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管理的顾客关系质量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知识管理的内涵

一 知识管理的定义

知识管理是一个新生事物,也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立场、理解和需要出发,对知识管理强调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概念内涵也自然有所差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有以下几种。

彼得·F.德鲁克(Peter F. Drunker)认为:“知识管理能够提供知识,去有效地发现现有的知识怎样能最好地应用于产生效果,这是我们所指的知识管理。”

维娜·艾利(Verna Alee)认为,知识管理能够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发展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的技术和企业内部结构,并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促进他们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1]

巴斯(Bassi)认为,知识管理是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2]

法拉普罗(Frappulo)认为:“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他还认为知识应有外部化、内部化、中介化和认知化四种功能。外部化是指从外部获取知识,并按照一定的分类将它们组织起来,其目的是让想拥有知识的人通过内部化和中介化而获取知识;内部化和中介化所关注的分别主要是可表达知识和隐含知识的转移;认知化则是将通过上述三种功能获得的知识加以应用,是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3]

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APQC)认为,知识管理应该是组织一种有意识采取的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重要的知识传递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进而将之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4]

大卫·J.斯克姆(David J. Skyrme)博士认为:“知识管理是对重要知识及其创造、收集、组织、传播、利用与宣传等相关过程的系统管理。它要求将个人知识转变为某个组织可以广泛共享和适当利用的团体知识。”

Lotus Notes公司认为,知识管理是当公司面对非连续性变化日益突出的环境时,针对其生存和发展能力等重要方面所采取的一种应对措施,它贯穿于组织的发展进程之中,旨在寻求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的发明创新能力的有机结合。[5]知识管理是对一个公司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而不论这些知识和技能存在于数据库中、印在纸上还是存在于人们的脑海里,然后将这些知识与技能传递到能够帮助公司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过程。

约吉斯·马尔霍特拉(Yogesh Malhotra)博士认为:“知识管理是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本质上,它包含了组织的发展进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创造能力这两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6]

国内著名学者乌家培教授认为,“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信息管理经历了文献管理、计算机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竞争性情报管理,演进到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它同信息管理以往各阶段不一样,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接起来,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通过信息与知识的共享,运用群体的智慧进行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7]

白杨指出:“我认为对企业知识管理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广义的理解,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管理活动。它强调企业领导及员工对企业中各类知识的认识与学习,并将之作为企业各个环节运行的基础,在人们的思想中形成一种创新意识,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发展的要求,是知识经济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化。二是狭义的理解,认为知识管理是企业现代管理中的一个内容,即设定知识总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各方面的知识及员工的培训进行管理,以使得各类知识得到有效的利用,并转化为更大的生产力。”[8]

王伟光认为:“知识管理是对信息、技术即知识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的统一,它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接起来而形成知识网络,实现知识共享,并使传统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以适应‘知识工作者’的出现和发展,进而通过‘任务集中的团队’来实现组织内外多重利益关系的协同——双赢(Win-Win)战略。”

朱晓峰指出:“知识管理是指企业在面对环境的日益加剧的不连续性、高度不确定性和未来的不可预测性背景下,以‘人’为中心,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以创新为目的的系统化、组织化地识别、获取、开发、使用、存储和交流企业所需知识并将其转化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思想和活动。”

巢乃鹏引用Marianne Broadbent的观点,认为“‘知识管理’是挖掘并组织个人及相关知识以提高整体效益的一种目标管理流程。也就是说,通过信息管理及组织学习来提高整个组织的知识水准,其目的是获取商业利益”。陈小让提出:“知识管理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途径,通过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和利用,充分发挥其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9]褚峻认为:“在企业微观层面,知识管理就是对企业内部的知识进行组织和管理。它包括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和对隐性知识的开发和管理。”郭强认为,知识管理的实质是对企业中人的经验、知识、能力等因素的管理,以实现知识共享。

关于知识管理,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的、清晰的定义。但是有一点却成为大家的共识,那就是知识管理不是任何意义上的对人的管理,也不是真正的对知识的管理。知识管理更倾向于知识共享、信息系统、组织学习、智力资本管理、绩效管理和加强。

二 知识管理的特征

1.知识管理在价值取向上高度重视知识与人才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主要的资产,而拥有知识的是人,人才是极其重要的,这种重要性就体现在人才所拥有的知识上。人才能够致力于在更广泛的背景下解释知识,将知识与其他类型的信息结合起来,或者将知识的各种领域结合起来。因此,知识管理要对知识和人才高度重视。

2.知识管理在管理内容上以无形资产管理为主要内容

波兰学者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于1958年根据知识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地转移,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因此,知识管理实际上包含对两类知识的管理,也就是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并且以隐性知识管理为重点,同时特别强调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与共享。

3.知识管理在组织机制上注重集体知识共享与创新

未来知识经济下,企业的成功取决于组织的整体创新能力,这就要求组织的领导层把组织工作人员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视为成功的关键,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带来的知识效益取决于组织工作人员吸收、分享和利用知识的能力。在重视知识共享的同时,还应该突出创新管理,这种创新对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4.知识管理在管理方式上注重知识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的新发展

