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基本路径
庞元正[1]
【内容提要】本文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充分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发挥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强大功能,必须重视自身的理论创新,并从九个方面分析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所应遵循的基本路径:把握当今时代的时代精神;用当代实践激活文本研究;吸取前人有益的思想资源;深刻把握技术创新的时代维度;高度重视制度创新的理论提炼;充分吸收知识创新的最新成果;积极应对反马克思主义的挑战;着眼破解时代难题的深层思考;立足中国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创新 路径
哲学界的人们常说,相比于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具有稳定性的理论。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理论解释能力。但是,绝不能因此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充分适应时代要求而无须创新了。其实,马克思作为世界公认的创新思想的创始人,尤为重视哲学的创新。他认为,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最具有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充分适应当代发展需要,发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功能,必须高度重视和推进自身的理论创新。这里,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应遵循的基本路径做一简要分析,提出九个基本观点,也可以视为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九大基本路径,以求教于大家。
一 把握当今时代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请注意我这里所说的“当今时代”的时代精神。因为,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2]。而我们“自己”所处的时代,就是当今时代。在这里我们要注意通常对马克思这一论述的两种曲解。一是把马克思所说的“真正的哲学”的“真正”二字去掉,这样似乎只要是哲学,不论是好的坏的,深刻的还是肤浅的,先进的还是陈腐的,就都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了,这是对马克思这一论述基本精神的曲解。二是把马克思所说的“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的“自己”二字去掉,这样一来,就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应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阉割掉了。因为马克思的哲学诚然是马克思所处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而且对当今时代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但如果因此认为不论时代如何变化,马克思哲学永远都体现着时代精神,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就无须与时俱进和进行创新了。
其实,在马克思看来,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但是只有那种真正把握住了自己所处时代的脉搏、深刻体现了自己所处时代的时代精神的哲学,才能够给人类实践以正确指导,推动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因而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哲学”。但是,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剧烈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深度和广度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概要地说,我们已经从马克思生活的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发展到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从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转变为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从资源近乎无限供给的时代进入到不可再生资源极度短缺的时代,从世界市场初见端倪的时代进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从工业时代进入到信息时代。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那么,什么才是当今“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呢?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不容回避和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如果说马克思所处的时代,革命和造反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那么在当今时代,改革和创新则成为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当代,只有牢牢把握改革和创新的时代精神,哲学才能成为反映“自己时代精神精华”的“真正的哲学”。反映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应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坚持的根本方向。
二 用当代实践激活文本研究
文本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基础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著,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和继承者的原著,为研究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提供了最根本的文本依据。通过对马克思哲学原典的客观、准确、深入解读,我们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也才有利于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那些发人之所未见,或者拨乱反正澄清了原本普遍存在的误解的文本解读,无疑是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的。
但在这里我想应当进一步强调,要用当代实践激活文本研究。在哲学原典的研究方面,历来有“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两种不同解读方式的争论。采取“我注六经”的方式,既存在一个能否找到本真状态的马克思的问题,也存在找到本真的马克思是否就能解决发展马克思的问题?即使我们找到了“本真的马克思”,也绝不等于就能解决当代人类发展面临的所有问题。恩格斯就指出:“哲学所应当认识的真理”,“永远不能通过所谓绝对真理的发现而达到这样一点,在这一点上它再也不能前进一步,除了袖手一旁惊愕地望着这个已经获得的绝对真理,就再也无事可做了。”[3]邓小平更为明确地强调:“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4]就此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需要返本开新。怎样返本开新?就是要从当代实践需要出发,加强对文本的研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典中寻找回答当代实践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就是“以当代实践激活马克思的文本研究”。这样才能够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三 吸取前人有益的思想资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个开放的科学体系,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5]。只有不断通过对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有益成果的吸收和借鉴,才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奠定坚实基础。不论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成果,还是西方现代哲学的研究成果,不论是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还是国际上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都需要进行概括和总结,进行吸收和借鉴。例如,西方哲学关于需要重视“生活世界”的观点、关于对现代性问题的反思、关于价值理论的研究、关于对“交往实践”的研究,关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时空压缩的理论。再如,国内外经济学界对经济结构的研究、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的研究,对制度问题的研究、对创新问题的研究,国内外政治学界对正义问题的研究、对人权问题的研究、对公共决策理论的研究等等,如果能够从哲学高度加以提炼,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是大有必要也是大有益处的。
