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在建立人类有着过度性吸引的理论学说时,我们需要格外注意告知那些普通读者,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在大众心目中,不管是对此大概了解还是清楚明白,都认为“性”意味着色情,研究这种过度的性差异是一种耻辱。这种研究应该立刻被取消,因为这种术语的使用只不过表现出一种无知。男人不会反对被叫做男性,女人同样也不会反对被称为女性,无论男性或者女性,都是有关性别的。通过女性进行划分就是通过性别进行划分,过度女性化的就是过度的性别差异的。不管是过度倾向于的第一性征还是第二性征差异的出现,都是过度的性别差异。假想雄孔雀拥有过大、过于绚丽的尾巴,那这就过度的性别差异——一点都没有卖弄风骚的意思!
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第一性征差异,仅仅由一些必要的器官和生殖功能组成。我们所寻找巨大过度差异的第二性征差异则是由分辨男性和女性所有不同的器官功能,容貌行为、习惯、举止、行为方式和职业组成的。如果从远处看一群马,我们很难分出其性别。但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分辨一群鹿的性别,因为雄鹿有鹿角,公狮子也因为鬃毛很容易区分,但公猫只是稍微比母猫强壮一点,也不好分辨雌雄。在一些种类的昆虫中,雌性和雄性差异是如此不同,以至于一些科学家都认为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在这些特征不同的背后是行为的不同,一些精神上的特征也和性别有关。高度的母性是一种性别差异,这和狮子的鬓毛或者鹿角是一样的。男性的好斗性和控制欲也是一种性别差异,同样女性的端庄和胆小也是一种性别差异。喜欢蹲在墙角、耷拉着脑袋那是母鸡的一种性别差异,而喜欢趾高气扬地昂首阔步走来走去则是公鸡的一些性别差异。男性的性别差异总体来说是好斗逞勇的,而女性的性别差异总体上来说是保护子女以及喂养幼子。
人类的主要活动是社会活动,最初的性差别是通过许多功能实现的。我们的事业,我们的责任,我们特有的品德随着性别的不同皆是不同的。因此,人类这种过度性差别的理论,尤其是对女性,我们很清楚不应对女性进行一点点道德上的谴责,只是认为这种理论在大体上证明了性别的差异特点在人类进程上的影响确实是有害的。
在最初的时候,我们之间这种过度差异性在长久而微妙的发展中并不十分明显,即使是现在,我们仍有清晰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原始的性欲表现在男人身上的程度要远远大于它在生殖过程中的程度,有时甚至会破坏繁殖过程。男性过度地沉溺于性爱会对生殖器官产生直接伤害,也会对女性产生间接伤害,连同这种过度性爱会产生婚外恋,对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广泛知道的事实。几个世纪以来,我们都已经承认了,并且在寻求通过法律、文明、社会、道德来阻止这种邪恶的行为。但是我们通常把这种行为当成自愿的行为,而不是一种病态的发展。我们认为男性有权这么做,但这么做的确是错误的。大自然可不这么认为。正确的事情也有权去做,错误的就不行。男人无节制的欲望也是一种过度的性别差异。在过于粗糙和无情,过于好斗和骄傲,过于屈服于异性吸引之中,我们发现了男人过度性别差异的主要特征。种族中一些健康的行为可以阻止和抵消这种不利影响。他们的能量随着人类发展进程被唤醒,能力得到提升。在工业、经济、自然科学、手工业、政治、艺术、宗教稳步发展的同时,男性也变得远远超过从前了。在性方面,他丰沛的激情、无节制的放纵,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庸的女性,也远远超过了正常的动物。对他来说,这种特殊行为已经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只不过是一件小事罢了,还有其他许多事情要做。但对女性来说,这却是全部。引用杰曼·德·斯戴尔[10]的名言最合适不过了:“爱情是女人的全部,却只是男人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不管是生理上,心理上还是社会上,我们都能发现女性最能完全表现过度性别差异。首先,我们先来看看生理上的表现。
先举一个例子,来表明正常的和不正常的性别差异,我们比较一下野生奶牛和家畜奶牛。野生奶牛是雌性的,它拥有许多健康的小牛,奶水也够它们吃,这就是她所需要的一切雌性本质;除此之外,更明显的特征是作为一头牛而不是作为雌性。她是一种浅色的、强壮的、敏捷的、肌肉发达的动物,也能够奔跑、跳跃、必要时也会打斗。我们由于经济需要,开始了人工喂养奶牛来产奶。她变成了一种行走的产奶机器,到死也受到他人喂养,而她的价值仅仅体现在产量上。产奶是一种母性功能,即一种哺乳动物雌性的性别功能。但这种功能被过度使用了。如果就这样把奶牛放回野生环境中,若是她能适应这种变化并生存下来,那么用不了几代之后,就会变成原来那种普通的野生奶牛,那种把能量用于正常的生理活动而不是经济效用,不是作为一直产奶的奶牛。
