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工业企业的会计循环与营业周期
1.3.1 工业企业的会计循环
会计循环是指企业将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事项,依照一定步骤、方法加以记录、归类、汇总直至编制财务报表,这样一个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过程。在会计实务中,科学地组织会计循环,对于有效地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连续、系统地记录和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提供连续、全面的会计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会计循环的步骤如下。
(1)会计事项的发生。会计事项必须是具有经济活动内容并可以进行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
(2)填制记账凭证。根据交易发生时取得的各种合法原始凭证,按其经济业务内容经过分析、分类和整理后,确定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和金额,编制会计分录,填制记账凭证。
(3)过账。根据记账凭证分别记入有关账簿,对现金和银行存款等货币资产收付业务要记入日记账。设有明细分类账户的,还要根据平行登记原理记入有关明细分类账户。
(4)编制试算平衡表,以验证分类账中借贷金额是否相等。
(5)期末调整会计事项。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在会计期末对某些应计项目和递延项目进行适当的会计处理,并登记入账。
(6)编制调整后试算平衡表,再次验证分类账中借贷金额是否相等。
(7)结账。会计期间终了,按规定方法结计各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并将期末余额转入下期,同时结平各收入及费用类账户。
(8)编制结账后试算平衡表,验证结账后分类账中借贷金额是否相等。
(9)编制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附注等。
1.3.2 工业企业的营业周期
营业周期是指企业从购买用于加工的资产起至实现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期间。正常营业周期通常短于1年,在1年内有多个营业周期。但是,生产周期较长也有可能导致正常营业周期长于1年。当不能确定正常营业周期时,企业应当以1年(12个月)作为正常营业周期。一般情况下,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分为供应、生产、销售3个阶段。
在供应阶段,工业企业要购买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会与供应单位发生货款的结算关系。
在生产阶段,工业企业制造产品中会发生原材料的消耗、机器设备的磨损,为生产工人支付劳动报酬,企业在生产成本的计算中会发生内部结算关系,与职工会发生工资结算关系;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也会发生必要的物资耗费、为管理人员支付劳动报酬,企业会发生期间费用结算和与职工的工资结算关系。
在销售阶段,企业将生产的产品(商品)销售出去,发生有关销售费用、收回货款、缴纳税金等业务,与购货单位发生贷款结算关系,同税务机关发生税务结算关系。在计算出财务成果后,企业还要提取盈余公积并向所有者分配利润。资金从货币资金形态开始,经过购进阶段形成储备资金,经过销售阶段取得销售收入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形成资金循环;资金不断循环、周而复始的这一过程,称为资金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