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全新修订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前言

如何读财经新闻

每天甚至每时每刻,财经新闻都铺天盖地,我们该关注哪些呢?我们该如何读财经新闻呢?

记得刚到美国时,我留意到那时国内播报的新闻一般都是特大喜讯、好消息,而在美国打开电视,播报的新闻多是所谓的突发新闻(Breaking News),不是杀人就是放火,不是抢银行就是盗汽车,而财经新闻不是失业率又高了就是股市又跌了等。于是在大众传播学的课堂上,我就两国新闻的不同点忍不住向教授请教。他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现在处于和平年代,社会稳定是常态,这样的新闻可以忽略不计,只有杀人、放火这类非常态事件,才会被当作新闻报道出来。新闻就是要报忧不报喜,因为喜本该是常态,不足挂齿。”所以美国有一句俗语“No news is good news”(没有新闻就是好新闻)!

其实看财经新闻也一样,大家要特别留意坏消息,好消息根本不用去听,因为“好”是常态,是应该的,比如生产力提高啦、GDP和人均收入都提高啦,在一个和平的社会中,随着生产力不断提高,做到这些是应该的。同时,任何事物都该一分为二,即使在好消息中,我们也必须学会从另一个角度看到其“坏”的一面。以此来推论,我们对于坏消息就更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所谓“Wishing for the best,preparing for the worst”(做最好的许愿,做最坏的准备)。

多年来,美国人好日子过惯了,太乐观了。他们不懂何谓积谷防饥,更不明白什么叫未雨绸缪,平时的积蓄最多只够花三个月,即中产阶级距离穷人只有三个月。因为对银行的房贷只要违约三个月,房子就将被投放到市场中去法拍。于是金融危机一来,有几百万乐观的美国人失去了家园,给我们上了一堂形象生动的课。

那么,我们如何来读懂财经新闻呢?

如前所述,美国的新闻,特别是所谓的突发新闻不是杀人就是放火。刚进华尔街时,我的顶头上司就被法院随机挑中,当选为一起杀人案的陪审团候选人。(在美国,每一个公民都有做陪审员的责任,一旦被挑选上就必须去,十天半个月不能上班,公司不能扣薪资。)没想到隔了一天,他就回来上班了,说是没有被选上。因为那个嫌疑犯是西班牙血统的南美人,而我的顶头上司也是西班牙裔,需要“避嫌”。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屁股决定大脑,立场决定观点”。

我的顶头上司落选了,闲聊时问起陪审团的筛选过程我才知道,挑选陪审团人选,一般来说有两类人是选不上的:一类是高学历的所谓“精英人才”,包括博士、专家和教授;另一类尤其要避嫌,他们不能和嫌犯扯上任何关系。举例来说,假如嫌疑犯是古巴人,那么古巴人(甚至古巴裔)就选不上了,唯恐陪审团员嘴下留情;如果嫌疑犯是伊拉克人,那么伊朗人也选不上,生怕你会借机公报私仇。

第二类人选不上可以理解,但为何高学历的精英也不能当选陪审员呢?这就是英国制定的普通法(common law)的基本原则,陪审员只要有常识(common sense)即可。这是多么合情合理的原则啊!因为专家、学者和教授的大脑太复杂,研究的问题太纵深,往往反倒失去了常识。举例来说,按中国的法律,蓄意杀人该偿命,这是文盲都知道的常识。那么现在若问:故意杀人犯该不该判死刑?只要被问及的不是杀人犯的母亲,正常人应该都会回答“该杀”,绝对不会说什么因为激情犯罪可以轻判;更不会为杀人犯去求情,不会分析杀人犯为何会成为魔鬼、为何超越伦理底线。如此简单的一个问题,至于这么复杂吗?杀人偿命,就那么简单。

其实,读懂财经新闻和甄选陪审团的道理是一样的:第一,用常识去判断;第二,对在新闻中发表观点的人做一些背景调查,看看此人是否与当事人有“conflict of interest”(利益冲突),据此来判断对于该新闻该正听还是反听,抑或根本就不能听。这里可以借用巴菲特的名言:“在任何领域,专业人员高于门外汉,但在金钱管理上往往并非如此。”

现在似乎主流媒体对于财经金融的分析已失去了常识,而我的所有文章里都有一个“核心”,就是删繁就简、返璞归真、回归常识。如果非要提高到经济理论上来说,也应该回归到传统经济学。这些年来,很多金融专业人员失去了常识,已经被自己设计的游戏规则弄得晕头转向了,金融危机一个接一个,伤及的绝大多数是普通百姓。

那么普通百姓要怎样投资,才能确保自己的财富不受侵蚀?要讲清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投资和投机的区别。只要明白了投资和投机的区别,阅读财经新闻的时候,也就不那么容易去跟风操作了。

举例来说,我们常常会听说某人前几年买了一套房子,这些年涨了好几倍;某人炒股半年买了套豪宅;某人前些年购入的黄金,这两年又涨了两倍。真羡慕啊!那就赶紧跟上吧?且慢!当你明白但凡只能靠价差(如低买高卖或高卖低买)来赢利均属于投机的话,你就不会跌入“羊群效应”中。因为投机市场是十个人进去,一个人赚,二个人打平,七个人亏(二八定律在金钱上表现为一二七定律)。正因为前面进入市场的人有的大赚,假如你轻易盲从、人云亦云,就将陷入骗局导致投资失败,成为最后的傻瓜!