从生理上说,女人应该是属于高大、精力旺盛以及美丽的动物种类,能够发挥各种高超的能力。在任何种族,在任何时期内,如果她获得种族活动的机会,就会相应地开发这方面的能力,她依旧是人类中健康的女性。在任何种族、任何时期内,如果她拒绝了这种机会,就只能开发受限的行为,即性行为,当然不排除极少数的确会因为拒绝这些机会而获得自由。所以一般来说,女性的生理呈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
那些不变的女人特质仅仅指那些与性有关的,还是保持不变,女人的特质相比于人的特性更明显,而其他雌性动物,比如母猫、母狗、母马,相比于动物性凸显不出明显雌性的特质。女性的手脚,随时随地都很容易分辨出。但我们从没听说过雌性动物的爪子和脚蹄子有那么容易分辨。手是一种器官,用来握手的器官;脚也是器官,用来走路,它们都不是第二性征。相对来说,比起男性,女人更加瘦小更加柔弱,这是一种性别上的差异。我们总是过于偏激地认为,女性通常就是弱者的代名词。在其他高等动物中,雄性和雌性却没有如此显显著的区别。在鸟类的长途迁徙中,每年,他们成群结队地不断上下翻飞,掠过天空,飞跃大陆;在野生水域中,鲑鱼繁殖需要经历许多险恶的旅程,但从没听说过其中有“弱者”;在更高等级的食肉类动物中,幼崽受到更长时间的抚养使得他们的情况更接近我们人类,猎人在狩猎中更害怕来自雌性动物的攻击,而不是雄性动物的攻击。这种不相称的软弱是一种过度的性别差异。它的负面影响已经在东方国家中明显地展现,那里女性只是垂帘中的妻妾,大部分都受限于性功能,基本上完全否定了种族功能的行为。这些被过度使用性功能的女性的软弱,对小骨骼和肥胖的喜爱会传染给男性,这阻碍了种族发展。相反地,在早期日耳曼部落中,女性可以相对自由而自然地发展,变得高大、强壮、勇敢,这些特征遗传给儿子以更多的力量,更少的病态性倾向。
女性通常来说是瘦弱而不太灵敏的,这种相比男性来说在站立、走路、奔跑、跳跃、攀爬等方面更不擅长,以及其他种族功能的行为是一种过度的性别差异,紧接着这种软弱会遗传给他们的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一样,阻碍了人类发展。强壮自由活泼的女性,强健的下地干活的农妇,负重的原始人,他们都仍然是人类力量的好母亲。当时我们开化的“女人的娇弱”,似乎在承认作为一种性欲过度的表达时显得不那么柔弱了,这让我们不是变成好母亲,而是变得更糟糕了。女性相对的软弱是一种性差别。这明显对她来说有损母性身份,有损妻子身份,有损每个个体。这种性的和女性的有用性,她们对种族的总体义务,都会受到这种差异性的损害。每一种女人过度的性状况有害于她自己、有害于她的丈夫、有害于她的孩子,也有害于这个种族。
在心理上,这种巨大的性别差异也同样有着突出的显现。性吸引最主要的本能已经从社会推动力发展成为了一种有着巨大能量的有意识的激情、一种深深的长达一生的热爱、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这对于两性来说都是过度的,但对女性的过度程度要超过男性,不是仅仅在生理层面,而是在拒绝一切指导,并被拥有者所驾驭去为任何事情冒险的不合理的强烈情感层面。这不是一开始就能很轻易看到的,区分“支配性情感”中好的部分和坏的部分似乎是一样无礼又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尤其是要得出一种性别要比另一种性别感觉要更强烈的这种结论,但是我们是可以做出这种区分的。
对个体和种族来说,发展感情和永久的爱是不错的,这还能提高个体的幸福感以及物种的繁殖能力。但是,这种情感变得太过强烈就会不顾所有人类的能力,嘲笑年龄所积累出来的智慧和意志的力量,让个体违背自己朴素的信仰,确信会造成罪恶,或者让个体在这种自己做造成的罪恶中感到无助,这些对个体和种族来说都是不利的。
这就是人性的状况,包含了对后代以及自身幸福的恶果。当这种激情的直接统治力在男性身上体现更明显的时候,它更普遍地影响着女性。因为男性还有可以充分使用的其他力量和能力来摆脱这种束缚,但是对女性来说,尤其是对那些被性所限制,否认种族行为的女性来说,她把她的一生都倾注给了她的爱,一旦受到伤害,这种伤害是无法挽回的。对男性来说,这种力量通常很短暂也很容易摆脱,而且,它越强烈就越显得短暂。对女性来说,这是一种令人神魂颠倒的力量,她会放弃生命所给予她的一切,会愿意冒任何风险,去面对任何困难,承受任何痛苦。这会让她一生都处在被忽视和被谩骂之中。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初级法庭庭审——受到残忍虐待的女性也不会作对她丈夫不利的证明。“不与个体和社会受到的伤害相符合”,这种牺牲是一种过度的性别差异。
在社会关系中,我们总是认为,女性的有着最明显的性别差异优势。但从大体上说,事实十分清楚的是,女性从一开始就被认为与性有关联,这是观察者和记录者的主要印象。这里已经不需要找出更多的证据让读者形成一种观点,认为每个人都有完整的记录事实和完美感受,但是迄今为止,没有比赋予女性自然和权利更完美的了。所以,女性的地位仍全然被认为是和“性”有关的,这就需要20世纪的女权运动来投入更多精力去争论女性是否也该视为有主权的“人”观念了。女人也是人,自由人也包括女性——这真是个闻所未闻的主张!
