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财务报表分析的产生与发展
有了稳定的财务信息的供给机制,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人还必须能够充分地利用这些信息,他们必须正确地理解与分析这些信息,必须具有利用信息进行决策的能力。财务报表分析正是研究各利益相关人出于各自经济决策的需要而分析、理解财务信息的原理、技术方法与技巧的一门学问。
1.1.1 财务报表分析的产生
财务报表分析的产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最初的信用分析、投资分析到内部分析,不同的时期,其分析的重心也有所不同。
1. 信用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最早产生于美国,是美国工业大发展的产物,起源于美国银行家对企业进行的所谓信用分析。在美国工业大发展前,企业规模较小,银行主要根据个人信用发放贷款。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不能仅根据个人的信用就给企业发放贷款,这样银行就更关心企业的财务状况,关心企业是否具有偿债能力。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银行为确保发放贷款的安全性,要求申请贷款的企业提供其资产负债表。随后,美国银行家亚历山大·沃尔(A1exander Wall)首开财务报表分析和评价的先河,创立了比率分析体系。在当时,沃尔的比率分析体系,仅限于“信用分析”,所用的财务比率指标只有流动比率指标,主要为银行提供信用分析服务,以防范贷款的违约风险,对贷款人进行信用调查和分析,据以判断客户的偿债能力。所以,信用分析又称资产负债表分析,主要用于分析企业的流动资金状况、负债状况和资金周转状况等。
信用分析体系的形成,标志着财务报表分析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诞生。当时的代表著作有沃尔的《信用分析》(1921)、《财务报表的比率分析》(1928)、《财务报表分析》(1930)、《财务报表之看法》(1936)和吉尔曼(Stephen Gilman)的《财务报表分析》等。
但应注意到,企业良好的偿债能力(尤其是长期偿债能力),必须以良好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为基础。因此,现代的财务报表分析,不再只是对单纯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而是向着以利润表为中心的方向转变。实践调查表明,目前银行是混合采用几种不同的方法以做出是否贷款的决策。方法的选择明显与企业的规模有关,对中小企业,重点考察的是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而对大型企业,强调的重点是企业的盈利能力。
2. 投资分析
到了20世纪20年代,随着资本市场的形成,财务报表分析由主要为贷款银行服务扩展到为投资人服务。在资本市场上,随着社会筹资范围的扩大,非银行的贷款人和股权投资人的增加,公众开始进入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投资人对财务信息分析的要求更为广泛,为确保和提高投资收益,广大投资者纷纷利用银行对不同企业及行业的分析资料进行投资决策;于是,财务报表分析由信用分析阶段进入投资分析阶段,其主要任务也从稳定性分析过渡到收益性分析,使财务报表分析涵盖了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筹资结构、利润分配等分析内容,发展到比较完善的外部财务报表分析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稳定性分析变为收益性分析,并非是后者对前者的否定,而是以后者为中心的两者并存。可是,由于盈利能力的稳定性是企业经营稳定性的重要方面,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盈利能力,所以随着稳定性分析的深化,收益性分析也成了稳定性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时的稳定性分析,其内涵不仅包括企业支付能力的稳定性,而且还包括企业收益能力的稳定性。于是,财务报表分析又向着以收益性为中心的稳定性分析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目前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框架。
3. 内部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开始阶段,只是用于外部分析,即企业外部利益者根据各自的要求而进行的分析。后来,企业在接受银行的分析与咨询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开始由被动地接受分析逐步转变为主动地进行自我分析。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公司制的企业组织形式出现后,经营活动日趋复杂。
为了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不得不借助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资讯导向”“目标管理”“利润规划”及“前景预测”。这些都说明,财务报表分析开始由外部分析向内部分析拓展,并表现出两个显著特征:(1)内部分析不断扩大和深化,成为财务报表分析的重心;(2)分析所需和所用的资料都非常丰富,为扩大分析领域、提高分析效果、发展分析技术提供了前提条件。
通过财务报表分析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及社会的一大要求。不过,无论是外部分析还是内部分析,它们所用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已公布的财务报表。也就是说,它们都是以企业对外公布的财务会计报告为中心,解析财务会计的信息。
1.1.2 我国财务报表分析的产生和发展
在我国,过去将财务报表分析称为经济活动分析,理论界对其产生的说法不一。已故会计学家李宝震教授在其《论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文中认为,经济活动分析随会计一起产生和发展。在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宰相李吉甫所著《元和国计簿》十卷通过历年财政状况的比较,说明军费增加是财政困难的原因之一。可以说,这是我国经济活动分析最早的一本著作。而多数人认为,这本专著应看作是我国会计理论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不应作为分析的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只存在财务报表分析的某些内容,但不具备经济活动分析的整体知识,分析方法主要是比率分析法,没有专著,只有一些译本,公开发表的文章也很少。主要有1939年的《会计学刊》创刊号上的《决算报表与分析》,1940年《会计学刊》第3期上的《成本会计与成本变动的分析》,1947年《现代会计》第8期上的《销售毛利变动的分析》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财政部于1951年11月召开第一次全国财务管理及会计工作会议,对国营企业会计报表的格式和种类做了统一规定。1952年年初,国家颁发了《国营企业决策报告编制暂行办法》的通知,为开展企业会计报表分析奠定了基础。1952年后企业开始进行财务分析。1955年,国务院制定了《国营企业决算报告编造办法》,明确规定企业必须报送财务状况说明书,其内容包括:(1)生产、基建、劳动工资、供应、销售、成本、财务等计划的完成情况;(2)财务情况分析;(3)损益原因分析;(4)成本分析;(5)流动资金的运用情况;(6)固定资产的利用情况;(7)企业奖励基金等特种基金和其他预算拨款的使用情况;(8)财务会计工作的情况和今后的改进意见。以上内容在年度终了要详细汇报,季度终了可以略报。