那么投资和投机的区别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投资的收益是来自投资产品所产生的财富;而投机的收益,是来自另一个投机者的亏损。换句话来说,投机是参与一种零和游戏(不计算交易成本和税收,亏损的钱和赚取的钱之和为零)。

假设你买入一个金融产品,不管是股票还是债券,抑或是房子,只要是希望回报来自买卖时的不同价位(做多时先低买后高卖,做空时先高卖后低买),就属于投机;而如果你是指望这个产品能不停地产生收入(如上市企业生产出来的财富),比如股票的利息分红(欧美股市中绝大多数股票都有分红的)、债券的定期票息(coupon),或者房租收入等,这就是投资,不属于零和游戏的范畴。但是在中国,股市中的股票基本上不分红,那么在中国进入股市基本上属于投机操作,一种零和游戏而已,不过是这个炒股者的回报来自另一个炒股者的亏损,也就是低买高卖,属于典型的市场投机。

再如人们喜爱的黄金,由于黄金在工业上已有替代品,所以黄金本身不能再产生财富,所以买卖黄金也纯属投机行为;另外,所有金融衍生证券也都不会产生财富,是典型的零和游戏,因此投入金融衍生产品,自然也是投机行为。

弄懂了投资和投机的区别,读者就可以自己分析了。如国内最热衷的购房行为,如果是希望得到稳定的租金收入,就属于投资;假如购房仅仅是期望低买高卖,那就是投机了。特别要注意的是,投资和投机(英文分别是investment和speculation)在金融领域并无褒贬之分,只是回报的来源不同而已。投机不会创造财富,只是财富的再分配,并不会增大市场的蛋糕;只有投资才能创造社会财富。

总之,只有能创造新的财富的行为才是投资,投机只是财富再分配而已。

那么为何在我的文章里,要反复规劝普通百姓尽量多投资,少投机呢?因为投机是零和游戏,有人赢了,就一定有人输。就如同进赌场,一人赚,二人打平,七人亏,输的多半是散户。为什么呢?由于市场信息极其不对称,普通百姓往往是最后得知好消息(或者是坏消息)的群体。当你听到有人发财的新闻时,就更不能轻易进场了。因为你多半就会成为那七人中的一个,你所亏损的钱,正好进入了前面那个人的腰包!当然,投资也有可能亏损,但是相对于投机来说可控度比较大。比如在欧美就有一种抗通胀的债券,其回报率一定能超过通胀率,买入这种债券带来的息票(coupon)回报是可以预期的,并能抵御通货膨胀。

自从有了微博之后,我们经常能看到对于一个市场(如房市、股市、金市)的唱多派和唱空派隔空互掐,好不热闹。其实,任何一项交易都是由唱多派和唱空派合作完成的。买方是唱多派,卖方就是唱空派,两方缺一不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吵吵闹闹如同欢喜冤家。所以,唱多派和唱空派大可不必伤了感情,应该相互感谢才是——一个健康的市场需要投资者和投机者同时并存,否则这个游戏就玩不起来了。

假如一个市场中全是唱多派(只有买家没有卖家),或者都是唱空派(只有卖家没有买家),那还能成市吗?唱多派因为唱空派的存在买到了他所想要的价格;与此同时,唱空派因为唱多派的存在,才能使得做空成为可能。至于唱多派和唱空派谁能看准市场,那就更没有必要相争了——千金难买早知道,市场若有效,那每一派的胜算都只有50%。因为在一个市场中,当唱多派多于唱空派时,市场向上;当唱空派多于唱多派时,市场则向下,如此不断循环,就好似月圆月缺,潮涨潮落。而金融大鳄之所以能成为大鳄,就在于他们能够巧妙地利用传媒控制舆论,自己要做多时就唱空市场,反之,自己要做空时就唱多市场,以此来忽悠信息不对称的广大散户。这就是为何散户会傻乎乎地被唱多派(或唱空派)任意宰割的原因。

所以,我一般不对投机市场做预测,因为黄金和其他许多大宗商品一样,早就成了华尔街忽悠大众的利器了。对于华尔街来说,最好就是涨涨跌跌、跌跌涨涨,他们唱空做多、唱多做空,从中获得巨大的利润。犹如桌上有半杯水,乐观的人看多,他们会说:“不是还有半杯水吗?”而悲观的人看空,他们会感叹:“啊呀,就只剩半杯水了。”当唱多派和唱空派达到平衡时,价格一般是合理的。合理的价位,反映出来的就是真正的供求关系。一旦失去了平衡,供求关系就会被扭曲,价格也会随之被扭曲。

所以对于普通百姓,我要再次强调:多做投资,少做投机(包括早就不属于投资产品的黄金),除非你有过人的第六感,否则小赌怡情,玩玩即可。

现在你要问了:那么什么才是最好的投资呢?

