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ACT三步法
当我们不希望孩子去做一些事的时候,应该怎么引导呢?
例如,小朋友总喜欢像猴子一样在床上跳,该如何让他们停下来呢?这是本节内容我想要分享给大家的“ACT”三步法:
第一步:接纳孩子的愿望或情感(accept your child's wishes or feelings)。
父母首先要完全接纳孩子的意愿或者是情感。例如:“我知道你喜欢在床上跳,也觉得这样做很有趣,对吧?”这种说法会让孩子意识到你理解他的想法,从而展开基于信任的对话。
告诉孩子我们理解他的感受或者是愿望,并不意味着我们允许他去做这件事情,这只是说明我们意图理解和接纳他的想法。
家长也可以展开说:“我知道你喜欢跳来跳去,尤其是在床上跳的时候特别有弹性,所以觉得特别好玩,对吧?”通过展开描述原因,我们可以知道孩子喜欢的关键点在哪里。
第二步:沟通规则(communicate the rule)。
这一步要与孩子沟通规则,建立双方对规则的一致理解。如果孩子从来没有在床上跳过,当他第一次跳时,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大声谴责他。
相反,如果孩子明明知道不能在床上跳,也知道这样跳的坏处,但他仍然坚持在床上跳。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与孩子明确规则。记住,父母一定要在完全接纳了孩子的情感和想法以后,再开始沟通规则。
跟孩子交流的时候,语气要尽量保持平静和坚定,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例如:“床是用来睡觉的,不是用来跳的,你跳下来可能会受伤。”尽量用简单的、孩子能够明白的方式去陈述。
第三步:达成积极的结果(target a positive choice)。
家长主动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完全可以达成一个积极的结果——也就是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法。家长不但要告诉孩子不要怎么做,同时也要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因为对于小一点儿的孩子来说,当你在动词前面加上一个否定词,他往往会忽略掉前面的否定词,而只抓住后面的动词。
例如,你在公共场合跟孩子说“不要跑了”,但是他只会关注位后面的“跑了”这一关键词,于是跑得更开心了。这也是为什么否定式的命令对于孩子来说,效果不太好,还会让孩子喜欢跟你对着干的原因。
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来说,一次性记住4~6个随机的数字都有困难,让他们一次性记住一个长句子就更加困难了。
自由和规则总是相对的,当我们在一方面用规则去约束孩子的时候,在另外一些无关紧要的方面就可以适当放松,给他一些自由。比如我们带孩子出去玩,需要在车流繁忙的街边紧紧握住孩子的手,但是到了野外人少的地方,在平缓的坡上,就可以松开手让孩子自由地奔跑。
现在,我们可以试着用ACT三步法来处理孩子总爱在床上蹦跳这个行为。
当我们接纳他的情绪,并且重申了规则以后,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新的选择——这个选择是我们和孩子都能接受的。
比如,孩子如果仅仅是喜欢跳,那么我们可以将他带到户外,在安全的地方跳;或者孩子是喜欢在床上蹦跳的那种感觉,那么我们可以给他选择蹦床,让他在专门的蹦床,而不是在睡觉的床上跳;还可以把枕头从床上挪到地垫上,让孩子在地垫上尝试着跳过枕头,这对他来说都是可能会去接受的选项。
小一些的孩子更容易分心。当你提出一些新鲜的解决方案,他们可能很快就会改变原有的行为;大一点儿的孩子可能意愿更坚定一些,并表现得更固执。
此时,想要解决问题,就需要找到孩子需求的关键点,也就是关键的动机,然后对症下药。
我家楼下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心脏不太好,所以我家的儿童活动房和书房都铺上了厚厚的地垫。有一天,我发现小萌正在卧室的地板上拍球,这是他在幼儿园新学的技能,老师要求孩子们回家练习。
于是,我用ACT三步法,试着和他沟通:
A:“小萌你在练习拍球呢,真是太棒了!是不是老师新教给你们的活动呀?看上去你好像很喜欢拍球!”
C:“但是我们不能在家里拍球,你还记得吗?咱家楼下有个老太太,她听不了太激烈的声音。我们在这里拍球的话,她可能会觉得心脏在怦怦乱跳,会感到非常不舒服。”
T:“再过10分钟,我可以带你出门去拍球,但是现在呢,我们可以在卧室里稍微休息一会儿。或者你也可以在活动室里玩一会儿软排,先找找手感,没准待会儿会拍得更好呢!”