1953年前后,高校开设经济活动分析课程,用苏联教科书,并有中国人民大学补充教材——《新中国国营企业经济分析特点》。1957年10月,第一本分析教科书《工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正式出版,由中国人民大学教师编著,同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发表一些分析文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会计工作得到重视。1979年年底中国会计学会成立,有力地推动了会计理论研究。1980年10月召开全国会计工作会议,研究了如何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发挥会计的作用,为“四化”服务;总结了经验。提出了要求和措施,第一次突破了传统“工具论”的提法,提出会计是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除记录、反映外,还有分析经济情况、核算经济效果、监督经济活动、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的重要作用。在这以后,又全面恢复和发展了经济活动分析的实践和理论。
20世纪90年代初期进行的财务与会计制度改革,是我国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和会计报表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又一个重大飞跃。从总体上看,新的财务报表分析理论在以下方面做了重大突破性改革。
(1)借鉴国际惯例,改革了报表体系,使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能够更好地与国际惯例接轨,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2)强化了报表分析和财务评价职能,并使报表分析和财务评价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专门化的重要功能,从而为企业报表分析和财务评价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3)改革了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使报表分析成为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和企业内部管理者的共同需要,改变了单纯从政府角度评价企业的评价立场。新的报表分析指标体系,以工业企业为例,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销售利税率、资本金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事八项。借助这套指标体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评价企业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和营运能力,揭示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以适应各方面的需要。
(4)改革了报表分析和财务评价方法。借助新指标体系,企业计划完成程度,更重要的是采取了指标实际值与标准值,判断企业目前所处的经营环境,适应各方面的需要。
相关链接
IBM公司的财务分析
众所周知,IBM的财务管理流程及制度在业内有着极好的口碑,一向以严谨著称。IBM(中国)维持着一个相当规模的财务分析团队,团队成员加入IBM之前在各个行业,如制造业、会计师事务所、IT服务商等的知名企业都有着很深的经验和行业背景。与之相匹配的是复杂而严密的财务管理流程,在IBM许多项目执行过程中的业务问题都需要财务分析师(Financial Analyst,FA)的意见乃至批准。
IBM涉及的行业较广,既有目前的三大核心业务:硬件、软件、咨询服务,也有正在逐步退出中的制造业,但IBM的所有业务对销售成本和收入的财务指标都极为关注。
在IBM(中国),企业高管都非常清楚自己的财务目标(Target),以及每个季度要实现多少销售收入和利润,这些数字都是他们对亚太总部(AP)的承诺。这些承诺的实现是由在整个大中华区内,由不同的项目经理(Project Manager,PM)负责的数百个正在进行中的项目,以及销售人员不断开发争取的新客户可能带来的新的收入来源促成的。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财务的可控性,IBM通过将财务与业务深度结合的方式共同推进销售目标的实现。
IBM(中国)将整个市场分为六大行业(Sector),每个行业都有一位资深的财务分析师负责为该行业提供财务支持。每周各行业的执行官(Executive)都要举行例行销售会议,由地区领导(Country Leader)和合伙人(Engagement Partner)及该Sector的财务分析师参加,分析检讨目前的销售形势,核实每一个销售机会的发展进程。各行业FA在会议结束后会和执行官讨论确定预计本季度合同签单量的最新版本,及由此可能带来的当季度新的收入。
每周末,财务分析部门会整合所有FA提交的预测报表,制作出大中华地区的营业收入预测报表,并和月初的营业收入预测报表相比对,找出有重大偏差的地方,看哪些项目的收入预测有重大的上升或下跌。财务预测上的重大偏差,如果排除掉财务分析部门预测工作的失误之外,那就是该项目在业务上已经出了问题,存在着重大的风险。CFO将首先审阅这些重大差异及其原因,然后制作出路线图(RoadMap),使哪些风险已经或可能对月初的财务预测目标造成不利影响,哪些潜在的机会可能在当初的财务预测之外带来新的收益一目了然。
公司高管会在月中举行的高级经理会议上讨论这一路线图,对所列出的风险和机遇项目逐一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由专人负责,尽量减少风险的发生,促使机遇尽早转化为现实收益。
在整个流程中,由于财务分析部门可以准确地从数百个项目中找出风险和机遇所在,并揭示发生的原因和提出初步行动方案和建议,管理层就只需要认真考虑那些被挑出来的少数项目并及早做出决策即可,从而保证企业的财务风险最小化,项目的财务状况始终都在管理层的掌握之中,使之在准确把握财务发展趋势的情况下,对于能不能实现自己全年的财务目标,离目标还差多远做到心里有底,并做出相应的战略或战术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