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改革同行:体改战线亲历者回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确立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1992年,是我国改革形势的重大转折点。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精神传达贯彻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当时,这一阶段的重要标志就是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努力,终于明确了改革开放的目标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尽管在以往的文件中没有明确提出来,但是改革的路子是一直朝着这个方向走的,尤其是广东等沿海开放地区已走到了前头,积累了经验,闯出了路子。

在这一背景下,3月初,我为《活力》杂志写了《继续解放思想是加快改革步伐的关键》《不失时机,发展经济》等3篇评论式文章,省委《奋斗》杂志把我写的《继续解放思想是加快改革步伐的关键》评论员文章,改为《解放思想要体现在加快改革、扩大开放的实践中》发表。从当年6月到党的十四大召开之前,我以《认识新形势,适应新变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题,写成了1万多字的文章,并先后在省体改委研究会、省体改委召开的县级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信息会议、省委党校高干班、哈尔滨师范大学、省行政学院讲了自己的看法,分别刊登在《黑龙江日报》和《活力》杂志上。与此同时,在全省县级综合改革试点座谈会上,我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部署进一步推进县级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讲话,省体改委以正式文件批转各级体改委。稍后看,这个讲话是符合党的十四大精神的。

11月8日,是《活力》创刊5周年纪念日,我向省政府写了最后一次报告,也是最后一次交待。5年来,在省政府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和省新闻单位大力支持下,在全社同志共同努力下,终于渡过了组建创业困难时期,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采编人员素质和刊物质量不断提高,发行量不断扩大,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5年来,刊物所发表的2000多篇文章对宣传黑龙江,沟通信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起了一定的舆论作用。有些文章被省内外多家报刊转登,并在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些文章被国家级刊物、书刊选用,有的被评为优秀论文;有些文章成了各级政府实施正确决策的参考。《活力》杂志发行面已扩大到全国各地,国家机关、各省市、各大中型企业、各高等院校、各科研单位都订阅了《活力》。

实践证明,省政府确定的办刊方针是完全正确的,确定的总编直接对省政府负责的领导体制是符合改革方向的。上级领导越是信任,刊物越深感责任的重大,越能顽强地拼搏。尽管这一体制实施以来受到整个改革大气候的影响,进行中遇到许多阻力和困难,但是,由于这一体制的机制作用,能使我们选贤任能,启用人才,有能力解决各种问题。正是在这种体制下,培养造就了一些人才。几年来,在采编人员的9人中有3人被输送到省长办公室,有4人被输送到省政协、深圳市委组织部、北海日报社和首都新闻单位。后来有3人走上了正厅级领导岗位,其他3人有的成了大企业的经理,有的成为正处级干部,有的成为新闻单位骨干。人才合理流动,广开用才之门,是办好《活力》的力量源泉。据此,我以自豪的心情,写了以《总结经验,开拓前进》为题的纪念文章,发表在1992年《活力》第12期。在这一期上,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云林(后任国务院台办主任)以《祝贺与希望》为题,发表了纪念文章。

1993年2月,国家体改委副主任贺光辉来龙江考察,我陪他到哈尔滨市、大庆市、嫩江县、黑河行署和黑河市进行调研。他每到一地都认真听取这些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汇报,并到有关工厂、企业进行调查。他的讲话和提出的意见,不仅对这些地方改革与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还对我广开眼界,解放思想产生很大影响。他回京后被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任命为国家体改委主任,并给我写了信,传达了国家体改委和中央一些改革信息,我向省体改委做了传达。

1994年7月,国家体改委老领导、国家体改研究会会长安志文一行来龙江考察三江平原,这是他第四次来龙江考察。此前,他可能得知原省体改委主任宋士合因涉嫌犯罪外逃,直飞牡丹江市,未到哈市。由我陪他考察了牡丹江市、牡丹江桦林橡胶厂、佳木斯市和同江、抚远、饶河、虎林、密山县改革与发展的情况。每到一地,他不仅听取有关党委和政府的汇报,还进行实地考察,同干部群众座谈。他的讲话和提出的意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给各地党政领导干部和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最好的学习机会。10多年来,我曾多次进京向他汇报黑龙江省改革情况,他总是对全局的改革与发展的形势做出预见性的判断,提出带有方向性的指示和值得注意的问题,并传达中央一些信息。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他是我心中的一面旗帜。我在多年改革探索中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与他的亲切关怀和正确指导是分不开的。对于这次考察他所发表的讲话,我都做了认真记录,并向体改委进行了传达。

岁月飞逝,回望那30年前改革探索艰难的日子,我心潮难平,感慨不已。历史是一面镜子,一个人身后留下的一步一步“脚印”,就是他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最好说明和写照,也是他追求实现人生价值的历史记录。不管你的职务高低,认识能力、素质行为如何,最终都将受到实践的检验。路在人走,业在人创,事在人干,自己的历史要靠自己去写完。

我能亲历黑龙江省初始阶段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并经受锻炼和检验,倍感自豪和骄傲,这是我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的目标。尽管受过某些屈辱,失去过机遇,曾有过不干不忍心,干起来不顺心,干完以后又伤心的想法,但我仍然对改革的探索一往情深,始终没能动摇我对改革开放的信心。经历的所有艰巨任务和各种困难没有把我压垮,这是因为我把个人的理想和人生甘苦与命运紧紧地维系在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之中,把对改革开放美好前景的向往和企盼,融入到改革探索说实话、干实事、含屈忍辱、奋力拼搏之中。能够经常地、自觉地到实践中调查研究,以群众为老师,以实践为课堂,总结群众创造的经验,反映他们的呼声,吸纳他们的智慧,提高自己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力。有的看似我们写了一些好文章,为领导出了一些好点子,转化为领导的决策和党与政府的行为,但这绝不能证明我们多么聪明,只能说明这时我们没有脱离群众,没有脱离实际,是群众使我们聪明起来了。多年来我在这方面尝到了甜头,对实践出真知,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有了深刻的感受和体会。这是鼓舞我不断探索,提出一些符合实际的看法和建议的靠山和力量源泉,因此,使我的心血和汗水或多或少、点点滴滴留在一些人们的历史记忆中,渗透到改革开放的成果里,这是我一生最大的满足和自慰!

历史是一条长河,改革探索永无止境。长江后浪推前浪,流逝的岁月,它能冲刷掉历史上许许多多没有价值的东西,但它永远也冲不掉我们当年走过的那段改革探索的足迹!


[1] 时任黑龙江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