产业结构一般以金融、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第三产业的高度化使国际性城市的现代服务业非常发达,交通、运输、通信、网络咨询等设施齐全,各种服务行业都能提供高效、准确、便捷、舒适的服务。同时,国际性城市形成了与国际交往相匹配的行政构架及管理体制,为物资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畅顺提供了保障。
(五)信息国际化
在以经济为核心的综合信息资源独立成网并与国际计算机网络并网运作的前提下,国际性城市大都实现了地域网和空间网相融合,有线网与无线网相互补,信息资源的存储、转换、加工、反馈的现代化和便捷化,从而使信息资源商品化,并作为生产要素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
(六)科技国际化
国际性城市拥有先进的现代化科研机构、实验设施、试验场所以及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的机制和途径;具有使科学技术有专利而无国界、知识产权得到法律保障和社会尊重的环境和氛围;集中了大批科技人才精英,保证科学技术的国际分工和合作开发,从而代表世界生产力发展方向和先进水平。
(七)文化国际化
国际性城市除了具有鲜明的本国、本民族特征外,还有适应多种需要的外国文化。由于国际性经济文化活动频繁,国际化城市往往是国际移民的集散地,具有人口的多样性和文化多元性特征。人口多样性是指出生地为外地、外国的人口占城市人口的比重较大。文化多元性是指工作语言的多语种化,对非本土文化的一视同仁以及不同背景的居民对市政的参与度。不同语言、文化、民族的集聚和融合,有利于形成一个宽松的文化氛围。文化的多样性往往是吸引和留住全球科研精英、国际高端人才的主要因素。
四 国际化城市的功能特征
国际化城市往往具有巨大的国际高端资源交易量和流量。国际高端资源是指国际高端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国际化城市不仅看总量,更重要的是看流量,流量就是控制力,交易量就是影响力。国际化都市往往是国内市场集聚与世界大市场高度关联,是世界市场链条体系的中心环节。它们接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来安排生产、经营,从而成为连接国内外经济的桥梁和枢纽。同时,这些都市的经济体制和运作机制与国际经济接轨或具有兼容性,从而将国内和国际经济以这些都市为纽带有机地结合起来。国际性都市的经济高度发达,因而也成为国际投资和金融中心。著名的城市学家科恩认为,衡量国际性城市的关键是“跨国银行指数”和“跨国公司指数”,资本、生产和商品的国际化流动是最根本的因素。所以,一般来说,国际性都市都有国际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总部或分支机构大量云集。
国际化城市以跨国公司为纽带,通过控制决策和资本运营等关键环节,来协调和控制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和市场。跨国公司的兴起和交通通信技术的变革,出现了由跨国公司主导的以公司内部贸易和产品内贸易形式展开的新的国际劳动分工。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找适宜的生产区位,而将决策、资本运营等环节集中在母国少数城市,并以其为基点来协调和控制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和市场,从而导致世界城市的出现。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使得地理摩擦为零,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社会由“地方空间”转变为“流动空间”。这样,地理区位及距离的重要性逐渐消失,如何在网络中占据有利的节点位置,提升联系的强度和广度,进而获取对网络的控制权,就成为世界城市取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