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迂回有术”化敌意
社交场合当众讲话,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因为千人千面,如果语出有失,就会落下“口实”,弄不好还会不小心“得罪人”。
“迂回话术”是一种绕弯子的说话方式,容易使人在矛盾重重中摆脱各种利害关系,淡化矛盾或转移焦点,从而减少他人对你的敌意。
春秋时期的齐景公曾经放荡无度,他非常喜欢玩鸟打猎,所以派烛邹专门看管鸟。但是烛邹一次不慎把鸟全都放跑了,齐景公怒不可遏,要下令杀死烛邹。
大臣晏子闻讯赶到,他看到齐景公正处在气头上,便请求齐景公允许他在众人之前尽数烛邹的罪状,好让他死个明白,以服众人之心。齐景公答应了。
于是,晏子便对着烛邹怒目而视,大声地斥道:“烛邹,你为君王管鸟,却把鸟丢了,这是你的第一大罪状;你使君王为了几只鸟而杀人,这是你的第二大罪状;你使诸侯听了这件事,责备大王重视鸟而轻视人,这是你的第三大罪状。你犯了这三条罪状,是死有余辜。”
说罢,晏子请求齐景公把烛邹杀掉。但是此时齐景公已经听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转怒为愧,说:“不杀了!不杀了!我已经明白您的指教了!”
这个故事就是下级迂回地批评“领导”,表达反对性意见,并被领导心悦诚服接受的一个例证。很明显,晏子是反对景公重鸟轻人的,但是当他看到景公正处于气头上,直谏反而不妙,于是就采取了以退为进、以迂为直的方法来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使齐景公得以领悟其中的利害关系和是非曲直,达到了既救烛邹之命,又得以说服景公的目的。而且,晏子也避免了直接触怒“领导”,给自己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通过间接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意见有时反而更容易被人接受,这大概就是以迂为直的奥妙所在吧!其实原因很简单,间接的方法比较容易使人摆脱其中的各种利害关系,淡化矛盾或转移焦点,从而减少他人对你的“敌意”。
人在心绪正常的情况下,理智会占上风,这样自然会认真地考虑问题,但在心绪不稳的情况下,却容易先入为主地将他人意见“一棒子”打死,因此“迂回战术”在此时就能较好地发挥作用。
迂回地表达反对性意见,可避免直接的冲撞,减少摩擦,使别人,尤其是你的领导,更愿意考虑你的意见,而不被情绪所左右。这在社交谈话场合非常适用,而如果你能运用得当,心领神会,一方面能让自己“游刃有余”,另一方面也能做到“八面玲珑”,而这不是靠自身“城府”,而是用智慧,用脑子。
一个人的生活履历,都是一部蕴藏丰富内容的教科书,都可以供人阅读和吸取有益的养分,因此,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如果话不投机,就需要避其锋芒,理解他人,采用迂回的策略,从而避开交流中的“沼泽”,让交流成为人和人之间相互理解的平台。
理解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个先决条件,理解是人与人之间心与心的沟通,所以“善解人意”,懂得对方的心意,又不失自己的原则和尊严,“迂回有术”化敌意会使你有“好人缘”。下列技巧是一些沟通中常见的技巧:
1.主动倾听。
以认真的态度主动倾听,自己不要谈得太多,也不要心不在焉或是打断别人,多用语言或身体语言鼓励对方说出想说的话,并对对方所说进行细致的分析,思考自己该如何应对对方谈话时的“内容”。
2.分析判断,适当提问。
整合对方的意思去全面理解,说话前要反复有意识地思考自己做出判断的依据,如这样的判断是否符合逻辑,论据是否充分。是否忽视说者意见的线索,是否能顺应对方的心意达到预期的效果?
3.善用身体语言。
在谈话中保持眼神接触(用眼听),通过身体语言表达你对对方所说的话的兴趣和支持,如采用点头等适当的面部表情,一定要避免看手表、玩东西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在适当时要用自己的话来重复对方的意思,表明在仔细听也保证理解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在沟通时要以谦和友善的方式对待别人,我们要让别人认可自己,就要考虑到对方和我们一样,有“好胜的愿望”,有“受到尊重的需求”,有“要顾全的脸面”等。如果碰到说话粗鲁、盛气凌人的人,也要不卑不亢,否则,以好胜之心应对对方,容易引起争吵或不欢而散。
富兰克林说:“如果你辩论、争强或者反对,你有的时候可能获得了胜利。但是这种胜利是空洞的,因为你再也得不到对方的好感了。”所以,说话的艺术在于因人而异,“迂回有术”,这些才能在面对形形色色的人时游刃有余,达到融洽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