C:“你还记得吗?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们是不是也没有在教室拍球,而是去楼下院子里拍的?”
T:“所以你稍等我一下,咱们一会儿就出门去拍球!”
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已经跟孩子沟通过规则,但是他仍然坚持要看动画片,并且在我们用“选择—结果”的方式抱走他时嗷嗷大哭,父母该怎么做呢?
第一步:让孩子的情绪平静下来。
深呼吸或者是积极暂停,都是有帮助的。年纪比较小的孩子更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时候我们就要用到一些具象化的控制情绪的方法。例如,用情绪罐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心情慢慢地平复下来,或者像蝴蝶挥动翅膀,风中摇晃的大树一样,边舞动自己的手臂边配合深呼吸,这些办法都可以让孩子的情绪慢慢地平复下来。
第二步,孩子情绪平复后,再继续使用ACT三步法。
A:“小萌,我知道你现在对我很生气,因为我不让你看动画片。”
C:“但是我们已经约定好了,每次最多看20分钟的动画片,否则我们的眼睛就会受到伤害,可能连一集动画片都看不了了。”
T:“明天我们还可以继续看动画片,不过现在我们需要去刷牙了,再美美地睡上一觉。如果你真的很喜欢那个动画人物,回头我会给你买一些他的贴纸,这样你不仅能够在动画片上看到他,也能在你自己喜欢的东西上都贴满他。”
这只是其中的一个解决方案。现在有的动画APP可以设置时间限制,一旦时间到了,APP就会自动关闭,并且出现睡觉休息的小人儿,也能从侧面提示小朋友不能再继续看了。
如果在沟通时小朋友一听到“动画片”这个关键词又开始尖叫,我们还可以用ACT三步法来平复他的情绪:
A:“小萌,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也很愤怒。”
C:“但是我们不能一生气就开始哭闹。”
T:“你可以到自己的房间里去哭一会儿,或者抱着我哭一会儿,等你觉得好点儿了,我们再来谈谈你想要什么。”
注意,当我们跟孩子进行沟通时,需要在孩子情绪平稳的时候进行。
孩子哭闹时,一定不要答应他的任何要求。否则,孩子会逐渐放弃语言和理性的方式进行沟通,慢慢变得越来越任性、越来越难以沟通。
有时候,如果事情紧急,我们来不及根据三步法来依次进行,这时稍微打乱一下顺序也可以。但当我们有空的时候,还是要尽量按照这个次序来,孩子会更容易接受一些。
此外,运用ACT三步法时还有一些注意事项:
第一,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要看着孩子的眼睛。我们也许需要抱着他,或者蹲下来看着他,这样当我们和他沟通的时候,他就能更好地听我们在说什么,而不只是闭上眼睛放任自己去哭闹。
第二,尝试给孩子提供其他的选择或解决方案。比如,小朋友虽然不能在卧室的床上跳了,但家长可以带他们出门跳;小朋友虽然现在不能看动画片了,但是明天还会有看动画片的机会,这样做也是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
第三,在沟通的全程,家长和孩子都需要控制好情绪。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但凡有一方情绪失控,都无法进行理性沟通,更难以达成积极的结果。
你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会听话?
其实,在是非观还很模糊的孩子眼里,他听话不是因为你说得对,也不是因为你觉得自己这么做是为了他好。而是因为他觉得你了解他,所以信任你,也信任你所提议的方案和选择。
这种信任在亲密关系中非常重要。它不仅能帮孩子度过第一个人生叛逆期(2岁时),也会在未来每一个孩子和你发生冲突、孩子受挫向你求助的时刻发挥重要的作用。家长如果能一开始就建立好规则,并且引导好孩子,今后遇到问题时会很容易解决。然而,当孩子已经开始变得任性,习惯用哭闹去控制成人的时候,做出改变显然会更困难。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改变的方法是一样的——需要你付出加倍的耐心和思考。此外,孩子的性格和行为方式,除了先天的遗传以外,和后天的环境也有莫大的关系。孩子的行为出现问题,往往不仅仅是孩子自身的问题,更多是整个家庭以及孩子所接触的环境所导致的问题。
改变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