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与《清华年报》创办
《清华年报》(The Tsing Hua Annual)是清华历史上持续出版时间较长的一份刊物。“该项年报,完全用英文撰述,其体裁悉仿美国学校所刊行之年鉴,记载一年来校中大事,体育成绩,社交活动,教职员衔名,各级同学录,笑话,卡通及大量照片。内容相当丰富,装印精致。”(1)年报保存了学校大量的历史信息,是研究清华校史的重要资料。
1914年《清华年报》封面
1914年《清华年报》目录
据1914年4月7日出版的《清华周报》(后改名《清华周刊》)第3期刊登:
本校将办年报,其宗旨系将全校成绩择优选登,并预备巴拿马与赛之用。已由各班选举代表其事。兹将其襄办姓名开列于下:
高等科四年级 周启邦
高等科三年级 蔡 正
高等科二年级 吴 宓
高等科一年级 朱 彬
中等科一、二、三年级 李汝祺(2)
可见,《清华年报》创刊的直接动因是参加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世界博览会。1914年的《清华年报》印刷完毕后,封面印着For the 1915 Panama Exposition;从参与代表的年级分布看,年报内容侧重在高等科。4月18日,《清华年报》经理部成立,经理为海利恩先生,副经理为洪深,助理为金岳霖、廖世承、傅葆琛、黄勤、谢宝添、李郭舟、吴世晋、何钧等八人。(3)
1915年2月22日—12月4日,美国在旧金山举办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宗旨在“祝运河开通之盛典,并为太平洋发见四百年(约计)之纪念,兼图人文之进步、产业之勃兴与贸易之增进,并国际间之和平者也”(4)。中国政府对此极为重视,经过充分准备,选出来自19个省4172个单位10万余种、1800余箱、1500余吨的展品分两批运往美国。(5)中国政府还成立驻美赛会监督处,同时直隶、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广东、上海、交通部等12个省、部派出总计18名代表。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只有清华学校选派2名代表。(6)可见清华学校对此次博览会的重视。
《清华年报》封面上印刷着Published by the Students of Tsing Hua College。但实际上这是学校主持、师生合作、学生为主编辑的第一份刊物。“该项年报……撰述之责,全归同学,校方仅指定教员数人充任顾问”(7)。
巴拿马博览会清华展区
由于学校重视,经费投入较多。因此,年报不但材料丰富,纸张和印刷都很精美。在年报启动编辑时,年报经理部即开始年报的预订工作。零售每册一元五角,但预订可以优惠到每册一元。(8)
经过认真工作,1914年《清华年报》于12月印刷完毕,并于12月10日运到学校。同学们争先取阅,先睹为快。(9)
《清华年报》主要内容为学校历史与现状,学校行政领导与教职员,学生,各类学生社团,体育以及出版物,戏剧活动等其他活动,学校日历以及学校贡献等八个部分。内容丰富,印刷与装帧极为精美。
巴拿马博览会奖项共有六级,由高到低依次为:大奖章(最好的等级)、荣誉奖(95~100分)、金奖(85~94分)、银奖(75~84分)、铜奖(64~75分)、奖词(无牌)。在评选最后的高等审查环节,中国驻美赛会监督处监督陈琪当选为评议及补行审查会特别委员,极力为中国展品争取奖项,曾多次致函审查总长要求更改奖项,并阐述理由。例如,《清华年报》原拟授予“荣誉奖”,在陈琦的争取下,被授予最高等级的“大奖章”。陈琪推荐黄鼎、丁韪良、梁敦彦等人争取最高奖:“清华学校游学生监督黄佐廷、丁韪良二人于清华学校颇尽心力;外交总长梁敦彦于派遣学生事多多主持。”(10)
《清华年报》获得大奖成为清华人津津乐道的骄傲。多年以后,姚崧龄回忆:1915年,清华学校“参加该会教育展览,曾将该期年刊十册,特用皮面烫金字,连同学生各种学科成绩,汇送比赛。结果我校获得教育组之特奖Grand Prize。”(11)清华师生的努力应该肯定,但也应该铭记大奖背后陈琪等人的争取与努力。
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展出期间,一位参观博览会的中国留学生乐森璧称赞清华:“吾国与赛各校,惟北京清华得大奖。按美人对于是校,虽另加青眼,然平心而论,国中现时诸校,能如是校教授管理之严密,以及学生之勇进,盖未之见也。”(12)
一份学生为主的自办刊物,甫一创办即获得国际最高奖,实属不易。这首先应归功于师生的齐心协力用心办刊。另一方面,也是当时清华学校校园文化熏陶的结果。前揭乐森璧称赞清华,并非《清华年报》的设计与装帧精美和内容丰富,而是清华展品所体现的学校严密管理与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等校园文化。
