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迪庆藏族传统民间舞蹈教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一

2014年北京舞蹈学院建校六十周年,中国传统纪年农历将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一年称为“甲子年”,明年就是学院甲子年,寓意着学院走过了一个循环。为此,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和庆典的日子,在这个日子里,学院拟举办一个既简单又隆重的庆典仪式,目的就是“温学院发展之故,知学院未来发展之新”。

对于这次庆典活动学院做了很多构想,归纳总结下来大致有以下几点:1.通过本次校庆活动,向社会各界传达学院的发展历程、教学成就,扩大学院在社会的影响力,提升学院的知名度。2.通过本次活动的规模效应,营造出“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学生对学校的了解与认识,形成荣誉与自豪感。3.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完善校园的“软硬件”环境建设,续写学院院志,推进学院文化建设。4.以本次活动为机遇,推出一批能代表学院水平高质量的教学、创作、学术科研成果等等。

中国民族民间舞专业作为学院的传统学科,它的成长与学院同步,从1954年9月最初的中国民间舞教研组,到1987年成立中国民间舞系,再到2002年更名为中国民族民间舞系至今,它的发展可以说是学院发展的一个缩影,见证着“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早期的中国民间舞是参照芭蕾舞的代表性民间舞(性格舞)设置的,目的是与中国古典舞一道打造中国的民族舞剧。从1957年北京舞蹈学校的教学机构设置中可以看出,当时整个学校分欧洲芭蕾舞剧科和民族舞剧科,中国民间舞就是民族舞剧科下属的教研组。经过近六十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民族民间舞不仅摆脱了从属性质,变成一个独立学科和一个专门舞种,而且其源于民间、高于民间,既不失风格韵味又科学规范的做法,使之成为当代中国民族舞蹈发展的一个标识。

今天,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是学院最大的一个教学系,在校本科、研究生人数最多,师资力量也非常雄厚,为学院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无论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作品创作、学术科研等方面,都可以说是硕果累累。作为下一个六十年元年的甲子年,充满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中国民族民间舞系也如此,如何认真总结回顾这六十年的风雨历程,以利下一个六十年再续辉煌,是一个极具挑战的课题,对此,我们有几点期待:

首先,如何找寻不同教学层级的各自特色和递进关系,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和严谨对待的议题。1954年中国民间舞教研组成立,主要进行的是舞蹈中专学历制教育,到了今天,中专——本科——研究生的教学层级都已经建立,如何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各自独特的课程体系,建设不同形式、内容的系统教材,研究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等等,成为一个制约发展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要打破所谓“本科中专戴帽,研究生本科延续,一切围绕练功”的舞蹈教育怪圈。

其次,如何确立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科的未来发展走向。中国民族民间舞这个舞种在国内是个传统舞种,承传百年、千年的舞蹈都有,但是职业化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却是一个不过六十年的新事物,这个时候梳理确立自己明确的艺术走向尤为关键,毕竟是“方向确定路线,路线决定未来”。对待专业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是对原生型态各民族民间舞蹈的忠实传承,还是以这个为基础走上一条主流文化的舞台艺术之路,上升成为国家仪式、民族舞蹈文化符号的标识,以及在学科中民间传承和当代发展同步并行,同时兼顾向社会传播与普及等等,这些都需要认真思考。

再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导向问题。职业化的中国民族民间舞教育是个新事物,舞蹈作品的创作与表演是其目标追求与价值导向最直接的体现。什么才是最能代表中国民族民间舞种风格与特色的作品,是直接把民间的东西搬上舞台,还是必须经过职业舞者的加工、整理、提炼、升华,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过程中,其中的“度”的把握又是什么?创作是否只需要技法?中国民族民间舞如何打造自己的传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特别是当现在“属性不明、性质不清”的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越来越多的时候,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的共识是什么,需要有一个认真的研讨,毕竟“特色”的坚持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这个学科这个舞种存在之本。前六十年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科学习别人建设自己是一个主流,后六十年如何按照自己的道路发展成为一个追求,不走千篇一律的老路,也不能走偏移太远的邪路,如何“找到自己、赢得未来”任重道远。

最后,是学术科研促教育的问题。过去六十年的时间里,摸着石头过河成为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科各个方面探索的主旨,现在我们可以拿这六十年当一面镜子,反射透露出未来的方向,不能“只关注脚底下的步,看不清远方的路”,否则再努力再奋斗最终不过是原地打转。所以,学科未来的发展,需要在人才培养、表演教学、课程设计、教材建设、作品编创等诸多方面全方位的科研,同时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发现未来。今天的社会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何敏锐地抓住时代机遇不被社会遗弃,学术科研一定要跟上,才能使中国民族民间舞找到一条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为了庆贺和纪念六十周年校庆之际,推出一批能代表学院水平高质量的教学科研成果,中国民族民间舞系策划撰写了一套系列丛书。这套丛书分为两个类别,一类是像《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概论》《中国民族民间舞口述史》《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术语词典》《中国民族民间舞教育家许淑媖纪念文集》《中国民族民间舞论文索引》等以学科史论研究为主题的理论书籍;另一类则是像《中国民族民间舞动作分析与创编法》《云南迪庆藏族传统民间舞蹈教程》《安徽花鼓灯教材分析与教学研究》《蒙古族风格舞蹈训练教程(男班)》《中国原生态舞蹈文化·教程》等为代表的系列教材。

对于中国民族民间舞系这一举措,我们发自内心地感到欣慰,由衷地为他们喝彩。这是给予校庆一份非常好的礼物,不是常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这就是一个实证。北京舞蹈学院今天在国内外学术地位、艺术成就的取得,是与各个学科不懈的努力,无数舞院人倾情投入、无私奉献分不开的,对此,我向全身心投入撰写这套丛书的每一位老师、专家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漫漫长路,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事业,也是一项千秋万代的世纪工程,路得一步一步走,事得一件一件做,日积月累才能成就这座民族舞蹈大厦的矗立,每一个时代每一位民族民间舞人,都要为这座大厦的矗立添砖加瓦,上好一堂课、创作一个好节目、撰写一本书等等,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做,才是根本。

从这件事看得出,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是一个有凝聚力的教学团队,能做事、能创作、能教课也能科研,这是在以专业教学为主的职业艺术院校中不太常见的,证明中国民族民间舞系已经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也明白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加强教材建设、注重历史研究、学术理论研讨,以科研促教学成为学科发展的新动力。事实也如此,学院的人才培养不能停留在舞蹈表演人才的层级,表演、教学、创作、科研、传播、管理等各个层面尖端人才的培养,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肩负着中国舞蹈文化传承、传播与发展的重任,所以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科发展目标也应该宏观长远,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这是我对学科的期待!

封笔之时最后的一点愿望,就是希望这套丛书早点出版奉献给读者,同时感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为学院校庆做出的贡献!

figure_0022_0026

2013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