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理立于优
10.1 优是事物进化的指向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有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低级到高级,向正方向发展变化;有的从大到小,从强到弱,从有到无,向负方向发展变化。我们将事物向正方向的发展变化称为进化,向负方向的发展变化称为退化。优首先指事物的进化,进化即是优化。
世界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物种都有一个进化的过程。从有文献记载、考古证明的原始人类、古代人类到现代人类,人的生理结构与生命特质都有很多方面、很大程度的不同。现代人大脑的容量比原始人大得多,上肢比原始人短,下肢比原始人长。现代人平均寿命可达70多岁,古代人不到50岁,原始人不到20岁。现代人的消化器官、呼吸器官、循环系统等生理结构与原始人或古代人相比,都有结构和功能上的明显不同。这些差别,都是人类不断进化的结果。
属于高级动物的人类如此,属于植物的农作物也是如此。1949年,我国小麦亩产平均43公斤,水稻126公斤,现在分别超过300公斤和400公斤。2010年河南省首创3万亩以上连片优质小麦单产超600公斤的高产纪录。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级杂交稻将水稻大面积亩产提高到了800公斤以上。农作物耐旱、抗倒伏、抗病虫害的性能不断提高,为其高产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小麦、水稻等农作物不断优质高产的实例说明,自然界的事物,都有不断进化的潜能,这种潜能一旦与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就会加速进化的进程。
19世纪中叶,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了划时代的著作《物种起源》,揭开了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秘密。他在对南美洲等地的实地考察中,通过对采集到的各种动物标本和化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物种是可变的。经过进一步的研究,他认为,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适应性竞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生物同类之间存在着优胜劣汰的竞争,优者生存,劣者淘汰;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是自然的选择方式,生物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
达尔文的进化论走出了欧洲中世纪宗教思想的禁区和误区,开启了用科学态度认识世界物种发展变化规律的新时代。成为近代生物学的创始人。生物科学的发展,为人类掌握生物进化规律,优化人类生存环境,增强人类利用生物资源能力,提高人类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不断开辟新的道路、扩展新的领域。宏观上生物链、生态系统的研究,为生物进化环境的优化不断提供科学根据和战略思路;微观上生物基因、生物工程的研究,为生物繁育、品种改良不断提供项目方案和技术路线。生物学原理在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农学、医学等相关科学中的广泛运用,使人化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加速了人与自然的同化进程。
优化既是自然界各类事物的自化,也是人类主导的自然界相关事物的人化。不管是事物的自化,还是人为的人化,都指向优化。事物的自化是事物自身在既定的环境中尽可能地将本性展开、本能释放,以求最好地发展。事物的人化是人们根据事物发展规律主导事物向最符合人的意愿的方向发展,使自然事物变成符合人性要求的事物。自化中的求优与人化中的求优具有指向上的同一性。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也是不断进化和优化的过程。人类所穿的衣服,从远古时期的树叶兽皮,到古代粗纺简织的棉麻布衣,再到现代精纺细织的绫罗绸缎、五颜六色的衣帽裙袍,可见服装服饰的不断进化。人类的居所,从远古的草棚茅屋,到古代砖瓦木石建起的乡村院落,再到现代钢筋水泥筑起的城市高楼大厦,可见房屋建筑的不断进化。人类的食品,从远古的生肉野果,到古代的粮食蔬菜,再到现代五花八门的山珍海味、菜系食谱、功能性食品,可见食物结构和功能的不断进化。人类的出行,从远古时期的步行奔跑,到古代的骑马坐车,再到现代乘坐汽车轮船、飞机高铁,可见交通工具的进化。人类的知识结构,从远古的直觉经验,到古代的四书五经、六艺九流,再到现代的文科、理科、工科,知识内容不断丰富,知识结构不断完善,知识层次不断提高,可见知识智能的不断进化。人类社会的管理,从原始社会的部落长老议事,到古代社会的朝廷议政、官府治民,再到现代社会各有特色的民主制度,可见社会制度的进化。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是人类本质的展开、本性的体现、本能的驱动,都指向人类的理想。
人类理想是在现实基础上不断形成的能满足人们更高层次需求的合理愿望。理想中的愿望是一系列更符合人的本质、更能体现人的创造性、比现实更好的发展目标。人类发展的过程就是追求理想、实现理想的过程,其实质是人类自身的进化和优化。人类主导的世界不断发展进步,每时每刻都有新思想、新人物、新产品、新面貌出现,使世界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景象,这是人类活力和创造性的体现,是人类不断进步的标志。
创造是人类从现实走向理想的实践活动。人类永不满足的创造性,使人类具有批判、求缺、创新、发展的思维属性,具有从现实指向理想的思维锋芒,具有优胜劣汰的价值取向。不满足现状,就必然对现实持批判态度,找出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理想为批判提供理性标准,批判为求缺进行思维定位,求缺为创新提出问题,创新为发展开辟道路,发展从现实走向理想。这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历史逻辑。这种历史逻辑的指向就是人类社会的不断优化。
优化是事物的自新机制,它通过事物内部不断的优胜劣汰,引领事物的发展方向。优化是人类创造性的体现,是人类按照理想的意志改造现实,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人类具有永不满足的创造性,不管在宏观世界,还是在微观世界,都有认识不完的问题;在同一问题上,不断有新发现、新观点。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不断有新境界、新需求、新目标。人的优化意识使理想永远走在现实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