这里先说一个小故事。我有个朋友在10年前存了5万元,他没有以5万元作为购房的首付款,也没有用来买股票,而是看到一则新闻,说未来对同声传译的需求将大增。他用供求关系一分析,相信同声传译未来能够赚大钱。于是,我那位朋友就花了5万元来进一步学习外语和练习同声传译。起先周围的朋友都笑他傻,但现在他成了人们羡慕的对象。现在中国同声传译的价码高达每小时250美元!这是一笔何等划算的投资啊!而且大脑里的知识是任何人都无法剥夺的。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一旦明白了投资和投机的区别,就知道该将金钱投向哪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最好的投资莫过于投资自己的大脑,它能为你带来源源不断的回报。这也是为何我反复劝说人们要少投机,多投资的原因。因为投资不仅可以给自己同时也能给社会创造真正的财富;反之,财富随时随地都有被剥夺的可能。

美国开国元勋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说:“如果美国人民允许私人银行控制货币的发行,那么银行和那些将要依靠着银行成长起来的公司会首先用通货膨胀,然后用通货紧缩……来剥夺人民所有的财产,直到他们的孩子梦醒时发现,他们在父辈们征服过的大陆上已无家可归。”

比如美联储(美国联邦储备局)这个代表着私营信贷的垄断银行,就具备了制造繁荣与萧条的能力:美联储作为美国的央行,可以随意发行货币(导致通货膨胀),可以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导致通货紧缩),也可以随时更改银行准备金的标准或者贴现率,它还能决定整个国家的银行利率。

由此,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9年,美联储的利润也创下了从未有过的573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事实上,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一枚钱币的两个面,缺一不可,必须连续使用才能达到掠夺财富的最大效果。仅靠通货膨胀,富人自身的财产也同步在缩水,而且比穷人缩水得还要多,只能达到掠夺财富的半步,所以通货膨胀之后必然会通货紧缩,这样才能完成掠夺财富的目的。以日本为例,首先制造通货膨胀,使百姓以为钱将不值钱,于是纷纷买入资产(如房地产、黄金,或进入股市)以求保值;而随着之后的通货紧缩,房价大跌、股市崩盘,20年一晃,人们的财富尽失,很多人至今都无法“解套”。

看到这儿,普通百姓应该明白怎样守护自己的财富了吧?

历史事实证明,勤劳是增加社会财富的唯一手段。根据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研究,按照GDP总量,中国从公元1世纪到鸦片战争之前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直到19世纪90年代才被英国取代。这说明中国的经济模式一直是对的,只是被帝国主义侵略掠夺了财富之后才变得贫穷的。

总而言之,要想看懂财经新闻,首先要特别关注“坏消息”;其次,看清楚是什么样的“专家”在说话,有的要听,有的不能听,有的只能反听;再次,看财经新闻时要能分清什么是投资、什么是投机,尽量多投资、少投机,多学投资、避免投机;最后,回归常识,第一感觉不靠谱的,基本上就不靠谱,听上去太好的,一定是假的。

电影《功夫熊猫》中有句话道出了事实的真谛:“The secret ingredient is……that there is no secret ingredient!We don't need a secret ingredient. We don't need to be someone ‘special'。”秘密的佐料就是没有佐料。从这句话可以衍生出来一句话,也是我要送给你的一句话:金融没有秘诀,发财更没有秘诀,投资自己,将自己变为最值钱的“东西”,财富自然会源源不断。

经常有人反复问我什么是最好的投资,我猜他们可能是想问怎样才能发财。那就再提几个具体的建议吧:

首先,投资自己。让自己的知识储备、视野能够匹配和驾驭更多的财富,这样财富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才不至于成为自己的压力,以致忘乎所以。

其次,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将自己喜爱的事业放在首要位置,财富便会尾随而来。当你把自己喜爱的事业做好了,财富早晚会对你如影随形。

再次,从身边认识的人身上吸取经验教训,即要进入一个好的朋友圈。总之,最佳投资就是投资自己的大脑和健康——你可以把自己当作一个公司来经营,把自己做强、做出特点、做出价值。而如果你真有特长,特别是有创意的话,现在倒是创业的机会成本最低的时代,通过创业来创造并积累财富,比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要靠谱得多得多。

最后,从财富角度解读一下曾国藩的墓志铭中的“信运气”:小财富靠勤劳、勤奋,而大财富很大程度上还有一部分运气和机缘在里面。

看懂了财经新闻,将能左右你钱包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