在《各国谚语集指南》[11]一书中收录了成千上万条谚语,从中我们可以察觉到以下事实:第一,相比于和男性相关的谚语,涉及女性的谚语很少并且无关紧要;第二,和女性有关的谚语总是和性有关,但和男性有关的谚语则描述详细:比如“懒惰的男人”、“狂暴的男人”、“在他杯子里的男人”。男人不会意味着性,而是意味着特点和行动,除非他直接和女人作对比,比如,“一个穷光棍的男人胜过一个腰缠百万的女人。”“女子巧舌,男儿实干。”或者“男人、女人和魔鬼是贵贱的三个等级。”涉及女性的谚语总是可怜兮兮地仅有“一个女人”的这种说法,仅仅意味着作为一个女人,没有任何个体差异和特点,比如“看到一个女人哭和看到一只鹅在光脚走路一样感到同情。”“女人的话和鳗鱼的尾巴一样滑得难以抓住。”“女人、猎犬和胡桃木,你越打他们,他们就会变得越好。”偶尔也会提到一些区别,比如“一个美丽的女人”和“一个肤色很黑的女人”,还有我们都很熟悉的所罗门[12]中的“善良的女人”。但是普遍来说,人们还总是简单地看作是“一个女人”。浪子总是炫耀自己了解“性”,深谙此道,最近一首新诗就描述了这种状况:“你与其黄种人和棕色皮肤的人那学到的东西,还不如与白人相处中受益。”[13]人们还抵制女人们愤怒的抱怨,因为嘲讽“所有女人都差不多!”公众的观点都一致认为——-在任何时期,性特征都主宰着个体所特有的特质,这就是在性别差异中的一种过度表现。
从我们的孩子出生开始,我们会用我们所知道的一切方式去强调男孩儿和女孩儿之间的性别差异,男孩儿的性别差异没有女孩儿明显的原因是他有着人类全部的表现方式。我们在所谓的性别差异中有着一贯的主张,我们渐渐认为大多数人类特征都是男性特征,这仅仅因为男性总是得到允许,而女性总是受到禁止。
我们需要了解种族特征和性别特征之间清晰确切的区别。生命是由行为组成的。生命的行为有着两条主线:自我留存和种族留存。让个体活下去的方法包括他内部器官无意识的活动和外部器官有意识的行为,每一个动作,不管是呼吸还是获取食物,这些都有利于个体生命的延续,即这些都是自我留存的方法。不管是通过内部器官的无意识活动还是外部器官的自愿行为,不论这些动作是要去让种族延续下去还是繁衍个体的后代,从生殖细胞的发育到照顾孩子,每一种行为都有利于种族的延续,即这些都是种族留存的方法。在种族留存中,雌性和雄性有着不同的器官、不同的功能、不同的行为。在自我留存中,雌性和雄性有着相同的器官,相同的功能和相同的行为。人类种族留存的进程已经很精致了,但对于自我留存的进程,还有很长很长一段路要走。
所有的经济生产和分配的行为,所有的艺术品、工业、手工业、贸易、自然、探险、政府、宗教的发展,这些都属于自我留存。他们是,或者应该是对两性来说是相同的。教授、统治、制作、装饰、分配,这些都不是性别所赋予的功能,而是种族功能。但是,人类的过度的性别差异让我们认为人类所有的进程都是男性的特权。还有什么更能证明人类的过度性别差异呢?这种区别冲垮了所有的自然界限去,并且从生命的每一种行为中展现出来,因此,人类每前进一步都会被标注上是“男性”或者“女性”,这无疑已经足够表现我们这种过度关注性别的状况了。
渐渐地,又很缓慢地,在遭受许多不公和无情的反对后,殉难者们以所有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为代价,逐渐建立了一种理论:人类的工作是男人的,也是女人的。当有访客的时候,哈丽雅特•马蒂诺[14]必须把她的写作伪装成缝纫,因为缝纫才是属于女性的,写作则是属于男性的。玛丽·萨默维尔[15]必须争取不让她的工作被亲戚们发现,因为数学也是一种男性的追求。性别一直控制着整个人类世界,所有主要的谋生方法都被标记为“男性”,女性只能去做女性,仅此而已。