当然,在吸收国内外有关成果的时候,必须是有分析有批判的。如关于“以人为本”的命题,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也是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重要主张,同时也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内在蕴含的结论。我们党在吸收这些思想资源的基础上,坚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对以人为本作出了全新解释,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因此,那种把“以人为本”看做是西方资产阶级独有理论的观点,那种把“以人为本”看做是马克思主义专利的观点,显然都是不符合实际的。同样,对于古今中外的一切有益的思想资源,都有必要采取具体分析的态度,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提炼,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保持自身的理论特质,同时又能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四 深刻把握技术创新的时代维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创新,必须反映当代技术创新的新进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的必然要求。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6]恩格斯说:“在从笛卡儿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7]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些论述,指出了技术创新对时代以及对哲学的巨大推动作用。马克思哲学的产生就是大机器工业发展的产物,是在工业技术革命基础上产生的。
在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正在加速从工业社会向以信息为主导、以互联网等先进传媒为载体、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信息社会过渡,信息技术创新成为推动生产力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数字化生存逐渐成为全人类在当代的生存方式。这是继18世纪以来的工业技术革命之后,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又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它宣告了信息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在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技术领域,正在呈现着群体突破的新态势。所以,只有研究当代人类技术创新的最新成果,深刻认识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变革产生的巨大作用和影响,我们才有可能在信息时代的条件下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与时俱进。
五 高度重视制度创新的理论提炼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实现当代化,必须反映和把握当代的制度创新,对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状况作出科学分析。在当代,不论是资本主义制度还是社会主义制度,都在经历了重大的制度创新之后发生了深刻变化。“二战”之后,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化解私人占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的制度创新,在产权制度方面,“大众持股”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重要形式;在市场制度方面,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现了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和干预;在社会福利制度方面,各种标准不一、比较齐全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建立。可以说,马克思时代的自由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制度的1.0版本;列宁时代的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制度的2.0版本;凯恩斯式的福利国家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3.0版本;撒切尔和里根推行的金融货币主导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制度的4.0版本。这些制度创新已经使当今的资本主义制度不仅大大不同于马克思和列宁时代的资本主义制度,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进入到一个社会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
社会主义制度在经过二次大战之后的凯旋时期之后,由于高度集权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再适应蓬勃发展的新技术革命和日益扩大的世界经济交往发展的需要,普遍开始了体制性改革,在经历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严重挫折之后,中国独树一帜的改革开放开启了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新纪元。在经济领域,中国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探索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现代企业制度;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政治领域,中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有这些制度创新,使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所以,不研究当今世界的制度创新,既不能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不能了解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又何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与时俱进呢?
六 充分吸收知识创新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实现时代化,必须反映当代知识创新的新成果,充分吸收当代自然科学的思想成就。恩格斯指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8]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之后的150多年间,自然科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历史进步,经历了由经典科学的鼎盛到衰落,再由经典科学的衰落走向现代科学的深刻转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建立在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达尔文进化论这些被称为近代科学的三大发现的基础之上的。而现代科学的最大发现则是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系统科学等知识创新成果,而且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正孕育着新的突破。显然,只有吸收和提炼现代科学思维成果的最新素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才能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才能具有更强大的理论解释能力和理论涵盖力。
不能设想,离开对当代人类这些重大的知识创新成果的吸收和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和思维方式能够实现时代化。例如,在信息论、控制论等知识创新基础上所形成的信息概念,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自然科学所形成物质、能量二维世界的自然科学图景,形成了物质、能量、信息三维世界的自然科学新图景。离开对信息概念的吸收和提炼,我们不仅无法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也无法认识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再如,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系统科学等知识创新催生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概率革命”,不仅极大地更新了对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解释,而且也使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问题前所未有的进入哲学视野。如果不能反映人类知识创新的这些最新思维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不能实现时代化,甚至会在反马克思主义哲学利用人类知识创新成果进行挑战面前,完全丧失应对的能力。这还仅是就自然科学的知识创新而言,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当代知识创新成果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七 积极应对反马克思主义的挑战
