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智慧
农历年由立春拉开了春天的序幕,此时春阳涌动,万物复苏。顺时养生是中医养生的一大原则,按照四季特点来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从五行理论来讲,春属木,与肝相对应,故春季养生应着重于养肝,保护初升之阳气,做好“三调一防”。
调情志:顺应时节,戒怒忌忧
中医认为,肝在五行中属木,为阴中之阳,与自然界春气相对应。春季始临,人的肝气亦开始升发,是调养肝脏的大好时机。因此春季养生,重在养肝护肝。
中医理论认为“肝主情志”“怒伤肝”。因此,养肝的关键就是要保持心情舒畅,切忌暴怒或心情忧郁。春季人们容易倾向出现两种消极的情绪。一种是春季阳气升发,容易肝火上亢,情绪激动,动辄便会大发脾气;另一种是春季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的表现。
要预防这些不良情绪,可以多与亲朋好友沟通,自己不要钻“牛角尖”。可以在天气好的时候,走到大自然中,享受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好的春天。适量的运动也有助于改善情绪,因为运动时体内激素会增加,在活动筋骨的同时,也能加强循环系统的功能,还可以有效地分散注意力。平时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对于疏导情绪非常有用。
调起居:晚睡早起,与日俱兴
立春以后日照渐长,在起居方面也应顺应日照变化。相对冬天来说,可以晚一点睡、早一点起,以利于阳气的升发。人体的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要舒展畅达,这就要求人们克服倦怠懒睡的习惯,适当夜卧早起,增加室外活动,舒展形体,畅通血脉,以助升发阳气。晚点睡觉不是提倡大家熬夜,而是指晚上9点以后,11点之前入睡是最好的,否则第二天容易肝火上升而致双目赤红。早起是指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起床,这样有利于气机的疏泄条畅。
另外,睡眠虽然对肝脏有益,但并不是睡眠越多越好,如果肝功能指标尚可,应该进行适量的运动,各人应根据自身的体质状况,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例如健走、慢跑、太极拳、瑜伽等。
调饮食:少酸加辛增甘,助阳养肝健脾
中医理论认为,酸性收敛,入肝经,不利于阳气的升发和肝气的疏泄。药王孙思邈曾说过:“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所以立春饮食应少吃酸性食物,多吃辛温发散之品,如香菜、韭菜、洋葱、青椒、姜、葱、蒜等。雨水之后要重视健脾祛湿,多食用一些味甘、淡,性微温或平,有健脾祛湿功效的食材,如薏苡仁(薏米)、芡实、淮山、茯苓、白扁豆等,也可选择大枣、山药、马铃薯、大薯等味甘养脾之品做成大枣粥、山药粥、大薯粥等食用。针对整个春季的节气特点,均可多食用一些具有养肝柔肝或疏肝理气作用的药材和食品,药材如何首乌、枸杞子、佛手、陈皮、女贞子等,食材如花生、姜、葱、蒜、茼蒿、韭菜、芹菜等均是不错的选择。值得一提的是,中医认为,萝卜生食性凉,味辛、甘;熟食性平,味甘。立春时节食用萝卜不但可以解春困,而且有理气、祛痰、止咳等功效。韭菜辛温发散,具有补肾益肝的作用,有助于人体阳气的升发畅达。
防寒保暖:春捂护阳,下厚上薄
民间谚语云“春不减衣,秋不戴帽”。早春季节不要急忙把厚的衣服脱掉。因为立春时节阳气渐升,而阴寒未尽,正处于阴消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此时人体的毛孔也正处于从闭合到逐步开放的过程,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如果穿得少了,一旦遭遇寒凉的侵袭,毛孔就会自动闭合,体内的阳气得不到宣发,容易产生阳气郁内的现象。因此衣着最好慢慢减少,不要一下子换上夏季的短袖短裤,尤其中老年人不要急于减少衣服。风寒外邪最易伤肺,出现鼻塞、咳嗽、流清涕等外感症状,因此,防寒保暖仍是立春养生的重点。此时,衣着主张“下厚上薄”,以助春阳升发之势。此外,《养生论》里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至夜卧时,用热汤下盐一撮,洗膝下至足方卧,以泄风毒脚气,勿令壅滞。”就是说,春天里用早上梳头、晚上泡脚的养生方法,能令人气血旺盛,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起到保健防病的效果。
总的来说,在春天时,饮食宜以养阳助阳、益肝健脾为主,不宜过食寒冷、生冷和壅滞肠胃的食物,以免压制了阳气的升发。同时由于岭南特有的春日气候特点,还要兼顾祛除湿气。本着“天人相应”的养生思想,本书顺应节气的变化特点推出了一系列应季养生汤水,希望能为大家的日常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