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域社会:对明清山西环境史的一种解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太原晋水:山西泉域社会的个案之一

在山西,鉴于水资源的匮乏和在传统农业社会中的重要价值,在广大农村社区历史地形成了一套以水为中心的社会关系体系,我们姑且称之为“水利社会”。由于水资源类型的多样性,围绕河水、湖水、泉水、洪水等资源的开发便形成各类特征迥异的社区。其中,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山西这个水资源极度匮乏的省份显得非常突出。围绕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的一个个少则数村、多则数十村的微型社区在山西各地区星罗棋布,并在地方社会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功能。我们将这些各自独立的微型社区称之为“泉域社会”。作为泉域社会,通常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必须有一股流量较大的泉源,水利开发历史悠久;二是基于水的开发形成水利型经济,诸如水磨、造纸、水稻种植、瓷器制造等;三是具有一个为整个地区民众高度信奉的水神,如晋祠的水母娘娘、洪洞的明应王、翼城的乔泽神、曲沃的九龙王、临汾的龙子祠以及本文所研究的介休源神庙等;四是这些地区在历史上都存在激烈的争夺泉水的斗争,水案频仍;五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大体相同的水利传说,如跳油锅捞铜钱、柳氏坐瓮等传说就遍及山西南北。

晋水流域广为流传的争水传说和道光《太原县志》123与清末民初晋祠镇赤桥村名士刘大鹏所著之《晋祠志》、《晋水志》124中对明中叶以来直至清末的数百年间晋水流域所覆盖的三十余村庄所发生的争水历史皆有相当详细的记载。水资源匮乏是山西乡村社会在明中叶以来就一直面临的严峻问题,选择晋祠所在的晋水流域作为个案研究正是对此问题的一个深化。