这一条绝非可有可无。我们不能对反对、攻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种观点视而不见,若无其事地自说自话。采取这种鸵鸟主义的态度是不能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创新的。这样建构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是不可能具有强大的理论解释力的。就此而言,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工作,如爱因斯坦所说,不是牧师布道,而是要与异教徒对话。我们必须直面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那些否定和攻击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做出回应。我们更不能自欺欺人,把攻击和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视为可以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平共处、相安无事的观点,更不能掐头去尾把这些观点说成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某种补充和发展。
虽然对于马克思的学术贡献,多数西方学者在不同程度上是予以肯定的,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采取全盘否定态度的学者亦不乏其人。比如波普等哲学家否定马克思关于必然性的思想进而攻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骗人的预言”的观点,比如莫诺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真理而只是一种美好的乌托邦价值追求的观点,比如布热津斯基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一切归结为生产关系的“大简化”的观点,如此等等。如果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某些观点错了,或者过时了,我们就要如实地作出修正和与时俱进的发展。如果是攻击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错了,我们也决不能因为这种观点是出自西方某些哲学大家或者出自时髦新颖的哲学流派,而把其攻击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面掩盖起来,乃至曲意逢迎其错误的主张。只有对这些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釜底抽薪的观点予以有说服力的反驳和论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才能具有坚实可靠的基础。而且应当看到,正是在与这些观点的论战中,孕育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和发展的机遇。
八 着眼破解世界与中国发展难题的深层思考
人口危机、能源危机、气候变化、生态危机、贫富分化,不仅是影响和决定着当今世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而且也是影响和决定着当代中国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希腊自古以来的“以人类为中心”的哲学传统,对于破解这些发展难题已经力不从心,哲学已经出现了向“人与自然关系”为中心的转向。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对这些问题有很多富有预见的深刻论述,但毕竟不是系统的,而且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也不可能预见到这种发展难题的复杂性,更不可能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现成答案。破解这些当代难题需要人类的最高智慧,需要哲学的深层思考。但是,如果囿于对哲学的传统理解,很可能会认为解答这些问题是具体科学的事、实用科学的事,无关哲学的宏旨。而哲学之所以缺少创新,哲学之所以受到冷落,哲学之所以出现贫困,哲学的受众之所以锐减,不能不说与这种对哲学的传统理解直接相关。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人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与时俱进,必须关注和为探索解决这些时代课题作出思想贡献。
进一步说,为破解时代难题提供哲学思考,这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使然。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成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如果对这些当今时代最重大的问题都无动于衷,何以能成为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成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如果对这些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基本问题提供不了深层思考和破解的思路,又何以成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坚守人类解放的宗旨,如果对这些影响当代人类和中华民族命运的问题漠不关心,或者自视清高将之视为“形而下”的问题而加以疏远,何以成为人类解放的哲学?其实,马克思主义哲学远不止是对范畴的考证、概念的界定、逻辑的推演和对既有原理的思辨,它的活的灵魂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范畴、新观点、新原理,为人类在当代世界有效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必须把破解人类和中国的发展难题作为重要着力点,否则,哲学的创新将不得要领,甚至是缘木求鱼。
九 立足中国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注重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成果。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胡锦涛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在党和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不断完善。这一过程必将为理论创新开辟广阔前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创新实践中,结合中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许多重要发展,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重视对这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成果的吸收,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必然要求。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哲学方面的新贡献,不仅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直接指导意义,而且也为当代社会主义运动和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例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发展是硬道理和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观点,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观点,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重要动力的观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的“三个创新”理论,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三大规律”的理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五个文明”的理论。这些理论创新成果,不仅鲜明体现了当代的时代精神,而且由于其内在逻辑的一致性,本身就形成了一套科学体系。由于这些理论创新成果本身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问题得出的科学结论,因而研究和整合这些理论成果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极为重要的途径。
[1] 庞元正,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原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220页。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216页。
[4]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291页。
[5] 《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309页。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142页。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226页。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2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