知识管理代表了理解和探索知识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的新发展,这种理解和探索的方式更加有机、全面。当企业面对日新月异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知识管理是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及组织的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个人和组织要适应现代经济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知识管理是真正的向导。

5.知识管理在生产方式上注重个性化、多样化的生产

以增加物质财富为目的的工业社会的大批量生产方式逐渐被淘汰,灵活多变、适应性强、个性化的柔性生产方式应运而生。[10]企业的赢利不仅在于量的生产,同时还取决于个性化、多样化的生产,并且能够有效地将二者进行结合。

6.知识管理在首要目标上注重支持决策

知识管理的最首要目标并不是降低成本,它应以与实践结合,更好、更快地支持决策为宗旨。[11]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它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的创新能力。知识管理对包括信息在内的所有智力资本进行综合决策,并实施全面管理,对企业高层管理者起到支持决策的作用,更好地为管理者出谋划策,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7.知识管理在整体发展目标上注重社会的整体发展

传统企业管理往往把追求企业经济目标放在压倒一切的位置上,但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利润的同时,还应追求整个社会的发展目标,形成“顾客满意、员工满意、投资者满意、社会满意”的企业管理目标体系。“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对资源利用、生态平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承担责任,如果不能对消费者的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承担责任,如果不能对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承担责任,如果不能为投资者带来应有的收益,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中就会被淘汰出局。”因此,追求企业与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是知识管理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8.知识管理在管理理念上注重不断改进和永无穷尽

知识管理意味着改进知识的利用过程。但知识只是在一定的过程中产生、利用和分享的,而这些过程又随着行业的不同而不同。因此,知识管理不仅针对知识体系本身,而且要面向应用领域,将知识“市场化”或“实用化”,[12]使知识的潜在使用者能够了解其应用价值或生产力,并将知识用于价值创造中。另外,知识管理的任务又是无穷无尽的,企业所需知识的类型一直在发生变化,新的技术、管理方式、规则问题和与消费有关的事层出不穷,公司不断改变其策略、组织结构及产品和服务的重点,新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对知识有新的需求。

三 知识管理的内容

应该说,知识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对知识管理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些观点和看法表面上不一致,但其内涵都是差不多的。下面列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供学习参考使用。

美国波士顿大学商学院著名信息管理教授托马斯·H.达文波特认为,知识管理真正的显著方面分为两个重要类别: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应用。[13]

Yogesh Malhotra博士认为,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与人的发展创造能力。

邱均平教授指出,广义知识管理的研究内容包括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前者可细分为知识的特性和运动规律研究、知识组织管理研究、知识信息管理研究、知识管理方法体系研究;后者是指各行业、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创新和管理在本领域的应用。[14]

尹继东认为:“知识管理从纵向层次看,主要包括知识获取的管理、知识利用的管理和知识创意的管理;从横向层次看,主要包括信息管理、无形资产管理、职工教育与培训、人才管理、经营战略决策等。”

党跃武认为,知识管理的内容体系包括以下四大方面:①知识管理基础工作,包括知识管理规划组织和知识管理政策制定;②知识资本识别和维护,包括知识资本识别、知识资本审计、知识资本体系构建和知识资本体系维护;③知识资本开发和创新,包括知识管理系统建设和知识资本价值开发;④知识管理成果评价,包括知识管理系统评价和知识服务体系评价。

盛小平认为,知识管理的内容体系包括以下七方面:①知识生产管理;②知识组织管理;③知识传播管理;④知识营销管理;⑤知识应用管理;⑥知识消费管理;⑦人力资源管理。

朱晓峰、肖刚认为,知识管理大致应该包括以下六项内容:①知识管理的基础设施,即网络和知识库等基本基础设施建设,这构成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交流渠道;②知识管理与核心业务结合,即重组业务流程,使得在企业内部形成畅通无阻的知识链,并让每一个员工在获取与业务有关知识的同时,都能为企业贡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专长;③知识管理的具体工具,包括文件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搜索和索引系统、通信和协作系统、专家系统和无形资产评估系统等;④知识的获取和检索,即多策略、多模式、多方法、多层次地检索和获取知识;⑤知识的传递,如建立知识分布图、定期发送E-mai1、设立BBS进行互相交流等;⑥知识的共享和知识管理评测,包括建立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激励员工参与知识共享、设立专职的知识管理负责人(如知识总监CKO)、建立知识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鼓励制度等。[15]

根据知识管理的基本内涵,知识管理的内容仍然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去理解。广义的知识管理内容包括对知识、知识设施、知识人员、知识活动等诸要素的管理。狭义的知识管理内容则指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其中狭义的知识管理即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应该成为知识管理研究的核心内容。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对显性知识的管理,体现为对客观知识的组织管理活动;②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主要体现为对人的管理;③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管理即对知识转换的管理,体现为知识的应用或创新的过程。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即信息管理。目前在图书情报学领域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已有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和对知识转换的管理,目前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模式,尚处于理论探讨阶段。

20世纪80年代,日本大学教授、著名管理学家野中郁次郎竹内广隆受到波兰尼关于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启发,提出了著名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转化的理论。这个理论对后续知识管理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