对男性来说,他总是天真地认为事物是专属于男性的,并且对他有利,的确对女性来说只有极少数事情被标记为适合“女性”,女性总是一直回旋反复地唱着一首短歌,不论这首歌是多么甜美,它总会变得非常单调。女性的衣着主要可以清楚地展现性别;她们对首饰的喜爱表明了性能量的充沛;她们的身体被“性”所束缚,自然行动的自由也被痛苦地剥夺;她们的行为举止要和性别优势契合,符合自己的女性的本分,这通常不利于人类的利益的发展;她们的动作大多数被局限在性关系中;她们过度投入的情感、她们突出的羞怯、她们永恒不变的女人味——不可否认,女人被过度性别化了。
这种过度的差别本身就再次显示出了一种早熟的显著发展。我们的孩童和婴儿从小就展现出性别差异的迹象,但是其他生物的幼雏则没有明显的性别分化,他们有着普遍的外表和习惯。我们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早熟,并为此感到自豪。我们通过一些训诫和例子来鼓励这种早熟的发展,尽力发展小孩子的性本能,认为这没什么危害。我们总是先逼迫幼儿意识到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因此,每个幼儿都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任何事情。即使不是因为他们的个人需要,幼儿也必须穿不同的衣服,就算在这个阶段他们的确很相似,他们自己和那些照顾他们的人,可能从没有一刻忘记了性别差异。
一般其他物种的习性是:雄性注重外表而雌性却很朴素,我们人类则正好相反,与其说这证明了我们的过度性关系,不如说这证明了就性选择而言,我们处于一种特殊的、颠覆性别的现状。我们是女性为了饰品而竞争,男性来选择。如果不考虑这种“性别的饰品(装饰物)”理论,我们宁愿看到男性的装饰只是为了凸显充沛性能量的形式,并且用在非生产性的过剩中,那么女性华丽的装饰的确也是过分凸显别差异的另一种标志。在任何情况下,迫使女孩穿戴精美的装饰品会干扰她们的正常的身体活动,甚至没有意识到这妨碍了她们的自由,并且过早地促成了性别意识,这和刚刚提到的是一样的,清晰地表明了我们现在的状况。这个女孩应该精心打扮,需要人们不同的关爱照料行为,就仅仅因为“她是女孩”,尽管这个客观事实不应该在这种年龄就让她知道,自己因为性别拥有了特权,这就是强调在性别差异上的早熟,通常这种早熟带来结果都是不理想的。我们都希望男孩和女孩有着不同的行为。总之,对人们来说,这种行为可以简单的归结为三个字,对男孩我们说:“去做吧!”对女孩我们说:“别去做。”小男孩必须去照顾小女孩,就算小女孩比他大。他有时会问:“问什么呀?”只不过因为他是男孩罢了,应该有所担当。
只是因为性别不同。当然,如果女孩更强壮一些,那么她就应该去照顾男孩,尤其是在原始部落中,保护的本能专属于女性。但这的确为时不长,因为男孩会很快知道他是男孩,将来要长成男人,男人就意味着一切。希伯来人总是祈祷:“我感谢上帝让我不是女人。”而她是女孩,“仅仅是个女孩”、“只不过是个女孩”,将来要长成女人,就只是个女人。一开始,男孩们总是被要求表现作为男性的情感。当我们的儿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乱打乱闹、大喊大叫、破坏东西,我们总是很自豪地说男孩儿就都应该这样。当我们的女儿在很小的时候就对客人献媚,或者是因为她的弟弟弄坏了她的玩具大声哭闹,她仍可怜地保留着那些不重要的小东西,我们就很自豪地说她已经是个小大人了!一个小女孩和母性的本能有什么关系呢?就和小男孩同父亲的本能没有关系一样。这些都是性本能,应该到青少年时期才显现出来。大多数正常的小女孩应该是假小子,在如今这个更明智的时期,女性呈现男性化人数已经有所增长,这是一种健康的年轻人的现象,她完全是正常的人类,直到该展现女性化的时候再展现出来。大多数正常男孩的表现得很冷静和亲切,同时也会充满活力和勇气。他是人也是男性,直到该展现强势的时候再展现。儿童时期,不是应该显著突出性别差异的时期。但我们却赞美和鼓励他们,来表现这种性别差异,行为举止要契合自己的性别,这反应了我们这种过度关注性别的现状。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