当时的清华,周诒春校长特别强调实干,认为“今日中国所急需者,非高谈阔论之理想家,乃身体力行之实验家也”(13)。鼓励学生要在各种团体中着眼于大体,不谋小团体利益。(14)通过联络、团结,胜不骄、败不馁,才能自立于生存竞争之世界。(15)清华学生也深深体会到周诒春的良苦用心,认识到“像我们这般颓唐的国家,要想振作,非得有一群人老实肯作事。所以无论什么地方,只要有人抱着好心肠极力的作事。不管怎样作法都是好的。换句话,不管怎样,实地的工作最有价值。在学校里,养成不肯放过光阴,时刻准备作事的习惯最要紧”。因此,清华校内各类学生会社活动有声有色,各类出版物也蓬勃发展。清华学生也将组织、参与各种会社与出版各种刊物视为“自动的作业”与“练习的机会”,培养自己“创作的精神”。(16)
《清华年刊》的编辑工作全由学生承担,丰富的内容、精美的设计以及斩获大奖无不体现清华学生工作热情、效率和创造性。
编辑过程中,也有同学不满甚至反感。作为高等科二年级代表参与编辑工作的吴宓在日记中批评学校做表面文章粉饰敷衍以图虚荣,他在日记中写道:
近者美国旧金山将有展览会,校长必欲各科成绩运往陈列。于是各教员极力做表面功夫,粉饰敷衍借图虚荣。如德文教员则舍书不顾,令学生自易读之,而别取佳好纸本,将所授文法反复抄写,惟求明净美观以备展览。数学教员则令作线、画图至二至三,不厌其繁,毫无实益。其本末倒置,可为痛哭。若辈只顾誊写抄录,费去学生读书之时间,独不虑所写材料其浅陋之处,令外人将笑杀。今之办学者,皆存此粉饰邀名之想,即苦力自学之学生反不能行其志,误人子弟、误我国民,患可胜言。(17)
历史地看,吴宓的批评未免夸大,且更多是一种青年学生被派活后的牢骚和抱怨。相对于清华自1914年开始编辑年报并形成传统、保存了大量信息而极具重要历史和文献价值以及对学生的训练而言,吴宓的牢骚和抱怨都可忽略不计了。
(1)姚崧龄:《清华早年学生刊物之回忆》,《清华校友通讯》,新9期,1964年7月15日,第3页。
(2)《组织年报》,《清华周报》,第3期,1914年4月7日,第2张。
(3)《年报经理》,《清华周报》,第5期,1914年4月21日,第2张。
(4)李宣龚编:《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要览》,上海:商务印书馆,1914年版,第29页。转引自吴伟:《中国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之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未刊,第13页。
(5)吴伟:《中国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之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未刊,第29页。
(6)钱文选:《环球日记》,《士青全集 第五集》(卷一),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第59~60页。转引自吴伟:《中国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之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未刊,第31页。
(7)姚崧龄:《清华早年学生刊物之回忆》,《清华校友通讯》,新9期,1964年7月15日,第3页。
(8)《年报经理》,《清华周报》,第5期,1914年4月21日,第2张。
(9)《年报已到》,《清华周刊》,第25期,1914年12月15日,第2版。
(10)陈琪主编:《中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纪实》,第117~121页。吴伟:《中国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之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未刊,第38~39页。
(11)姚崧龄:《清华早年学生刊物之回忆》,《清华校友通讯》,新9期,1964年7月15日,第3页。
(12)乐森璧:《巴拿马赛会游记》,《留美学生季报》,1914年,第3卷第1期,第92页。
(13)《周校长对于高四级毕业生训辞》,《清华周刊》第2次临时增刊,1916年6月17日,第12页。
(14)时:《本学期始业记》,《清华周刊》,第95期,1917年2月8日,第6页。
(15)《周校长对于第五次高等科毕业生训辞》,《清华周刊》第3次临时增刊,1917年6月16日,第11页。
(16)《智育》,《清华周刊本校十周年纪念号》,1921年4月,第1页。
(17)《吴宓日记》(Ⅰ),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2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