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通过彝、缅、景颇语支八种语言的比较,可以把这些语言古单数第一人称代词构拟作*ŋar,古单数第二人称代词拟作*naŋ。八种语言中,除傈僳和拉祜外,都用声调或兼用韵母的变化表示一定的格的意义。但这些语音变化在各语言间都不构成对应规律。如果说彝、缅、景颇语支单数第一、二人称代词在古代已有形态变化,要测拟其变化形式,本文的材料还是不够的。
彝、缅、景颇语支复数第一、二人称代词,除景颇语外,其他语言都与单数第一、二人称代词同根。这些语言间单数第一、二人称代词同源,相应的复数人称代词的词根也就同源,但词根变化以后的读音不构成对应规律,表示复数的后加成分也各不相同。看来,复数人称代词是藏缅语族语支分化后才各自形成的。
彝、缅、景颇语支语言都有一套和格范畴相联系的助词,但目前看来同源的极少。
彝、缅、景颇语支八种语言和上古汉语第一、二人称代词在语音上很相似,在句法上有共同的特征(特别是代词宾语在动词前边这一现象最使人感兴趣),在形态学上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相似之处,这些都是我们探讨原始汉藏语语法时要注意到的。
(本文为提交第15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议的论文)
[1] 哈尼、傈僳和纳西的助词ne33或,除表示施动者,可作主语的标志外,还有类似藏文“从声”nas的用法(*nas可能是它们的古代形式)。例如:
[2]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第206页。
[3] 黄侃《音略》:“古无去声,段君所说;今更知古无上声,惟有平入而已。”
[4]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第273页。
[5] 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55,第145~168页。
[6] 马树钧:《临夏话中的“名+哈”结构》,《中国语文》1982年第1期。本文有关例证均采自该文。
[7]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第3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