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甸锅庄
第一节 中甸锅庄民间舞蹈文化
一、历史源流
中甸,指我国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香格里拉县,是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首府,位于滇、川、藏三省的交界处。香格里拉县,藏语称“建塘”,在唐代的汉、藏文典籍中称之为“剑赕”和“杰汤”。而元代以后又称为“杰达木”“旦当”等,明代纳西语则称为“主地”,汉语译为“中甸”,一直沿用至今。2001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香格里拉县。香格里拉译为“心中的日月”,代表着藏族人民最理想的境界。
图17 小中甸
香格里拉这片神奇的如意宝地,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留下了人类活动的足迹。新石器时代,香格里拉先民活动得更为频繁,对此可以从页卡、尼日河等遗址及金沙江崖画中得到印证。从对遍布县境内的石棺墓发掘中发现,距今约三千年,当地先民便开始与中原地区乃至东南亚有了交往。汉代香格里拉随白狼、楼薄内附。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间,吐蕃南下,且占领了滇西北地区,设立神川都督府,这里成为吐蕃、唐朝、南诏交往的重要通道。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清政府将其划归云南省。1950年5月10日香格里拉县和平解放。
香格里拉的九大聚居民族使用约七种语言,五种文字,其中藏文、汉文、纳西东巴文的使用皆逾上千年历史。香格里拉县是誉满藏区的歌舞之乡,每逢重大节日、婚嫁喜庆、重要聚会和丰收季节,各族人民便会盛装打扮,欢聚一堂,轻歌曼舞,通宵达旦。正如香格里拉藏族民歌所唱:“天上有多少颗星,锅庄就有多少调;山上有多少棵树,锅庄就有多少词;牦牛身上有多少毛,锅庄就有多少舞姿。”
中甸锅庄是流传于香格里拉县境内的最古老而传统的艺术形式。据史料记载和藏文专家的考证,锅庄舞实际可追溯至公元七世纪之前,《滇藏文苑》载,锅庄舞的出现与藏族奴隶社会的盟誓活动相关,随着藏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而演变,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产方式和劳动对象,有不同的锅庄舞形式内容和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